对课堂导入环节的一点探索
2021-04-21张小兰
张小兰
可以说,一个引人入胜的课堂导入,能让学生不由自主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非同一般的作用。教学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导入新课,有着传统教学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声、光、电、动画、色彩的应用,使美丽生动的画面刺激着学生的感官,活泼生动的生活情境吸引著学生的注意力。良好的视觉冲击,把学生有效地引入到课堂学习的氛围之中。
一、 游戏导入,新奇益智
游戏是孩子开发智力的第一有效方法,爱做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利用小学生好奇、好胜、好动的特点,将游戏带入课堂,有利于帮助学生迅速收敛课前的各种思维活动,让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于课堂,并且有利于将知识化难为易和减轻学生的负担。在教学连减时,一上课,我播放了自己制作的“坐椅子”动画游戏:八只熊猫要去听森林音乐会,可是看台上只有两把椅子,熊猫爷爷和熊猫奶奶慢吞吞的坐下去,这时问题出现了“还有几只熊猫没有椅子坐”?学生脱口而出“6只”。“你是怎么知道的?”“8-2=6”。又有4把椅子被搬上来,4只大熊猫分别坐下去,问题随后出现“还剩几只熊猫没有椅子坐?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学生很容易的说出6-4=2然后我要求学生“还是这个动画游戏,老师把它变一变,看谁能用一个算式求一求有几只熊猫没有椅子坐?”画面展示:八只熊猫姗姗而来,两把椅子被搬过来,又有4把被搬过来,问题马上显示“有几只熊猫没有椅子坐?”学生不假思索的答出:8-2-4=2.这种以动促思、以思促学的导课方式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无比的愉悦,同时也给课堂带来了勃勃生机,使学生的学习兴趣空前高涨。
二、 悬念导入,激发兴趣
悬念可以造成一种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具有强烈的诱惑力,能激起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得体的悬念是学生思维进入课堂内容的一支兴奋剂,老师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巧设悬念,以疑激学,促使学生在高昂的求知欲望中探求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公式”时,我用多媒体演示:将一个圆柱分割成16等份,然后拼成了一个近似的长方体。我引导学生:通过刚才的演示,你能发现圆柱体积和长方体体积的关系吗?圆柱的底面积和长方体的哪个面有关系?圆柱的高和长方体的高有什么关?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前面已经学过,是底面积×高,你能否借助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来推导圆柱的体积公式?这时,学生情绪高涨。疑问产生了好奇,好奇又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这样,从学习的一开始,就把学生推到了主动探索的主体地位上。
三、 设疑导入,引导探究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只有学生有了疑问时才会去思考、探索,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教师要善于在静态的教材知识中设置矛盾,巧妙设疑,创造良好的思维情境,使学生“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这样才能激发他们探究知识的主动性,在青岛版教材《阿福的新衣》一课中,我将主题图制成多媒体课件,重点呈现出了师傅的量衣过程、徒弟的记录、制衣过程,及成衣服又短又小的画面,设置疑问:既然所有的过程都没有出错,衣服为什么不合身呢?怎样才能做出合体的衣服呢?疑问萌发了求知的欲望,学生们跃跃欲试,开始了新知识的探求。从而认识到测量标准不同带来的危害,自然而然的进入了米和厘米的学习。
四、 观察导入 建立表象
多媒体展示情景比语言更有说明力和真切感,因为它可以化抽象为具体,直接鲜明的揭示客观事物的特征,从而使学生获得较为深刻的感受。例如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时,我用多媒体课件显示具有代表性的长方体、正方体图形,让学生比较直观的感受长方体、正方体面、棱的特点,体会长方体与长方形、正方体与正方形的不同,学生建立表象后,顺利的进入了本节知识的探究学习。
五、背景导入 拓展知识
新课标不仅提出了知识目标,同时提出了要达到的情感目标。在许多的数学知识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育材料,重视他们,不仅能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而且能拓宽学生的视野,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准备。例如:学习“圆面积”时,圆周率是必不可少的知识点,上课时,我先用投影仪展示出一幅祖冲之的画像图片,问:“你认识他是谁吗?别看他是一位古代人物,可他对我们今天这节课的帮助太大了,你想不想知道一些有关他的故事?”然后用多媒体图文并茂的介绍祖冲之及所取得的科学成就,重点介绍了他对圆周率的计算。知识背景的介绍,为新知识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同时,通过这段材料的介绍,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及学习科学家刻苦、勤奋、执着的思想意识。
当然,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意图,还有其他多种导课方式,但不管采取哪种方式,都要有助于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用信息技术导课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在小学课堂,一节课只有40分钟,小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因此,导入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喧宾夺主,主次不分。
第二:不能一味的追求形象、直观、具体、生动的效果而忽视了学生的数学认知规律,否则将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