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校园文化,抓实思政教育
2021-04-21郝晓妮姜海芳
郝晓妮 姜海芳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加强对少年儿童的思政教育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前途。我们必须改变教育教学模式,让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结合在一起,构建健康和谐并具有丰富时代内涵的校园文化,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 丰富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打造良好道德环镜
优美的校园环境可以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审美,爱美的心理品质,激发学生勤奋学习,奋发向上的志气。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努力使学校的墙壁会说话”。学校教学楼楼道的墙壁上、以及走廊的横梁上都错落有致地悬挂着中外名人名著简介,如鲁迅的《狂人日记》,安徒生的《丑小鸭》等;名人名言,如爱迪生的“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高尔基的“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等;诗词警句,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等。卫生间,水龙头处都有醒目的“讲卫生,节约用水”的警示语,提醒牌,时时处处规范学生的言行。学校宣传栏内展示着优秀少先队员的先进事迹,还有学生优秀作品。安全制度,安全小卫士,一些安全警示语等,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学校的每一个班级都张贴了图文并茂的班风、班训、班级风采、光荣榜等。学校还配备了图书室、音乐舞蹈室、美术室、科学室、计算机室、心理辅导室等,完善的設施配备为培养合格的人才奠定了物质基础。真正实现了学校每一面墙、每棵花草树木、每一个角落都育人。
学校营造了一个处处能说话,催人向上的文化氛围,取得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让师生时时处处感受到校园内的一切都在感染人、激励人、陶冶人、塑造人,让学生在“文明、整洁、美观、有序”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二、 丰富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塑造学生高尚道德品质
精神文化环境是指那些无形的、但时时处处让人感觉得到存在的。学校精神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学校整体精神面貌的体现,是学校成熟和内涵发展的反应。因此应该把学校的一切看作是育人的阵地。
学校主要通过“三风”(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开展校园精神文化阵地。在师生中形成了“勤奋求实、不断进取”的良好风尚。大力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类校园文化活动也是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我校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每年都根据形势、任务和培养目标,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一系列内容丰富、形成多样、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如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开展学雷锋、树新风活动;清明节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扫墓活动;“六一”儿童节开展少先队教育活动;十月开展爱国活动等。使学生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开阔眼界,增长才干,培养社会责任感,学会自我管理的能力。在形式多样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动中,学校学生形成了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的人生态度。
三、 丰富校园课堂文化,培养学生良好文明行为
在“课堂文化”建设上,教师端庄的仪表、文明大方的举止、健康风趣的言谈、严谨的治学态度、崭新的课堂教学艺术等,无不摄入学生的眼睛,注入他们的耳鼓,汇入他们纯真的心田。其得到的是不断上涨的求知热情,是智能增强、潜能的发挥、灵魂的升华。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教师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时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队员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此足以说明,教师语言贫乏,则养成庸懒、不求进取的品格,所以,作为课堂教学主导者的教师,促成良好的课堂文化气氛,对队员意识的形成,行为的取向有着重大的同化作用。
积极、和谐、健康的校园文化的构建,使学生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和熏陶,规范了学生的言行,培养了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提升了学生的道德情感,促进学生的健康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