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剂量螺旋CT 检查在早期肺癌诊断中的效果研究
2021-04-21赵海龙何馨陈学波
赵海龙,何馨,陈学波
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中心医院影像科,山东东营 257400
在临床中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 其在发病早期并没有特殊的临床症状,因此不能够及时得到诊治,随着病情的进展, 在出现症状的时候往往已经发展到了晚期, 因此必须要通过有效的诊断方法对早期肺癌患者进行诊断,让患者尽早进行治疗,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治愈率,还可以改善其生活质量,并且使其生存时间得以延长[1]。 目前临床上在检查和诊断早期肺癌时具有多种多样的方法,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就是影像学。 随着多层螺旋CT 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肺癌诊断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不过采用常规剂量的CT 对患者进行扫描具有较大的辐射量,而且会损伤到患者的机体[2-3]。 对此,该文特选择2018 年1 月—2020 年3 月该院收治的相关病例70 例,分析并研究了对早期肺癌诊断中应用低剂量螺旋CT 检查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早期肺癌患者70 例作为该次研究纳入的研究对象,该组患者中有女23 例,男47 例,平均年龄为(61.2±4.1)岁。 伦理委员会已经批准了该次研究,纳入标准:①符合早期肺癌的诊断标准,且经过病理学检查已经确诊为早期肺癌;②对相关检查耐受;③知晓且同意该研究的全部内容,表示自愿参与。 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恶性肿瘤;②合并严重内科疾病;③合并严重器官功能衰竭;④合并认知障碍或者精神疾病。
1.2 方法
通过64 层螺旋CT 扫描仪作为检查仪器, 首先对所有患者实施常规剂量螺旋CT 扫描, 管电压参数设置成120 kV,电流参数设置成200 mA,层厚参数设置成5 mm,重建层厚设置成30 mm,间隔扫描时间参数设置成2.5 s,扫描时间参数设置成0.5 s[4]。
然后通过低剂量螺旋CT 对所有患者进行检查,管电压参数设置成120 kV,电流参数设置成25 mA,层厚参数设置成7.5 mm,重建层厚设置成0.5 mm,间隔扫描时间参数设置成2.5 s,扫描时间参数设置成0.5 s[5]。
在扫描的过程中,让患者保持仰卧位的姿势,从其胸廓开始扫描,一直到其肋隔角尖端位置。 让患者在吸气末屏住呼吸一次完成扫描,针对其病灶的具体形态、位置、大小等具体情况及软组织系统、 支气管血管等进行仔细观察。 在扫描工作完成之后,向工作站上传两次检查的数据,然后实施后期多层面重建[6-7]。 阅片诊断工作主要由2位资深影像学医师来完成,如果在诊断过程中发生分歧,则由两位医师共同阅片,最终给出一致的诊断结果。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检出率, 将手术病理或者穿刺活检等诊断结果作为诊断的金标准。
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影像质量,具体评价指标如下:优:图像中没有出现伪影,具有清晰的图质,而且可以将病灶清晰地显示出来;良:图像中具有轻微的伪影,呈显出良好的图质,而且可以将病灶较好的显示出来;合格:图像中具有一定的伪影,呈显出合格的图质,而且可以将病灶显示出来;不合格:图像中存在严重的伪影,呈显出不合格的图质,而且无法将病灶显示出来。 其中(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100.00%=总优良。
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最大有效剂量、加权CT 剂量指数以及剂量长度乘积。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处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 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及百分比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进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检出率
低剂量CT 与常规剂量CT 在早期肺癌检出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种不同检查方式的检出率对比Table 1 Comparison of detection rates of two different inspection methods
2.2 图像质量
低剂量CT 的图像质量与常规剂量CT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种不同检查方式的图像质量对比Table 2 Image quality comparison of two different inspection methods
2.3 辐射剂量
低剂量CT 的辐射剂量与常规剂量CT 比较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种不同检查方式的辐射剂量(±s)Table 3 Radiation dose of two different inspection methods(±s)
表3 两种不同检查方式的辐射剂量(±s)Table 3 Radiation dose of two different inspection methods(±s)
检查方式 最大有效辐射剂量(mSy)加权CT 剂量指数(mAs)剂量长度乘积(mGy cm)常规剂量(n=70)低剂量(n=70)χ2 值P 值3.9±0.2 0.8±0.1 108.91<0.05 7.0±1.5 1.4±0.4 28.061<0.05 183.2±14.1 40.6±9.2 64.038<0.05
3 讨论
在临床中肺癌是一种发病率很高的恶性肿瘤, 患者在发病早期往往并没有明显症状,因此忽视了病情,很多患者在发现肺癌的时候都发生了远处转移或者淋巴结转移,失去了最佳的手术治疗时机,加大了治疗难度,导致病情被延误,最后只能够通过化疗等方式来治疗,效果也不理想[8]。 所以,对于早期肺癌患者做到早诊断和早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肺癌进行早期筛查、诊断是及早发现病情的重要方式, 通过及早发现和及早治疗能够有效地保证患者的预后,延长患者的生命,进一步地提高其生活质量, 目前在肺癌的临床诊断中影像学是首选的诊断方案,其中X 线是传统的影像学诊断方式,其在早期肺癌的临床诊断应用中虽然具有一定效果, 但是具有较低的诊断灵敏度,而且很容易出现误诊或者漏诊的问题,因此其临床应用受到了限制[9]。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 在临床诊断中越来越多地应用到了螺旋CT 技术,相对于传统的X 线检查而言,螺旋CT 技术在肺癌诊断中具有高密度、高时间和高空间分辨率,而且具有更高的灵敏度, 在检查结束后利用后期数据重建技术能够对肺癌患者的病灶部位进行全方位地观察, 并且可以准确地定位和诊断肺癌,因此极大地提升了肺癌的诊断准确率。 随着人们对CT 诊断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 发现CT 诊断产生的辐射会极大地损害到人们的身体健康, 因此在采用CT诊断的时候往往通过改善检测方法、 优化机器性能等方式来最大程度地减少CT 辐射剂量对人体的损害。 现在CT 探测器光电转换技术正在高速发展,使得低剂量的CT诊断技术开始应用在临床影像学检查中, 而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该次研究中,首先采用常规剂量螺旋CT 对所有患者进行检查,然后采用低剂量螺旋CT 对所有患者进行检查,结果发现:低剂量CT 与常规剂量CT 在早期肺癌检出率(92.8% vs 9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CT 的图像质量与常规剂量CT 图像质量优良率比较,87.1% vs 8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最大有效 辐射剂量(0.8±0.1)mSy、加权CT 剂 量指 数(1.4±0.4)mAs、剂量长度乘积(40.6±9.2)mGy cm 比较常规剂量组的最大有效辐射剂量(3.9±0.2)mSy、加权CT 剂量指数(7.0±1.5)mAs、剂量长度乘积(183.2±14.1)mGy cm 明显更低(P<0.05)。 这一研究结果与李鹏[10]的文献报道结果:观察组最大有效辐射剂量(0.8±0.2)mSy 低于对照组的(4.3±0.9)mSy(P<0.05),基本一致。 这表明低剂量螺旋CT 进行检查与常规剂量螺旋CT 相比在检出率和图像质量方面并没有太大差异, 但是极大地降低了CT 扫描的辐射剂量。 在肺癌的检出率方面,不同剂量的螺旋CT 扫描并不存在明显性的差异,因此低剂量的螺旋CT 扫描检查仍然可以保证较高的检出率,这主要是由于低剂量螺旋CT 扫描能够将肺癌患者的混合性、 实性的微小结节以及叶段的支气管清晰地显示出来, 再加上利用三维技术对其进行后期处理, 就能够将患者病灶的具体情况全面显示出来, 从而让临床诊断医师能够很好地了解患者的病灶及其周围组织[11]。与此同时,低剂量螺旋CT 扫描还能够防止由于患者的呼吸因素影响导致图像伪影, 其能够有效地调节图像的窗位和窗宽,从而有助于临床诊断。 此外,低剂量检查具有比较高的分辨率, 而且在敏感性方面也比较高, 其在具体的临床应用中除了具有很好的图像质量之外, 更为重要的是能够减少辐射对患者机体造成的损害。 不过利用降低管电流的方式进一步地控制CT 扫描剂量,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CT 扫描的图像质量,因此在具体的临床实践中, 需要以不同机型的具体管电流参数和设置参数为依据寻找到最佳的参数设置方式, 这样才能够在确保检出率的基础上, 最大限度地控制扫描剂量对患者身体的损害[12]。
综上所述,与常规剂量螺旋CT 相比,在进行早期肺癌诊断的时候采用低剂量螺旋CT 进行检查在检出率和图像质量方面相差不大,但是能够有效降低其辐射剂量,进一步减少对患者身体的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