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在肾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21-04-21李峰赵涛邵继春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肾癌生存期阳性细胞

李峰,赵涛,邵继春

(核工业四一六医院泌尿外科,四川 成都 610051)

肾癌属于泌尿系统恶性肿瘤。据统计,全球范围内每年新增肾癌患者约27万例肾癌,死亡人数接近11.6万,目前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可能与生活环境、饮食习惯的改变及诊断技术的改进有关[1]。临床研究证实,肾癌患者对放疗、化疗不敏感,手术是治疗早期肾癌的首选方式[2],但仍有很大一部分患者术后复发、预后较差。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多种基因的异常表达已被证实参与恶性肿瘤的侵袭与转移。细胞外调节激酶1/2(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1/2,ERK1/2)为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MAPK)家族成员,是通过上游MAPK 1/2磷酸化而激活的蛋白激酶/苏氨酸激酶,该信号通路是由各种细胞外刺激和细胞内信号传导启动的,并最终作用于多种生理和病理途径[3]。近期,Hoerner等[4]指出,磷酸化的ERK1/2(p- ERK1/2)的作为一种关键的癌症信号蛋白,与肾癌的发生及发展密切相关;Lee等[5]也证实ERK1/2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相关。本研究通过检测78例肾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ERK1/2及p-ERK1/2的表达情况,结合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意义,探讨其在肾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探寻肾癌致病分子机制及治疗方向积累数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至2019年1月于核工业四一六医院行手术切除的78例肾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入组标准:(1)符合《中国肾癌临床治疗指南:2015版》中肾癌诊断标准[6]经术后病理切片确认;(2)首次行手术切除治疗;(3)术前均未接受放疗、化疗;(4)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合并其他恶性肿瘤患者。78例肾癌患者中,男性50例,女性28例;年龄42~80岁,平均(61.35±18.28)岁;临床分期Ⅰ-Ⅱ 期患者46例,Ⅲ-Ⅳ 期患者32例;淋巴结转移患者20例,远处转移患者16例;病理Fuhrman 分级为G1者33例,G2+G3者45例。78例肾癌患者经门诊或电话随访12~60个月,随访截止日期为2020年1月31日。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自愿参加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主要试剂 小鼠抗人ERK1/2单克隆抗体、小鼠抗人p-ERK1/2单克隆抗体(货号:AM2189b)购自美国ABGENT公司,兔抗小鼠二抗(货号:PAB9358)购自上海群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DAB 显色试剂盒(货号:AR1022)购自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ERK1/2及p-ERK1/2阳性对照为已知染色阳性的肾癌组织切片,以磷酸缓冲盐溶液(phosphate buffer saline,PBS)代替一抗为阴性对照。

1.2.2 免疫组化法(三步法)测定ERK1/2及p-ERK1/2表达 将手术切除的肾癌及距离病灶超过3 cm的癌旁组织,采用10%的甲醛溶液固定,制成石蜡标本,将标本制备成厚度为4 μm的组织切片;采用二甲苯进行脱蜡,15 min×3 次;采用浓度为90%、85%、75%、70%的乙醇依次浸片,每次5 min;为避免内源性过氧化物酶造成影响,采用3%的H2O2/甲醇溶液浸泡10 min;采用0.125%的乙二胺四乙酸(ethylene diamine tetraacetic acid,EDTA)胰蛋白酶抗修复液进行30 min的修复;采用胎牛血清封闭30 min,加入一抗小鼠抗人ERK1/2/ p-ERK1/2单克隆抗体(1∶150)于4 ℃条件下孵育过夜;于次日加入标记生物素的二抗羊抗兔IgG(1∶5 000)室温条件下孵育30 min,加入二氨基联苯胺(3,3’-diaminobenzidine,DAB)显色液,采用自来水充分冲洗后,采用苏木素染色、脱水、透明、中性树胶封固。

1.2.3 结果判定 采用双盲阅片法,由病理科医师于光镜下对阳性细胞的数量进行观察,ERK1/2及p-ERK1/2阳性表达均为细胞核或细胞质内出现黄色或棕黄色颗粒。随机选取10个高倍视野(×400)对阳性细胞进行计数,参照Beeskey分级方法,每个视野选取100个细胞,以阳性细胞数≥10% 为阳性,以无阳性细胞或阳性细胞数<10%为阴性。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肾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ERK1/2及p-ERK1/2表达情况比较

肾癌组织中,ERK1/2及p-ERK1/2阳性表达率均高于癌旁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图1。

表1 肾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ERK1/2及p-ERK1/2表达情况比较[n(%)]

2.2 不同病理特征肾癌患者癌组织中ERK1/2及p-ERK1/2表达情况比较

不同性别、年龄、肿瘤直径患者癌组织ERK1/2及p-ERK1/2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分期为Ⅲ-Ⅳ 期、有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病理Fuhrman 分级为G2+G3者癌组织中ERK1/2及p-ERK1/2阳性表达率分别高于临床分期Ⅰ-Ⅱ 期、无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病理Fuhrman 分级为G1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分期肾癌患者癌组织中ERK1/2及p-ERK1/2表达情况比较[n(%)]

2.3 癌组织中ERK1/2、p-ERK1/2表达情况与肾癌患者生存情况的相关分析

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ERK1/2、p-ERK1/2阴性表达者,肾癌组织中ERK1/2、p-ERK1/2阳性表达的患者生存情况较差(χ2=20.207,P<0.001;χ2=17.132,P<0.001)。见图2。

3 讨论

肾脏恶性肿瘤占恶性肿瘤的2%[7],是世界上第13位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肾癌的发病率在发达国家较高,欧洲和北美的发病率普遍高于印度、非洲和中国[8]。肾癌的发生发展涉及多种因素,随着表观遗传学研究的不断深入, MAPK/ERK信号通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细胞分裂、分化及凋亡,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及发展密切相关,ERK1/2是该通路上较多的蛋白激酶,也是MAPK/ERK信号通路的主要调节因子,正常情况下,位于胞浆内的ERK1/2 处于静止状态,磷酸化后的ERK1/2被激活后成为p-ERK1/2,可快速转移至细胞核,对转录因子活性进行调节,最终改变细胞代谢与功能,参与形成恶性肿瘤细胞特定的恶性生物学过程[9-10]。本研究中,78例患者癌组织中ERK1/2及p-ERK1/2阳性表达率均高于癌旁组织(P<0.05),提示其与肾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刘玉等[11]发现ERK1/2在食管鳞癌石蜡标本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对应癌旁组织;Sinha等[12]发现人透明细胞肾细胞癌细胞内ERK1/2激活,两者均与本文研究结论基本一致。

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临床分期为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病理Fuhrman 分级为G2+G3者的癌组织中ERK1/2及p-ERK1/2阳性表达率更高。仝伟兵等[13]发现,p-ERK1/2阳性表达与患者临床分期、肿瘤分化程度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密切相关;王艳军等[14]表明,ERk1/2蛋白表达水平增加可能参与肝内胆管细胞癌进展;程杨等[15]证实ERK1/2激活后,宫颈癌细胞株SiHa细胞侵袭能力明显增强。本研究中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肾癌组织中ERK1/2、p-ERK1/2阳性表达的患者生存情况较差。Zhao等[16]指出,p-ERK1/2的表达被抑制后,肾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活性随之受到抑制;Gao等[17]指出,p-ERK1/2高表达的肝癌患者的总生存期及无复发生存期均较差;Zhao等[18]发现,ERK1/2和p-ERK1/2蛋白的阳性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不良预后相关;Fan等[19]指出,在首次确诊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p-ERK1/2的高表达与总生存期及无复发生存期缩短显著相关;Lee等[5]发现p-ERK1/2的高表达与无进展生存期缩短相关,不良预后风险较高,以上均与本研究结论一致。但是,本研究样本量较少,研究结论仍需大样本多中心试验进行验证,ERK1/2能否作为肾癌的治疗靶点,仍需进一步分析。

综上所述,肾癌组织中存在ERK1/2及p-ERK1/2的高表达,且其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病理Fuhrman 分级及生存期相关。

猜你喜欢

肾癌生存期阳性细胞
Ghrelin阳性细胞在食蟹猴消化系统中的分布定位
大鼠骨骼肌挫伤后bFGF和MMP-1阳性细胞率比值与损伤时间的关系研究
鼻咽癌患者长期生存期的危险因素分析
囊性肾癌组织p73、p53和Ki67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胃癌术后患者营养状况及生存期对生存质量的影响
大口黑鲈鳃黏液细胞的组织化学特征及5-HT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的分布
术中淋巴结清扫个数对胃癌3年总生存期的影响
自噬与肾癌
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对小肾癌诊断的对比研究
VEGF165b的抗血管生成作用在肾癌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