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体、内容和边界要素配置对国际抗疫网络舆论引导的影响
——以中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国际舆论斗争为例

2021-04-21王友良

中国记者 2021年3期
关键词:中美舆情抗疫

□ 王友良

内容提要 主体、内容和边界要素配置对于网络舆论引导影响显著,主体要素制约舆情演变进程,内容要素保障舆情生发的内涵价值,边界要素促进舆情方向转化。“内涵+精准”“观念+情感”等要素配置促进国内抗疫舆论正向发展,行动、道德的内容要素配置、消解疏导的边界要素配置以及“耐心说服+共识引导”要素融合配置推动国际抗疫舆情积极发展。

主体、内容和边界要素配置是指主体、内容和边界等关键性因素,在舆论生态建构过程中的内涵设置和结构组合。2020年1月以来,美国为了摆脱国内抗疫不力指责、遏制中国和平崛起等目的,通过网络舆论平台编造大量误导国际舆论和引发中美关系紧张的虚假信息,中国政府进行“表达观点、传递实情、揭露本质和倡导合作”等针对性舆论引导工作,其中主体、内容和边界要素配置在中美国际舆论斗争中发挥重要作用,主体聚合、内容凝练和边界转化的要素优配使中国国家形象和安全利益得以维护和保障。如何厘清中美抗疫网络舆论的主体、内容和边界配置要素?如何掌握中美抗疫网络舆论引导的主动权和支配权?本文以破解上述问题为主线,围绕美方所发起的新冠肺炎相关议题和国内主流平台(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网、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网、新华网、参考消息网和央广网等)所发布的回应话语或评论文章,揭示主体、内容和边界要素配置的属性与功能,探究主体、内容和边界要素配置对网络舆论引导的影响效果,为我国政府建构有利于维护国家发展利益的网络舆论场域提供价值参考。

一、中美抗疫网络舆论的主体、内容和边界要素

中美抗疫网络舆论引导受到主体、客体、媒介、内容、边界等要素影响,其中,主体要素制约舆情演变发展进程,内容要素保障舆情生发的内涵价值,边界要素促进舆情方向转化,三种要素相辅相成形成中美抗疫网络舆论引导的主导性因素。

(一)主体要素的制约作用

第一,中美抗疫网络舆论场域存在维护国家利益、传播文化价值观的政府主体要素。政府是中美抗疫网络舆情发展的支配性力量,有当事政府、介入政府和关联政府之分。当事政府是中美政府,介入政府是舆论波及的利益方政府(分别支持中美政府抗疫的两类政府群体),关联政府是对中美抗疫持中立态度的关注政府。当事政府以“话题引发→针对回应→再回应”为舆情传达形式;介入政府以“主动响应”“积极”为特征,关联政府以揭露风险与理性表达为表征。当事政府无论是主动方还是被动方,都受到世界民众、其他政府、国际组织和各类媒介等话语行动者的影响。近一年多的中美抗疫舆论斗争实践表明:作为当事者的中国政府承担中美抗疫网络舆论引领的中心责任和关键角色,在舆情发生、波动、激荡和平静的各个阶段,既发挥自身话语逻辑潜质,又把握其他话语行动者的心理感受和实际需求,站在捍卫国际关系准则和维护人类卫生健康权益的政治、法律和道德高度,积极展现抗疫国家治理和抗疫国际合作的“敢言敢当”作风,凝聚抵制美方虚假信息传播的国际第三方力量,有效削弱、对冲和转化美方所发起的“嫁祸于人”“转移视线”的网络舆论攻势。

第二,中美抗疫网络舆论空间存在中美受众、国际受众既合作又矛盾的主体要素。网络舆论引导效果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舆论场域受众主体要素的聚合效应。受众主体要素具有集群性流变特质,即受众的社会心理需求满足、价值取向塑造、意识形态接受和态度认知转变,都需要网络社区或意见领袖的潜意诱导和渐进激发,产生网络族群内部的显性强大力量和隐性内涵要求。一般来说,受众可划分为当事受众、关系受众和注意受众三种类型。当事受众在中美抗疫网络舆论中充当“聚合转发或评论信息、提升社会关注和监督政府言行”等角色,该类受众具有传播意愿强烈、信息生产传播活跃、引发热点话题积极、寻求法律、道德及情感表达的觉悟性高等特点。关系受众是舆情演变的“攸关方”,在舆论产生之初,由于信息不对称、误听误判或者议题发起方的直接影响,关系受众往往有偏激性言行倾向,该主体可塑性强,属于舆论重点引导对象。注意受众在舆情演进过程中扮演促变转化角色,尤其是网络意见领袖担当着有效发声、扭转舆论走向、延续舆温、跟进进展以及联通政府、平台和网民关系的重要角色,其他注意受众通过转发或评论等形式“配合”意见领袖形成一种无形的压倒力量,这种围观效应可提升第三方舆论强度,影响舆论基本走向。总之,中美受众及国际受众在自身内在需求、娱乐消遣、自我价值实现、身份认同和观念接受等动机驱使下共同推动中美抗疫网络舆论的发展变化。

第三,中美抗疫网络舆论还存在政府与受众之间的主体关系要素。网络非线性传播所带来的公众分散性、网络开放性和言论自由性使得网络舆情朝着自我强化方向发展。网络受众或因平台信息变化而重塑认知,或因某种感性体验而改变原有态度,或因舆情推动而发生情感迁移,因而政府的舆论引导离不开受众注意、理解、让步、保留和行动等要素的合理配置。具体来说,熟悉环境、引起愉悦、获得奖赏、避免伤害和实现自我价值,是激发受众注意和理解的主要动因;受众让步取决于顺应、认同和内化过程,顺应是为了有回报或避免损失,认同是为了维持信任关系,内化是为了提升认知水平。政府只有传输“可信性”“互动性”“实用性”网络信息,才能契合受众的现存价值、认知理念和情感需求,才易于增进其对信息传播的保留和认同,并催生一定可预期的行为倾向。政府与民众之间存在既对立又互化、既碰撞又相融的主体对话关系,作为抗疫网络舆论引导者的当事政府,应基于网络受众对中美关系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前景的了解、感知和预期,从抗疫国际网络舆情和中美国内网络舆情的发展态势出发,积极引导国内外受众在心理认知、情感投入与行为倾向上,从相异性向趋同性的方向转变。

(二)内容要素的保障作用

中美抗疫网络舆论内容,由事实、科学、时间等一般要素和道德、法律、情感、观点、行动、效果等特殊要素构成,内容要素决定中美抗疫网络舆情的发酵、生成、发展和演变进程。我们以中美就新冠肺炎疫情源头问题所展开的舆论斗争为例,论证内容要素保障功能。一方面,由事实、科学、时间构成的一般要素,起到客观、权威和完整等传播效果。首先,事实要素体现客观、自然、真实和可信等特征。例如,源于国际组织的事实要素,如:人类千百年来,一直在同病毒作斗争,但从未真正战胜过病毒,揭示国际抗疫的紧迫性和平等性;来自国家领导层面的事实要素,如:中国国家领导人同外国领导人近50次通话……各方都高度赞赏,中国以开放姿态同世界分享有益疫情防控经验,表明中国对国际合作的开放性;基于中国抗疫交流层面的事实要素,如:第一时间向世卫组织报告疫情,第一时间同世界各国分享新冠肺炎基因序列,第一时间同国际社会开展疫情防控合作,展现中国政府的责任感和高效性,事实要素实现“事实胜于雄辩”“不容置否”“抓铁留痕”等传播效果,反映中美“战”疫网络舆情“摆事实、明事理”“应民声、合民意”“强合作、保健康”发展规律。其次,科学要素具有“谎言止于智者”传播功能。如《柳叶刀》27名科学家发表的“新冠肺炎和其他新发病原一样,来源于野生动物”联合声明,是对美国政客的致命一击。最后,时间要素产生完整、条理、连贯等传播效果,可串起事件脉络和关键节点,在塑造中国正向国际形象上,发挥着“历史仲裁员”和“现实评论员”的双重作用。总之,一般性内容要素,在建构中美抗疫网络舆论方面发挥流动性、即时性、完整性、互动性和全域性等传播功效,共同塑造中国政府“客观理性”“直面无畏”“敢为敢当”的大国形象。

□ 2020 年6 月24 日,斯里兰卡卫生部部长万尼亚拉奇(中)在科伦坡举行的中国政府第三批援斯抗疫物资交接仪式上向中国驻斯里兰卡大使馆临时代办胡炜(右)表示感谢。(新华社/发 阿吉特·佩雷拉/摄)

□ 2021 年2 月10 日,在赤道几内亚马拉博,赤道几内亚副总统曼格(前右)、中国驻赤道几内亚大使亓玫(前左)等在机场交接中国新冠疫苗。(新华社/发 李博远/摄)

另一方面,由观点、情感、道德构成的特殊要素,发挥明确、感化和规范等传播效果。我们从中方回应性网络文本中可提炼出以下观点要素:疫情首先出现在中国,但不一定发源在中国;新冠病毒源头问题是科学属性范畴,需要听取科学家意见;美方污名化中国言论的本质在于转移视线、政治私利和诋毁他人等。观点要素以权威、专业、突出和针对等属性实现正面宣传、侧面劝服和平等对话等传播功能,语气肯定自信、表达直接明确,内容切中要害,传达“眼睛揉不得沙子”政治原则,观点要素有利于中国国内受众明辨是非、认清形势和站稳立场。情感要素由褒扬性和贬斥性话语构成,可营造情感共鸣、共振和共在效果,有利于“鲜活生动”的舆情信息创构。对于中方抗疫行动和国际合作,网络主流平台充满赞扬、肯定之语:中国采取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举措;对待疫情采取公开、透明、负责态度,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积极情感要素有利于拉近那些具有同情心、正义感和敢于明理直言的受众关系。对于美国个别政客污名化中国的言行,网络主流平台展现出强烈的“鞭笞情感”:不尊重科学,不尊重世卫决定,谴责这种卑劣的做法;只会进一步激起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愤慨和反对。消极情感要素突出对象损人利己的阴险心态和丑恶嘴脸。道德要素映衬社会个体的人品善恶或政治人物的美德或失德,中美官员抗疫言行既反映国际道义的向背又体现国际受众民心的亲疏。比如,对于美国个别政客的谎言和讹诈性言论,道德要素实现良心鞭挞和良知叩问的“震撼威力”:继续政治操弄人民的生命和安全极不道德,极不人性,应该遭到包括美国人民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共同谴责。道德要素还彰显了中国抗疫国际举措与世界普适价值的一致性。如,应当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衷共济,精诚合作,共同维护世界的公共卫生安全。总之,特殊内容要素既彼此独立、功能独特,又相互融合、聚合成体,共构动态平衡的中美抗疫网络舆论场。

□ 2021 年3 月3 日,黑山卫生部部长博约维奇(左)和中国驻黑山大使刘晋出席在黑山波德戈里察举行的中国疫苗交接仪式。中国援助黑山新冠疫苗3 月3 日运抵黑山首都波德戈里察。(新华社/发 黑山政府供图)

(三)边界要素的催化作用

边界要素是指那些支持中方抗疫举措反对美方污名化中国言论的、可能影响中美抗疫网络舆论走向的第三方因素,包括国际组织、第三方国家官员与专家、国际媒体以及美国国内反对“政府抗疫做法”的人士等。边界要素发挥强化国际抗疫合作、突出中国抗疫形象和消解美方霸权等功效。首先,边界要素发挥突出公允理性、强化国际合作等作用。边界要素对中美“抗疫成果”持居间公正的评价立场,使国内外受众易于信服和接受。如,英国经济与商业政策署前署长罗思义认为中国在疫情面前捍卫“最关键人权”——人的生命。边界要素有利于形成国际抗疫合作的强大合力。比如,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在与新冠肺炎大流行的斗争中,种族歧视和偏见行为是可耻的。其次,边界要素突出中国抗疫模式,形塑中国正面国家形象。边界要素推广中国抗疫成功经验。例如,《今日美国报》网站认为其他国家可以效仿“积极公众宣传、快速调查及网络医疗服务”等中国经验。边界要素塑造中国高效、奉献和规范的国家形象。如,古特雷斯指出:中国人民为防控疫情作出的牺牲,是对人类极大的贡献。最后,边界要素有益于消解美国霸权势力,达到“借力打力”传播效果。边界要素突出美方抗疫不力、甩锅推责的负面形象。林肯有一句名言:你可能在某个时刻欺骗所有人,也可能在所有时刻欺骗某些人,但不可能在所有时刻欺骗所有人。新加坡《海峡时报》网站评论:美国领导人玩责备游戏,只会让更多生命陷入危险,等等。

二、主体、内容和边界要素配置对网络舆论引导的影响

国内、国际网络舆情生态建构,是中美抗疫网络舆论引导的主要目标。“内涵+精准”的主体要素配置和“观念+情感”的内容要素配置,促进国内正向舆情发展,行动、道德上的内容要素配置、消解疏导上的边界要素配置和“耐心说服+共识引导”融合要素配置,助推国际积极性网络舆论引导。

(一)主体“内涵+精准”配置和内容“观念+情感”配置促进国内正向舆情发展

其一,国内主流平台以“内涵+精准”主体要素配置揭露蓬佩奥、纳瓦罗和班农等美方政客的虚伪本质与荒唐言辞。首先,以针锋相对、各个击破的道德要素配置,鞭挞个别美国政客不实之言。比如,针对纳瓦罗所谓的“中国试图减少病毒国内传播,但不关心世界其他地区的传播”,外交部作如下回应:无视事实和法理,强行“甩锅”中国,掩盖美国疫情防控不力事实,企图趁火打劫、谋取政治私利,毫无道德廉耻。其次,从政治立场和民族利益出发,揭示美方政客利己损人的伎俩。例如,针对蓬佩奥离间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关系的“恶语”,外交部发言人以实例加以反击:正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赢得独立、自由和解放,在国家建设中不断取得辉煌成就;在这场抗疫斗争中取得积极成效,为全球疫情防控争取宝贵时间。最后,根据美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反击美方政客的荒谬言论。如,对于班农挑起的中美对抗言论,新华社评论如下:若任由班农带偏方向、带错节奏,美国的疫情防控很可能失控,美国的未来也将陷入混乱而危急之中。“内涵+精准”主体要素配置,有利于目标受众洞察问题本质,把握矛盾主要方面,助推网络舆情民意的凝聚。

□ 2020 年12 月11 日,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部长王毅在北京出席“2020 年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研讨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下的中国外交:为国家担当 对世界尽责”的主旨演讲。(新华社记者 王晔/摄)

其二,采取“观念+情感”内容要素配置应对美方抛出的“谬论”。一方面,以核心观念要素的聚合创构营造国内正义、正气的舆情氛围。国内主流平台将生命、人权、主权、法治、道德、情感、责任、心态、意识形态、国家治理和分歧管控等观念要素,通过逻辑演绎、深层分析、结构凝练和情感烘托的混合方式,建构中美抗疫网络舆论的话语体系,以内涵性理念来聚民心、凝民力。如,漠视生命、空谈人权,注定会遭到国际公义、文明社会蔑视;在大灾大难面前,选择仇恨、攻讦,不仅无助于自己克服困难,而且会让世界蒙上阴影等。另一方面,通过感性与认知的内涵融合,实现“摆事实、讲道理”“以情感化”的传播目的。如,针对美国白宫国安会要求各联邦机构对外宣称中国策划掩盖疫情导致全球大流行的做法,外交部发言人回应:2月2日美国国内公布的确诊病例只有10余例,50天过去了,美国确诊病例已经激增到3万余例,这50天时间里,美方采取了什么有力措施?通过事实与臆测、规范与失德等情感迁移手法,映射中美抗疫成效的反差,使受众对中美“迥异”做法印象深刻,唤起共鸣情感。

其三,对于美方所谓的“索赔”无理要求,采用要素综合配置策略。例如,针对特朗普“应向中方索赔”言论,国内主流平台采取观点、行动、效果、常识、法律、建议和事实等要素综合配置策略加以有效应对:中方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态度(观点),采取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措施,全力遏制疫情扩散蔓延,积极开展国际防控合作(行动)。中国为全球抗疫付出了巨大牺牲,积累了宝贵经验,做出重大贡献,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抗疫努力和成效有目共睹,高度赞赏(效果)。病毒是全人类的共同敌人,可能在任何时间、在世界任何地方出现(常识)。中方同其他国家一样,受到了新冠肺炎的攻击,是受害者,而不是加害者,不是病毒“同谋”(法律)。国际社会应团结协作、同舟共济,而不是相互指责,甚至叫嚣追责索赔(建议)……中欧科学家已公布多份新冠肺炎基因测序溯源成果,美国为何迟迟不敢公布成果(事实)?

(二)行动、道德上的内容配置、消解疏导上的边界配置和“耐心说服+共识引导”融合配置,助推国际积极性网络舆论引导

第一,采用行动、道德上的内容要素配置策略,塑造中国积极主动作为的国家形象。一是作为“反面教材”,以“迟缓”“失责”等行动要素塑造美国实力衰减的负面国家形象。如,中国从1月3日起,就开始定期向世卫组织和美国等国家及时主动通报疫情信息,1月23日武汉“封城”的时候,美国只有一个病例,3月13日美国宣布进入国家紧急状态时,确诊病例达到1600多例,美国政府应对疫情延误掉两个多月时间,这是什么行为?二是以“补短板”行动要素构筑中国实力趋强的正面国家形象:主动承认医疗专家和物资的战略储备不足、基层防治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部分重大疾病治疗药物自主研发能力薄弱、公共卫生教育的普及以及人们防控的意识还不够强等,保证不断改进工作、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和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通过上述行动要素的鲜明对比,突显中国政府在抗疫成绩面前仍保持可持续性防控的强大战略定力。三是以道德要素建构中国的“世界道德高地”地位和美国“甩锅、推责、利己”的失范形象。例如,中国政府一直在与美方分享信息,中国专家在与美国专家分享诊疗方案,中国企业在尽力帮助美国抗击疫情,而美国一些政客竟一再刻意攻击抹黑中国,以图转移美国民众不满情绪,破坏抗疫国际合作,对人民生命健康毫不负责。道德要素配置使目标受众对中国政府产生国际合作者的良好印象,对美国政府产生孤立排外的不良印象。

第二,以消解疏导上的边界要素配置,揭示美国意见领袖对自己政府抗疫的不满情感和反对主张,从舆情“侧翼”批评美国政府。一方面,通过边界要素配置的消解转化功能,建构美国抗疫脆弱性的舆论导向。例如,哈佛大学全球健康学院院长阿希什·杰哈指出,特朗普政府在面对疫情时戒备松弛,政府各部门在应对疫情时既没高度重视,也未投入很大精力。美国学者道格拉斯·布林克利指出:“在应对这场疫情方面,我们并没有发挥领导作用,我们远远落在其他国家后面,这是对美国威望的沉重打击。”另一方面,采用边界要素配置的过程疏导策略,“响应”美国受众的社会心理需要、抗疫认知要求和自身权益诉求。“合法性不是来源于先定的个人意愿,而是个人意愿的形成过程,亦即话语过程本身……合法的决定并不代表所有人的意愿,而是所有人讨论的结果”。网络舆论可持续性对话过程的建构,是实现中美受众“普遍讨论”达成共识的有效路径。对话的有效开展,要求传播者主动满足受众的需求点和期望值,从受众的心理认知、感性价值和理智判断中寻求突破点,通过信息传递、观念融合和情感交互,渐进改变受众的认知世界,促使传受双方产生情感共鸣,引导一定行为改变。

第三,采取“耐心说服+共识引导”要素融合配置策略促进中美合作抗疫。尽管中美抗疫合作遇到巨大挑战,但“耐心说服+共识引导”的要素融合配置,有利于中美逐渐摆脱困境,走向合作。中国主流平台对于中美合作抗疫充满说服性“期待话语”,如美国政府应该很清楚病毒问题的严重性,否则我们怎么会“封城”?中国正在全面实现复工复产,武汉已经解封,假如数字不实,我们敢这样做吗?……中国政府及时分享抗疫信息和经验,积极开展抗疫国际合作。同时,国内主流平台还积极营造国际合作抗疫的舆情氛围:科学是战胜疫情的利器,更需要理性和良知;在应对“谣言疫情”的前沿,国际社会主流守住了客观公正的防线,抵制住了“政治病毒”的攻击,再次印证“谣言止于智者”这一朴素的道理。

中国政府通过互联网平台,就美方对中国抗疫的不实指责,进行卓有成效的舆论引导,对国内外受众开展耐心真诚的说服和对话工作。2020年6月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行动》白皮书,以事实和数据,对中国抗疫举措和国际合作进行了全面、权威阐释。中美“抗疫”网络舆论主体、内容和边界要素配置,需要在中美战略视野、民族平等、国家发展利益、国家主权和中美实力变化背景下综合考量,中美抗疫网络舆论生态建构离不开中美相互尊重、彼此信任和有效合作,尽管中美关系面临“脱钩”风险,但“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中美抗疫网络舆论存在矛盾相互转化的转机。中国政府需要基于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从国家发展与国际合作大局出发,积极传播公益性、国家性、国际性的健康观、生存观和合作观等价值观念,有效宣传科学、事实、道德、法律等客观或规范性信息,努力创构思想认同、情感共鸣和行为协同的中美舆论新生态。

【注释】

[1]胡百精.危机传播管理对话范式(上)——模型建构[J].当代传播,2018(1):26-41

[2]王本刚、何俊伟、张丽萍.新媒体环境下的政府传播与舆论引导模式[J].东南传播,2010(2):9-13

[3]韩江萍.新闻舆论导向作用的传播模式与心理依据析[J].河北大学学报,1999(2):138-140

[4][11]外交部副部长乐玉成接受美国全国广播公司专访实录[EB/OL].2020-04-30,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20-04/30/c_1210598838.htm.

[5]2020年5月6日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主持例行记者会[EB/OL].2020-05-06,外交部网,https://www.fmprc.gov.cn/web/fyrbt_673021/t1776571.shtml.

[6]2020年4月20日外交部发言人耿爽主持例行记者会[EB/OL].2020-04-20,外交部网,https://www.fmprc.gov.cnweb/fyrbt_673021/t1771635.shtml.

[7]2020年4月2日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主持例行记者会[EB/OL].2020-04-02,外交部网,https://www.fmprc.gov.cn/web/fyrbt_673021/t1765268.shtml.

[8]2020年4月27日外交部发言人耿爽主持例行记者会[EB/OL].2020-04-27,外交部网,https://www.fmprc.gov.cn/web/fyrbt_673021/t1773826.shtml.

[9]2020年4月28日外交部发言人耿爽主持例行记者会[EB/OL].2020-04-28,外交部网,https://www.fmprc.gov.cn/web/fyrbt_673021/t1774228.shtml.

[10]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网:人民日报钟声:漠视“生命至上”何谈人权[EB/OL].2020-05-04,百度网,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5719084263275749&wfr=spider&for=pc.

[12]人民日报钟声.必须抵御污名化之毒[EB/OL].2020-03-20,人民网,http://opinion.people.com.cn/n1/2020/0320/c1003-31640267.htm.

[13][德]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M].学林出版社,1999

[14]张翼.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EB/OL].2020-05-27,人民网,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20/0527/c40531-31725592.htm.

猜你喜欢

中美舆情抗疫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画”说抗疫
抗疫之歌
团结抗疫
1972—2022中美融冰50年
疫情背景下中美大国博弈:回顾与展望
成功突围的中美建交
舆情
舆情
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