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古诗鉴赏应试能力的培养

2021-04-21李媛

红豆教育 2021年34期
关键词:古诗词鉴赏初中语文

李媛

【摘要】在初中语文学习中古诗词的鉴赏是一个重难点,许多学生对这方面非常陌生,在考试时经常失分于此,更重要的是,在应试教育下,许多学生会产生不良反应,使中学诗词鉴赏有了“失真”的现象,这就对学生学习诗词鉴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学生不仅要理解诗歌,还要将诗词鉴赏的能力转变为应试的能力,也要求教师要运用现代媒体技术,去帮助学生理解作者,感悟诗词,两者相辅相成,来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应试能力培养

引言

初中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主要是为了提升主旨意趣,涵养人格。一方面,老师可以利用音律之美来表现古代诗词的“读术”之美;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师生共同搜集资料来了解诗词的历史背景,社会背景和作者的思想情态。但是,随着“应试”教育的不断强化,对学生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初中语文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指定合理的教学计划,从根本上加强学生对古诗词的掌握。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古诗鉴赏应试能力的培养现状

(一)学生对古诗鉴赏应试能力的重视程度不够

部分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小学时期就没有将古诗词鉴赏教学放在较重要的位置上,往往认为古诗学习的目的就是背诵古诗后再应对考试中的题目,很少有学生会从兴趣出发认真学习古诗词并且提升自身的鉴赏应试能力。而这也就形成了学生在古诗鉴赏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学习过程中也会产生对古诗鉴赏学习内容的排斥心态。即使学习了相关知识,也只是完成教师布置的背诵任务以及课后鉴赏习题任务。很多学生都是通过机械化背诵资料答案的方式来回答鉴赏问题,整个学习过程只是为了能够在语文考试中获得不能丢失的“古诗分数”,对于所学的古诗的其他知识没有进行深入的学习,实际上古诗鉴赏能力应试能力培养进程也十分缓慢。

(二)教师缺乏有效的教学方法

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因为在教学思想上没有及时更新,对于古诗鉴赏课的教学往往会按照固有的教学方式开展,没有认识到学生主体地位,教学方式缺乏创新性,没有依照当今学生群体的兴趣开展,自然也没有将更多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个人学习能力上。而语文教师在这样的教学心态下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本身就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够真正发挥好引领、激励学生学习的作用。此外,一些初中语文教师习惯于使用传统的黑板板书教学方式,这样的教学模式并不能完全符合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能完全贴合当前的语文教学要求。

二、提高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古诗鉴赏应试能力的措施

(一)引导学生了解诗词写作的背景,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在当时时代文学作品是作者寄托情感和经历的一个重要载体,想要深入的理解古诗词的内容和情感,就要去了解作者的经历和写作背景。这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从作者当时的时代背景、作者本人情感生活状况等角度分析古诗,另一方面还能够引导学生从深层次联系社会情况分析问题。对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做好课堂预习工作,探究作者的身世经历以及思想倾向,分析作者擅于表达的内容以及情感,准确、快速掌握古诗的意象、思想、风格以及语言特点等方面的知识而打下基础。此外,在初中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每个学生的语文基础不同,具有差异性,需要老师根据学生不同的功底从分析古诗词的写作背景为起始,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背景,经历,情绪。只有掌握了古诗词的写作背景,才能由己及人,知人论世,从而更好的去分析古诗词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因为诗人的经历不同,所以表达出的情感也不一样,写出作品的情感也就不一样,只有做好充实的准备,才能正确的去鉴赏古诗词的内涵。

例如,在学习《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这首诗时,老师首先要让学生知道这首诗的作者和题材。这是诗人王勃的一首送别诗,整首诗都在围绕送别友人,渲染了浓浓的伤感之情,但同时也寄予了作者对友人的祝福和劝勉。从诗的整体结构来看,运用了对仗的写作手法,充分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离别的伤感之情。通过景物描写,渲染了离别的气氛,最后两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让人不仅对他们之间深厚的感情而感叹。

通过对景色的描绘以及对情感的刻画,表达了他们之间真诚的友情,使人读起来情不自禁的為他们而深感赞赏。当学生在全面掌握了作者的写作背景之后,也会对诗人在此情此景下所写出的诗歌产生好奇,进而充分调动起了学生的创作积极性,从而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带领学生分析诗词意象和古诗思想类别,为诗词赏析做铺垫

初中的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可以把诗词意象作为切入点,在课堂上,老师要帮助学生掌握其中的主要意象,分析作者的写作企图,学生可以根据老师的分析自己从诗词中标注知识点,然后找出诗词的主要感情,进而方便老师的下一教学活动。同时,教师可以将更多古诗思想感情类别的知识教授给学生,让学生在在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的时候能够快速判断作品的思想情感类别,进而找到理解形象、意境的具体方向,并且在反复的诵读中更加深刻地理解作品本身,能够得出自己对作品的解读,在下一次遇到相似作品赏析的时候也能够较快地产生相对应的理解判断。

因此,在《黄鹤楼》这一诗词中,里面既有景色描绘也有感情刻画,教师要把握好教育的方式,引导让学生合理地分析里面的意境,并及时完成教学上布置的任务。首先,教师可以想让学生认识一下黄鹤楼的形象,也可以运用计算机等多媒体手段来表现黄鹤楼的巍峨身姿,从而使学生对黄鹤楼这一建筑形式产生强烈探索欲。然后,教师就可以给出一些问题让学生们自己解决,这样一来,学校黄鹤楼的景象与特点就能够更全面细致的站现在学生眼前,把学生的思想全面的调动了出来,并利用这个独特的教学方法,老师们可以节省出来大量的时间,还可以让诗词鉴赏这个问题简单化。

三、传授诗词赏析的手法,加强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在初中阶段学习古诗词,学生们都有了一定的基础,对诗词也有一定的了解,在教学时老师可以先带领学生们复习一些简单的手法,然后在传授给学生鉴赏诗词的方法,两两结合,循序渐进,通过这种形式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掌握学习古诗词的技巧,把握住分析诗词的知识点,从而对其他的诗词产生兴趣,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例如,在初中课堂《春望》这首诗中,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就已经碰到过这种类型的诗词,所以,在教学时,老师就可以先去让学生分析这首诗的情感色彩,让学生了解这首诗的情感基调是感伤。然后,老师从诗中选出一两句最具代表性的进行分析,在这首诗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借助景物描写表达了作者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从写作手法开始,然后到诗词赏析,层层递进,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去了解这首诗,多次运用,可以更加全面的掌握鉴赏诗词的方法,提升自己的分析水平。

四、以“融入性”思维代替答题模板

因为教育界的固有思维越来越严重,不管质量,只管成绩。在这种背景下,想在无视升学压力的情况下,提升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是非常困难的。所以,教师就需要找到两者的平衡点,在将学生的鉴赏能力转变为应试能力的同时,还要学生真正掌握学习诗词鉴赏的方法,能够答对题、做好题。这一想法的实现就需要“融入式”思维。

“融入性”思维是指老师和学生突破本身的桎梏,切实深入的以“解读者”的身份打破与作者的隔膜,真正深入到作者的环境中去了解和体会作者的情感,最终了解诗词的真谛。所谓所思所想不如所做,学生不应该只在文字的框架里去理解诗词,而应该身临其境,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通过音频、动画的学习形式来融入到古诗的氛围环境中,更多从感性探索中建立理性思考,同时多媒体技术的优点不只是能够开展“沉浸式”学习,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声音和画面将注意力不够集中的学生拉回到课堂中,提升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率。或者,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进行情景剧表演,在初中语文课堂《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中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先将古诗的含义理解清楚,然后分组扮演两位友人,在古诗内容基础上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细化表演内容。而通过这样的表演过程,学生在古诗鉴赏的时候也能够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且这样的活动也能够帮助学生提升合作能力以及想象能力,在培养古诗鉴赏应试能力同时提升学生整体素质水平。

五、教师以身作则形成示范效应

教师是引领学生学习的使者,更是学生学习中的重要榜样。面对古诗鉴赏应试能力培养工作,初中语文教师首先要从自身出发,不管是背诵古诗还是鉴赏古诗,都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而语文教师本人这种认真学习、认真思考的学习态度也能够进一步感染学生、带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形成一种爱学习、热衷学习的氛围,潜移默化中学生就会跟随教师的脚步培养自身的古诗鉴赏应试能力,而不是单纯为了获得古诗鉴赏、古诗背诵的考试分数而学习。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也十分有利用语文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学生可以将自身对古诗的理解简述给教师听,而教师可以与学生一同分析,帮助学生获得更多鉴赏古诗的思路,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从而在不断学习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相关的能力。

结语

在应试教育时代中,为了更好地完成初中阶段培养学生诗词鉴赏能力的任务,老师和学生都要重视诗词鉴赏,共同探寻学习诗词鉴赏的方法,只有从学习兴趣出发,掌握了科学的古诗词学习技巧,才能在考试中应对自如,积累更多的诗词知识,提高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1]喻腊平.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探究[J].考試周刊,2019(44):68.

[2]夏新霞.鉴赏古诗词感悟妙趣乐——浅谈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教学[J].文理导航(上旬),2018(01):20.

[3]周茜.中学语文古诗教学运用审美想象的思考[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08):94-95.

[4]李建山.多媒体使古诗词教学充满活力[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0):66.

[5]喻腊平.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探究[J].考试周刊,2019(44):68.

猜你喜欢

古诗词鉴赏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浅析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的问题
高中古诗词鉴赏渗透当代写作的探讨
浅析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
高中古诗词考点赏析
浅探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的有效方法
初中语文教师的能力结构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