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康有为:圆笔书碑,独具大器

2021-04-20陈永正

同舟共进 2021年1期
关键词:康氏康体康有为

陈永正

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广东地区的书法也有着悠久的历史。从明代开始,广东书法有较大的发展,出现了可跟中原、江左相比的书家书作。清代广东书坛,更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逮及近代,随着碑学的勃兴,广东书法更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在全国书坛上占有一席不容忽视的位置。

康有为于光绪年间写成书学名著《广艺舟双楫》,提出“尊碑”之说,而在创作上却运碑入帖,以“圆笔”书碑,独具大器。他博采众多碑帖之长,熔铸成自己的“康体”书法,建树起中国书法史上的一座丰碑。

法古、悟道与岭南传统

求变求新,是康有为书学观的核心。康有为说:“法《易》之变通,观《春秋》之改制,百王之变法,日日为新,治道其在是矣。”只有“变”,才可以“新”。学者必须通于古今之变,以观古论时,才可以得到“新理”。这既是治国之道,也是书学之道。

怎样才能新变呢?在治国之道上,康有为主张“托古改制”,在书学之道上,康有为提出要“尊碑”。以“法古”作为“革新”的途径,他的《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都是要利用今文经学去阐明孔子托古改制理论的。在文学史上,唐代韩愈、柳宗元所倡导的古文运动,宋代欧阳修主张文学“变体复古”也都借“复古”为名。康有为提出“尊碑”,尊崇南北朝碑,特别是魏碑,其主要理由就是这些碑中有“古意”,而唐碑“古意已漓”,故“卑”之可也。康有为在他大量的文章中,都表示对“旧”的深恶痛绝,却对“古”情有独钟。在《广艺舟双楫·缀法》中,更多次论及“古人笔法”“古人作书”“古人论书”,又谓“新理异态,古人所贵”。康有为主张书法上的“法古”,既是取法南北朝古碑,也是学习古人的笔法与其他技法。

为什么要“尊碑”呢?康氏认为,唐以前的碑艺术风格有“茂”密”舒”和”“涩”“曲“厚”“纵”的特色,而与之相反,唐以后碑却“凋”“疏”“迫”“争”“滑”“直”“薄”“敛”。前者充满着阳刚之气,这正是一位杰出改革家的精神世界应具的美;后者却萎靡不振、阴暗衰弱,也是腐朽没落的旧体制的真实写照。书法只有学碑,才能表现新的时代精神。

康有为怎样把碑派书法推向更高层次的美呢?有两个先决条件,一是“学”,一是“悟”。通过长期的研习,一朝豁然贯通,悟得真理,艺术也就产生了一次飞跃。由“学”而“悟”,是学道的过程,也是学书的过程。

康有为初学王阳明心学,由养心而转向禅悟,亦只有一纸之间。康氏为了入世,他先要出世,自己的灵台澄明如镜,才能洞察先机。他“遁逃”于佛道,是要在哲学思想上寻找出路。光绪五年(1879)22岁时他入西樵山中,隐居白云洞,“专讲通佛之书”。岭南是禅道佛法之源头,禅宗的思想在康有为一生中都发挥着相当大的影响。禅家重视自我,明心见性,心即是佛,不承认外在的任何权威,包括佛祖在内。用禅宗的观点来看,佛教的本质是对佛的“悟”。这种觉悟本身表现在世上一切活动之中,事无大小,都可以是通向“悟”的道路。书法,本是小道、末技,然而书法活动需要技艺上的完善,通过刻苦训练,可达到真正的精通,从而使自己得到彻底改换,由“法”而“悟”,以臻于“大道”的最高境界。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说了许多话,大抵是以戒律示人,以期读者专注于学,最后达到“了悟”之境。

康有为继承了岭南书学传统,并参与个人的新见,形成了极具特色的书法。鸦片战争前后,岭南地区经济文化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反映到艺术上,岭南书风也出现了新的面貌。书法家不断努力探索,力求开创出新的路子。康有为集岭南帖学与碑学之大成,岭南书法碑帖合流,已成定局。

“康体”书法

康氏先有《广艺舟双楫》中的求变求新的理论,经过长达二十年的实践,才形成“康体”书法。

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阐述了他求变求新的书学观。他指出:“变者,天也”,书法的体势、风格,都随着时代、社会的变化而变化,书有要懂得“奇变”之道,善学古人而变其面目。康氏还强调书法要有“新理异态”“奇思新意”,书家要力求“别开生面”。尊碑与抑帖,是《广艺舟双楫》全书的核心。康有为认为,科举制度的特产——院体字已使“帖学大坏”,不可收拾,书法只有学碑,才能表现新的时代精神。康氏大力宣扬北魏六朝碑刻,以“法古”为“革新”的途径,的确起到振聋发聩、移风易俗的作用。

康有为的《广艺舟双楫》完成于光绪十五年(1889),而他独创的“康体”却在多年后才成熟。这中间经过了一个长期的酝酿过程。康有为强调,学书法的人,先要“蓄德器,穷学问”。古来有大成的书家,往往都不是“纯粹”的书法家,而是兼政治家或文学家、画家于一身的,书法只不过是“余事”末技”。这并不是看轻书法这种艺术,而是要求书法艺术要有更浓厚的社会内涵。在“求新求变”的思想指导下,康有为尝试把周秦汉晋以至南北朝书法精华融会在一起,“孕南帖,胎北碑,熔汉隶,陶钟鼎,合一炉而冶之”,博取兼收,汇百流于大海,这才是康有为真正的补天手段,前无古人,后少来者。康有为也不光是“法古”,对清代书家邓石如、伊秉绶、包世臣、张裕钊等也多所吸收,集古今之大成,经过近二十年歲月,最后才形成只属于自己的“康体”书法。

康有为独创的“康体”书法,有两大特色是最值得称美的:一是圆笔,二是大器。康氏大力提倡学北碑。北碑,大多数是方笔的。清代中叶碑学复兴,至康有为时已近百年,其间学碑的书家亦多用方笔。康氏指出,“书法之妙,全在运笔”。笔法应方圆并用。可是,他在创作实践上却纯用圆笔。以圆笔作碑体,其来由有二:一是运帖入碑。这种圆笔,传自他的老师朱次琦,也是帖派书家的老本领;二是取自少数的圆笔碑刻。他所推崇的摩崖石刻《石门铭》,正是魏人圆笔的典范。以圆笔作碑,消除了北碑中习见的干硬板滞的缺点,笔势更显得灵动开张。

康有为书法博大雄强,充满着阳刚之美。康有为身材魁伟(在矮小的广东人中的确是出人头地),性情豪迈,豁达大度,甚至有点霸气,目中无人。他一生都在不断探索、追求,永不感到满足。这一切,都反映在他的书法中:平而长的横画,像在向两端极力伸展;上翘的捺笔,表现出昂扬的气概;转折时使用的绞笔,如枯藤纠结,力回万牛。全幅字宛如一首交响曲,变化多端的线条,特殊的枯笔,仿佛那富于动感的和声,形成奇妙的戏剧性结构。康有为完全不理会别人的感受,绝不去讨好观者,独往独来,我行我素,漠视一切赞美与讥弹。站在康有为的书法作品前,总会感到那种逼人的气势和强烈的激情,领略到一位思想者的人格力量。这就是大器。

康有为是一位书法大家,他天赋极高,但并不属于那种纯粹的艺术天才。“康体”书法是理性的产物,是高度智力的产物,而不是天才的产物。康有为在艺术上善于玩弄各种手法。在他似是最有创作激情时,内心还是非常冷静的,表面上是半迷狂状态下的龙飞凤舞,实际上是有计划有步骤的行为,一切全在作者控制之中,绝对没有天才艺术家那种心理失衡。“康体”书法,乍看来颇觉粗糙,未曾细细琢磨,作者不考虑字里行间一点一画的得失,一任所谓的“败笔”“病笔”随意表露,它似乎是蔑视一切固有的规矩。然而,这些都系表象。康有为打破陈规,是为了建立自己新的法则。他那近乎装腔作态的表演,笔墨的夸张与矫饰,都使他的作品带有强烈的直观性,瞬间扑入观者的眼中,形成鲜明的视觉形象,产生戏剧性的艺术效果。可以说,“康体”书法,是精心制作的艺术品,堪称是理论指导实践的典范。它丰富了中国书法艺术宝库,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康门书家

书法,真是一门很奇特的艺术。个性越强,风格越独特就越容易为他人所仿效。“康体”书法的艺术特征强烈,而且有法可循,于是有一大批追随者在学习它。可是,学“康体”的最后都失败了,“康体”强有力的艺术个性使所有摹仿者都丧失自我。

康有为在万木草堂中讲学,从游受业弟子甚众,“各省学子,千里负笈,闻风相从,前后达三千人”。在这三千弟子中,能书者甚众。书法,是万木草堂中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康有为强调,学生要习“六艺之学”,又要求学生学习楷法。他的学生梁启勋后来回忆说,上课时最感兴趣的是先生讲的书法源流。康有为言传身教,许多受业弟子均有书名,在广东公私收藏中每有他们的作品。

康门弟子习书者多受康有为书学理论的影响,而在艺术实践上则取径各异。梁启超在书法理论上受到康有为“尊碑”说的影响,他毕生都宗尚北碑。宗尚北碑,却绝不“卑唐”。他早年与一般读书人一样,学的是典型的干禄字欧阳询体,而对小欧尤有心得。在书法艺术上,如果说康有为是“狂”,梁启超也可以说是“狷”。梁启超一生的书法,都抹不掉小欧的痕迹,然而也能像小欧学大欧那样,摄其精神而不袭其貌。由小欧转习六朝碑版,“學许多家,兼包并蓄”。时人谓梁氏之书,“其结字之谨严,笔力之险劲,风格之高古,远出邓石如、赵之谦、李瑞清诸家之上”,是为确论。也有论者认为梁氏与邓石如、李瑞清等人相比,“他的个人风格似乎不那么突出和鲜明。也就是说,那种属于书家个人所独有的,从技法到意韵都打上自己深刻印记的一整套的表现手法,对于梁氏来说还没有最后完成。”其实,梁氏从来都没有打算去做当代人心目中的那种“书法家”。书法,对于政治家、思想家、学者梁启超来说,更只是“末技”而已。

梁启超学碑,没有走康有为的老路,更没有摹仿老师大有名声的书法。扬弃“康体”那种“霸悍”之势,追求“冲和”之度。康有为用圆笔而外拓,梁启超用方笔而内敛。气定神闲,温文尔雅,这种境界是一般专以书法为事的书家们所不易到的。坐对梁氏的书作时,只感到一股清气扑入眉宇。这就是龚自珍所称道的“通人之书”,“文章学问之光,书卷之味,郁郁于胸中,发生纸上”。可以说,梁启超是康有为碑学理论最忠诚、最杰出的实践者,他不像萧娴那样恪守师法、不敢更张,也不像徐悲鸿、刘海粟那样浅尝即止、别开门户。梁氏一生,遵循传统书学中的“古法”,努力探索新路,以其清隽平和的韵致,恂恂儒雅的气度,给以“阳刚”为主体的碑学书法带来“阴柔”之美,丰富了中国书法的文化意蕴。

猜你喜欢

康氏康体康有为
略论康有为之《大同书》
康体养生,体味别样的健康生活
基于SWOT分析下的大健康背景下的社区健康管理服务与康体研究
居住区康体植物配置
粟特康氏会稽郡望考论
江西大余县旁牌舞的传承与价值研究
康有为的《广艺舟双楫》
康有为“八分说”论略
康有为书学评价及相关问题
普陀山书法琅琊榜·康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