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视域下小学数学大单元主题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2021-04-20李雪莲李雅杰
李雪莲 李雅杰
深度学习视域下的大单元整合教学因其为新时期课堂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而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大单元主题教学是根据课程实施的水平目标,确立若干个教学主题,教师遵循学生学习的一般规律,以主题为线索,开发和重组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连续课时单元教学的教学方式。
“单元主题教学”中的“单元”指将课程实施的单元及以主题为中心对相关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形成一组彼此关联的系列教学活动,通常需要若干课时完成。为什么要在“单元主题教学”前面加一个“大”字呢?顾名思义,“大”与“小”相对应,强调整合,这个“大单元”不等同于教科书的自然单元。数学教材中的很多内容,虽然所在版本不同、册数不同、单元不同、标题不同,但如果都是研究同一个问题,就可以把他们当成同一个大单元主题进行教学。
大单元主题教学是实施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小学数学深度学习是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数学学习过程。
在面对有着不同学习基础、学习经验、学习特点、学习方式的学生时,以现有教材中的自然单元主题展开教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包括:学习内容缺少对核心素养的关注,难以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学习单元划分过小,难以满足学习挑战性的需要;教学情境单调重复,难以调动学生参与愿望;教学方式单一,难以体验成功的幸福等。改进这些问题,需以大单元为主题进行教学。只有在通览学科学段总目标的基础上设计单元和课时目标,统整课时内容、科学设计评价,才能真正落实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促使小学生深度学习,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进行大单元主题教学,可以从重组单元内容、制定单元目标、调整课时内容、细化课时目标、进行实践拓展、设计单元评价六个方面入手。
一、重组单元内容
要在立足《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上,通览小学数学教材,梳理知识联系的基础,最终确定大单元的教学内容。广义上说,教材中同一个领域、内容相似、结构相近的都可以理解为一个大单元。
以人教版教材为例:二年级上册“长度单位”、三年级上册“测量”、三年级下册“面积”、四年级上册“公顷与平方千米”、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等单元虽然分属于一维空间图形、二维空间图形和三维空间图形等知识,但都涉及了图形的认识和测量这两部分内容,因此可以看成一个大单元。不过,在具体教学中,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基础,不能跨越大的时间和空间去整合,可以遵循“小步子”的原则,把教材自然单元编排较近的进行整合。以第一册教材为例,可以对照课程标准做如下整理。(见下页表1)
从表1中可以发现,1、3、5、6、8这五个单元同属于“数的认识”和“数的运算”范畴,可以按照“内容相似、结构相近”的原则把他们划分成一个大单元,但是考虑到一年级学生接受水平的问题,也不宜把步子迈得太大,可以把1、3、5三个单元划分成一个主题为“0~10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大单元。
二、制定单元目标
制定大单元目标时,则要理解课程标准中的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再结合教材、教参,放眼全局,系统化分析,整体性构建。以“0~10的认识和加减法”大单元中的“0~10的认识”部分为例,可以对比以下四处具体的阐述,进行思考。(见表2)
从表2中可以发现,包括“0~10的认识”在内所有数的认识,主要包括七部分内容:基数含义、序数含义、读数、写数、数的顺序、数的大小比较、数的组成。而这七部分内容又是紧紧围绕发展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意识来展开的。因为“数感”和“符号意识”内涵丰富,所以在本单元中只能通过七部分内容的阐述使其具体可以检测,因此,可以将单元目标定为:
1.在现实情境中正确、熟练地数出0~10各数,会读写这些数,并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熟练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
2.使学生认识“>”“<”“=”的含义。
三、调整课时内容
整合的目的是让知识联系更清晰,技能形成更扎实,思想方法更凸显,活动经验更丰实。整合后,教师教得更科学,学生学得更有效,这样会达到减少课时、提升质量的效果。但是,绝对不能以整合后课时的多少来评价整合的效果,只要课时的安排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就是合理的。例如,我们在整合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长度单位“这一单元时,就出现了课时增多的现象。(见表3)
四、细化课时目标
制定课时目标时,首先,要關注目标的维度,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关注;其次,要考虑行为动词的准确,注意用“了解”“理解”“掌握”“运用”描述结果目标,用“经历”“体验”“探索”描述过程目标;最后,要根据课时在大单元的地位作用,量体裁衣。而后者,正是大单元整合教学要特别关注的。例如,种子课是单元的核心课,其通常处于学生思维的起点,因此要深耕细作,思考“种子”的内部结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土壤(学生的思维水平、知识基础)、阳光雨露(教学资源、教学手段)、萌芽的过程(教学活动设计)、可以供生长复制的细胞组织(能够迁移应用到后续学习中的知识、解决问题方法经验等)。“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种子课的目标达成了,整个大单元的目标达成就容易得多了。
五、进行实践拓展
大单元主题教学,注重知识的联系、迁移与生长,在大单元主题教学中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和作用,体验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获得更多的数学活动经验。例如,我们编写并执教了三年级实践活动课“自制生日皇冠”。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测量、周长、轴对称、平移、旋转、统计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后续进一步学习图形与几何知识,发展空间观念及动手实践能力的重要基础。“自制生日皇冠”一课通过“看一看,找一找,发现数学问题”“想一想,理一理,明确活动主题”“写一写,改一改,形成活动方案”“做一做,说一说,开展制作活动”“评一评,议一议,交流经验收获”五个环节,让学生在自制生日皇冠的活动过程中,用测量和周长知识获得数据;用剪轴对称图形的方法制作底板;用平移、旋转等方式装饰皇冠;并在评选“我们最喜欢的生日皇冠”的统计活动中,经历数据的调查、收集、整理过程,发展应用意识、审美意识、创新意识;体现了大单元的教学整合和学科间的联系融合,促进了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
六、设计单元评价
单元评价从教学实施上看,是大单元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但是在单元设计中却是先行环节。先思考评价什么,怎么评价,不仅有利于评价和激励学生学习,更有利于教师设计和改进教学。
首先,应注重教学前测。前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学生的真实起点,找到思维的最近发展区,有效地设计和实施教学。如在“乘法口诀”的起始课,我们可以通过课前学生试背乘法口诀发现大部分学生已经会背诵乘法口诀,那么课堂上就不需要花两个自然单元共计二十几个课时的时间去学习如何编制口诀、记忆口诀和应用口诀。此时,我们应关注的是乘法口诀中的哪些知识是家长和学生平时忽视的,是需要师生合力在课堂上攻坚克难的。
其次,应注重口试评价。口试不仅仅是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关注,对数学思维的训练,更是让我们洞悉学生思维过程的途径,可以真实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教材一年级下册中有“数图形”一题,有的学生数长方形的个数比正确答案多1,在笔试时,我们很容易就会给他打上一个错号。在口试时,听了学生数的过程,我们才知道这个学生已经知道了“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因此,答案是正确的,其口试的成绩评定不仅可以得到A,更可以得到A+。
再次,应注重作业评价。有些知识技能目标很适合在作业中考核,如“能够正确写数,注意形成正确的握笔姿势和写字姿势,注意书写工整”;有些数学思考目标很适合在作业中发展,如“通过读懂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所反映的数据信息和变化规律,对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初步的判断和预测,发展数据分析观念”;有些问题解决能力目标很适合在作业中提高,如“通过测量土豆的体积,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测量的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識”;有些情感态度目标很适合在作业中升华,如“通过对圆的生活应用实例研究、圆周率等数学史料的收集,感受数学之美,了解数学文化,提高学习兴趣”。
最后,应注重主体评价。如果说测试是教师主导的评价,自我总结反思就是学生主体的评价。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教育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指出的那样:“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学生可以通过“这个单元我有什么收获”“我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我对自己的学习满意吗”等,来管理自己的学习,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责任编辑:杨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