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高压氧辅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术后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研究
2021-04-20吴超伦段志新杨海霞王登宇
吴超伦,段志新,杨海霞,徐 赛, 王登宇
(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上海 201999;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上海 201999;3.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实验中心,上海 201999)
重型颅脑损伤作为神经外科常见的重症之一,具有极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不仅存在原发性损伤,还会有继发性损伤,如颅内血肿、脑水肿等。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的日常生活,为其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诸多痛苦。研究表明,伤后24h内及时给予有效治疗对患者预后极为重要[1]。目前临床上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通常采用传统去骨瓣减压手术治疗,此方法已被国内外临床医师接受,虽然能有效提高患者脑组织氧分压,但仍存在部分患者脑组织氧分压无明显变化,导致预后不良[2]。文献报道,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通过高压氧辅助治疗可改善脑细胞的新陈代谢及脑低氧,通过氧气弥散至常压下无法到达的颅脑受损区,对促进患者康复具有积极作用,改善患者预后[3]。本文回顾性分析笔者医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6例,探讨早期高压氧辅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术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1)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8分,且致伤时间<24h[4]; (2)经头部CT或MRI等影像学确诊为重度颅脑损伤; (3)有明确创伤,有去骨瓣减压手术指征,无需机械通气或气管插管、气管切开; (4)对研究知晓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有脑卒中病史; (2)心、肝、肾功能严重障碍; (3)有严重精神病; (4)合并恶性肿瘤; (5)对本次研究高压氧未能坚持完成; (6)无法行去骨瓣减压术,如合并颅内血肿的弥漫性轴索损伤。
患者86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常规组和高压氧组各43例,常规组患者予开颅去骨瓣减压手术治疗,高压氧组患者在常规组的基础上早期(术后第3天)联合高压氧治疗。常规组男性31例,女性12例;年龄32~69岁,平均43.2岁; 道路交通伤13例,高空坠落伤14例,砸伤11例,其他5例。高压氧组男性29例,女性14例;年龄29~70岁,平均44.1岁; 道路交通伤15例,高空坠落伤12例,砸伤13例,其他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治疗方法
常规组:入院后行常规治疗,包括止血、包扎及心电血压监护生命体征,均颅内血肿清除术后行去骨瓣减压手术,有颅内血肿的行钻孔引流,放置引流管,最后缝合患者伤口,术后给予患者脱水降低颅内压、消炎、保护胃肠黏膜及营养神经等药物治疗,并持续进行1~2L/min吸氧。
高压氧组:高压氧组在常规组基础上于术后第3天给予高压氧(宁波氧誉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辅助治疗,换成全棉服装、带上口罩进入高压氧舱进行治疗。高压氧治疗参数:压力0.3MPa,加压时间20min,吸氧时间1h,间隔时间15min,结束后耗时30min常压出舱。10d为一疗程,治疗一疗程休息2d后进行下一个疗程的治疗,共3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相关指标。
3 观察指标
(1)疗效评判: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及3个疗程后通过GOS[5]量表进行评分,分数越低则症状越严重。(2)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两组患者在入院第1天及1个疗程后采取患者静脉血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试剂盒均由武汉华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并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3)并发症发生及死亡情况: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如:肺部感染、颅内感染、脑积水、急性脑膨出及其他;并统计两组患者3个疗程后死亡或植物状态例数。(4)生活质量:通过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及3个疗程后生活质量进行对比[6],包括精神状态、健康状况、躯体疼痛以及社会功能,每个项目100分为总分,分数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性。
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并发症等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GOS均高于治疗前,治疗后高压氧组GOS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治疗后两组患者CRP、IL-1β、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高压氧组上述各项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高压氧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及死亡或植物状态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两组患者治疗前精神状态、健康状况、躯体疼痛及社会功能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上述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后高压氧组上述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及3个疗程后GOS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及1个疗程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表3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及3个疗程后死亡或植物状态比较(n)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及3个疗程后生活质量评分分)
讨 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受伤后将出现不同程度的继发性脑损伤,常伴有颅内出血而引起颅内压升高,血液无法流到颅内,脑低氧使二氧化碳潴留,导致大量脑细胞死亡; 而缺血使脑血管扩张,造成血管痉挛或麻痹,使脑代谢紊乱、自由基聚集,最终造成脑水肿和脑低氧的恶性循环,严重影响到患者预后[7]。
本研究中高压氧组术后早期使用高压氧辅助治疗。高压氧具有提高血氧浓度、消除疲劳及促进新陈代谢等众多优势。结果表明两组患者治疗后GOS均高于治疗前,且高压氧组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表明通过吸入纯氧可明显改善患者脑细胞低氧的状态,并提高疗效,这与既往研究结果相似[8]。可能与高压氧能促进代谢、加速了受损脑细胞的恢复有关。CRP为非特异性免疫机制,具有强大的吞噬作用,患者随着CRP的升高,病情越严重; TNF-α作为最强的小分子多肽类因子,其生物学功能广泛; 二者皆参与炎症反应的介质,临床上常用于指证患者受伤程度的指标[9]。IL-1β作为应答感染时产生的因子,可抑制血小板因子的生成,为组织提供修复功能[10]。既往研究证实[11],颅脑损伤严重程度与炎症因子水平相关,随着病情加重,炎症反应水平增高。本研究结果证实了上述观点,治疗后高压氧组CRP、IL-1β与TNF-α水平均低于常规组,提示早期高压氧辅助治疗可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这与高压氧可降低炎症反应有关,为脑细胞的修复起到重要作用。研究结果还表明,高压氧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表明早期高压氧辅助治疗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安全性较高。该结果与高压氧减少了自由基的产生,促进了心血管的形成有关,在脑细胞中维持稳定,从而使颅内压降低,减轻脑水肿,并明显减少了氧自由基的产生,从而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12]。研究结果还显示,治疗后高压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常规组,表明早期高压氧辅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可提高生活质量。这与高压氧改善了大脑皮层有关,保护了脑组织的神经系统,有利于患者的意识,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为患者的预后提供了良好基础。
综述所述,早期高压氧辅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可提高疗效,减少炎症反应及发症的发生,并改善患者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