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元素养培养的本科生信息检索课程教学改革
——以河北北方学院为例

2021-04-20霍艳花张晓光

关键词:信息检索协作素养

霍艳花,张晓光,金 璐

(1.河北北方学院 图书馆,河北 张家口 075000;2.河北北方学院 档案馆,河北 张家口 075000)

信息技术的迭代创新已将人类带入大数据时代,信息素养是当代大学生适应信息社会的基本能力之一,信息检索课程则是培养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的主要途径。因此,信息检索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具有重要意义。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下文简称ACRL)于2000年发布了《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简称《标准》),该《标准》被视为世界性信息素养的标准框架,对于高校信息素养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实践意义。但随着大数据时代带来的高等教育环境的改变,信息素养教育需要以丰富灵活的理念为指导。因此,ACRL以“元素养”为核心理念制定了《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简称《框架》)[1]。该《框架》为新环境下高校信息检索课程的改革与创新提供了新视角。

一、元素养理论概述

元素养理论研究最早源于国外,随后受到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目前,国内外关于元素养的理论研究已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

(一)国外相关研究

国外对于元素养的理论研究较成熟,各高校图书馆积极开展元素养教学实践并取得了良好效果。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分校在元素养教学中引入“元素养数字徽章”系统,并为学生提供开放教育资源平台,旨在培养学生在社交媒体及协作环境下的批判性思维、信息生产与共享以及元认知能力[2];耶鲁大学通过个人图书馆员计划对每位在校本科生开展元素养教育,帮助学生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汉密尔顿学院图书馆员通过讲解信息资源相关概念与信息利用技能,对新生开展研究援助的元素养教育;多伦多大学针对新生开展个人图书馆员项目,为其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帮助学生掌握研究技能和提升信息素养。

(二)国内相关研究

国内对于元素养理论的研究逐步从基础理论的解读与探讨向元素养教学实践转移。王春生将信息素养与媒体素养等多种相关素养进行比对分析,提出元素养是信息素养的新定位[3];杨鹤林对元素养的内容、模型和培养目标等进行深入分析与阐释,以期为中国高校的信息素养标准研究提供参考[4];王珊珊和方向明从“新生”馆员具体工作入手,探究国外高校的元素养教学模式[5]。2016年以后,图书情报界学者开始积极探索元素养教学实践。刘丽辉从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方面对阿尔巴尼分校元素养教学实践进行阐释与整理[2];罗国锋和陆瑶以元素养教育内容与要求为基础,提出高校研究生元素养教育体系构想[6];张蒂从南开大学实际情况出发,以《框架》为指导,开展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活动[7];林晓华、林丹红和钟伶开展混合教学模式下的元素养教学实践,采用分阶段分层次和渐进性教学路径来实现元素养教学目标[8]。

(三)元素养概念与模型

2011年,美国学者Mackey和Jacobson在Reframing Information Literacy as a Metaliteracy中最早提出“元素养”概念,指出元素养是通过对相关素养理念和新技术进行整合吸纳,指导人们在网络协同环境下通过社交媒体及在线社群进行信息获取、生产和分享的综合框架,它能够提升人们在数字化时代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能力[4]。随后,两人合著Metaliteracy:Reinventing Information Literacy to Empower Learners一书,构建了元素养理论框架和基本模型(图1)。元素养模型在保留信息素养合理内核的基础上,更强调元认知能力的培养,注重学习者在社交媒体、移动技术、在线交流和开放教育资源等参与式数字环境中的协作生产和信息共享[9]。

图1 元素养模型

元素养理论认为元素养学习包括4个领域:1.行为,即学习者在成功完成技能和能力的学习活动后应该或者能够做什么;2.认知,即学习者在成功完成理解、组织、应用和评估等学习活动后应了解哪些知识;3.情感,即通过参与学习活动改变学习者的情绪或态度;4.元认知,即学习者对自己思路的反思——如何学习和为什么学习、知道什么和不知道什么、他们的先入之见以及如何继续学习的反思。根据Mackey及Jacobson提出的学习者模型(图2),可将各领域对应的培养目标概括为:1.积极地评估内容,同时也评估自己的偏见;2.以道德和负责任的态度处理所有知识产权;3.在协作和参与式环境中生产和共享信息;4.制定学习策略,培养终身学习能力。元素养理论成功地为信息检索课程教学指明了方向。

图2 元素养学习者模型

二、河北省高校本科生信息检索课程教学现状

为深入了解高校面向本科生开设信息检索课程的现状,该文以河北省22所高校图书馆为调研对象,采用网络调查和电话访问相结合的方式展开调研(表1)。

由表1可知,河北22所高校图书馆中有14所开设了信息检索课程。尽管课程名称有所区别,但授课内容并无本质不同,主要包括信息检索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数据库检索与使用以及检索技能和检索策略,侧重对信息检索技能的教学,注重培养学生信息检索的技术性和实用性。从课程性质看,半数以上高校将信息检索课作为公共选修课,少部分院校以必修课形式开展教学。河北工业大学将其作为面向全校的必修课,河北医科大学、河北中医学院、河北北方学院和承德医学院将其作为部分医学类专业必修课。从授课形式看,各高校均通过理论讲授的形式授课,半数高校开展了手工或者上机实训课。

综上可见,目前省内高校所开展的信息检索课教学依然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从教学内容到教学形式均突出对学生信息检索技能的培训,但忽视了新技术新媒体环境下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协作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河北北方学院针对目前所开设信息检索课程存在的问题,结合学校与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提出符合实际情况的课程教学设计,在注重对学生信息检索技能与技巧培养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协作共享和终身学习等深层次的信息素养能力。

表1 河北省高校图书馆文献检索课程开设情况一览

三、基于元素养理论的河北北方学院本科生信息检索课程教学设计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在《教学设计原理》中指出,教学设计是一个全方位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其基本构成包括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赖格卢斯也指出,教学设计涉及理解与改进教学过程[10]。可见,作好教学设计工作是开展有效教学的前提。

(一)河北北方学院信息检索课程教学活动开展情况及问题

2010年起,河北北方学院图书馆面向全校医学类本科专业开展文献检索课程教学,授课对象为本科二、三年级学生。自获批教研室以来,该校图书馆一直对文献检索课教学进行探索与改进。但随着信息环境和教育环境的不断发展与变化,信息检索课教学实践目前仍面临一系列困境:1.学校方面。主要表现:教学课时短,教学目标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没有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信息检索课教学深度和广度有待进一步深化和拓展;2.学生方面。主要表现:缺乏对信息检索课程重要性的认识,学习不够积极和主动,课堂参与性和互动性不足,信息检索课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结束课程学习后仅能掌握信息检索的一般技能和技巧,信息素养能力没有得到本质提升。

(二)教学设计总体思路

为探索适应河北北方学院本科生信息检索课的教学体系,通过文献调研了解目前国内外元素养教学现状及相关教学实践案例,并对河北省22所高校信息检索课程开设情况进行分析。同时,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多种形式了解河北北方学院本科生对信息检索课程的需求与建议,确定了信息检索课程教学设计的总体思路:以元素养模型为基础,以《框架》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从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考核评价方式和教学效果评估5个环节加强学生在行为、认知、情感和元认知4个领域的学习。

(三)学习目标

从实际情况出发,在借鉴国内外元素养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以元素养理论模型4个领域的学习目标为参考,制定以下学习目标。

1.积极评估信息内容,掌握信息检索技能,具备自我反思能力。了解新技术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生命周期,掌握信息生产、利用、传递、共享和评价的方法,以信息用户和科研工作者的视角正确看待和评估信息内容,既具有质疑权威的精神,又学会自我反思。

2.遵守相关信息伦理道德,正确处理知识产权问题。在信息生产、利用、传递和共享过程中作好个人隐私信息的保护工作,尊重知识产权,合理使用版权和共享许可,遵守信息道德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

3.在协作和参与式环境中生产与共享信息。明确信息用户具有信息生产者、使用者、合作者和消费者等多重身份,在协作式环境下正确利用各类信息资源,并积极参与协作生产与信息共享,培养学生的协作共享能力。

4.制定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教会学生及时反思学习过程,并能够在信息情境中进行批判性思考。同时,培养学生对元素养的终身学习意识[11]。

(四)学习内容

为有效实现多元化深层次学习目标,该课程拓展和深化学习内容,分3个阶段实施教学。

1.初级阶段。授课对象为新生,学习内容主要包括图书馆及其软硬件资源介绍与利用、元素养理念、信息道德/伦理和知识产权等,可通过观看视频、专题学习和主题讨论等形式实施基础信息检索教学。帮助学生掌握新技术和新媒体环境下对多种信息工具的使用方法和基本信息检索技能,培养学生信息伦理道德意识,尊重他人知识产权,合理使用版权和共享许可。

2.中级阶段。授课对象为医学类大二或大三学生,学习内容主要包括元认知、信息管理和分析以及常用网络资源及专业数据库资源检索与利用等内容。可要求学生通过专题研讨、案例分析和检索实践等形式,对某课题进行协作探索和相互评估,最终完成课题检索报告,在团队协作学习环境下培养学生信息生产与共享的意识和能力。

3.高级阶段。授课对象为医学类大三或大四学生,学习内容主要包括专业检索技能、科研课题研究、论文写作和学术道德等。结合所学专业为学生开展针对性信息资源利用与专业检索技能培训,帮助学生掌握科研过程中必要的信息资源获取与利用方法。同时,强化对学生信息伦理道德、知识产权、个人隐私保护和网络安全等更高层次内容的教育。

(五)学习方式

元素养理论和《框架》契合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提倡通过探究式、对话式和协同合作等方式进行学习[1]。可通过主题研讨和主题讲座等形式,让学生围绕某个主题展开相关文献调研,从而掌握一般检索流程与方法。在研讨中培养学生对信息的甄别与评估意识,在尊重信息伦理道德和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合理利用与共享信息。开展分组讨论,让小组成员在充分探讨与互动中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与协作研究能力。通过总结性学习研讨会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并形成学习报告,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六)考核评价方式

借鉴国内外高校在元素养教学中的考评方式,通过多指标、多主体和渐进性的考核评价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11-12]。考核评价指标方面,在关注学生信息检索技能考评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团结协作能力、批判性思维以及终身学习能力的考评;考核评价主体方面,在教师考评的基础上,融入学生自评与互评。考核评价不应以期末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最终环节,要关注学生在整个课程学习中的成长与进步,允许学生之间存在差异,科学渐进地评价每位学生。

(七)教学效果评估

为检验信息检索课程的教学效果,采取课堂反馈、听课评课及学生问卷调查形式对该课程进行评估,由同行、学生以及任课教师作为评估主体,具体方式包括:1.课堂反馈、听课和评课评估。从学生在课堂的参与热情和活跃度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信息共享意识与协作能力、探究式学习与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学术研究热情与科研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估。2.问卷调查评估。根据问卷调查结果了解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效果及学生能力的培养情况。

基于元素养理论的本科生信息检索教学改革突破了传统信息检索课程的教学设计,在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检索基础知识以及信息检索技巧与方法的同时更加注重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协作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更契合现代教育理念,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但任何形式的教学改革都不是一劳永逸的,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还要不断探索、完善和寻求更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

猜你喜欢

信息检索协作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高职院校图书馆开设信息检索课的必要性探讨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团结协作成功易
监督桥 沟通桥 协作桥
狼|团结协作的草原之王
计算机信息检索技术的发展及问题研究
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