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金哀宗用人得失

2021-04-20

关键词:金朝完颜用人

魏 轩

(渤海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金哀宗名守绪,又名宁甲速,是金宣宗第三子。贞祐四年(1216)正月己卯被立为皇太子,掌管枢密院的诸多事宜,元光二年(1223)辛卯即位。关于金哀宗的用人问题在学术界已经有一定的研究成果。王鹗在《汝南遗事》总论中认为,金哀宗敦崇儒术,遴选武臣,设司农司改善地方吏治;丁宁在《金末统治者的用人之道与金的衰亡》[1]中指出,金哀宗用人拘谨偏私,重用近侍局官员、胥吏和女真本族人员,最终导致无人可用或所用非人;雷奎怀在《独木难撑将倾屋——金哀宗完颜守绪》[2]中指出,金哀宗任命抗蒙将相,在抗蒙战争中大节犹存;王德朋在《汉族士人与金末抗蒙斗争》[3]中指出,金朝后期女真上层集团任用一批汉族士人担任重要职务;闫兴潘在《翰林学士院与皇权的距离:金末益政院设立的制度史意义》[4]中指出,益政院的设立是金哀宗崇尚儒术和重用士人的措施与具体体现。下文试对金哀宗的用人问题分4个时期作纵向探究,以期对金哀宗用人措施形成全面认识。

一、金哀宗即位时面临的内外局势

贞祐南渡后,金朝国土日蹙,在山东和河北等地的统治日趋瓦解,蒙古统治者通过建立行省、招降汉人武装首领和驻扎军队等手段实现对这一地区的统治,金朝实际统治地区仅剩河南和陕西两地,其军事防线退至潼关和黄河一线。金朝受到来自北方蒙古、西夏和南宋的进攻,而将士“平居则意气自高,遇敌则首尾退缩,将帅既自畏怯,士卒夫谁肯前”[5]2407,对外作战败多胜少。而此时金朝内部有3大难题:河北、河东和山东等地区民乱频发、义军难控和河南地区粮食短缺。金朝统治阶级内部腐朽不堪,用人多胥吏和酷吏,缺乏解决问题的良策,他们希望通过征伐南宋解决境内问题,结果“尺寸无补”“兵财俱困”。完颜守绪在内忧外患的局面下于金元光二年(1223)辛卯即位,诏赦曰:“朕述先帝之遗意,有便于时欲行而未及者,悉奉而行之。国家已有定制,有司往往以情破法,使人罔遭刑宪,今后有本条而不遵者,以故入人罪罪之。草泽士庶,许令直言军国利害,虽涉讥讽无可采取者,并不坐罪。”[5]373-374金哀宗力图改变金宣宗时期的弊政,试图扭转金朝内忧外患的局面。

二、金哀宗用人政策的阶段性特征

金哀宗的用人政策随着内外局势的变化呈现出阶段性特征。金哀宗即位之初起用有能力的文臣武将,随着抗蒙形势的变化,金哀宗在用人方面也作出很大调整。

(一)文武并举,起用旧臣

正大元年(1224)到正大三年(1226),为了抵御来自蒙古的进攻,金哀宗一方面任用进士出身且抗蒙有功的将相,如杨云翼、赵秉文、完颜合达、移刺蒲阿和纥石烈牙吾塔等人。同时,设置益政院招揽贤能,集思广益,力图挽救金朝危亡的局面;另一方面起用旧臣并拉拢金末义军首领经略河北、山东和河东地区,如任用胥鼎、完颜赛不、侯挚和武仙等人镇抚河北、河东和山东等地区,增强金朝抗蒙的力量。

(二)重用近侍护卫等亲信集团

正大四年(1227)到正大八年(1231),金哀宗一方面利用近侍集团官员监战,重用护卫亲信参与军事,派遣近侍局官员奉御六儿监战完颜讹可,任用亲信移刺蒲阿为军事主帅,参与军机要事;另一方面委派官员传达皇帝的旨意,干预西北战事,并且经常更换所任将帅的驻防地(表1)。

表1 正大四年(1227)到正大八年(1231)重要将领调动情况

由表1可知,金哀宗此时期主要任用完颜合达与移刺蒲阿,两人军事驻防地的更换次数明显要多于其他将领。据《金史·完颜合达传》记载,完颜合达出身军旅,熟知敌情,精通行阵,因在战争中屡立战功而升迁,成为金哀宗重点猜疑与防范的对象。正大四年(1227)到正大七年(1230),完颜合达两次被召还回朝,其在朝中的时间有明确记载的是从正大六年(1229)二月到正大七年(1230)十月。正大七年(1230)十月,金哀宗任命移刺蒲阿与完颜合达共同驻扎闵乡,守备潼关。关于金哀宗委派移刺蒲阿的原因,据《金史》记载:“七年七月庚寅朔,以平章政事妨职枢密副使。初,蒲阿面奏曰:‘合达久在军中,今日多事之际乃在于省,用违其长。臣等欲与枢密协力军务,擢为相位似亦未晚。’故有此授。”[5]2467《金史》又载,移刺蒲阿曾担任东宫亲卫军总领,是金哀宗身边重要的亲信,委派移刺蒲阿实质上是对完颜合达的防范,同时也是金哀宗巩固自身统治的一种手段。

(三)胥吏和酷吏当道

三峰山之战以后,金朝中央能直接掌控的军事力量消灭殆尽。天兴元年(1232),金哀宗一方面提拔蒲察官奴、刘益和高显等将领守卫汴京;另一方面重用胥吏和酷吏。金哀宗任用近侍出身的完颜白撒为平章政事,旧臣赤盏合喜为枢密副使,两人皆为胥吏。据《金史》记载,完颜白撒目不识丁,赤盏合喜念“陈岢”为“陈山可”,为人所耻笑。据《金史》与《归潜志》记载,为了防止蒙古军队夺门而入,完颜白撒在门外修筑短墙,仅容两三个人通过。这虽然抵挡了来自外部蒙古军队的进攻,但是对城内将帅趁夜出战同样造成不便。另外,完颜白撒“夜募死士千人,穴城由壕径渡,烧其垉坐,以红纸灯为应,约灯起渡壕”[5]2496,“放纸鸢,置文书其上,至北营则断之,以诱被俘者”[5]2473,这种以太学生放纸灯和纸鸢的退敌计策幼稚可笑,如同儿戏。

这一阶段,粮食短缺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张行信曾谏言:“近日朝廷令知大兴府胥鼎便宜计画军食,鼎因奏许人纳粟买官。既又遣参知政事奥屯忠孝括官民粮,户存两月,余悉令输官,酬以爵级银钞。时有粟者或先具数于鼎,未及入官。忠孝复欲多得以明己功,凡鼎所籍者不除其数,民甚苦之。今米价踊贵,无所从籴,民粮止两月又夺之,将不独归咎有司,亦怨朝廷不察也。大兵在迩,人方危惧,若复无聊,或生他变,则所得不偿所损矣。”[5]2365这表明金宣宗时期解决粮食短缺的主要手段是纳粟买官与括官民粮。括粟政策存在严重弊端,一方面,民众受到政府与官员的双重压迫;另一方面,括粟政策造成米价昂贵,民众不堪其苦,得不偿失。据《金史·食货志》记载:“其国亡财匮,比比有之,而国用之屈,未有若金季之甚者。金之为政,常有恤民之志,而不能已苛征之令,徒有聚敛之名,而不能致富国之实。及其亡也,括粟、阑籴,一切掊克之政靡不为之。”[5]1029-1030金哀宗依旧采取金宣宗时期的手段,于天兴元年(1232)十月,任用完颜合周、点检徒单百家和御史大夫裴满阿虎带等负责京城括粟的差事,其余由朝廷侍从官分管其事。据《金史》记载,当时京城有36坊,朝廷侍从多选凶恶狡黠之辈负责各坊括粮之事。

(四)用人唯亲

金哀宗守城无果后不得不亲自东征,北上谋取卫州失败后逃往归德。此时他的用人亲疏发生变化。“亲”指金哀宗出走京师时所带文臣武将与军队;“疏”指归德府与蔡州地方实力派和军队。在归德府内,金朝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重重,主要表现为以石盏女鲁欢和马用等为代表的归德府地方实力派与外来势力之间的矛盾,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以完颜仲德为主的西迁派与以蒲察官奴为主的北进派之间的矛盾。金哀宗重用身边亲信,防范地方实力派,最终导致官奴之变的发生。迁都蔡州后,金哀宗借鉴归德府的经验,任用迁蔡有功之臣,重用完颜仲德、张天纲、乌古论镐和乌古论蒲鲜等人,将其视为亲信。蔡州地方实力派如乌古论镐、王仓儿和石禄等人起初并未得到重用,后经完颜仲德荐引而被重用。这一变化一方面体现了金哀宗对完颜仲德的信任,另一方面有利于缓和地方实力派与迁蔡有功之臣之间的矛盾,上下一心守卫蔡州,抵御来自蒙古和南宋的进攻。

由上可知,金哀宗即位之初起用旧臣,文武并用,调整了金宣宗时期的用人不当之处。正大四年(1227)到正大八年(1231),金哀宗重用近侍护卫等亲信集团,猜疑防范边将。天兴元年(1232),胥吏和酷吏当道,加剧了社会矛盾。从天兴二年(1233)直到金朝灭亡,金哀宗任用迁蔡有功之臣以缓和统治内部矛盾,共同守卫蔡州。金哀宗在用人方面前后矛盾,这是其巩固自身统治与对外作战需要之间的矛盾在用人上的反映。

三、金哀宗用人政策对金朝政治军事的影响

金哀宗用人政策与金末局势的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尤其对金朝末年的政治军事等方面产生很大影响。

(一)文武并用,稳定局势

即位之初,金哀宗为了稳定内外局势,在官吏任用方面进行调整。一方面,增加进士官员比重,起用原被术虎高琪排斥的旧臣;另一方面,选拔一批有功的将领。在对外战略上,金哀宗开始有意识地增强河北、河东和山东等地的军事力量,并取得一定的战果(表2~3)。

表2 金哀宗时期重要进士官员

表3 金哀宗时期重要将领

由表2和表3可知,金哀宗一方面任用士大夫官员参与朝政,并任用金宣宗时期有能力有威望的旧臣镇抚河北、山东和河东等地区;另一方面,以战功为标准任用人才,不仅任用抗蒙有功和出身护卫的贵族将领,如完颜合达、移刺蒲阿、完颜赛不和纥石烈牙吾塔等,同时也任用出身低微的军功将领,如完颜陈和尚、强伸、蒲察官奴、刘益和高显等。这一方面是由于金末猛安谋克制衰落,另一方面也是对蒙作战的需要,可以增强金朝军队对外作战的能力。金哀宗文武并举和起用旧臣的政策有利于改善吏治,在正大初年与蒙古军队作战时也取得了一定的战果,减缓了金朝衰亡的进程。

(二)用人猜疑,兵败于外

金哀宗性格多疑,这在用人上也有体现。如金哀宗一方面派遣近侍监战,另一方面对将领作战的谋略横加干涉。《金史·哀宗本纪》在正大四年(1227)到正大八年(1231)的记载中经常出现奉、诏、旨和谕等词语,下文以凤翔之败和三峰山之战为例分析金哀宗性格多疑对金军与蒙古作战的影响。

正大八年(1231)正月,蒙古兵围凤翔府。金哀宗表面上对宰相台谏官说:“合达、蒲阿必相度机会,可进而进耳。若督之使战,终出勉强,恐无益而反害也”[5]2506-2507,让边将自行决定是否出战,私下却又派遣白华传旨谕两帅:“凤翔围久,恐守者力不能支。行省当领军出关宿华阴界,次日及华阴,次日及华州,略于渭北兵交手……我亦得为掣肘计耳。”[5]2507凤翔府沦陷后,两行省放弃京兆府,将当地居民迁于河南。这次教训之后金哀宗依旧重用近侍集团官员,制诏干预军事,这使得金朝迅速走向衰亡。天兴元年(1232)正月癸未,完颜合达和移刺蒲阿引军自邓州赴汴京,其中骑兵两万,步兵30万,与恒山公武仙和杨沃衍军汇合。从杨武到钧州的行军途中,蒙古骑兵充分发挥灵活机动的特点,夜间偷袭金军,使金军不得休息。到了钧州以南的沙河,蒙古5000骑兵在河北面围堵,待金军过河,蒙军却避而不战,南渡沙河。金军安营扎寨时,蒙军又北渡来攻。金军既不得食,也不得休息,再加上天降大雪,不适合行军作战,可以说,三峰山一战金的惨败本是可以避免,但金哀宗派遣近侍入军中传旨:“两省军悉赴京师,我御门犒军,换易御马,然后出战未晚。”[5]2473同时又给平章和副枢密旨:“近知张家湾透漏二三百骑,已迁卫、孟两州常且防备。”[5]2473表面上哀宗是要犒赏两行省军队,但从密旨的内容来看却是希望尽快回防京师。完颜合达想要再次商议,但是蒲阿言道:“至此而已,复何所议”[5]2473,结果两省军队全军覆没。完颜合达、移刺蒲阿、完颜陈和尚、都尉苗英和樊泽诸骁将皆死,“自是,兵不复振”[5]385。

(三)任用胥吏酷吏,社会矛盾加剧

金哀宗中后期,未能延续初期任用有才之士的政策,反而重用胥吏酷吏,在京城推行括票政策,导致京师粮食短缺,金哀宗不得不弃守汴京,为后来的崔立之变埋下祸根。

天兴元年(1232)九月,完颜思烈与恒山公武仙和完颜仲德等援兵返回京师,金哀宗命赤盏合喜率1.5万人接应,但赤盏合喜并没有完成接应任务。关于未完成的原因,有言曰:“合喜始则抗命不出,中则逗留不进,终则弃军先遁,委弃军资不可胜计,不斩之无以谢天下。”[5]2498赤盏合喜没有如期应援,导致“武仙退保留山,思烈走御寨,中京留守元帅左监军任守贞死之”[5]388。此次应援失败还有另一个重要影响。据《金史》记载:“上曰:‘卿等不知,我若得完颜仲德、恒山公武仙付之兵事,何劳我出。我岂不知今日将兵者官奴统马兵三百止矣,刘益将步马五千止矣。’”[5]2518这是金哀宗对当时汴京城内守将实力的估计,此次应援失败使得金哀宗不得不亲自征东。为了解决粮食短缺问题,在外援无助的情况下只能内救。天兴元年(1232)十月,金哀宗在京师内实行括粟政策。括粟者手段非常粗暴,经常使用武力手段征粮,导致“时所括不能三万斛,而京城益萧然矣。自是之后,死者相枕,贫富束手待弊而已”[5]2516。此次括粟政策的推行不仅没有解决京师粮食不足的问题,反而加重了城内缺粮的状况,“时汴京内外不通,米升银二两,百姓粮尽,殍者相望……贵家第宅、市楼肆馆皆撤以爨”[5]2524。京师内经济萧条,人心惶惶,朝不保夕,“由是百姓离心”[6]125,这为崔立之变埋下了祸根。哀宗出走京师与崔立之变是当时军事、经济和社会矛盾加剧并相互作用的结果,更是金哀宗用人不当的后果。

金哀宗在位11年间,在宰执将领用人方面得少失多。哀宗即位之初,整顿吏治,任用士大夫和有才干的将相,使得正大元年(1224)到正大三年(1226)的金朝政风有所好转,在对外战争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战果。但金哀宗并没有从制度上解决胥吏升迁速度快于士大夫的问题。正大四年(1227)到正大八年(1231),金哀宗任用完颜合达、完颜赛不、完颜讹可、完颜陈和尚、移刺蒲阿和纥石烈牙吾塔等战功卓著的将领,但哀宗担心将领功大难制,于是制诏干预军事,从而导致金朝军队这一时期的抗蒙战争不断失利。之后,由于金哀宗减少了对将帅的控制而导致骄将难制不驯,蒲察官奴与崔立在掌握兵权之后发动兵变。从金哀宗用人得失可以管窥,金朝灭亡既有人为原因,更有制度及形势变化的原因。

猜你喜欢

金朝完颜用人
破除“五唯顽疾”:要教育评价的“转”,也要用人导向的“变”
尺偏难以选准人——把准“用人卡尺”
金朝酋邦社会形态下勃极烈官制始末
精准科学选人用人
最后一个金国皇室后裔部落
谁的思念在石碑上发芽
谁的思念在石碑上发芽
试论金朝开国皇帝太祖完颜阿骨打
金朝铜钱货币流通贮藏形态管窥
关于金代钱币制度特征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