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宫腔粘连发生的高危因素分析

2021-04-20施佳艳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孕次产次学说

施佳艳

宫腔粘连是妇科常见疾病之一,是引起继发不孕的重要因素,严重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随着近年来我国人工流产人数及次数的增加,宫腔粘连的发生率呈逐年增加趋势,病人往往以不孕和月经异常就诊。研究[1-2]显示,引起宫腔粘连的发生与机械损伤、感染、子宫内膜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积极探讨引起宫腔粘连的相关危险因素,针对这些危险因素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对降低宫腔粘连的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38例宫腔粘连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就宫腔粘连发生的高危因素作一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行宫腔镜检查的213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经宫腔镜确诊的38例宫腔粘连病人作为粘连组,其余175例未发生粘连者作为对照组。粘连组年龄21~48(29.1±5.2)岁;产次(2.2±0.5)次;孕次(3.6±0.8)次;剖宫产史26例。对照组年龄20~50(29.5±6.1)岁;产次(2.4±0.7)次;孕次(3.4±0.6)次;剖宫产史102例。2组年龄、产次、孕次和剖宫产史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年龄=0.38,t产次=1.67,t孕次=1.75,P>0.05)。入选标准:均内镜检查证实,符合美国生育协会宫腔粘连的诊断标准(1988年);无心肺肝肾功能不全,能耐受宫腔镜手术操作;具有完备的病历和随访资料。排除标准:不配合检查;合并有恶性肿瘤、血液性疾病;病历资料不全;合并全身急慢性感染;卵巢功能异常。

1.2 方法 所有入选者在月经干净后的1周内,常规行宫腔镜检查。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病人取截石位,先扩张宫颈管,宫腔镜缓慢经宫颈进入宫腔,对宫腔粘连的程度及范围进行观察。

采用门诊问卷调查的方式,详细记录病人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产次、孕次、人工流产次数、合并盆腔炎(除外子宫内膜炎,包括输卵管炎、盆腔腹膜炎及输卵管卵巢脓肿)、放置节育环、剖宫产史、诊断性刮宫、子宫内膜炎、人工流产方式(无痛/有痛)、妊娠期宫腔操作次数、非妊娠期宫腔操作次数、体质量指数(BMI)等指标。其中人工流产次数特指意外妊娠者;妊娠期宫腔操作包括稽留流产、人工流产不全、引产清宫、葡萄胎清宫、胎盘残留等;非妊娠期宫腔操作次数包括宫颈及子宫内膜的良性病变的治疗、宫腔粘连的再次治疗、子宫肌瘤的挖除等。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t(或t′)检验、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发生宫腔粘连的单因素分析 粘连组人工流产次数、妊娠期宫腔操作次数、非妊娠期宫腔操作次数、BMI、合并盆腔炎率、放置节育环率、子宫内膜炎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1)。

表1 发生宫腔粘连的单因素分析

2.2 发生宫腔粘连的多因素分析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人工流产次数多、有子宫内膜炎、妊娠期宫腔操作次数多、BMI高是宫腔粘连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见表2)。

表2 发生宫腔粘连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外源性创伤可引起子宫内膜的损伤,使子宫壁相互粘着,从而导致宫腔部分或全部闭塞。宫腔粘连因粘连部位及程度不同表现各异,主要表现不孕、月经过少、闭经或流产等,是继发性不孕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3-4]。

目前有关宫腔粘连研究较多,其发病机制还存在着争议,也提出了不同的学说,包括神经反射学说、创伤学说、低雌激素状态学说、感染学说、纤维细胞增生活跃学说及神经反射学说等[5-6]。在实施清宫的过程中,不恰当的操作,如吸刮时间较长、负压太大以及高能量损失等,子宫内膜基底容易受到破坏,当内膜自我修复降低,可引起一系列的炎症反应,最终导致子宫前后壁发生纤维化而形成宫腔粘连。另外,在创伤的基础上,子宫内膜容易诱发感染,致病菌以支原体、衣原体、结核等多见。宫腔操作可引起子宫颈内口反射性神经痉挛引起宫腔积血、积液,并可能降低对卵巢激素的反应。宫腔粘连的发生发展可能是以上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人工流产次数、子宫内膜炎、妊娠期宫腔操作次数、BMI是宫腔粘连的独立危险因素,与相关研究[7-9]结果一致。提示宫腔操作次数越多,发生粘连的风险就越高,其中子宫内膜炎也是导致宫腔粘连的重要的因素之一。

结合相关研究[10-12]成果及本研究结果,为预防宫腔粘连的发生,首先,需要加强避孕宣教,减少意外怀孕概率;其次加强临床医生的技能培训,操作要轻柔,最大限度减少内膜损伤,相关操作完成后常规给予雌激素,促进子宫内膜生长与再生,有助于创面修复和愈合;再次,宫腔粘连的分离尽量在宫腔镜直视下完成,不盲目操作,以免再次发生宫腔粘连;最后,鉴于宫腔创面的炎性渗出和感染是导致宫腔粘连的重要危险因素,在宫腔操作后适当给予抗生素有助于预防粘连的发生。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低BMI病人需要加强营养支持。

总之,诱发宫腔粘连的相关危险因素较多,积极探讨诱发宫腔粘连的相关危险因素,并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对预防宫腔粘连的发生有重要临床意义。

猜你喜欢

孕次产次学说
关于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的新思考
胰在脏象学说中的归属
社区产后妇女盆底功能障碍疾病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不同产次自然分娩对产妇分娩不良事件及盆底结构功能的影响
妊娠期糖尿病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其对母婴结局的影响
爱眼有道系列之三十一 “色眼”与“五轮学说”
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的影响因素分析
城市生育状况及未来趋势调查报告
研究导致中央型前置胎盘剖宫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
马克思无产阶级解放学说的当代释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