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科教学融合生涯教育探讨
2021-04-19罗志华
罗志华
〔摘要〕高中学生迫切需要接受全面生涯教育,以适应自身发展需求和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本研究尝试在化学学科教学中融合生涯教育,探讨在学校现有生涯教育课时不足、生涯教师配备不足的情况下,如何把生涯教育融入学科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科教师的力量,让学生在学好学科知识的同時提高生涯素养。
〔关键词〕生涯教育;学科融合;化学课堂;高中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1)08-0056-04
一、问题提出背景
美国职业管理学家萨柏提出的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认为,高中青少年(15~17岁)为职业发展试验期,人的个性在这个时期基本定型,人格、心理发展趋近成年期。这期间,个体可以充分认识和培养自己的兴趣、能力、职业社会价值、就业机会,并开始进行择业尝试。高中期间,发掘学生的职业潜质,协助学生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长远、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非常重要。高中学生在校时间长,学校需要为学生构建有利于个体优势发展的教育教学环境,帮助学生实现自我发展,训练学生建立正确、充分的认知并进行专业、职业匹配,学习生涯抉择,通过实践和反思修正提升生涯规划能力。
现行新课程改革重视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和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中国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包括三大领域,分别是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文化基础领域要求既要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也要发展学生的生涯素养,全面认识和理解生涯,明晰生涯的核心含义是以不变应万变,实现人生各阶段的良性发展。
目前生涯教学在生涯融合方面整体欠缺,多数只是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偶尔萌发,对学生的生涯教育缺少系统性、连贯性。
二、开展生涯教育学科融合的必要性
首先,融合教育能缓解学生生涯教育需求与生涯教育课时不足的矛盾。
新课程改革实施之后,对学生生涯抉择能力的考验被提上日程,无论是“7选3”的选科学习,还是高考填报志愿时的大学选择、专业选择,80个志愿的选择填报,无一不需要学生拥有较高的生涯决策能力。而生涯教育现状如何呢?笔者针对高一年级学生进行了一项学生生涯素养问卷调查,回收327份调查问卷,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根据统计结果分析,高一学生在生涯素养方面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1.学生的自我认知稍显不足。自我认知是生涯规划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成长环境、生活经历的不同,不同学生对自我认知的层次有差异。少数学生对自身认知不全,不了解自己的兴趣、性格、能力。
2.学生的社会认知明显存在短板。只有14.07%的学生对自己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有非常清楚的认识;85%左右的高一学生对大学专业缺少了解,有待增进了解。只有42.51%的学生有具体的发展规划。由于学生对社会的了解不足,无法完成从“我的能力”到“我适合什么”的匹配。
3.学生的规划决策能力薄弱。57.5%的学生尚未做过生涯规划。在制定过生涯规划的学生中,仅有22.30%的学生目前规划进行得较为顺利,大部分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规划执行困难。
在这三个影响学生生涯决策能力的问题中,学生的社会认知尤其不足,对大学专业和未来职业缺少基本认知,无法在结合自身和社会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地规划。生涯课时的现状是:大部分学校仅能在高一开设每周一节左右的课,在高二、高三年级则缺少相关课程时间。在非常有限的时间里,要完成学生的自我认知、社会认知、生涯决策训练,难度过大,很难实现。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把生涯教育的内容进行融合,在学科课堂中介绍大学专业、职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生涯教育的需求,在帮助学生提高生涯素养的同时,也激发学科学习的内部动力。
其次,融合教育能解决学校生涯教育需求与专业生涯师资不足的矛盾。
目前各高中学校基本没有专业的生涯教师,多数学校是由心理教师担任生涯教师的角色。而大学暂时也没有开设相应的生涯教育专业,无法提供专业的生涯师资。无论是心理教师还是学科盈余教师转岗进行生涯教育,其专业性都稍显不足。这样仍然无法满足学生在社会认知方面欠缺的问题。
学校充分挖掘学科教师的力量,让学科教师参与到生涯教育的队伍中去,可以弥补单一教师知识储备不足的问题。高中的多门学科能涵盖大学的绝大多数专业及相关职业,每个教师在学科教学中精心准备1至2个专业介绍,就可以让学生的社会认知提高很大的层次。
再次,融合教育能增进学生生涯素养水平与学科素养水平的匹配程度。
学生在生涯素养方面的欠缺,会导致自身虽然有较高的学科素养,但无处发挥。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发现,有很多学生在校期间能够按部就班地学习,努力提高各科学习成绩,在很多学科上拥有很高的学科素养,但他们却又不知为何而学,学习缺少动力,容易产生焦虑和愧疚感,甚至出现厌学情绪。即使努力考上大学,也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专业。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学生的生涯水平与学科素养水平不匹配,导致学生无法依据自身条件做出合理的生涯规划。并且很多学生在生涯决策时,自身起的作用微弱,多数由父母代为选择,在高考相关选择上更多的是采取一种博弈心理,博高分,选热门专业,缺少长远发展的眼光。
通过生涯教育的学科融合,可以让学生在学科教学中了解生涯认知,在学科探究中体验生涯实践,对自我有更清楚的认知,有能力实现生涯规划与自身条件的匹配,提高学业规划、生涯规划的执行力,培养对自我发展负责的人生态度,调动生涯发展的内驱力。
三、学科教学中融合生涯教育的实施策略(以化学为例)
(一)课堂教学融合学生的自我认知,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水平
高一刚入校的学生,会在学习初始阶段花费更多的时间进行适应,其中师生教与学的适应、学业任务适应、同伴关系适应的要求最迫切。而在这一阶段中,学生的兴趣和自信的提升能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在化学教学中,可以通过融合生涯自我认知,激发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提升生涯素养。
例如在化学一的第一单元“物质的分类与转化”教学中,可以把初步的生涯兴趣岛融合进来。对一系列化学物质的分类这一知识点,教师在引导学生按照化学物质的各种特质进行分类之后,可以引申到人的特质,比如有的人擅长交际互动,有的人擅长整理归总,有的人有很强的动手能力,有的人热心班级事务,有的人喜欢埋头做题,而有的人在藝术、文学方面更有灵感。就像化学物质,进行分类之后,我们就可以更好地了解物质,按照需求使用各种物质。基于每个人的特质不同,其发展和未来成就也是不同的,所以,每位同学想要让自己成就更大,发展更好,需要对自己的能力好好分类,找找自己的特质,结合自己的兴趣,让自己成长得更好。在前面一部分的化学教学中实施这样的融合,就能很好地引发学生对生涯的探索,引导他们寻找自我的潜能,避免适应不良。
又比如,化学课堂中有很多演示实验,大部分实验难度不大,只是操作要求规范,对于这些演示实验,笔者尝试将实验的操作交给有动手兴趣的学生来完成。首先在班级范围内招募实验助手,学生成为实验助手之后,需要在每次实验前先自行了解实验内容、注意事项,不明确的地方可以与其他助手、老师进行交流。然后在课堂演示环节,由某位助手进行操作演示,演示完成之后,助手及全班学生对实验进行分析提问,最后教师进行规范总结。
通过一段时间参与实验助手的工作,学生基本上都有了较强的实验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素养,对学习也有了更大的热情。
(二)化学课堂融合专业职业介绍,增加学生的社会认知范畴
社会认知是学生生涯素养的短板,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增加化学相关专业、职业的介绍,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认知。例如化学必修二的第四专题“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其教学内容非常适合融合生涯教育。笔者在第一单元“化学是人类创造新物质的工具”中融入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介绍,为学生进行了专业解读,包括该专业是什么样的专业,大学里要学习哪些内容,毕业后的就业形势以及就业方向,不同大学中该专业有何种区别等。并邀请了一位该专业的在校大学生现身说法,为学生们讲述他学习该专业的体验。
经过这节课,学生们对该专业有了基本的了解,有兴趣的同学还浏览各大学网页去了解该专业的相关信息。这样,这节课的价值就不仅仅是帮助学生了解一个专业,而是给学生种下一颗社会认知的种子,促进学生主动去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更好地认识社会。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有条件去主动了解这些专业,这样的课还可以多开设几次。
在高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有很多章节可以进行融合教学,比如在铁、铜的获取和应用中,可以融合冶金工业;在信息材料或是有机高分子合成中,融合材料化学专业;在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中,融合环境科学专业等。在三年的教学中,基本可以涵盖化学相关的各大类专业介绍,让学生对专业、职业有更全面的了解。
在融合形式上,也可以有更多变化,例如可以采用视频、音频、纸媒、人物访谈、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可以增加新鲜感和趣味性,达成更佳效果。
(三)学生课题融合生涯实践反思,促进学科素养与生涯素养共长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重视的是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科学研究方法的提炼。生涯规划同样需要通过实践来评估和修正,二者可以结合起来。利用学生开展小组研究性课题的机会渗透生涯实践,是不可多得的机会。笔者在指导学生探索研究性课题时,对此进行了尝试。
在主题为“校园周围环境监测”的研究课题的研究初期,基于学生提出的问题确定了研究方向:(1)校园周围的噪音情况;(2)校园周围的自然水体污染情况。确定了课题,学生们分两组进行研究,一组监测噪声污染,一组对校外河水的成分进行分析。
两组学生分别参与研究,明确任务分工,根据各自特长领取探究任务。学生们在实践中会面临各种问题,如噪声污染组,会遇到噪音标准、噪音检测方法、监测时间地点如何选择、监测数据的后期处理等问题;而对于河水成分分析组,需要对周边环境进行分析,推测可能存在的污染物,了解相应污染物如何检测、水样标本如何准确采集、实验室实验检测等。对这些问题,有的要自己查阅资料获得,有的要实地走访,有的需要反复多次测定,而有的需要事先进行沟通才能更好地确定。这就要求学生们要做好研究方案,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方案。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一方面体验了科学实验探究的过程、数据的收集与处理、问题分析等,拓宽了化学学科视野,提高了学科素养;另一方面,多次的规划与调整,小组的协商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就是生涯体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指导教师的职责更主要是在学生需要帮助时提供支持和指导。
在课题后期,完成结题期间,学生们针对课题研究结果进行多学科合作,组织课题成果交流,邀请其他学科教师参加。小组成员在充分研讨课题研究成果及反思问题的基础上,在班级内进行成果汇报,小组成员汇报完毕,由班级其他同学对成果进行评估反馈,共同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修正后再汇报。
最后,各学科教师根据学生表现,结合学科特点进行点评。例如,化学教师从污染的来源和污染物防治方面,点评学生提出的污染防治方法是否得当;政治老师主要强调如何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把污染防治的方案与实施落实到位;语文老师主要考虑如何做好与校园周围居民的协商沟通问题。
以学生课题研究为载体的实践体验活动,有效融合了学科知识的运用和生涯活动实践,二者的结合使学科教学的基础更扎实,视野更宽广,有效提高了学生运用学科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在活动与实践反思中,让学生体会对自我生涯规划的评估与修正,提高生涯规划能力。
四、总结与反思
在学科教学融合生涯教育方面,笔者在近几年进行了初步的尝试,也取得了一些成果。所教班级学生在“7选3”选科抉择时,会进行更多的思考,能够结合生涯测评,利用生涯平衡单,进行合理选择。而不再是人云亦云,家长、老师让怎样做就怎样做,开始有了自己的发展意识。并且在选科之后,高二、高三的学习动力更足,取得的成绩更好。从这个层面上说,融合教育确实为学生解决了一些实际需要,有进一步实践的必要。
同时,在开展融合教育的过程中,也体会到了很多的困难,在课堂教学之前,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进行充分的准备。社会在高速发展,知识的更替变得更快,融合教育也是要不断调整跟进的。这就要求学科教师坚持学习和实践,不断提升自己。
参考文献
[1]李莉莉.高中生核心素养培养与生涯教育有机融合的沉思与言说[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27):4-7.
[2]黄顺. 高中生生涯辅导需求调查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6.
[3]薛海平,宋海生.新高考改革与中学学业生涯规划师[J].教育科学研究,2019(7):19-25.
[4]沈闻佳,朱丽.五四农场大开发——基于高中生学农社会实践的生涯体验活动案例分析[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30):19-21.
(作者单位:浙江省义乌大成中学,金华,322002)
编辑/张国宪 终校/卫 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