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地方史资源培养高中生家国情怀素养课外教学策略

2021-04-19林榕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21年3期
关键词:家国课外情怀

林榕

[摘 要] “立德树人”是历史课程的根本任务,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形成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其中,家国情怀素养是诸素养中价值追求的目标。国家在推进课程改革过程中,鼓励历史教师加强课程资源意识,积极、充分地开发与利用各种历史课程资源,让课程资源更好地服务于历史课程目标的实现。地方史资源具有亲近性特征,将地方史资源融入学科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从宏观层面理解中国之“大家”,而且可以从微观层面了解地方“小家”,也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一个新的教学思路。本文结合珠海市平沙镇地方史资源的整合与利用,从“整合资源”“用好活动”“理好关系”三个方面,谈谈高中历史课外教学中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 家国情怀;素养;课外教学;地方史资源

一、整合资源,建全对课外教学有益的素材库

地方史资源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从广义上讲,地方史包括在该地发生的或影响该地的所有的历史。狭义上讲,就是过去在地方区域范围内发生的事情。具体的载体有:历史名人故居、历史遗址、历史档案、历史地理沿革、历史人物故事、历史当事人的口述等。因为载体较多,资源分布相对零散,所以,做好地方史资源整合有两个重要的前提:精确性与严谨性。所谓精确性,是与广泛性相对的,就是要在充分了解当地历史的基础上进行与其有关联的地方史资源收集。只有收集人先深入了解了当地历史,在收集过程中做到心里有一条明确的主线,比如历史上可追溯的最早时间、发展中重要的经历者与见证者、发展变化的重要节点和事件等,才能不至于让收集有疏漏、有遗憾。所谓严谨性,是要对收集的地方史资源的有效性进行科学甄别。有些文化资源足够丰富,有文献资料与出土文物相互可以佐证,而有些如历史传说,可能暂时找不到相关佐证材料,因此,需要严谨甄别。举个例子,1992年在平沙大虎水井口出土的一批新石器时代文物和宋元文物(现珍藏在珠海市博物馆),这批出土的文物证实了早在4000多年前,这片土地就有远古先民在活动,也证实了平沙及其附近一带海域还是宋元两军进行海上生死角逐的古战场。实物的出土是当时历史的具体反映,往往比第二手史料(后来人的描述)价值高。

受限于课时安排与高中高考的压力,要最大限度地用好这些甄别完成的地方史资源,需要将其按教学需求进行适当地归类与整合,以方便在教学中更好地提取与使用。一般而言,归类可按表现形式或史料价值分类。前者可分为文字(文献)资料、实物史料、口述资料等,后者可分为第一手史料、第二手史料等。

二、用好活动,促进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落地

(一)口述史研究活动

口述历史研究是开展家国情怀素养培养的有效途径。北大杨立文教授在其《论口述史学在历史学中的功用与地位》中提到“口述史学或回忆录一般可再现历史的各个侧面,具体而生动,详尽而真切,给人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口述历史记录着一个人(或一个群体)的经历和所思所想,受访者既是时代的亲历者,也是见证者。学生通过与受访者的交流互动,加深了对受访者所述年代与叙述事件的认识,拉近了学生与历史的距离,同时,受访者口语化的表述显得生动且通俗易懂,受到学生的喜爱。如以“走进平沙越南归侨”为主题的口述史研究活动,指导老师在活动前期,需从资料的收集、采访技巧、口述文稿整理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口述史的治学方法培训。确定受访对象前,需对平沙华侨农场安置归国越南难侨的背景、受访者背景进行介绍。在访谈前,师生可以共同讨论,制定好对受访者的访谈提纲,约定采访时间。学生在访谈后,结合访谈内容,借助相关资料进行研究与考订,形成完整的口述史文稿。最后在学习研究成果分享会上,由表现较为优异的同学进行心得体会分享,总结经验,指导老师对学生的活动表现进行点评。

结合地方历史找寻历史见证者,师生共同开展口述访谈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历史变迁的探索中,不仅增加了课本以外的历史见闻,而且让学生从人物的讲述中体会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这种互动的教育效果比传统课堂来得更加深刻與真切。学生从受访者的身上汲取到了“精神养分”,使爱国爱乡之情怀生成不是生硬的,而是自然而然的产物。

(二)实地考察与参观

博物馆、名人故居、历史遗址等,均是学生可以走访与参观的活动场所。主要的组织形式有教师带领下的统一组织和学生自主考察两类。教师带领下的统一组织适用于人数适中的集体参观活动或学术专业能力要求较高的实践活动。学生自主考察的优势是形式、时间更加灵活,参与面更广。比起书本白纸黑字的记载与老师的课堂讲授,实地考察与参观给予学生可以触摸历史的机会,让学生的体验感更强,留下的记忆更深刻。

以参观珠海市博物馆为例,博物馆第八展厅有模拟沙丘遗址场景的画面,其发轫来自远古海洋文明,高栏宝镜湾、平沙出土的重要文物就珍藏在此展厅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相关的任务,如找出并记录好展厅中与平沙有关的相关展品,选取其中两件,为它们制作“名片”。任务布置是让学生在参观的过程中学着将所学知识与现实实物联系起来,了解四五千年前居于海边渔民的生活面貌及大规模的海洋捕捞活动,感受珠海先民们的智慧与能力,避免让考察活动变成学生盲目的行为。此例形式较为简单,完成难度较低,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以学生自主考察形式更为适宜。需要指出的是,教师在活动中要提醒学生活动的任务及目标,过程中还要跟学生强调安全问题。

(三)合理选择主题活动

高中阶段的学生有历史选考与学考之分,因此,教师在活动中还要注意按学生能力培养要求的不同,组织好相应的主题活动,以更好地达成家国情怀素养培养的目标。比如,手抄报、图片展、参观博物馆等是比较简单易行的方式,适合全体高一(不分选考、学考)参与。教师可以明确主题,引导学生结合本地地方史资源,亲自参与其中,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口述史类的项目式研究活动,则更适合高二历史选考生,本级段的历史选考生已接触了一些相关的史学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素养,学习时间上也相对比较宽裕,能保证有一定的时间投入进行项目式研究活动。高三历史选考生,学习时间上比较紧张,参与诸如地方史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方式的活动,既可以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又可以普及相关的历史知识,对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

三、理好关系,思考达成家国情怀素养的意义

(一)处理好课堂与课外教学的关系

高中阶段,学生的历史学习以课堂学习为主,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是师生开展课外教学的重要保障,而基于地方史资源的课外教学,不仅充实了学生的历史认知,也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和爱乡爱国情感,两者相辅相成。鉴于高中学生学习时间相对紧张,课外教学应充分考虑参加群体所处的年级段,也要充分考虑活动的完成难易度、时间安排及课外活动的安全问题。

(二)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主客体关系

毋庸置疑,学生是课外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课外教学活动的设计者与组织者,还是学生活动的指导者与评价者。主题活动设计中具体任务的提出,有助于提升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的意识,而老师适时的点拨则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究添砖加瓦。尤其是在学术专业要求较高的活动中,更需要老师在方法上进行指导。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素养的达成亦如此,在坚持学生是学习活动主体的原则上,配以老师及时的点拨指导,将有助于提升活动效果。

(三)处理好短期与长远目标的关系

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是爱国爱家情感的生成,通过地方史资料的学习,帮助学生认清“爱国”与“爱乡”是统一的。因此,教师在设计主题活动时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将学习所得的知识内容升华为情感认知。活动的起点是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了解自己的家乡文化,通过这些富有感染力的地方资源,增加学生对历史的亲近感。但这也仅仅是个起点,洞察历史动态,揭示历史规律,感悟历史兴衰,传递历史经验,感恩家乡哺育,感念国家未来,才是活动的长远目标。

对中学生进行家国情怀素养培养,在核心素養体系中最能体现人文底蕴,是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深化实践,但其又是一项漫长而艰巨的任务。因此,从学生熟悉的地方史资源入手,从家到国、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地逐步进行培育,成为我们落实家国情怀素养的重要途径。让学生在探究历史的过程中,既增长了见识,又获得了保护历史、延续文明的方式和方法,进而将一句句“爱国爱乡”的口号逐渐落实到他们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去,至此,历史教育才算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真正达到培养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张英龙.珠海侨务志[M].珠海:珠海出版社,2009.

[3]杨立文.论口述史学在历史学中的功用与地位[J].北大史学,1993(1).

[4]陈志刚.试论历史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J].历史教学,2008(3).

(责任编辑:朱福昌)

猜你喜欢

家国课外情怀
家国情怀的乡土文化“软着陆”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立足“小我” 彰显“大我”——家国情怀类作文如何避免同质化表达
谁咬得更厉害
没有情怀的司机不是好交警
少女情怀总是诗
取经之路
黑白情怀
初恋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