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年话牛肉
2021-04-19潘春华
潘春华
牛肉肥而不腻,瘦而不柴,肉质鲜嫩,食之香味醇厚,回味悠长,自古以来便是我国人民饮食中常见的一种肉食品,享有“肉中骄子”的美称。《庄子·内篇·养生主》中《庖丁解牛》的故事,对那位运刀如神,娴熟分割整头牛的厨师的神奇技艺进行了生动描述。这说明,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先人们便开始食用牛肉了。我们平常所吃的牛肉一般为黄牛或水牛的肉。黄牛肉色深红近紫红,脂肪分布较均匀,肌肉纤维相对细嫩,比水牛肉口感更好。
-文人笔下的美味-
汉代以来,食用牛肉很普遍。《史记·冯唐传》载:“魏尚为云中守,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王充《论衡》曰:“饮酒用千种,用肴宜尽百牛。”隋唐时,由于重视农耕,耕牛一度受到保护,政府曾下令“断屠”。《清异录》载:“天成、长兴中(公元926-933年),以牛者耕之本,杀禁甚严。”近代,肉牛饲养业得到长足发展,牛肉供应量逐渐增长。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全国牛肉消费量约占肉食消费总量的7%左右。
牛肉味美,常博得历代文人雅士的赞美。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就对烧牛蹄筋赞不绝口,他在著名诗篇《招魂》中写道:“肥牛之腱,臑若芳些。和酸若苦,陈吴羹些。”唐代诗人李日新也对牛肉大加赞美:“更有台中牛肉炙,尚盘数脔紫光球。”宋人华岳诗曰:“茅舍松棚隔小桥,碧帘斜挂竹篱腰。猪头煮去和皮擘,牛肉秤来带骨烧。”清代诗人杨静亭在《都门杂咏·食品门·烤牛肉》中赞道:“严冬烤肉味堪饕,大酒缸前围一遭。火炙最宜生嗜嫩,雪天争得醉烧刀。”
-有营养的食材-
每百克鮮牛肉中含蛋白质20.1克(比猪肉多3.3%,比羊肉多10%),含有钙7毫克、铁0.9毫克(其铁含量是鸡胸肉的6倍,是鱼肉的10倍)、磷170毫克,以及维生素B6、维生素B12、维生素A、烟酸等,营养价值居各种肉类之首。牛肉所含的氨基酸组成比猪肉更接近人体需要。
营养学家认为,牛肉中所含的人类必需的四烯酸有丰富的磷脂因子,能够增强人体免疫力。牛肉中肉毒碱含量较高。肉毒碱主要用于支持脂肪的新陈代谢,产生支链氨基酸,对增长肌肉能够起重要作用。此外,牛肉中的肌氨酸含量比其他食品要高。由于牛肉中脂肪和胆固醇含量较低,味道鲜美营养成分又易于吸收,因此特别适合肥胖、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以及老年人、儿童、身体虚弱者食用。
-医者心中的良药-
牛肉的功用在祖国医学典籍中广有记载。祖国医学认为,牛肉味甘、性平,归脾、胃经,具有补脾胃、益气血、强筋骨、消水肿等功效。牛肉入药首载于《别录》,称其可治消渴,止腹泻;可安中益气,养脾胃。《医林纂要》记载:“牛肉味甘,专补脾土。脾胃者,后天气血之本,补此则无不补矣。”《千金·食治》中说牛肉可止唾涎出。
-五湖四海的佳肴-
牛的各个部位皆可用于制作美味佳肴,根据其肉质不同可制成冷盘、热炒、爆熘、汤羹、火锅等。牛腩通常肥瘦均匀,适宜红烧;里脊、外脊、上脑、短脑、三叉、仔盖等部位的肉,肉质较嫩,宜于爆、炒、熘;前腱子、肋条、胸口、后腱子等部位的肉,丝粗、筋多,宜于酱、卤、焖、炖;后腿部分的“黄瓜肉”“和尚头”肉质鲜嫩,适于焖吃;而脖子、脯腹等部位的肉,肉质较老,而且筋、膜较多,宜于做馅、煨汤。
各地牛肉名菜不胜枚举,如山东的葱爆牛肉味浓肉嫩,焦香郁浓,葱味宜人;四川的水煮牛肉色泽红亮,麻辣香嫩,鲜香适口;浙江名菜杭椒牛柳滑嫩入味,鲜美爽口,不失为温婉的江南美味;杭州名菜西湖牛肉羹香醇润滑,鲜美可口,润肠开胃;广东的手打牛肉丸色泽艳红,肉质爽软,滋味香醇,汤清味鲜;四川达县的“灯影牛肉”吃起来麻辣香脆,为佐酒、开胃之佳品;阆中的“张飞牛肉”表面呈墨黑色,切开后内部肉质却是棕红色,香醇味美;陕西西安的腊牛肉色泽红润,质地酥烂,香醇可口;潮汕的牛肉火锅讲究大味至淡;福建名菜当归牛腩,以牛腩为主料,佐以当归、水发香菇等配料,经小火慢焖烹制而成,亦食亦药。
牛头、牛尾、牛舌、牛血、牛肝、牛心、牛胃、牛肺、牛骨、牛耳、牛鞭、牛蹄筋、牛髓等均是上乘食材,皆能烹制出富有地方特色的菜品。如宁夏牛骨髓油茶便是以牛髓烹制而成; 广东名菜牛三星, 是将牛肝、牛肚、牛心精心加工处理后,以涮、炒、焯等法制成,味美可口;湘中名菜“牛中三杰”即红烧牛蹄筋、烩牛脑髓、发丝牛百叶,更是名闻遐迩,是长沙百年老字号菜馆的招牌菜;四川的“夫妻肺片”知名度甚高,系以牛肉、牛心、牛肚、牛肺、牛舌等加工切片杂拌而成。
牛年说牛,愿您能在日常饮食中适量增加牛肉,饱口福,壮体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