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道沪上便民支付“名菜” 尽显“云闪付”“名厨”本色

2021-01-07

金卡生活 2021年10期
关键词:名菜便民银联

2020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在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党委的领导下,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以下简称“人行上海总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及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党委和上海市委市政府各项工作要求,统筹推进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全力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坚定推进金融改革创新政策落地,持续提升金融管理和服务水平,切实防范重大金融风险,推动支付机构回归支付业务本源,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为了加速移动支付便民工程(以下简称“便民工程”)全面落地,服务用户,在人行上海总部的支持下,中国银联上海分公司(以下简称“上海银联”)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契机,切实践行“支付为民” 理念,以便民工程为抓手,推动上海市支付服务普惠化,让支付发展成果惠及广大市民,取得了明显成效,利用创新支付技术、产品“烹制”出具有“本帮菜”特色的随申码、交通出行、交罚缴纳、医疗、校园等数道沪上便民支付“名菜”,尽显“云闪付”平台便民、惠民、利民的“名厨”本色。

【“本帮”名菜第一道:“云闪付”公共交通乘车码】

一“码”当先才能一“路”领先

1908年3月5日,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在上海投入营运,电车从静安寺起点站出发,经南京路,到达延安东路外滩的终点站,全长6.04公里。当当有声的有轨电车不仅标志着上海近代公共交通的诞生,更是让静安寺从原来的小村落一跃成为上海经贸活跃地区,成就了南京路中华商业第一街的美名,上海也成为当时亚洲最热闹的城市之一。

一条有轨电车带来一个城市的繁华,这样的说法虽然略显夸张,但也不无道理,城市就像生命体,一个城市的交通犹如身体里流通的血液,它不是单一的系统构成,而是好比烹制一道佳肴,要由配菜、主材、酱料、火候多个复杂系统彼此配合、协调,方能共同完成,带动城市良性的运转,获得“食客”们的好评。

根据《2020年上海市综合交通年度报告》中数据显示,2020年上海市轨道交通日均客运量1064.2万乘次/日,同比增长4.7%;公共汽(电)车日均客运量571.2万乘次/日,同比下降0.8%。从每日乘次数据我们可以了解到,乘坐公共交通仍然是大部分人选择的出行方式,而作为国际大都市的上海,每天庞大的人口流动也注定这是一个充满刚性需求的市场,可以看出,交通出行领域是用户最常用、使用最频繁的小额高频场景,也是关乎市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之一。

基于此,即便是面对上海公交领域移动支付推广过程中存在运营单位多、关系网复杂、协调难度大、利益难摆平等多重行业壁垒,人行上海总部仍然坚持“支付为民”理念为先导, 通过“三个突出”的工作思路,指导中国银联总公司以及上海银联结合当下移动支付的发展趋势,攻坚克难,多方联动,推动实现上海公交全面开通“云闪付”公共交通乘车码项目上线,完成“三个首次”的便民目标。

突出“支付为民”站位。一方面,召集了上海地区主要银行共同讨论项目方案,集思广益;另一方面,上海银联与各商业银行共同召开上海地区公交领域移动支付专题会议,研究加快公交行业移动支付应用拓展。

突出“合作共赢”理念。由于上海地区公交运营公司众多,利益关系错综复杂,在业务模式和商务谈判上众口难调,项目一度出现推进困难的情况。《金卡生活》了解到,人行上海总部和上海银联共同联动,找准合作对象,通过与交通卡公司这一政府唯一指定的上海公交非现金票款结算单位进行系统对接,展开多轮沟通磋商。上海银联抓住交通卡公司市场化转型的契机,以及其想要迎合移动支付市场发展的诉求等关键因素,通过展示银联自身优势,畅想与交通卡公司进行资源互补后,利用合理的商业模式,将双方利益捆绑在一起,形成良性循环,为广大市民带来方便快捷的出行体验。

突出“联动惠民”共识。在人行上海总部的指导下,上海银联最终与交通卡公司达成合作意向,为公交出行这道“名菜”“入席”预定好了“席位”。

首先,上海银联通过与交通卡公司进行技术系统对接,使“云闪付”App的用户能够通过绑定银联卡,生成并使用“乘车二维码”进行扫码支付乘车。其次,双方共同向各商业银行App推广“乘车二维码”产品,其间“乘车二维码”的生成、使用和资金清算等均通过银联系统实现,交通卡公司不与银行直接开展“乘车二维码”的业务合作。再者,交通卡公司负责持续推进“乘车二维码”在除公交外的地铁、轮渡等交通场景的受理环境建设,为上海市民拓展更多能够受理“乘车二维码”的公共出行场景。

在“三个突出”的工作导向下,“云闪付”公共交通乘车码项目成功在上海公共交通领域实现全覆盖,并充分发挥其“非接触”支付优势,有效地在疫情常态化防控中隔绝传染途径,同时,还实现了“三个首次”的便民小目标。

首次实现了全城换乘优惠。上海公交首次將中国银联移动支付产品纳入财政补贴范围,在上海市内享受换乘公交立减1元的优惠政策,与目前上海交通卡的体验保持完全一致,符合老百姓的使用习惯。“云闪付”App乘车码上线以来,在多轮营销活动的促动下,交易量增长明显。上线后短时间内交易量迅速上升,上线两周内单日交易笔数突破10 万笔,截至2020年12月底累计交易笔数超过1亿笔。

另外,上海银联联合上海地区33家银行共同出资3000多万元开展2020年便民工程公交地铁联合营销活动;推出公交和地铁场景周/月卡功能,创新营销方式。2020年全年,“云闪付”“上海公共交通卡乘车码”交易笔数超过5600万笔,地铁扫码过闸交易超7600万笔。地铁扫码支付支持Metro大都会App余额支付、银行卡先乘后付和“云闪付先乘后付”功能。上海全市1100多台CVM自助充值机、3300多台TVM地铁自助售票机全面支持银联二维码。便捷高效的出行方式和优惠的营销活动受到了上海市民的广泛关注,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首次上线用户实名注册功能。2020年,上海公交“云闪付”乘车码在开通时增加了用户实名注册功能,支付更加安全放心的同时,采用批量生码、本地缓存、脱机交易、先乘后付的业务模式,解决了终端网络条件不好、手机信号不佳、双脱机、客流拥堵等难题。

首次支持向商业银行App开放。积极打造开放式平台型生态体系。上海银联践行服务共享要求,打造行业开放性输出平台,各商业银行App均可通过“云闪付”实现上海公交乘车码业务的接入。

地方经济与地方金融水乳交融、相伴相生、共荣共生,“云闪付”公共交通乘车码项目的成功,是便民工程推进普惠金融工作落地的又一具体举措,移动支付加持下的公共交通出行领域不仅为上海市民带来数字化的出行体验,其“支付为民”的站位、“合作共赢”的理念和“联动惠民”的共识,通过“云闪付”公共交通乘车码让整个出行过程都变得越来越快速、便捷。进博会期间,开展公交乘车码“1折2元封顶”的优惠活动,“申城观光”双层巴士实现全面受理联网通用银联标准二维码,为广大游客提供支付便利的同时大大提升了乘客移动支付体验。

同时,“云闪付”公共交通乘车码的创新支付方式,也让城市公共交通运营体系的效率和利用率更高,帮助政府部门整合交通、路况等相关信息,实现信息化交通管理调控,通过移动支付的技术力量,助推长三角“智慧城市”的打造,使“智慧交通”与公交出行产生便民的“化学反应”,让百姓拥有便捷、高效、安全的移动支付服务。

【“本帮”名菜第二道:交罚缴纳一体化】

上海实现交罚缴纳从“三步流程”到“一步到位”

近年来,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机动车保有量迅速增加。公安部统计,2020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72亿辆,其中汽车2.81亿辆;机动车驾驶人达4.56亿人,其中汽车驾驶人4.18亿人。2020年全国新注册登记机动车3328万辆,新领证驾驶人2231万人。其中,苏州、上海、郑州汽车保有量超过400万辆。如此庞大的机动车数量背后,交通违法处理和罚款支付需求增长与网点处理和缴款渠道单一的矛盾日益突出。

有经验的车主都知道,交通违法处理和罚款缴纳并非“拿着罚单到窗口交钱”这么简单,通常需要分成“三步”来完成:第一步,被交警告知违法或是主动查询到自己的违法信息;第二步,处理交通违法,即拿到违法处罚的编号;第三步,缴纳罚款。而只有完成罚款缴纳后,一起交通违法行为才算正式处理完毕,但完成上述所有步骤,存在排队久、缴纳罚款难等一系列令驾驶员头疼的问题,因此,市民对这一领域的市政服务体验感也较差,如何实现“一步到位”,成为亟需解决的诉求。

为解决这一难题,人行上海总部会同上海市公安局,协调市交警总队、商业银行、中国银联及支付机构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也通过“三步走”打通上海市交通违法罚款线上线下全渠道缴费,补齐交通违法处理短板,缓解上海市民交通罚款缴费难问题,实现交罚缴纳“一步到位”。

第一步: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工作有序实施。人行上海总部高度重视便民工程交通罚款缴纳场景建设,在了解上海市民需求后,第一时间会同上海市公安局、上海银联、工商银行,以及14家非银行支付机构共同研究推进交通违法罚款缴纳渠道的拓展工作。

为了尽快推动项目落地,还特别成立了由上海市公安局、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上海市财政局、上海银联、工商银行及非银行支付机构相关领导共同组成的项目推进领导小组。

经过项目小组参与方的多方调研和讨论,最终确定了“资金不滞留、跨行不收费、绑定银行卡、移动扫码付”的缴付罚款基本原则,还明确了交通违法罚款线上、线下缴纳渠道同步拓展的工作方向,将项目工作推进步骤和时间节点、各阶段工作重点等进行细化,压实参与主体责任,确保交通违法罚款缴纳渠道拓展工作开展步调一致,稳妥有序地向第二阶段邁进。

第二步:多方协调沟通,确立统一工作框架。有了明确的目标原则和工作方向后,各参与单位开始制定工作框架和具体方案。《金卡生活》调研发现,人行上海总部和上海市公安局先后6次召开协调会,研讨打通线上、线下缴款渠道以及增布自助缴费机具的具体方案,上海银联及商业银行、支付机构等提请对接需求,从而形成一个统一均衡的工作框架。

经过综合考虑各方技术条件和参与意愿,制定出“线上线下一体化,交通违法罚款缴纳模式”。线上缴款渠道由“云闪付”App与非银行支付机构同步上线。线下缴款渠道,一是具有聚合功能的交警二维码同时支持银联“云闪付”及其他扫码支付方式;二是在上海市16个区违法受理点布放自助缴费机具,受理银行卡跨行缴纳罚款业务。

第三步:完善技术支持,确保项目顺利上线。具体方案确定后,最后一步就是要确保线上、线下缴纳渠道尽早上线和投入使用。为此,人行上海总部与上海市公安局协调中国银联总公司、上海银联、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和部分支付机构,快速开展后台系统的接口开发工作。

同时成立了项目开始以来的第二个特别工作小组——以工商银行为开发主体的联合项目开发小组。项目参与主体各方放弃休息时间,利用周末和小长假,研究解决各方推进中遇到的困难,确保系统开发进度不间断。经过紧锣密鼓地研发,不仅在规定时间内克服了时间紧、任务重、环节多等困难,还完成了项目立项、系统开发、版本投放、资料建档、联调测试等一系列工作,并及时就一些疑难问题进行充分沟通与解决,从而形成切实可行的实现路径,确保后续项目顺利上线。

2018年6月末,交警PDA线下扫码支付、“上海交警” App 线上聚合支付陆续上线运行,16个各区违法受理点跨行自助缴费机具布放完成,交通违法罚款缴纳渠道拓展工作已达成预定目标,实现了驾驶员缴纳交通罚款“只扫一次码,只进一扇门,只跑一次腿”的“小目标”。

据统计,2019年全年,上海市民通过线下聚合扫码办理缴罚373.79万笔,金额3.52亿元;通过“上海交警”App 共办理线上缴罚业务374.35万笔,金额6.54亿元;通过自助缴费机具完成银行卡支付、NFC支付、手机闪付等多种方式快速缴纳交通罚款29.82万笔,金额5848.53万元。

2020年全年,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降低窗口单位病毒传播风险,便利群众和企业办理交管业务,银联渠道交罚缴纳业务累计交易笔数突破144万笔。

“云闪付”通过自身在支付领域的优势,助力交通违法罚款缴纳完成高效、便捷、自助的数字化改造,通过技术力量,为移动支付在其他缴费场景的应用提供了可借鉴的宝贵经验。

【“本帮”名菜第三道:医疗场景全流程受理】

且看醫疗场景全流程受理的“上海模式”

据统计,2020年,上海市共有三甲医院41家,共59个院区(含分院)。截至2020年12月底,41家三甲医院中已有21家三甲医院(含分院)与上海银联签约上线银联移动支付业务功能,包括胸科医院、长海医院、瑞金医院、长征医院、第九人民医院和第十人民医院等全国百强综合三甲医院。

上述项目的落地,是上海银联近年来持续深耕行业地基,在国家推动新基建的大背景下,通过创新支付技术手段、银联创新支付产品,助力上海医疗领域的智慧化转型。

正是因为认识到移动支付在医疗便民场景中的重要性,了解金融基础服务在该场景中的关键性,上海银联联动行业参与方高度重视国家“十三五”规划纲领中明确提出的推进医疗信息化战略的政策红利,充分发挥“云闪付”等创新支付产品促进医疗服务从“信息化”向“智慧化”转型升级的作用,助力上海医疗场景与金融支付创新融合,落实国务院“互联网+医疗”发展战略,实现了移动支付在便民工程中的成果初显。

心系就医便民场景

行动落地便民措施

为积极推进上海地区三甲医院移动支付应用,人行上海总部组织上海银联和重点医院进行多次沟通磋商。

跨行业高频联动,实现资源价值。在项目探讨阶段,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积极召集上海地区三甲医院的收单银行共同讨论项目方案。同时,上海银联主动联动各商业银行,共同召开上海地区医疗行业移动支付专题会议,通过研讨,了解当前就医支付环境、市民就医痛点等情况,整合各方资源,使资源实现价值最大化,共同推动上海医疗移动支付项目落地。

深入了解行业痛点,奠定医疗场景便民支付基础。针对上海三甲医院日常人流量大、涉及对账金额高、部分患者往往带有负面情绪等现状,以及移动支付对医院系统、扫码设备和对账系统的技术改造的高要求。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金融服务一部联动上海银联,积极协调各方,深入探讨解决方案的同时,反复论证和测试,保证医院系统和设备改造的稳定性,为实现移动支付医疗场景便民支付全流程受理奠定坚实基础。

持续沟通论证,落地线上线下多元支付方案。为了用户能够享受更加多元的支付服务,上海银联与上海市多家医院展开多次沟通,针对医疗场景中便民支付业务讨论和技术对接,确立了不同方案。最终明确了线上线下一体化全覆盖的方案。

一方面,线下部分,对医院的挂号窗口、自助缴费机进行改造,实现“云闪付”App及各商业银行App的扫码支付。另一方面,线上部分,由中国银联系统与三甲医院进行系统对接,用户在“云闪付”App上实现在线预约、挂号和缴费等线上全流程就医。

2020年,在上海银联的推动下,仁济医院等4家三甲医院上线电子健康卡,瑞金医院、新华医院等5家三甲医院实现“云闪付”线下挂号缴费、院内自助终端银联二维码受理,其中,瑞金医院、九院北院等3家三甲医院覆盖线上全流程服务。同时,“云闪付”App还面向上海市民展开挂号缴费“立减15元”优惠活动,月均交易超过2万笔,切实满足就医用户便民支付的愿望,取得了上海医疗场景的移动支付创新应用突破。

医保电子凭证实现脱卡支付

不仅仅是医疗场景全流程受理,2020年7月,上海市政务服务推进“一网通办”工作,主要聚焦于“高效办成一件事”和“高效处置一件事”两个维度。上海市卫健委会同市医保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申康中心和市大数据中心等六部门单位制定了《上海市医疗付费“一件事”业务流程再造工作方案》。其中,通过拓展开发“一网通办”统一支付平台功能,在上海银联和各试点金融机构的支持下,首批122家医疗机构实现了医保电子凭证脱卡支付。参保人可通过“云闪付”等平台开通医保电子凭证并享受各类在线医疗保障服务,包括医保业务办理、医保账户查询、医保就诊和购药支付等。

医保电子凭证,由国家医保信息平台统一签发,是基于医保基础信息库为全体参保人员生成的医保身份识别电子介质。电子凭证通过实名、实人认证技术,采用加密算法形成电子标识,具备安全可靠、认证唯一等重要特点。简而言之,医保电子凭证的诞生相当于解决了支付闭环中最为关键的技术问题,是支付在“智慧医疗”领域中便民应用的具体体现。

医保电子凭证脱卡支付在实现两个“减少”一个“增加”的目标上,进一步提升了用户的就医体验。一是实现“减环节”,通过重塑医疗付费流程,整合业务环节,实现医疗付费零排队;二是实现“减时间”,通过线上线下付费环节的融合,减少患者排队等候时间,预计减少候诊排队时间平均45分钟以上;三是实现“增服务”,为满足部分用户传统窗口付费的习惯,医院仍保留部分收费窗口。中国银联为该业务提供就诊自费部分的签约和自动扣款通道,并计划联合商业银行扩展多项增值服务。

信用就医无感支付

尽显示范效应

上海成为全国首个打通医保和自费“无感支付”的试点城市,为医疗支付贡献银联方案,形成示范效应,全上海421家公立医疗机构实现全覆盖。

上海银联积极推进上海市医疗付费“一件事”信用就医“无感支付”。“信用就医”是以保险机制为桥梁,将信用应用与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有机结合。建立健全“信用就医”应急医疗救助机制,有利于在突发疫情等紧急情况时,确保医疗机构先救治、后收费,并完善医保异地即时结算制度。

基于上海金融中心和征信体系的优势,依托中国银联、商业银行、非银行支付机构等支付通道及其线上信用产品,上海市医保参保人员可以在“云闪付”App等应用的相应版块中激活医保电子凭证,选择绑定本人名下银联卡,并签约“信用就医 无感支付”服务。完成业务签约后,参保人员到达医疗机构就医时只需通过“云闪付”出示其“医保电子凭证”,在医生完成诊疗服务后,医院信息系统自动发起基于信用的无感支付服务。其中,医疗费用的医保部分实时结算,自费部分由签约绑定的银联卡账户进行支付。整个诊疗过程中,参保用户无需额外进行任何付费动作,真正实现就医过程的“无感支付”。

为扩大服务人群,解决银行卡限额不足和无信用卡患者的便捷支付需求,上海银联还联合交通银行、招商银行、上海银行等商业银行陆续上线信用卡提额、在线数字信用产品申请等服务,让更多市民享受安全、快速、免排队的就诊支付体验。

“信用就医”模式是“互联网 + 信用”的融合。对于参保用户而言,一方面,移动支付、信用支付等创新技术,减化了其现场排队付费的流程,提高了患者就医效率;另一方面,“先诊疗 后付费”的服务,提升就医体验。对于医院而言,“信用就医”除了可以提升服务效率 , 也可以有效避免逃费等现象;对征信体系而言,“信用就医”结合信用评分机制,为患者与医院之间搭起信任桥梁,对改善医患关系也有积极的意义;对大数据收集而言,有利于推动建立有效的电子健康档案,通过医保支付引导统一的、综合的、动态的健康档案,也许可以是健康区块链的起点。

推行“信用就医”时,无论是医疗机构还是金融机构,用户的信用记录都尤为重要,因为是否诚实守信,是“信用就医”能否行稳致远的关键。但诚信从来不是单边践诺守信,而是双边甚至多边互信,因此在用户、医疗机构、金融机构的“三角关系”中,应该有相应的政策条款对三方加以监管与调控,从而让“信用就医”的参与方都能更守信用,推动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本帮”名菜第四道:高校场景联网通用】

“云闪付”营造沪上校园智慧生态圈

打造校园移动支付场景,是便民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上海银联围绕沪上高校师生的生活和消费需求,向沪上高校推出“云闪付”App“银联数字校园解决方案2.0”,在校师生员工通过绑定校园卡、银行卡,实现图书馆、门禁等身份认证服务,超市、食堂等优惠支付服务,以及在线选课、四六级成绩查询等综合教务服务,实现校园全场景受理联网通用银联标准二维码。

《金卡生活》了解到,围绕校园场景,小额、快捷、高频、本地化、移动化的特质匹配刚需。为落实便民工程建设,人行上海总部、上海银联等积极推动上海高校领域移动支付拓展工作,在全市范围内积极营造校园移动支付良好氛围,给学生提供便利、贴心、温馨的生活环境。目前,沪上高校中实现“云闪付”线上缴费业务的学校5所,线下缴费的学校13所。其中,上海财经大学实现了“云闪付”全场景受理联网通用银联标准二维码应用,截至2020年年底上海财经大学“云闪付”电子校园卡领卡占比达到学校师生总数的42%。

窥一斑而知全豹,《金卡生活》就以上海财经大学为例,看上海银联和产业各方是如何着眼校园支付细微之处,通过“云闪付”营造沪上校园智慧生态圈的。

随着银行卡、公交卡、校园卡等各类卡片使用的日常化,校园师生面临着“卡多”的困扰,如何减轻带卡负担、减少丢卡烦恼成为校园师生关心并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上海银联通过“智慧校园”解决方案,为高校师生员工带来校园用卡智能、便捷的全新体验,也成为移动支付走进校园、惠及民生的具体实践。

《金卡生活》得知,在向上海高校领域推广银联移动支付产品的过程中,由于涉及学校多部门的业务,因此关联工作关系复杂、协调难度大。为此,以上海财经大学为例,《金卡生活》看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联合上海银联,如何结合当下移动支付的发展趋势,找准关键点,重点突破。

破壁垒求共赢,“云闪付”正中高校数字化转型“口味需求”。上海银联积极与上海财经大学共同讨论项目方案,集思广益,组织开展高校领域移动支付专题会议,研究银联标准二维码在“云闪付”等移动支付应用拓展。

上海银联准确地抓住上海财经大学在加强内部管理、积极向移动端转型、迎合移动支付市场发展的诉求,利用自身优势与上海财经大学进行资源互补,通过合理的商业模式,抓住双方诉求契合点,整合“云闪付”产品功能,形成良性循环,共同推动“云闪付”电子校园卡的上线。

但在项目推进过程中,上海银联发现,学校管理部门众多,业务关系错综复杂,在业务模式和商务谈判上众口难调,为此,上海银联与学校进行多轮沟通磋商,工作小组找准合作对象(上海财经大学教育技术中心),最终达成合作意向。

一方面,通过与学校唯一管理电子校园卡系统的部门进行点对点系统对接,使“云闪付”App的用户能够通过绑定银联卡,在“云闪付”数字校园版块领用学校电子校园卡,并使用“云闪付”二维码在校园内进行扫码支付。

另一方面,通过与学校电子校园卡系统的对接,实现“云闪付”离线码功能,可在学校的闸机门禁、机房上机等非消费场景使用,以及资金清算等均通过银联系统实现,上海财经大学不与银行直接开展身份对接的业务合作。

两个“首次”与“n个”场景

营造校园智慧生态圈

上海银联持续推动上海财经大学加速校园内多场景移动支付受理环境建设,拓展更多能够受理“云闪付”二维码的使用场景,实现了上海高校中两个“首次”与“n个”场景的目标,营造校园智慧生态圈惠及广大师生员工。

首次上线电子校园卡功能。《金卡生活》了解到,上海财经大学在“云闪付”内开通电子校园卡功能,在支付环节,师生只需打开“云闪付”App,在数字校园专区绑定电子校园卡,即可进行扫码支付、门禁出入、机房上机等。同时,有效解决了传统充值业务中钱未入账等问题,减少了学生因校园实体卡的遗失需进行补卡才能使用的问题,减少了学生补卡的支出,支付更加安全放心,为学校的安全管理提供保障,也为实现数字校园提供解决方案。

首次实现“云闪付”在上海高校場景中系统一体化业务的合作使用。上海财经大学首次将银联移动支付产品纳入学校电子校园系统的支付使用通道。“云闪付”App电子校园卡上线以来,在多轮营销活动的促动下,交易量增长明显。上线后短时间内“云闪付”用户和交易量迅速上升,在学校电子校园卡系统中“云闪付”用户占比达到51%,日交易笔数1.2万笔。

“n个”场景营造校园智慧生态圈。截至发稿,上海财经大学5个校区,所有食堂共76个窗口均开通受理“云闪付”App;在图书馆,师生可利用“云闪付”App内绑定的电子校园卡出入门禁;食堂、水果店、超市、自助售货机等校内商户也已支持“云闪付”扫码支付,两万多师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切实享受到了“云闪付”App带来的便利与优惠。

《金卡生活》就以大学校园里师生出入最频繁的场景,同时也是移动支付需求最高的场所之一——食堂为例实地分析。

民以食为天,校园也不例外,上海银联联合推动上海财经大学校园食堂受理“云闪付”,校园支付贴上了高频、刚需的标签。《金卡生活》了解到,上海银联通过升级改造食堂智能扫码终端,使在校师生打开手机“云闪付”App出示付款码,就可在就餐窗口快速支付,省去充卡排队、找零等繁琐环节,十分便捷。

校园场景是便民工程的十大场景之一,乐于纳新、善于创新、注重体验的高校师生是移动支付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下一步,上海银联还将继续深化与各高校的建设合作,联合产业各方推进校园一卡通集成受理改造,延伸银联移动支付在高校身份识别、线上充值缴费、生活服务等方面的场景应用,为校内师生提供全场景的便捷服务。

而正因为如此,止步于此显然不是人行上海总部以及上海银联的部署目标。自2018年便民工程开展以来,在人行上海总部的领导下,上海银联充分发挥产业各方的积极性,凝聚合力,积极协调各个收单银行、非银行支付机构,推动银联校园综合支付解决方案在上海市内各大高校落地。银联校园综合支付解决方案不单为师生群体提供了便捷优质的支付服务,也为高校提升数字化管理服务水平提供助力。

因此,由校园“象牙塔”向周边“大社会”延伸学生的生活半径,通过“云闪付”App的数字校园频道全新升级,在校师生使用场景覆盖校内校外生活、校园招聘等更多方面,可为师生提供周到、便捷、实惠的支付服务和增值服务,可以说银行业统一App“云闪付”居功至伟。

【“本帮”名菜第五道:随申码助力疫情精准防控】

“随申码·健康” “云闪付”上的精准防控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人行上海总部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认真落实中国人民银行等5部门下发《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银发【2020】29号),为助力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快速识别市民的防疫健康身份信息,帮助恢复社会生产生活秩序,积极组织市政府有关部门、中国银联总公司、上海银联上线“云闪付”上海“随申码·健康”(以下简称“健康码”),上海因此成为东部沿海和长三角地区首个上线健康码的城市,截至2020年12月底,“云闪付”健康码业务访问量累计突破413万次,日均访问量超1.37万次。

用户通过“云闪付”App申请健康码后,在交通卡口、社区小区、科技园区、商务楼宇、商超餐饮等场所使用,健康码的数字化属性除简单的线上化外還具备动态数据监测功能,工作人员可以用“云闪付”App“扫一扫”功能读取市民状态,也可以通过人工观色来区分,方便广大市民工作、生活、出行需要。“云闪付”健康码的上线,是便民工程助力疫情防控的突出案例。

积极参与政府服务,及时响应政府需求。疫情来袭,作为防控主体的政府部门虽有指挥部署、政策制定的权力,但在技术实现和执行落地层面上却需要专业机构的支持。人行上海总部对“云闪付”健康码项目高度重视,组织中国银联总公司、上海银联成立专项工作组,加急开展调研、研究方案,经过与上海卫健委健康云平台多次沟通和磋商,克服产品与需求存在差异等重重困难,最终于2020年2月29日达成合作意向,确定了“云闪付”App接入实施方案,细化工作推进步骤和时间节点、各阶段工作重点,确保各项工作稳妥有序开展。

加强技术储备,抢抓上线时间。便民工程的推进不能仅凭一个愿景、一个口号,自身还必须要有足够强大的技术实力。在接入方案达成后,中国银联迅速成立健康码技术推进小组,明确分工,负责项目统筹、技术联调,以及与上海市相关部门及行业合作方的沟通协调。

为了抢抓时间,各参与方联动健康云系统开发商,不分日夜奋战,在72小时内即完成了所有开发、测试和验证,比原计划进度提前了两周多。2020年3月5日下午,健康码和入沪人员健康登记服务两项功能同时在“云闪付”App上线,并同步实现“云闪付”用户联登功能。

打造便民生活工具箱,布局生活服务关键领域。新冠肺炎疫情对于整个社会的正常运行无疑是一次“黑天鹅”事件,但从积极意义上来讲,也推动了社会事务数字化向前迈了一大步。健康码业务上线后,专项工作组继续密切关注市场变化,收集用户的意见和建议,做好完善优化技术支持,不断优化用户体验。为加大“云闪付”健康码推广使用工作,工作组及时编写了操作指南进行推广宣传,银联体系在沪员工积极体验使用的同时,通过银联、商业银行以及支付机构组成志愿服务队,在各支付场景特别是公共交通、政府服务等领域,推广“云闪付”健康码和入沪登记等功能,上线不足二十天,“云闪付”健康码总访问量达到13.4万次,这不仅是便民工程助力精准防疫的具体体现,更是上海银联通过移动支付融合政务服务的一次有益尝试。

(特别致谢: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于世坤对此文亦有贡献)

责任编辑:汤奕晶

猜你喜欢

名菜便民银联
银联优惠日 油惠享不停
“云闪付”一站式健康出行银联
沈阳桃仙机场 :1元停车权益银联
祝我生日快乐· “红红”的生日宴
合并“便民热线”
便民公告栏
Chinese Perch:Dream Beauty Portrayedin Art, Poetry
会“唱歌”的名菜
银联钱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