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指(趾)甲健康的几个误解与真相
2021-04-19罗勤
罗勤
误解一:指甲上“月牙”越多、越大,表明体质越好
真相:“月牙”的数量、大小因人而异,与体质无必然联系。
人们通常所说的“月牙”,是指(趾)甲与皮肤相邻处呈新月状的淡色区域,学名为甲半月,是远端甲母质的终端部分。人们能透过透明的甲板看到淡红色的甲床与淡白色的甲半月。
甲半月一般在拇指最明显,其他手指或足趾上的甲半月常部分或全部被近端皮肤所覆盖,并非不存在。
甲半月的数量、大小与角蛋白生成速度有关,有个体差异,不是疾病的特异性体征,与个人体质、营养状况也没有必然联系。不过,疾病、营养状况、环境和生活习惯的改变均可影响甲板的生长速度。老年人的甲半月可随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变小,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患有缺铁性贫血、肾功能不全、神经损伤等疾病患者,可出现甲半月变小或消失。少数情况下,可出现甲半月变大的情况,可能与甲状腺功能亢进、指甲近端皮肤局部应用皮质激素等有一定关系。
误解二:指甲有黑线,肯定是得了灰指甲
真相:指甲有黑线,可能患了甲下出血、甲母痣、黑色素瘤等。
常有患者在就诊时指着指甲上的一条黑线问:“医生,我是不是得了灰指甲?”其实,这种甲黑线和灰指甲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疾病。
灰指甲,学名甲真菌病,是指(趾)甲的真菌感染,是一种感染性疾病,通常表现为指甲发黄、变黑、变厚,可在不同指甲之间、共同生活的人群中传染,可通过局部真菌镜检确诊。
若指(趾)甲突然出现非线性的不规则黑斑,且没有变黄、变厚,应考虑甲下出血可能,经皮肤镜检查可确诊。
若指(趾)甲上出现从根部到边缘的纵行黑线,则可能是甲黑素细胞活化、甲母痣等良性病变,也可能是肢端恶性黑色素瘤的早期表现。此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由专业的皮肤科医生进行鉴别诊断,切不可置之不理或擅自盲目用药。
误解三:指甲上有横向凹痕是贫血的表现
真相:出现甲横沟的原因多样。
指甲上出现的横向凹痕在医学上称“甲横沟”。甲横沟出现在单个指(趾)甲,多见于局部外伤(比如美甲、穿不合脚的鞋子等),也可能是因为局部或者全身的皮肤病、感染、药物等导致的。若甲横沟出现在所有指(趾)甲,且在拇指甲上最明显,甲中线处最深,则往往是急性系统性损害的表现(医学上称“博氏线”),如药物反应、心肌梗死、麻疹、腮腺炎或肺炎等。
误解四:甲缘长倒刺,是因为缺乏维生素或微量元素
真相:指(趾)甲边缘长倒刺,其实是由皮肤干燥所致。只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手部保湿与护理,即可改善。
指(趾)甲边缘翘起来的、小小的、三角形的表皮倒刺,常常伴有疼痛,在医学上叫作“逆剥”,常常发生于甲周的皮肤上。这和维生素缺乏、脾胃不好没有什么关系。当甲周皮肤过度干燥,出现表皮与真皮的分离,就会产生这种倒刺。经常出现在劳动、做家务、美甲或者有咬指甲癖好的人身上。
当出现倒刺的时候,应用干净的指甲剪整齐地剪掉倒刺,加强手部保湿,尽量避免导致局部皮肤干燥的诱因。
误解五:指甲上出现透明竖纹,是因为体质不好
真相:有些人指甲表面可出现细微的竖纹,只要指甲红润,无其他异常,就是正常的。
一般情况下,指甲摸起来是光滑的,其中一部分人的指甲在光下,看起来有一条条平行于手指长轴的竖纹,这些竖纹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叫作甲纵沟,与睡眠不足、免疫力低下没有关系。有的人竖纹比较明显,有的人不太明显。随着年龄的增长,竖纹可能会变得更明显。在一些疾病,比如扁平苔癣、类风湿关节炎等情况下,这些纵纹也会变得更明显。
误解六:指甲出现白色小点,是白癜风或体内有蛔虫的表现
真相:指甲出现白点和白癜风、体内有蛔虫没有关系。
甲板表面正常,但局部出现小白点,这在医学上称为点状白甲。通常是因微小的创伤使得远端甲母质被破坏,从而导致甲板局部的变化。它会随着甲的生长逐渐向远端移动或者自己消失。若白点逐渐增大,则要考虑真菌感染的可能。
误解七:指甲上有小凹洞,是骨质疏松或缺钙的表现
真相:指甲表面出现多个点状坑,状似缝衣服时手指上戴的顶针上的小坑,在医学上称“顶针样改变”,这种表现也跟甲母质的改变有关,可能是银屑病、斑秃、湿疹在甲板上的表现。
这种情况正常人也会出现,但如果发现了指甲有这种改变,还是要到医院检查以排除其他疾病。
专家提醒:指(趾)甲是手足末端重要的美学与功能性附属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甲板的清洁与保护。甲沟易藏污纳垢,既容易导致“病从口入”,又容易引起甲沟感染,洗手时要注意清洁。指(趾)甲應及时修剪,不过也不用剪得太短、太圆,最好保留两个侧角,否则容易引起嵌甲。若反复嵌甲,一旦继发感染,可导致甲沟炎。此外,平时应杜绝咬指甲的坏习惯,尤其是儿童。否则,易损伤甲床,引起甲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