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梨1号”梨不同脱萼处理的脱萼效果及果实品质
2021-04-19杨晓平李荣梅马连奎黄德馨胡红菊
杨晓平,李荣梅,马连奎,黄德馨,张 俊,胡红菊
(1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茶叶研究所,武汉,430064;2 湖北省京山县特产技术推广站,湖北京山,431800)
“华梨1号”是从“湘南”(母本)ד江岛”(父本)杂交后代中选育的优良晚熟梨品种[1],树势强健,结果早、易成花,连续结果能力强,丰产性能好;其果皮光滑,果肉质地细、松、脆,石细胞含量少,含糖量高,酸甜适度;果实于9月上旬成熟,较耐贮藏,栽培管理简单,较抗黑斑病,作为晚熟品种深受广大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青睐。但“华梨1号’自然脱萼果率较低,宿萼果果形不整齐,萼端凹凸不平(图1),肉质变粗,石细胞增多,可食率降低,商品价值较低,影响了梨树栽培效益的提高。
近年来国内研究者对“湘南”[2]、“玉露香”[3]、“砀山酥梨”[4]、“库尔勒香梨”[5,6]、“丰水”[7]、“黄金”[8]和“鸭梨”[9]等主栽梨品种进行了脱萼机理和技术研究。研究表明,使用PBO[2,3,8]、PBOG[10]、烯唑醇、戊唑醇、丙环唑、氟硅唑[11]、GA3、钙、硼肥[12]等能够提高脱萼效果。果树促控剂PBO的主要成分有细胞分裂素BA(又名促花激素)、生长素衍生物ORE、着果剂及10多种微量元素等,在一定浓度时对梨果有脱萼效果[13]。400 g/L氟硅唑乳油(杜邦福星)是一种三唑类广谱杀菌剂,国内登记防治对象为梨树黑星病,有研究发现在酥梨花序分离期喷施氟硅唑,不仅降低了梨树病害的发生,而且酥梨着果后母梨(脱萼梨)数量明显增加[4,14]。目前,关于生产中“华梨1号”果实脱萼处理的研究还是空白。针对此,本课题组在“华梨1号”上开展了使用PBO和氟硅唑进行脱萼的试验,以期探讨“华梨1号”果实脱萼技术,改善其果实品质。
图1 “华梨1号”宿萼和脱萼幼果和成熟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2019年在湖北省京山县园艺场三组进行试验。试材选择生长情况一致的11年生“华梨1号”,东西行向,株行距为2 m×3 m,树形为疏散分层形,株高2.5~3 m,冠幅2.5 m,2018年单株产量25 kg左右。400 g/L氟硅唑乳油:广东茂名绿银农化有限公司生产。PBO:江苏省江阴市果树促控剂研究所监制,江苏省江阴市华叶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出品。
1.2 方法3月在梨花露白的花蕾期喷氟硅唑稀释液,将梨树全部花蕾喷湿;在梨盛花期喷PBO稀释液,将梨树全部花朵喷湿。试验设8个处理(见表1),每个处理设置3个重复小区,每个小区选择5株梨树。
表1 “华梨1号”梨幼果脱萼试验设计处理
处理前每株试验树随机标记100个花蕾,在谢花15 d后调查不同脱萼处理的花朵着果率。自然条件下果实脱萼期结束后,调查不同处理果实脱萼果率,每株在东、南、西、北、中5个方位各调查一个主枝,每个主枝调查20个幼果。果实成熟期时,在每株梨树上随机选取10个果实,每个小区选取50个果实,每个处理共选择150个果实,用于测定果实单果质量、纵径、横径、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含量。
1.3 数据统计采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ANOVA进行LSD方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脱萼果率试验结果看出,不同处理幼果的脱萼效果存在显著差异。处理2、3、4和5的“华梨1号”梨幼果脱萼果率在89.47%~92.53%之间,显著高于处理1、7和8(在41.67%~60.00%之间)。其中,处理4的脱萼效果最好(见表2)。
2.2 着果率、单果质量和果形指数试验结果看出,不同处理的着果率存在显著差异。处理1、2、3、4、5和8的着果率均在97%以上,显著高于处理6和7(分别为60.17%和41.80%)(见表2)。
试验结果看出,不同处理的单果质量存在显著差异。处理1、2、3、4和8的平均单果质量在286 g 以上,显著高于处理6和7(均在260 g以下)(见表2)。
试验结果看出,不同处理的果形指数存在显著差异。处理4、3、2和7的果形指数在0.89~0.93之间,显著低于处理1和8(分别为0.97和0.98)(见表2)。
表2 “华梨1号”梨不同脱萼处理的脱萼果率、着果率、单果质量和果形指数
2.3 果实外观品质试验结果看出,不同处理对“华梨1号”梨果实外观品质有明显的影响。处理4的“华梨1号”梨果形整齐,畸形果较少,果实底色黄褐色,果面光滑,综合外观好。处理1与8(清水对照)的果形不整齐,畸形果较多,果实底色褐色,果面粗糙,综合外观差;其他处理的果实外观好于处理1和8,但不如处理4(见表3)。
表3 “华梨1号”梨不同脱萼处理的果实外观品质
2.4 果实内在品质试验结果看出,不同处理除对“华梨1号”梨果实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含量无显著影响外,对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含量及果肉硬度均有显著影响。其中,处理4、5、6的可溶性固形物在11.80%以上,显著高于除处理7外的其他处理。处理4的可溶性糖含量为5.39%,显著高于除处理5和6外的其他处理。处理4、5的果肉硬度分别为4.95和5.02 kg/cm2,显著低于处理8、1、2和3(见表4)。
表4 “华梨1号”梨不同脱萼处理的果实内在品质
3 讨论与结论
在本试验中,“华梨1号”幼果的脱萼果率随着40%氟硅唑和PBO喷施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其中,花蕾期喷施40%氟硅唑12 000 倍液、盛花期喷PBO 600倍液的处理脱萼果率最高,达92.53%,而花蕾期喷施40%氟硅唑6 000 倍液、盛花期喷PBO 300倍液的处理脱萼果率降至60.00%。其原因可能为喷施高浓度的40%氟硅唑和PBO后抑制了“华梨1号’梨萼片脱落等相关SPL(Sporocyteless)类转录基因和MYB(v-myb avian myeloblastosis viral)转录因子的表达,进而降低了脱萼果率[15]。
前人研究认为,果树促控剂PBO能够增强果树花器的受精功能[13]。在本试验中,喷施高浓度(300倍液)PBO的处理(处理6和7)的“华梨1号”梨的花朵着果率大幅下降,仅为60.17%和40.80%,而且有整个花序都不结果的情况出现。说明,喷施高浓度的PBO抑制了“华梨1号”梨花器的受精功能。在生产中发现,“华梨1号”树势强壮、配置授粉树合理的梨园,花期天气适宜时,喷施较高浓度的PBO对梨树产量影响不大,同时还具有疏果的效果,但是对于树势弱的梨园或者花期遇阴雨天气影响梨树授粉时,一定要严格控制PBO的使用浓度,防止因着果率低而影响梨园产量的现象发生。
前人研究发现,喷施PBO能促进“库尔勒香梨”果实脱萼,降低果形指数,改善果形,提高果实品质[17]。本试验结果与此一致,在“华梨1号”梨花露白的花蕾期喷施40%氟硅唑12 000 倍液、盛花期喷PBO 600倍液,能够显著降低梨果的果形指数,提高梨果整齐度,果形基本都呈扁圆形,改善了外观品质;同时显著提高梨果的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含量,降低了果肉硬度,提高了内在品质。近三年来在京山园艺场通过试验示范脱萼技术提高了“华梨1号”梨果的品质,每公斤梨果售价提高0.3元,每667 m2梨园增加经济效益1 020元,极大地提高了梨农种植梨树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在“华梨1号”生产中,可采取在花露白的花蕾期喷40%氟硅唑12 000倍液、盛花期喷PBO 600倍液进行脱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