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与克罗恩病患者焦虑抑郁状态之间的差异性及与生活质量之间的相关性研究
2021-04-19刘金凤江秋霞班春景
刘金凤,江秋霞,班春景
(安徽省立医院住院部,安徽 合肥 230001)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 一组病因尚不明确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 disease,CD)[1]。IBD病程长、难治愈且易反复发作,其体征和症状包括腹泻、慢性腹痛和体重减轻,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肠道失血。世界上的IBD的患病率和发病率在逐年增加[2-5],在美国,大约有120万人受到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 disease,CD) 的影响[6]。据估计,IBD在成年人的发病率中约为每10万人中有240例,而且这一数字还在继续上升[7]。近年来我国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发病率迅速增高,居亚洲之首,约为 3.44/10万[8]。治疗结果的不确定性以及高昂的治疗费用,直接导致了患者生活质量的显著下降以及工作和学习的效率降低,与此同时也使治疗和护理的难度加大和成本增加。本世纪初,IBD对卫生保健系统的财政负担约63亿美元/年[9]。
在 IBD患者中,健康相关生存质量 (health- related quality of life, HRQoL) 的概念日益受到重视,它包括患者对自我躯体、情感和社会的感知[10]。HRQoL的测量方法不同于常规的疾病活动测量方法,如克罗恩病活动指数(CDAI)[11-12]和HBI指数[13],而是一种探讨疾病对个人生活质量和生活乐趣影响的研究。影响IBD患者生存质量的因素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如敏感、焦虑、抑郁、悲观失望等,其中以焦虑、抑郁最为常见[14-16]。近年来,已有较多的研究关注于IBD患者的心理问题及其生活质量,但针对UC和CD患者间的焦虑抑郁状态的差异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欲探索国内UC与CD患者焦虑抑郁状态之间的差异性以及与生活质量之间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选取2017年1月~2018年3月在安徽省某三甲医院消化内科住院的IBD患者。纳入标准:符合2012 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协作组的诊断标准[17];小学及以上文化程度,能配合量表资料的收集;愿意配合本次研究;年龄≥14周岁。 排除标准:有语言或精神障碍者;伴其他严重基础疾病者。
1.2方法
1.2.1研究工具:①一般资料调查表,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入院诊断及文化程度等资料;②NRS疼痛数字评价量表 numerical rating scale[18]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由0~10共11个数字组成,患者使用0~10来描述疼痛强度,数字越大疼痛程度越来越严重。0为无痛,1~3为轻度疼痛(不影响睡眠的疼痛) ,4~6为中度疼痛,7~9为重度疼痛(不能入睡或者睡眠中被痛醒),10为剧痛。③焦虑自评量表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用于评估焦虑病人的主观感受和衡量其焦虑状态的轻重程度[19],包含20 个反映焦虑主观感受的条目,每个条目按症状出现的频度分为四级进行评分,标准分≥50分表明存在焦虑,分值越高,代表焦虑越程度越重。④抑郁自评量表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 是用于衡量抑郁状态的轻重程度[20]。包含 20 个条目,每个条目分为很少、有时、经常、持续4个级别,正向评分时分别记为 l、2、3、4分,出现反向评分时则记为 4、3、2、1分,标准分≥53 分为存在抑郁,分值越高,代表抑郁越明显。⑤中文版IBD患者生活质量量表(IBDQ):量表共包括4个维度(肠道症状、全身症状、情感功能、社会功能),共计32个条目,通过询问患者过去2周的状况来评价其生活质量。每个问题均包括7个等级,计1~7分,总分32~224,分值越高,表明生存质量越好,目前广泛应用于IBD患者生存质量的评价之中。
1.2.2研究方法:本研究为描述性研究,采用问卷方式进行资料收集,在患者入院1~3 d内进行问卷资料的收集,主要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疾病相关指标、IBDQ、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
2 结果
2.1一般资料:研究共纳入158例IBD患者,其中溃疡性结肠炎84例,克罗恩病74例;男109例,女49例;首次入院年龄15~80岁,平均(37.36±14.229)岁;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90例,占57%;专科38例,占24%;本科及以上30例,占19%;婚姻状况:未婚46例,占29.1%,已婚112例,占70.9%。本次研究经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
2.2不同类别IBD患者焦虑状况比较:158例IBD患者中SAS得分22~67分,平均(39.16±10.004)分,无焦虑状态130例(82.3%),有焦虑状态29例(17.7%),UC与CD患者焦虑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C患者焦虑情况的发生高于CD患者,详见表1。
2.3不同类别IBD患者抑郁状况比较:158例IBD患者中SDS得分25~76分,平均(42.61±10.604)分,无抑郁状态120例(75.9%),有抑郁状态38例(24.1%),UC与CD患者抑郁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C患者抑郁情况的发生高于CD患者,详见表2。
2.4IBD患者生活质量调查结果:UC与CD患者之间的生活质量总分及各项目得分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总分及各项目得分比较,UC患者均低于CD患者,详见表3。
表1 不同类别IBD患者焦虑状态发生率比较(n=158)
表2 不同疾病类别IBD患者抑郁状况发生率比较[例(%),n=158]
2.5IBD患者焦虑、抑郁状态与生活质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焦虑、抑郁状态与生活质量之间以及各条目之间相关性分析呈负相关(P<0.01),详见下图1、表4。
表3 不同疾病类别IBD患者生活质量总得分及各项目得分之间差异性比较(n=158)
图1 SAS、SDS与生活质量之间关系的线性分析
表4 生活质量问卷总分及各项目得分与焦虑、抑郁状态之间相关性分析结果
3 讨论
3.1UC与CD患者焦虑、抑郁状态之间的差异性:研究结果显示UC患者的焦虑、 抑郁状态得分高于CD患者,二者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与Bannaga等的研究结果[21]相一致。但本研究结果显示的IBD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平均分低于相关研究结果[22],可能与本研究纳入的对象大部分为已婚(70.3%)、高中及以下学历较多(64.56%)有关。UC与CD虽然同属于IBD,但二者在病理改变、诊断和治疗护理上存在较大差异[23],克罗恩病腹痛程度较严重,而溃疡性结肠炎的腹泻程度较重[23];克罗恩病可累及整个胃肠道,回盲部多见,其次为结肠、直肠,十二指肠少见,呈节段性或跳跃式分布。溃疡性结肠炎病变仅累及结-直肠,以左半结肠和全结肠多见,其次是直肠,单纯发生右半结肠极少, 绝大多数病变为连续性分布[24]。在针对这两类疾病的治疗上,二者的区别也较大,UC患者以内科治疗为主,而CD患者手术率相对较高[22]。因此,针对这两者的护理也应区别对待,尤其是患者的心理护理更应具有差异性。
3.2UC与CD患者生活质量得分之间的差异性:研究结果显示UC患者的生活质量总得分低于CD患者(P<0.01),且各项目得分也低于CD患者(均P<0.01)。作为一种慢性复发性疾病,IBD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症状,心理应激通过改变肠道运动节律、通透性、分泌功能和内脏感觉敏感性等影响IBD病程,降低了患者的生命质量。本研究显示的UC与CD患者之间生活质量得分的差异性与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相关,生活质量得分较高者,IBDQ的得分则较低,这与周薇、Mittermaier 等的研究结果[25-26]相一致。
3.3焦虑、抑郁状态与生活质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显示IBD患者焦虑、抑郁状态与生活质量之间以及各条目之间具有相关性,且呈负相关(均P<0.01)。综合UC与CD患者焦虑、抑郁状态之间差异性分析,可得出结论UC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分低于CD患者。良好的精神心理状态可以保持和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同时精神心理因素也可以是疾病反复发作的继发表现[27]。本研究显示的IBDQ得分的总分及各选项得分均低于李如源的研究结果[28],可能与纳入患者的病程及地区差异有关。
本研究通过对UC于CD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之间的差异及其与生活质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得出UC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发生情况多于CD患者,生活质量则低于后者,因此,临床护理工作中应差别对待提供个性化的护理特别是心理护理措施。由于问卷设计时未涉及造成二者差异性的相关因素,未对造成此结果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以及由于研究时间和纳入患者数量等问题,研究结果需要更多的资料去证实和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