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15例临床分析

2021-04-19黄永刚顾卯林朱景元顾喜明王恒杰

吉林医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胆囊癌肉芽肿性反应

黄永刚,顾卯林,朱景元,顾喜明,王恒杰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昆山市中医院外一科,江苏 昆山 215300)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xanthogranulomatouscholecystitis,XGC)是一种以胆囊慢性炎性反应为基础,伴有黄色肉芽肿形成、胆囊壁出现重度增生性纤维化以及泡沫状组细胞为特征的良性病变,临床上并不罕见。XGC虽为炎性反应性病变,但具有破坏倾向,临床上不易诊断。现对我院2011年9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5例XG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江苏省昆山市肝胆微创外科2011年9月~2018年12月收治并手术的XGC患者15例。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44~74岁,平均(61.5±3.2)岁。病程2周~21年。患者均有右上腹疼痛病史,其中发热4例,黄疸3例。本次研究经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

1.2实验室检查:肝功能异常3例,血脂升高3例,糖尿病2例,CAI99明显升高2例,大于100 U/ml。

1.3影像学检查:本组患者常规超声检查,15例均提示有胆囊结石伴胆囊炎,且超声显示胆囊壁均有不同程度增厚,厚度5~25 mm,7例提示胆囊占位性病变,胆囊癌可疑。为进一步明确诊断,上述7例患者行上腹部增强CT检查,均提示胆囊壁明显增厚,见图1。2例胆囊黏膜线均匀增强并见完整黏膜线。本组MRI检查6例,3例提示胆囊占位,胆囊癌可能,见图2。伴有胆总管结石2例。

1.4手术方式及术中所见:术中探查胆囊壁均僵硬增厚,部分患者胆囊与肝脏、大网膜、横结肠、十二指肠严重粘连,甚至形成致密坚韧团块,难以分离。胆囊三角组织致密,甚至局部冰冻样改变,解剖不清。本组15例中,7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3例开腹胆囊切除术,2例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2例行胆囊切除+胆囊床肝部分切除术,1例行胆囊切除+胆囊床肝楔形切除+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清扫术。

2 结果

2.1术后并发症:本组1例术后出现胆漏,经保守治疗后痊愈。其余病例恢复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2.2病理检查结果:15例均确诊为XGC。大体标本见胆囊壁水肿明显,局限性或弥漫性增厚,胆囊壁内可见多处散在黄色或棕黄色结节,质软、大小不等,与周边界限不清,胆囊黏膜部分糜烂、溃疡形成,胆囊浆膜面可见有致密的纤维粘连。镜下可见黄色肉芽肿、增生性纤维化以及泡沫状组织细胞,见图3。

2.3随访情况:15例患者随访至今,治疗效果良好,无复发或癌变。

图1 CT提示胆囊壁增厚

图2 MRI提示胆囊壁增厚

图3 泡沫细胞、成纤维细胞和炎性反应细胞

3 讨论

XGC是一种良性但具有破坏倾向的胆囊慢性炎性反应,1976年由McCoy等首先报道[1]。XGC发病率低,仅占所有胆囊炎性疾病总数的0.7%~13.2%,临床医师对其认识不足。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或因胆囊急性炎性反应和梗阻等综合因素引起[2]:胆道梗阻及胆囊急性炎性反应导致胆囊壁充血、水肿,局部坏死形成微小脓肿灶,胆囊内压力增高,胆汁沿着破裂的罗-阿窦或黏膜溃疡病灶不断渗入至胆囊壁,黏膜溃疡形成,胆汁进入胆囊壁并向组织间隙浸润,导致组织细胞对胆汁进行吞噬的炎性反应,吞噬胆汁中的胆固醇和磷脂,形成富含脂质的泡沫样组织细胞。随着病程进一步发展,炎性反应加重,细胞坏死,纤维组织大量增生,形成肉芽肿炎,致胆囊壁不断增厚,并与肝脏及临近脏器粘连、浸润。也有人认为高脂血症和糖尿病导致血管内血液黏稠度增高和 XGC 病例可见泡沫细胞及胆囊内黄瘤有关[3]。本组病例均有胆囊结石合并慢性胆囊炎,血脂升高3例,糖尿病2例。

XGC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与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难以鉴别。主要表现为右上腹痛伴恶心呕吐,症状严重时出现黄疸、发热等胆管炎表现。本组病例中术前均表现为急慢性胆囊炎,且均合并有胆囊结石。

由于本病临床上缺乏特异性表现,又无特异性的血清学指标,本组中仅2例 CA199明显升高,术前诊断较为困难,因此影像学检查成为诊断XGC的重要依据。XGC胆囊黏膜线回声完整、胆囊壁内有低回声结节、腹腔无淋巴结肿大、病变血流信号不丰富,是B超下XGC的特征性表现[4]。多数学者认为增强 CT 可提高 XGC 诊断率[5]:胆囊壁均匀增厚,完整黏膜线,黏膜线均匀增强,黏膜下出现低密度结节是XGC在增强 CT 上的特征性表现;MRI的典型表现为胆囊壁不规则增厚增强,胆囊黏膜线呈“夹心饼干征”强化。 蔡涵晖等认为,对于辅助检查提示胆囊壁显著增厚,甚至有侵犯肝组织表现的患者,只要B超、CT及MRI有一项检查增厚胆囊内壁黏膜完整、光滑,即应考虑XGC的可能[6]。部分病例CT及MRI表现与胆囊癌影像相似,均可见胆囊壁增厚,增强后显示不均匀强化,胆囊与周围组织粘连紧密造成肿瘤侵犯假象,术前评估较易误诊。 近年来PET-CT 在XGC与胆囊癌之间有较好的鉴别诊断价值,但费用较贵,临床不能普及。

XGC确诊依赖于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学检查,显微镜检查显示出混有泡沫细胞、成纤维细胞和炎性反应细胞的特征性肉芽肿结构,被称为诊断XGC“金标准”[7]。但我们认为穿刺活检有腹腔出血或胆漏的可能,且确为恶性时可发生肿瘤细胞的播散或种植,活检组织较少,存在较高的假阳性或假阴性,故因慎重进行。目前还没有确切的流行病学证据表明XGC是胆囊癌的“癌前病变”。邱智泉等认为只能将XGC作为胆囊癌的重要危险因素[8]。研究表明,胆囊结石和长期炎性反应刺激是导致胆囊癌变的重要因素。基于炎性反应和癌症转化的关系,临床发现部分XGC可以与胆囊癌并存。

原则上一旦确诊或怀疑 XGC患者,应尽早手术,以免累及肝外胆管及邻近脏器。至于手术方式,对于胆囊炎性反应不重,胆囊壁增厚不明显 XGC 患者可考虑行 LC 术,对于胆囊炎性反应重,胆囊壁增厚明显,术前高度怀疑胆囊癌,Mirrizzi综合征,胆囊结肠或十二指肠瘘 XGC 患者,腹腔镜下难以完成,建议行开腹胆囊切除较好,并结合术中冰冻切片结果指导手术方式,避免不必要的扩大手术。

猜你喜欢

胆囊癌肉芽肿性反应
miR-142-5p通过CCND1调控胆囊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
肠道菌群失调通过促进炎性反应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韦格纳肉芽肿以慢性中耳炎首发1例
早期多发幼年黄色肉芽肿1例
自噬蛋白Beclin-1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促酰化蛋白对3T3-L1脂肪细胞炎性反应的影响
胆囊癌的治疗现状
5100 阳性不典型幼年性黄色肉芽肿一例随访观察并文献复习
分枝杆菌感染肉芽肿体外模型的建立和验证
益气活血、舒筋通络法联合西药干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炎性反应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