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对比
2021-04-19朱际富曾宪辉陈明松江训猛
朱际富,曾宪辉,陈明松,江训猛
(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中医院,江西 赣州 3414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简称慢阻肺)[1]是一组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呼吸系统疾病,表现为气流受限不完全性可逆,呈进行性发展,常致肺及肺外器官损害,主要病理改变为慢性支气管炎及肺气肿的病理变化。慢阻肺的主要发病原因是细菌感染,因此临床以抗生素治疗为主。目前,治疗慢阻肺的药物并不少,如何选择一种或几种有效的药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是当今学者和临床医生研究的热点。左氧氟沙星为第3代氟喹诺酮类药,是目前用于治疗COPD的常用广谱抗菌药物[2],但也由于它的广泛使用,使得一些病原菌对其产生了耐药性。莫西沙星为新型的8-甲氧基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有研究显示,其对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厌氧菌、抗酸杆菌和非典型微生物如支原体、衣原体和军团菌均有广谱抗菌能力,并且与其他常用的抗菌药物没有产生交叉耐药现象[3]。本文通过比较莫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治疗AECOP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得出莫西沙星更适合治疗该病,可以作为临床选择药物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急诊科2018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7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纳入研究对象,予随机分组,分成莫西沙星组与左氧氟沙星组,各36例。莫西沙星组:男17例,女19例,平均年龄(63.85±6.57)岁,平均病程(5.52±1.75)年。左氧氟沙星组:男20例,女16例,平均年龄(64.92±5.35)岁,平均病程(5.44±1.29)年,纳入研究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有对比价值,本次研究经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
1.2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诊断:诊断标准参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标准[4];②通过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后若FEV1/FVC<70%则可确认存在不可逆性气流受限;③在5 d之内的急性发病,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剔除标准:①患有哮喘或呼吸衰竭患者;②患有严重的精神疾病或不配合治疗患者;③患有肝肾功能不全或血液系统疾病患者等。
1.3治疗方法:纳入研究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吸氧、止咳化痰及解痉平喘等常规治疗。左氧氟沙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治疗(石家庄四药有限公司,规格为100 ml:乳酸左氧氟沙星0.5 g,国药准字H20113409),缓慢静脉滴注,1次/d;莫西沙星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规格为250 ml:莫西沙星0.4 g与氯化钠2.0 g,国药准字J20140110)250 ml,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7 d。
1.4观察指标:测定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肺功能指标为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最大呼气峰流速值(PEF);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炎性指标变化(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常温放置1 h,经3 0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血清后,应用稀释美康CA7000检测仪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WBC、CRP及PCT)。
1.5评定标准: 显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肺功能、血清炎性指标)恢复正常或基本正常;有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肺功能、血清炎性指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 无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肺功能、血清炎性指标)无改善或甚至加重。临床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两组患者肺功能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肺功能指标均优于治疗前且莫西沙星组肺功能指标改善优于左氧氟沙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性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炎性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炎性指标均优于治疗前且莫西沙星组炎性指标改善优于左氧氟沙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对比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性指标对比
2.3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莫西沙星组临床有效率(94.44%)高于左氧氟沙星组(72.22%)。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有效率比较[例(%)]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呼吸内科的常见疾病之一,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咯痰及喘息等,严重者可引起进行性呼吸障碍,甚至可能并发焦虑、抑郁等心理[5]。该病发病多因细菌侵袭,而急性加重期则多为感染肺炎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或流感嗜血菌等致病[6]。所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重在如何选择有效的抗生素,使用不同的抗生素,患者预后将有显著差异。
氧氟沙星为临床常用的喹诺酮类药物,其代表药物有盐酸或乳酸左氧氟沙星,属于氧氟沙星的左旋体,其体外抗菌活性约为氧氟沙星的两倍,该类药物具有广谱抗菌作用,抗菌作用强,对多数肠科杆菌细菌,如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属、嗜肺军团菌等革兰阴性菌有较强抗菌活性,对肺炎链球菌、肺炎衣原体及化脓性链球菌等也有抗菌作用,其作用机制为通过抑制细菌DNA旋转酶的活性,阻止细菌DNA的复制与合成而导致细菌凋亡[7]。左氧氟沙星经静脉滴注方式进入体内,药物有效率可达100%,且药效可持续约1 h[8],但随着药物使用的普遍性及面对药物耐药等困扰,盐酸左氧氟沙星对肺系感染疾病的控制疗效逐渐不尽医者满意[9]。莫西沙星为第4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经静脉滴注进入体内后药物可有效渗透肺组织,且在呼吸道组织中的药物浓度明显高于在血液中的浓度,具有良好的生物利用活性[10]。莫西沙星作用机制为有效抑制细菌DNA螺旋酶、异构酶从而阻滞细菌繁殖,与前3代喹诺酮类药物比较,莫西沙星拥有位于C-8位的甲氧基,不仅可抑制细菌DNA螺旋酶和异构酶,还可提高抗厌氧菌活性能力,能有效降低药物毒性,且不易形成耐药[11]。莫西沙星进入体内后主要通过肝、肾代谢,与P450酶系统代谢无相关联系,对肝、肾功能及糖代谢无影响,其独特的药动学特点使其为目前临床治疗肺系感染疾病的首选药物[12]。
本研究中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莫西沙星组炎性指标、肺功能指标改善优于左氧氟沙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莫西沙星组临床有效率(94.44%)高于左氧氟沙星组(7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可知,莫西沙星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及降低炎性反应,值得临床借鉴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