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访隐蔽于上海闹市的红色中枢

2021-04-19朱少伟

上海工运 2021年2期
关键词:中共中央政治局共产国际中央军委

朱少伟

上海文化地标之一的天蟾逸夫舞台,经戏迷们两年零十个月的翘首以盼,终于悄然展露新颜:外表古色古香,内里却充满科技元素。它始建于1925 年,曾是“远东第一大剧场”,并有“不进天蟾不成名”之美誉,从1994 年改建以来,定位于以京剧演出为主的戏曲专用演出场所,每年有演出280 场至300 场;2018 年,因存在安全隐患,舞台灯光、音响等设备损耗严重,空调系统老化,卫生设施陈旧,无法满足现代戏曲演出和观演需求而启动保护性修缮。修缮过程中,一段红色往事使每位参与者津津乐道,那就是当年它的隔壁曾有中共中央政治局机关。中共一大后,中共中央驻沪超过10 年,所以昔日还有不少党的秘密机关也曾隐蔽于申城闹市。在喜迎建党百年之际,让我们怀着崇敬心情进行一次探访。

昔日天蟾舞台旧貌

中共中央政治局机关旧址

修缮后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机关旧址

1927 年7 月15 日,发生“七一五”反革命政变,轰轰烈烈的大革命遭到失败。8 月7 日,中共中央在武汉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选举产生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以瞿秋白为主要负责人。9 月底至10 月上旬,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从武汉迁回上海。1928 年4月后,为了筹备在莫斯科召开的中共六大,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领导人瞿秋白、周恩来等先后离沪赴苏联。此前,原在中共湖北省委工作的熊瑾玎抵沪,担任中共中央的会计,负责筹措和管理经费。

1928 年6 月,中共六大在莫斯科召开,六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中共中央政治局。经中共中央政治局选举,向忠发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主席。9 月,中共中央政治局负责人回国抵沪,留守中央完成使命。杨尚昆的《相识相知五十年——我所了解的恩来同志》说:“我同恩来同志相识于1928 年夏天。当时我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他在那里筹备和出席党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后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秘书长兼组织部长……在六大后的一段时间内,由于担任政治局常委会主席的向忠发根本没有能力在中央起领导作用,恩来同志实际上是党的主要负责人。”

那时,上海四马路(今福州路)的天蟾舞台(今天蟾逸夫舞台),每天观众熙熙攘攘;它隔壁的云南路447 号(今云南中路171-173 号)为两层沿街房屋(实际属天蟾舞台建筑的一部分),底层开着“生黎医院”,常有患者进进出出。熊瑾玎的《自传初稿》回忆:“我首先以商人的面貌出现,去找适当的房子,在四马路跑马厅口(今福州路人民广场口)看有一处房子,正在天蟾舞台后面,可由一个很肮脏的小巷子出进,全部楼面三大间,正可供政治局开会办公之用。”他获悉“生黎医院”楼上三个房间正在招租,便作为商人与二房东周生赉接洽,顺利租了下来。

不久,在“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中,对外声称“经营湖南纱布”的“福兴”商号正式开张。于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上海有了安全的办公和开会秘密场所。为了方便工作,实际主持中共中央工作的中央政治局常委、组织部部长周恩来又调湖南籍年轻女党员朱端绶来做“老板娘”,做熊瑾玎的助手。两人朝夕相处,配合默契,共同开展艰险的秘密工作;由于志同道合,心心相映,他们在数月后便成为一对真正的革命夫妻。

中共中央政治局机关旧址(1946 年8 月摄)

昔日天蟾舞台京剧戏单

当年,以“福兴”商号名义设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机关,由于熊瑾玎、朱端绶的细致和谨慎,加上隐蔽得很好,在腥风血雨中历时三载而安然无恙。其间,周恩来、瞿秋白、李立三、邓小平、项英、彭湃、杨殷、罗登贤、关向应、李维汉、李富春、任弼时、邓中夏、秦邦宪等都曾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机关参加会议或研究工作。李维汉的《回忆与研究》说:“那时,开会的同志从天蟾舞台西侧云南路的一个楼梯上去,就可以直到开会的房间。房间内朝西的窗下有一张小桌子,开会时,小平就在小桌子上记录。这个机关从建立起一直到1931 年1 月六届四中全会以后,都没有遭到破坏。后来,大概由于1931 年4 月顾顺章被捕叛变,中央才放弃了这个机关。”这里是中共中央领导机关驻沪期间使用时间最长的一个秘密办公地点。

1981 年3 月9 日,作为中共中央组织部顾问的李维汉在给邓小平的文件中写道:“大戏院后楼上的中央机关地址,即熊瑾玎夫妇住过的地方。我同意上海革博馆把它改成中央办公地址,但不要扩建。中央在上海10 多年,留此一间楼房作纪念,是有意义的。”如今,中共中央政治局机关旧址史迹陈列展已引起人们瞩目。

中共中央军委机关旧址

1929 年2 月,上海新闸路经远里1015 号(今新闸路613 弄12 号)二楼成为中共中央军委机关,此系两层石库门房屋,门两侧立壁柱,窗两侧有垂花,灰色水泥外墙。

1928 年秋,曾领导广东海陆丰农民武装起义、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的彭湃被调到上海,先后担任中共中央农委书记、中央军委委员兼江苏省军委书记。1929 年8 月24 日,因叛徒白鑫告密,正在经远里1015 号开会的彭湃、杨殷(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军事部部长)、颜昌颐(中央军委委员、江苏省委军委秘书)和邢士贞(中央军委兵士科科长、江苏省委军委委员)等被捕,他们在狱中坚贞不屈,于8 月30 日壮烈牺牲。然而,中共中央军委的工作继续开展,在1929 年夏至1930 年5 月,于上海爱文义路(今北京西路)、麦特赫斯脱路(今泰兴路)附近的一幢三层花园洋房里举办了三期训练班,每期时间月余,为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培训近百名干部。

如今,中共中央军委机关旧址经精心修缮,已建成纪念馆。

中共中央与中央军委联络点旧址

中共中央与中央军委联络点设于上海浙江路清河坊(今浙江中路112 号),系两层沿街房屋,顶部有“老虎天窗”。

1928 年夏,中共六大在莫斯科召开期间,在上海成立留守中央,由李维汉等负责,他曾暂住于中共中央与中央军委联络点。这里的底层,有邓小平为掩护机关而开设的烟杂店,出售香烟火柴、肥皂、草纸等日常生活用品;楼上,是中央领导开会、阅处文件的地方。瞿秋白、蔡和森、李立三、罗登贤等都曾来此讨论工作。周恩来在此接待过一些地区党组织的同志,如云南的龙大道、河北的张兆丰、浙江的卓兰芳等。

如今,中共中央与中央军委联络点旧址基本保持原貌,底层为店铺、楼上为居民住宅,相关部门已加强保护。

1981 年4 月,李维汉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机关旧址与居民交谈

中共中央常委会议机关遗址

1931 年6 月,陈绍禹(王明)代理中共中央政治局领导工作。10 月,陈绍禹赴莫斯科担任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经共产国际远东局提议,并经共产国际批准,在上海成立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秦邦宪(博古)为主要负责人。同年秋至翌年初,中共中央常委会议机关设于上海西摩路云上邨1 号(后为陕西北路332 弄29 支弄1 号),这是一幢新建的石库门房屋。

那时,张闻天、秦邦宪、陈云等多次在云上邨1 号开会,讨论工作;柯庆施作为“房东”住在楼上,机关工作人员应修人夫妇住在楼下。为了避免引起怀疑,室内放置红木家具,应修人外出办事便穿上皮袍扮为少爷模样;陈云也常头戴皮帽、手拿皮包,乔装成谈生意的样子出入于此。据应修人的妻子曾岚回忆:“修人说这个弄堂的名字真好,叫做‘云上邨’,我们在‘云上’做‘地下’工作,好不优哉游哉。”

如今,中共中央常委会议机关旧址已不存,它的遗址位于今金鹰国际广场。

中共中央宣传部机关遗址

中共四大后,党领导的工农运动迅速发展,大革命掀起高潮,中共中央宣传部的任务也比较重。1925年9 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机关搬到上海福生路(今罗浮路)的一条弄堂。1926 年春,中共中央宣传部机关迁至北四川路安慎坊32 号(后为四川北路1649 弄32 号),系一幢坐北朝南的两层楼砖木结构里弄房屋。

那时,中共中央宣传部由彭述之、蔡和森、瞿秋白三人组成,彭述之、沈雁冰、郑超麟等均在此办公,编辑中共中央机关刊物《向导》,还编辑“新青年”丛书。周恩来也曾在此工作、居住。据郑超麟回忆:“我于1924 年7 月下旬离开莫斯科,经过海参崴,坐船回国。9 月下旬到达上海,担任中央宣传部秘书兼《向导》周报的编辑。当年中央宣传部设在虹口安慎坊,那是一条宽敞的弄堂,设机关的那栋房子也是中央宣传部主任彭述之的寓所。”

1938 年朱端绶(左)30 岁时与熊瑾玎(右)合影

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前后,陈独秀曾寓居于中共中央宣传部机关的亭子间,他在这里召开过中央局会议,听取周恩来、罗亦农、赵世炎等汇报,共同商议相关工作。1927 年4 月上旬,陈独秀等离开上海,赴武汉参加中共五大,此处停止办公,后曾改作中央交通处机关。

如今,中共中央宣传部机关旧址已不存,遗址位于今凯鸿广场。

中共中央与共产国际代表联络点遗址

在中国共产党创建、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共产国际先后派出多名代表来华指导工作。

1929 年至1930 年,在上海静安寺路、青海路口(后为南京西路681-683 号)设立一家古董店,作为中共中央与共产国际代表联络点,此系两开间上下二层的沿街房屋,店堂并不深,楼上楼下均摆着放古董的柜台。曾任中国赤色救济会党团书记的朱锦棠为古董店“老板”,他与共产国际代表接洽时,常将中共中央或共产国际的文件、指示藏在古董里。据黄玠然(早期中共中央机关工作人员)回忆:“古董店是一种业务掩护,实际上是党中央同共产国际代表的联络点,因为共产国际代表是外国人,外国人喜欢买古董,装着买古董的样子不会引起怀疑。”

如今,中共中央与共产国际代表联络点旧址已不存,遗址位于今广电大厦绿地。

除此以外,在沪中共中央特科机关旧址(今武定路930 弄14号)、中共中央秘书处机关(阅文处)旧址(今江宁路673 弄10 号)正加紧修缮并设计展陈,中共中央联络处旧址(今四川北路1953弄135 号)基本保持原貌,而中共中央政治局联络点遗址(今石门一路东侧、北京西路南侧转角附近)、中共中央组织部机关遗址(今静安雕塑公园东侧)、中共中央文库遗址(今联谊西康大厦)等也有迹可寻。

在沪中共中央机关旧址(遗址)群,是申城最重要的红色资源、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它们极大地提升了上海作为中国革命圣地之一的英雄城市形象。

原中共中央与共产国际代表联络点旧址

猜你喜欢

中共中央政治局共产国际中央军委
20世纪30年代 共产国际眼中的毛泽东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严明党的纪律强调“三性”“四要”
中央军委慰问驻京部队老干部迎新春文艺演出掠影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进一步全面部署四川芦山抗震救灾工作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夯实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基础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天津市委书记张高丽一行访问欧亚四国
大革命时期共产国际、联共(布)对中共军事工作的指导
孙中山创立革命军队中的共产国际因素
中央军委决定编写《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
共产国际和苏联对北伐战争的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