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职业学校劳动教育研究与启示
2021-04-18姚旭
姚旭
摘要:重视劳动教育是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我国职业院校应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要求和社会需求,扎实开展劳动教育。通过研究劳动教育的价值,分析了位于欧洲、美洲、亚洲的三个不同国家职业学校劳动教育开展的情况。以期国内职业学校能借鉴他国劳动教育经验,为扎实开展国内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改变既有的传统教育思想观念,强化学生职业意识,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提升其审美能力,切实培养学生的德智体关全面发展,深刻理解时代赋予的责任与使命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劳动教育;模式;研究与启示
一、劳动教育的研究价值
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指出:职业教育要培养就业创业能力强的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并提出: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增强就业稳定性。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并对我国教育方针作了全面阐述: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李克强总理在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让更多青年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让三百六十行人才荟萃,繁星闪耀。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同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布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该文件明确提出: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党对教育的新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中小学必须开展的教育活动,正式将“劳动”同“育人”合二为一,并将“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上升到“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
二、国外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研究
(一)英国职业学校劳动教育
16世纪初,英国经济发展迅速,文化兴盛。空想社会主义者托马斯·莫尔在其著作《乌托邦(utopia)》中首次提出了教育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尽管《乌托邦》为读者建造了一个虚无缥缈的“空想邦国”,但是其中关于劳动教育的描述却影响了现代英国人本主义教育理念(Humanistic educational concept)的发展。
在这种理念的指引下,英国职业学校将“遵循自然教育的思想,教育顺应自然”作为最主要的教育原则,故而,英国职业学校劳动教育通常采用“社会参与性学习(socialParticipatory Learning)”的模式。英国社会参与性学习的重点在于让学生参与社会生活领域,接触社会现实,体验不同地方的历史文化传统、社会生活方式和发展状况。注重开展各种社会参与性活动,如社区服务、社会调查、科学学习等,从而增强学生劳动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考能力,让青少年积累职业经验,结合自身所学专业解决实际问题。
英国职业学校通过“社会参与性学习模式”,把生产劳动引进教育领域,以促进教育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通过教育和劳动的结合,给学生提供参加校内外社会经济实践活动的机会。通过实践,使学生了解生产劳动和各种职业生活,进而在观念、心理、技能和职业上为他们走向世界创造条件。
(二)美国职业学校劳动教育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进运动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南北战争的美国国内出现了和平安定的教育环境,工业革命的勃兴催生了现代学校制度的建立。以杜威、帕克、克伯屈等为代表的进步主义(Progressivism Educmion)教育学家登上历史舞台。“儿童是太阳(Child is the SUH)”“学校即社会(School is the society)”“生活即教育(Life is theeducmion)”“做中学(Learning form doing)”等等一系列进步主义教育理念开始传播开来,影响深远,由此也奠定了美国进步主义的教育传统。
美国职业教育也深受进步主义教育理念的影响,主张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做中学”,将教育与生产劳动实践相结合。一方面,在教育学生的同时,增加劳动实践技能比重,育训结合,磨炼学生意志,注重培养学生的劳动态度和劳动习惯;另一方面,通过劳动,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生产,检验理论,优化并完善理论,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决策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美国职业学校劳动教育围绕生产劳动、个体生涯发展和社会需求,在服务生产实践的前提下,着眼于受教育者谋生能力的建设与社会职业发展的需要,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教育和劳动之间的鸿沟,使教育面向实际生活,服务于社会生产。
(三)日本职业学校劳动教育
现如今,日本国民教育中,劳动教育体系已经建立完成,形成了从幼稚园到大学的完整教育体系,并且在各个教育阶段,劳动实践教育课程方案都进行了长期实践,在教育目的上提出以不同阶段学生特点,开展适合的劳动与技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创造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塑造积极主动的意志品质,从而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和职业观。在职业教育阶段,日本国民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表现形式主要是“产学合作制度”,即产业界、学界、政府机关在教育方面的合作与交流。一方面,日本政府鼓励企业发挥自身优势与职业学校展开教育合作,增加学生劳动实践课程比例;另一方面,重视学生劳动能力的提升,鼓励学生进入企业对接生产一线,进行实操训练。同时将企业文化、企业精神融入到学生思想观念中,达到“入校即入企、畢业即就业”的效果。
日本职业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重点是让学生充分解放双手,完成劳动任务,养成劳动习惯,体验劳动生产,提升自我劳动素养,转变思想认识,完善劳动人格。
三、启示
随着我国制造业、服务业的飞速发展,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人力资源供给方面的优势愈发凸显。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教育应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劳动创造人、劳动解放人等精辟论断的深入阐释,更是为新时期的教育发展定下了基调。
新时期,我国职业院校应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要求和社会需求,借鉴他国劳动教育经验,扎实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改变既有的传统思想、观念,改变旧有的懈怠,制定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培养方案,编撰劳动教育相关教材,做到继承与创新相融合,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内容与形式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交织,切实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同时,在学生思想观念上,应让其深入理解“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奉献精神”的内涵,转变学生的劳动观念,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强化学生职业意识,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提升审美能力,深刻理解时代赋予的责任与使命,使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为“十四五”和“中国制造2025”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