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形势下中高职学生的教育管理
2021-04-18唐介军
唐介军
摘 要:随着“互联网+”成为我们的国家战略,BAT等国内互联网大鳄纷纷布局教育产业,“互联网+”呈现风生水起之势。但是,在纷繁复杂的“互联网+”模式之下,在互联网教育管理平台、方法蓬勃兴起之时,如何找准“互联网+”中高职学生教育管理的发力方向?本文将就此展开讨论。
关键词:“互联网+”;中高职;五年制高职;教育;管理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已经走进我们生活的角角落落。“互联网+”更是我们互联网思维的重要实践成果,主要指的是将互联网信息技术与某一行业相结合,以获得“1+1大于2”的效果。在“互联网+”大背景下,我们中高职院校也应跟上时代的潮流,转变我们的教育思路。现阶段,网络信息服务的覆盖面越来越广泛,而且信息更新的速度也是极其惊人,我们中高职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也随之得到不断拓宽,其学习、生活模式也在日益呈现出自主化、碎片化的状态。而我们传统的教育模式已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学习、生活的需求,因此我们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必须打破以往单一且单调的课堂格局,积极进行教育设计的改革创新。同时更应积极主动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习惯,明确其思维特点,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开放性、连结性、交互性和快速性,将我们课本知识与实际环境相结合,进而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以及质量,为我们中高职教育注入更多的创新活力。
“互联网+”教育管理模式要想取得成功,我们绝不能仅限于对传统教育的缝缝补补,而是要在信息技术支持下促进教育流程再造,积极且充分用互联网思维来改造学校,探索新式教育的正确做法,使得我们中高职学校教育管理有一个质的飞跃。
一、正确的思想认识是“互联网+”融入学校教育理念首要条件
传统教育刻板无新意,在信息量和时效性方面存在很大的劣势,老师在课上传授的知识和理念远远少于学生能从互联网上汲取到的知识和思维,这样我们不仅会与时代脱节,而且学生的思想也会有过于狭窄的倾向,再加上与时势脱节,就更加不利于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若“互联网+”与教育相结合,不仅能够扩充教育资源,而且能够更好地督促学生的课外学习。当教学力量不足时,它能够调动社会力量,进一步拓展教育资源内容,使得教育更加强势,由于中高职专业课程相对繁多,更能因地制宜发挥这个优势。由此看出,“互联网+”的本质是人为的为人服务,它能够延伸人的各种功能。
也许“互联网+”的有些做法会与传统教育相悖,但不代表两者不能并行。“删繁就简,领异标新”,才能有教育管理的“三秋树,二月花”。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学校与院系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老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围墙”要一座一座地被拆除,和社会的交流更加实时且广泛。“互联网+”是时代发展的產物,是批判与创新相结合的产物,是不可逆转的潮流趋势。正如哒哒英语创始人兼CEO郅慧所说,“互联网+”使得所有的教学反馈和上课的效果以及评测等通过数据积累之后反过来可以让课程设计者更好的优化系统,从而让教育更加个性化,更易于被学生接受。
二、全体教职工和学生及学生家长的主动适应是“互联网+”真正融入学校教育理念的必要条件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这是一句从古至今不变的真理。任何事,若想前途光明,就必先从打扫尘埃开始。学校的管理层不仅要正确认识“互联网+”积极的一面,而且要在行动上主动适应这种教育与管理模式,更要善于利用互联网的各种平台展示学校风貌,倾听师生呼声,及时了解学校的各种新动态,及时解决发生的问题,进行危机公关,避免造成更严重的后果。而要做到这些,就必须做到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加强学校管理层与教师、学生及学生家长的沟通和交流。如果管理层能够尊重时代发展的规律,与学校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对传统教育“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再局限于经验式的教育,我们中高职职业学校的学生管理和教学将会迎来又一个春天。
三、学校的管理层的顶层设计和积极引领是“互联网+”真正融入学校教育理念重要保障
最近几年,很多学校开通了官方微博、校长邮箱,更有些校长有了自己的博客、微信、抖音和粉丝群,这些做法极大地加强了学生与上层领导之间的沟通,拓宽了信息交流渠道,成了学生教育管理界的一股“清流”。不得不说,这些校长高屋建瓴,目光长远,把握了“互联网+”的精髓,抓住了“互联网+”所带来的机遇,当机立断,在时代大潮流下快人一步,确实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榜样。我们也应该顺应时势,“+”的定义不仅仅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而应该进一步拓展为“部门管理”“年级管理”“班级管理”。通过互联网,具体分析出学生在过去的学习中积累的问题和差距,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部署每年的教育教学计划,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从而提高优秀毕业生的比例。
四、结合我校在“互联网+”融入学校教育理念的实际做法和成效,给大家总结几点建议
(一)学校领导认真做好顶层设计,并积极做好示范引领
从我们职业学校的管理层来说,可以借鉴上文的校长的做法,开通学校的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等,能够更好地接收老师和学生内心真实的想法,更多地听听社会公众对学校的看法和建议,在此基础上,完善学校管理,改善教育教学方式,借助社会公众的视野更深入地挖掘出学校管理潜在的问题。
比如我们学校正在使用的“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管理系统”就是一个典型的“互联网+”教育的应用实践。班主任老师可以根据班级层次和实际情况在期初制订相应的班级评分细则并录入系统,但评分细则的四大方面是不变的,主要有: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与专业素养、社会能力与交流合作、社会能力与交流合作。平时可以授权班级学生用手机每天或每周将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系统进行量化考核,每位学生随时可以用手机登录系统,查看自己的具体考核情况和得分,校长、相应职能部门处室领导和班主任随时可以用手机或电脑登录,进入系统查看班级、学生的具体考评情况。学期结束,班主任老师可以组织班级学生登录系统,对自己进行学期考核自评,对班级同学进行互评。班主任老师可以登录系统,对班级学生进行在线评价并写学期评语,评选优秀学生干部和三好学生。“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管理系统”还与我校教务处主持开发的教务管理平台对接,数据共享,待任课老师将学科成绩上传后,班主任登录“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管理系统”就可以导出学生综合素质报告单,学生也可以在手机终端查看自己的综合素质报告单。
(二)认真做好教职工的思想动员,积极开展提升教职工互联网应用能力培训
老师的教育方式也应有一定程度的改变。课堂上,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越性,给学生提供更多课外知识,拓宽他们的视野,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而不是单纯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两耳不闻窗外事,闭门造车的书生永远不会有更好的发展。
我们学校宝马BEST项目班和中德汽车技术高技能人才AHK项目班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使用“互联网+教育”模式是:我们主要分课前、课中和课后三部分。在课前,老师发布微课、短视频或相关资料,学生利用手机终端进行学习,并完成相关课前测试。在课堂上,老师布置学习任务,学生分小组进行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可以查阅教材,也可通过手机、电脑在线查阅相关资料、文献和维修手册,然后以海报、思维导图或PPT的形式制订决策和计划,然后发到学习群里进行分享,同学和老师给出相应改进建议,小组再次研究修改后形成任务实施最终决策和计划。任务实施再在线进行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课后,教师通过教学平台发布学习工作页,学生再手机或电脑终端完成相关学习工作页,教师也可在线完成评阅,评阅后学生可在线查询成绩并完成订正。
(三)积极推动教育教学模式的改进和更新
还有很多学校采用的各种在线教学模式也很不错,这些都很值得我们借鉴和使用。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因人而异的教学提供了机会。已经有很多学校将之付诸行动,渐渐地,数百万学生的作业不再是千篇一律,而是独一无二,每一份作业都是为学生个人量身定制的,结合了过去的错误来查缺补漏,让学生的学习效率有很大程度提高。而更常见的一种方式,是假期的网上直播教学。虽说见效甚微,也是“互聯网+”思维指导下的一种教学创新。而现在这些做法甚至成为了一种标配,引起了教育本质的底层的改变。
我们学校在给专接本班学生教学就是采用线下线上相结合的形式,教师将课程知识点进行细化,并转化相应题型,上传在线教学平台,让学生在手机或电脑终端进行相应练习、测试。然后根据学生练习、测试具体情况,老师再定向发布练习、测试卷,帮助学生查漏补缺。这样不但提高教学效率,降低教学成本,还能保护学生隐私,给学生留足面子,让学生更有学习动力。
总的来说,无论“互联网+”对学生教育管理产生如何巨大的影响,无论是在线教育还是传统教育,本质永远都不会发生改变,都是以学生为本,以人为本。
参考文献:
[1]王磊,周冀.无边界:互联网+教育[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03-04.
[2]豆俊杰,王强.“互联网+教育”:冰火两重天.2015-05-04.
[3]教育信息化推进办公室.2015年8月教育信息化工作月报,2015-09-25.
[4]中国教师报.信息化为教育变革注入“催化剂”.2015-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