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工程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2021-04-18郭红燕李胜强蔡龙

科技风 2021年10期
关键词:基础工程教学实践教学改革

郭红燕 李胜强 蔡龙

摘 要:根据新工科建设要求,结合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针对基础工程课程特点以及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将理论教学与课程设计相融合贯穿、采用对分课堂教学理念,对该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探索与实践,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具体改革改革措施,为改进课程教学方法提供参考。

关键词:基础工程;教学改革;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new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combined with the applicable talents cultivation in civil engineering,in view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asic engineering courses and the problems of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it is proposed that the theoretical teaching and curriculum design should be integrated through,and adopt the teaching concept of PAD class.Explore and practice the teaching methods of the course,summarize a set of effective concrete reform measures,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the teaching methods of the course.

Key words:PAD class;Basic engineering;Teaching practice

隨着新工科建设及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新工科教育研究和应用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也逐步深入。顾佩华[1]在讨论新工科教育范式,提出新工科教育范式框架应包括工科教育的新理念、新模式、新质量、新方法、新内容等方面的内容,强调新工程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应与时俱进。吴中江、黄成亮[2]提出了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基本规格是具有足够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素养基础上,又能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的人才。刘献君[3]认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树立新的观念,并强调应用型人才培养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要改进课程教学方法。为了契合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改进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对基础工程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一些探索和实践。

1 基础工程课程特点及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基础工程是土木工程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其内容丰富,涉及相关课程较多。在学习该课程前必须具备有关力学、设计和施工技术等预备知识。本课程还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将该课程内容进行知识点分解可以发现每个知识点均是为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而提炼出来的。课程内容与行业相关规范紧密结合,又存差异,由于学生缺乏工程经验,在短时间内往往难以理解大量的规范条文[4]。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对规范条文的正确理解和使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据统计,国内大多数高校的基础工程课程一般为32学时[5],若按传统讲授教学法,在这规定的学时内要完成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是有一定难度,即使能完成也很难达到课程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在课程设计实践环节仍会感到困难重重,主要因学生对知识点理解不到位,缺乏对自身知识体系的构建[6]。本课程一般包括理论教学和课程设计两部分,但两者通常是单独进行,而且课程设计环节的生师比非常大,一般是一个老师指导一个班甚至两个班的学生,最终达到的课程教学效果不甚理想[7-8]。

2 课程教学改革具体措施

2.1 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将理论教学与课程设计相融合贯穿,即将课程设计的内容分解为与课程知识点相对应的几个部分,课程设计的进度安排与课堂教学进度相协调[7]。同时在课程教学中采用对分课堂教学理念,即把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讲授内容与讨论内容在时间上错开约一周时间,让学生有一定的时间自主学习、内化吸收[9]。通过对该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评制度的改革,让学生牢固掌握课程理论知识的同时,又具备一定的工程实践应用能力。

2.2 理论教学与课程设计融合贯穿的具体方案

(1)课程教学内容模块化设计。根据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课程目标和教学大纲,对该课程教学内容进行重构整合为:基础、地基、基坑三大模块,其中基础模块是本课程教学内容的重点。

(2)课程设计选题方案。为了避免以往课程设计存在的选题单一、脱离实际工程、生师比大等问题,在选题要源于实际工程项目的前提下,选题尽量做到多样化,例如基础设计、地基处理、基坑支护等教学模块均可作为课程设计的选题方向,选题方向下面还可以细分,例如基础方向可以分浅基础、桩基础等,桩基础又可分为预制桩、灌注桩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向进行选题。

(3)理论教学与课程设计合二为一。将课程设计的任务分解为与课程理论知识点相对应的若干部分,再将授课内容与需完成课程设计相应任务在时间上错开约一周时间,实现理论与实践穿插进行,融合贯穿。

(4)应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根据学生课程设计选题意向进行分组,每组约4~8人,分组既利于对分课堂的实施,又利于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沟通协调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将一部分课堂时间交给教师进行讲授,另一部分交予学生以讨论(或课程设计阶段性答辩)等形式进行交互式学习。通过讨论或课程设计阶段性答辩,可考查学生对课程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及应用情况。

(5)课程考评方式改革。为了保证课程教学改革的有效性,采用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综合考评,重视过程性评价,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督促检查。课程最终成绩由平时成绩(50%)及期末考试(50%)两部分组成。其中,平时成绩评定标准如下:

①课程设计阶段性成果占40%。按课程设计进度要求中的阶段性任务完成情况确定该部分成绩,例如,桩基础(预制桩)课程设计的各阶段性成果成绩占比见下表。

②课程设计阶段性答辩占30%。按随机抽查小组或个人答辩情况确定该部分成绩。未抽查到的,按基本分60分确定。当课堂上给予学生答辩的时间不足时,可利用课外时间对自愿进行答辩的小组或个人进行答辩考评。

③平时课堂表现(含考勤、讨论等)占30%。每位学生的平时课堂表现基本分按70分计算,然后依据具体变现加分或扣分确定最终得分。

3 结语

基于我校土木工程专业以培养“人格健全,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为目标,针对基础工程课程特点,提出对该课程教学内容模块化设计,理论教学与课程设计融合贯穿,运用对分课堂教学理念和课程考评制度改进等一系列改革措施。通过教学实践证明,该教学改革措施具有以下优势:(1)教学内容模块化设计,突出重点难点,利于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2)理论教学与课程设计融合贯穿,对分课程教学理念的应用和考评方式的改进,使理论联系实际更及时、紧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动机,克服课程学时较少,内容多等问题,使学生的知识、素质和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顾佩华.新工科与新范式:概念、框架和实施路径[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06):1-13.

[2]吴中江,黄成亮.应用型人才内涵及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02):66-70.

[3]刘献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观念与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2018(10):6-10.

[4]张耀军,周翠玲,王新元.提高《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程教学质量的教学改革探索[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4(S2):119-121.

[5]刘涛.基于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础工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8,5(33):29-31.

[6]刘娜,宿晓萍.《应用土力学》课堂教学与课程设计一体化改革探索[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9(03):146-148.

[7]孙静,王福彤,赵安平.基于应用型人才培養的基础工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17,14(25):227-228.

[8]李亚东,胡永强,黄文柯,黄璐.土木工程专业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教学研究及其评价体系改革[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8(12):130-132.

[9]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12(05):5-10.

作者简介:郭红燕(1987— ),女,汉族,广东信宜人,硕士研究生,助教,主要从事工程管理和岩土工程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基础工程教学实践教学改革
水利水电工程中基础工程施工技术探讨
变电站基础工程冬季施工经济技术性比较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