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城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2021-04-18徐睿秦梓晗张兆伟
徐睿 秦梓晗 张兆伟
摘要:随着21世纪经济的发展和教育的普及,社会进步和城市发展对知识的依赖度越来越深,在国家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基础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城市大学城。大学城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孕育产生,经过20多年来的发展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城镇发展模式,现如今城市大学城的建设规划早已被纳入到其所在城市的发展规划之中。文章以烟台市莱山区大学城为例,通过城区定位、土地利用及道路规划等多角度分析大学城对城市规划的影响,浅析大学城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大学城;城市经济发展;协调发展;城市规划
一、大学城及莱山区大学城概况
(一)大学城概述
根据《教育大辞典》对“大学城”的定义解释:大学城是指围绕大学所建立的社区,其人口一般在5~10万且为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便利的食宿、交通条件。结合其定义,本文认为大学城是由一所或多所大学聚集驻扎产生,根据其现有周边环境、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最终形成具有大学特色的城市综合区域。
大学城是高等教育普及化的标志,其生成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经过上百年的历史自然生成的,例如英国的剑桥大学城、美国的波士顿大学城等;另一种则是由国家、省市地方政府规划建设、高等院校和企业多方合作共同建设所形成的,例如上海松江大学城以及本文列举的烟台莱山区大学城。
(二)我国大学城的发展现状
我国高校是“以公办高校为主体、民办高校为补充”的布局结构,公办高校是属全民所有制、以财政拨款为主要经费的事业单位,且高校的选址布局大多取决于政府土地的无偿划拨;民办高校虽然在性质上有别于公办高校,但其创设依旧需要省教育厅的报准备案,并且严格接受省、市教育部门的监督管理,纳入省高等教育的布局规划之中。中国的大学基于这种特殊的性质所产生创立,自其开办以来就自然纳入了城市的发展规划中,城市兼顾其城区功能布局和大学自身发展的需要,打造出由多所高校相互依托并与城市发展相协调的大学城。
(三)烟台莱山区大学城
烟台莱山区大学城聚集了烟台大学、山东工商学院、滨州医学院、文经学院、中国科学院海岸线研究所等多所高校研究所(院),学生规模达到12.8万余人。
其在烟台市政府的主导规划下,经过政府市政建设、商业地产等部门对莱山区大学城多年的投资建设,逐步形成了以新世界百货、佳世客为代表的集购物、餐饮、娱乐为一体的城市大型购物中心,共同打造出如今的莱山区大学城。
二、大学城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一)城区定位
大学城往往汇集了多所大学,多所大学相互依托、共同构建了以城市文教科研等功能为主的城市核心区域。这其中,大学城的选址、构建、及其周边配套设施的完善等规划,都对于城市空间布局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由于大学城的规划建设,在短时间内会产生大量的人口汇集,城市也会规划依据城市功能布局结构,完善大学城周边配套设施的建设,以及大学城自身的影响力,必然会加速社会资本、技术人才的汇集,逐步构建起以大学城为特色的城市综合区域。例如,烟台市政府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了对莱山区的功能定位,是以莱山区高校云集的大学城为背景,加之烟台市政府的驻扎,结合大学城文化底蕴,提升城市文化内涵,逐步完善区域周边设施建设,以高校科研为科技支撑推动产业建设,突出烟台莱山区行政、文教科研、高新技术功能区的定位。
(二)土地利用及道路交通
土地是一种稀缺性的资源,能否合理的利用土地对城市规划建设起决定性的作用。城市规划对土地的利用应当从整体出发,全面分析大学城所在地理位置和土地使用格局,建立土地利用开发的特定目标并充分研究实施的可行性与使用的充分性,充分考虑城市功能布局,结合土地自然形体要素和生态条件进行规划开发,发挥城市与大学共同发展的最大协同效应。大学城各高校也应当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校园土地面积,提升校园的建筑密度与建筑容积率,合理配比校园建筑面积与绿化面积,实现立体绿化与建筑设计的有效结合,打造具备学校特有风格的校园文化,体现学校的整体风貌。
大学城道路交通建设应当自大学城规划之初起就应当充分考虑、预留,再结合城市现有交通予以补充完善,既保证大学城师生及周边居民的日常出行便利,又不影响城市交通的良性秩序,结合城市总体交通规划布局,避免局部交通拥挤堵塞,缓解城市总体交通压力。
(三)大学城规划进而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
城市规划决定城市的发展方向。政府通过对大学城的布局定位、合理规划道路交通建设,完善其周边配套设施建设进而促进城区的布局发展。城市的规划布局决定城市区域定位,决定区域的产业结构布局,进而决定区域的经济水平。政府通过合理规划布局区域发展,进而采取相应的政策促进区域的发展,结合城市发展的进程来看,政策往往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政府通过颁布适合其规划布局的政策,从而保证其规划的可靠实施。
三、大学城对城市经济的促进作用
(一)商業地产带动形成新的商业圈
房地产经济是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凭借显著的经济效益以及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城市建设吸收外部投资,促进城市经济安全、持续的发展。大学城的建设本身就是城市发展的一种方向,再加上大学城自身拥有人口稠密、政府规划的支持、环境设施等优势,会更加吸引房地产商的加盟。房地产事业进驻大学城,必然会建立相对规模的商场,在商场的周围,也会建立商业街来吸引大学城内的大学生,形成新的城市商圈。例如莱山区万象城商圈的建立,覆盖了大学城内各高校学生及教职工数十万人的消费群体,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城市区域新商业圈的形成。
(二)消费拉动区域经济增长
伴随着由政府规划的大学城的形成,其周围的基础设施也逐渐完备,各高校的相继入驻、高校师生的生活饮居、消费娱乐为大学城提供了一个开阔的消费市场。假设一名大学生的平均年消费是10000元,则10万名大学生的全年消费则为10亿元,可见大学城内的消费是惊人的。市场是开放的,面对如此庞大的消费市场,必然导致大量的商家进驻大学城,以满足大学城内师生及居民的日常生活饮食、娱乐消费等需要。同时也促进了区域餐饮、娱乐、文化等产业的发展,拓宽大学城消费市场,再结合城市自身的商业特色,共同促进区域商业繁荣。
据2019大学生消费理财观数据显示,全国在校大学生月均消费1197元,烟台莱山区大学城拥有在校大学生12.8万人。按大学生每年在校期间为10个月计算,则莱山区大学生2019年共消费15.3216亿元,占2019年莱山区全年GDP总额的4.21%。(莱山区2019年GDP为363.90亿元)。
所以仅莱山区一个大学城,就汇聚了新世界百货、佳世客、上市里三家大型購物商场,以满足大学城内12.8万名在校大学生的消费需求。由此可见,兴建一座大学城,其在校师生的日常消费便可以直接推动当地的餐饮、购物、娱乐等产业的发展,由此推动城市区域经济的发展。
(三)合作推动城市经济发展
大学往往被称为城市发展的“智囊”。大学城内至少汇集了一所综合性大学或者多所不同类型高校,地方政府可以充分的利用这些高校的自身的专业特色,结合城市发展方向,聚集学校优势,整合各类资源,强化高校与地方政府的合作交流,让高校更好为服务于城市经济建设,为城市发展出谋划策。这样既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更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例如烟台市人民政府与山东工商学院、山东省宏观经济研究院共同建立的烟台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其主要目的在于推动烟台市新旧动能转换提供智力支持。该研究院的建立,既是烟台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山东工商学院建设有特色开放式财经类大学的需要。由此可以得出,政府与高校之间的合作既可以提升高校自身水平,也为城市发展提供智力保障,政府、学校共同发展,共同促进城市经济繁荣。
四、结语
城市的崛起离不开大学,大学的发展更离不开城市。城市利用大学的驻扎不但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并且促进其综合实力的提升,大学利用城市的支持改善其办学环境、提高其办学水平。所以,城市要持续稳定的发展,应当积极引进外部大学来本地办学、鼓励支持现有大学高质量、高水平办学,合理规划城市大学城的建设与发展。
通过对浅析大学城的发展对城市的影响,对大学城对城市经济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观点。由此得出大学城的建设发展对提升的城市经济价值、科研水平、文化底蕴等方面的影响都是难以估量的。因此,鼓励城市通过规划或者结合现有大学资源,不断完善大学城规划建设,结合城市区域职能布局,加强政府高校间的合作,提升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共同促进城市的经济建设。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教育大辞典(上)[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2]王荷池.大学城规划与城市规划发展关系探讨[J].建筑与文化,2016(06):142-143.
[3]付丽萍.大学城商圈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以烟台莱山区大学城为例[J].中国市场,2016(43):25-26.
[4]高进.大学城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贡献分析——以南京大学城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18(20):75-76.
(作者单位:山东工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