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城市公共空间艺术中环境陶艺的介入

2021-04-18吴珊陆梅

艺术科技 2021年3期
关键词:介入

吴珊 陆梅

摘要:环境陶艺是一门公共艺术,既体现了艺术的公共性原则,又不乏陶瓷艺术自身的特质,符合公共空间艺术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人与社会生活”,这为环境陶艺介入城市公共空间艺术领域奠定了基础。本文从环境陶艺与城市公共空间艺术的关联性出发,解读环境陶艺的多元介入形态,并探讨环境陶艺的介入动作,以构建具有合理审美、人文关怀、反思特质的城市公共空间,为科学处理环境陶艺与城市公共空间环境之间的关系提供启示。

关键词:城市公共空间艺术;环境陶艺;介入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3-0-02

作为一门综合立体的艺术表现形式,城市公共环境艺术中材料的美感日趋凸显,传统用于环境艺术中的材料多集中在石头、铜、不锈钢、铁等现成品材料领域,人们关于陶瓷材料的认知大多局限于日用功能层面,而随着人们审美心理的变化及环保意识的增强,加上对陶瓷材料可塑性的认识,越来越多的设计者纷纷将陶艺融入城市公共空间艺术设计,环境陶艺成为一种新兴的景观表现语言。鉴于城市公共空间艺术中环境陶艺介入研究的空缺,有必要就这一课题展开深入思考,以期为我国城市公共空间艺术的设计与创新提供借鉴。

1 环境陶艺与城市公共空间艺术的关联性

环境陶艺是为满足人的物质及精神需求,以陶瓷为主要材料介质,依循一定的环境艺术设计方式来构思形象,创造出与环境相和谐的陶瓷艺术作品。从这一概念来看,环境陶艺的终形态是陶艺作品,而环境艺术则道出了其存在条件,城市公共空间艺术作为环境艺术的重要组成之一,与环境陶艺相辅相成、互不可缺。值得注意的是,环境陶艺除了作为独立作品出现,还可作为装饰性艺术语言存在,并保留独立作品的特性。

从城市公共空间环境层面来看,环境陶艺审美与其所处的环境存在直接关联,一方面,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视觉审美离不开陶艺作品自身内容及艺术表现力的呈现;另一方面,陶艺作品是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从配置位置、尺度大小、媒材、整體空间形态出发,进行陶艺作品的设计和打造。

从艺术层面来看,城市公共空间艺术中的环境陶艺需要综合考虑空间性、功能性、风格性等要求,既要考虑陶艺作品是以立体还是平面形态、以列队还是环状方式呈现,又要考虑环境陶艺与居民的互动性、美化环境与休憩等实用功能的兼具,还要考虑环境陶艺抒情色彩、象征写实、绘画表现语言、旋动秩序感、肌理形态等艺术风格的呈现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通过差异化、特色化、功能化、风格化环境陶艺作品改造城市公共空间环境,以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可见,环境陶艺若设计和运用得当,将发挥“1+1>2”的效果,成为城市公共空间中的一道亮丽风景[1]。

2 城市公共空间艺术中环境陶艺的介入形态

2.1 拼贴陶艺

拼贴陶艺是采用陶瓷拼贴钢筋混凝土的一种环境陶艺形态。通常而言,大体量或趋近于建筑的环境陶艺多采用拼贴陶艺形式,拼贴有效拓展了环境陶艺的发展空间,使之更好地介入城市公共空间艺术。例如,城市某些道路会以拼贴陶艺美化铺路,或将陶砖垂直垒叠成一面陶艺墙,从而介入建筑及室内外公共空间。安东尼·高迪是西班牙著名的拼贴陶艺大师,在设计古艾鲁公园时,其将大自然环境与城市公园建筑以超现实手法有机结合,在蜿蜒起伏的曲墙、拱廊、阶梯、洞穴上采用一层光辉灿烂的拼贴陶艺,组成极具表现力的团,将整个公园打造成为一个造型雕塑感极强、陶瓷色彩规模庞大的环境艺术综合体。

2.2 陶艺壁画

陶艺壁画是借助陶艺砖,采用由整化零再由零组整的过程打破传统二维界限的限制,打造出浮雕或肌理效果而形成装饰形态。陶艺壁画利用陶瓷材料的可塑性,通过拍打、雕刻、压印等多元手段,打造出规则或不规则、严谨或随意、立体或半立体、具象或抽象的高浅浮雕,构成了城市公共空间艺术中一道独特的景观。以环境陶艺大师朱乐耕为例,他为韩国麦粒音乐厅内墙设计的陶艺壁画《时间与空间的畅想》,是国际首个以陶瓷用作音乐厅反射板的实例,使麦粒音乐厅回音高达1.5~1.7s,满足了观众的视听需求,被誉为建筑、陶艺与音响设计的新奇缘。

2.3 装置陶艺

陶瓷与金属、木质等非陶瓷材料的融合,使陶瓷吸收其他材料的优良特性,进一步拓展环境陶艺的创作形式、思路及审美意境。介入城市公共空间艺术的装置陶艺主要包括四种:一是通过发挥引入材料的材质性能,使陶艺跳脱传统陈设方式,与陶瓷材料形成色泽、肌理、比重、触感、质感等多方面的对比,继而进一步凸显陶瓷之美;二是将引入材料作为连接物,通过多元连接手法产生截然不同的审美效果,如欧洲陶艺中心主入口的装置陶艺以钢架结构线条为造型,串联数百块素白陶瓷形成疏密相间、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点”,震撼非常;三是陶艺所需而引入的材料,多以材质对比凸显环境陶艺的形式美、彰显设计者的创作意图;四是将现代声光、影像装置与环境陶艺相结合,营造虚拟的空间,产生独特的艺术效果[2]。

2.4 砖筑陶艺

陶瓷离不开火的炼就,因此,很难烧成大体积且单位体块满足成型关系的陶艺,针对这一情况,可借鉴砖筑形式进行雕塑语言表达,将大型建筑式环境陶艺介入室外公共空间艺术,以充分延续建筑文化的精华,打造出别具一格的环境陶艺作品。砖筑陶艺是大型景观环境陶艺常用的制作方式,无论是将陶艺黏土制作成小块状进行烧结,再将形状各异、色彩不一的小块通过垒筑方式构筑成尺度大的城市公共环境陶艺,还是利用现成的砖坯雕刻、塑造成型、镂空组装,砌成完整作品,抑或先堆积陶泥再雕塑成型、切割成块,砌成作品,均极大地拓展了砖筑陶艺在城市公共空间艺术中的介入范围。如法国艺术家杰克斯·考夫曼善于将烧制陶砖直接切割与雕刻,以电锯、凿子将烧成砖块打造成抽象雕塑,并介入城市公共空间艺术。

3 城市公共空间艺术中环境陶艺的介入动作

3.1 城市公共空间的美学建构

城市公共空间为居民提供了栖居、生活、工作、交往等多重服务,范围全面覆盖街道、广场、居住区户外场地、公园、体育场馆等室外公共空间以及企事业单位、图书馆、商业场所、酒店民宿等室内公共空间。城市公共美学空间展现的是一座城市的精神风貌,然而,纵观各大城市公共空间,以商业资本运作为主导的规划、盲目随意的消费浪潮、物欲刺激下的身体意象等导致城市公共空间充斥着大量的广告、营销与娱乐,畸态的空间审美导向使得城市美学建构日趋异化,逐步沦为一种伪后现代的“整容术”。因此,环境陶艺的介入要以城市公共空间的美学重构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思考公共空间艺术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使命,摒弃传统艳俗的审美取向及过度商业化的伪艺术表达。例如,陶艺大师何炳钦以江西特色文化青花瓷与传统民间艺术相结合,在南昌万达茂瓷罐建筑造型上采用现代瓷砖数码打印技术,将传统吉祥纹饰以现代图画展现其中,借青花“清丽雅致”的意蕴诠释传统民间艺术文化,赋予城市建筑公共空间一派生机。再如,陶艺大师朱乐耕在九江市民广场设计了大型环境陶艺壁画——《爱莲说》,其将环境陶艺成功介入城市公共人文空间,不仅体现了设计师的艺术追求,还深刻展现了城市的文化格调[3]。

3.2 城市公共空间的功能构思

环境陶艺与环境和人的关系具有公共性、对话性与和谐性等特点,城市公共空间既是一个美学空间,又是对居民生活、精神行为发挥引导与塑造作用的文化空间,因此,城市公共空间离不开艺术的整体关照与协调,也离不开环境陶艺所营造的兼具审美效应、共享性与对话性的效果。因此,环境陶艺介入城市公共空间时,除了要考虑审美构建以外,还需要考虑城市功能规划与艺术规划的统一,充分考虑环境陶艺所处空间形式,确保环境陶艺与周围环境、建筑间的和谐统一,在个人创意与公众需求间寻找平衡点,同时满足环境功能协调及整体艺术要求。例如,美国陶艺家在伽夫妇在美国费城南大街居住近40年,对这座城市感情深厚,他们带领社区成员采用瓷片、玻璃碎片拼贴街道墙壁,将费城南大街20多面墙壁打造成座椅等一件件兼具实用功能与艺术美感的艺术作品,形成举世闻名的马赛克迷宫。再如,陶艺家尼娜·霍克设计了一款大型公共陶艺雕塑作品,该作品尺寸极大,既可供当地居民举办篝火晚会,充分发挥环境陶艺的实用功能价值,又不乏华丽璀璨的审美特质,在夜灯的照耀下美轮美奂[4]。

3.3 城市公共空间的人文关怀

环境陶艺介入城市公共空间艺术,还要注重以人作为思考的出发点,做到关怀人、尊重人、爱护人,以浓郁的人文关怀凝聚一座城市群体共同的价值观念与行为规范,持续削减技术文明所引发的负面效应——能源危机、交通拥堵、生态污染等。当代环境陶艺设计要面向人文关怀,重新塑造因过度娱乐化、商业化侵蚀而持续丧失的人文精神内核,通过环境陶艺等艺术的美育作用,呼唤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重构城市公共精神空间与文化景观,避免城市公共空间艺术沦为资本、欲望的玩偶。与此同时,作为一个城市公共空间中的艺术门类,环境陶艺的公共属性要求其必须肩负起引领大众审美及城市文化走向的重大使命,因此,环境陶艺语言要通俗易懂、贴近大众,以科学、艺术、理性思维综合权衡城市公共空间的地理、尺度、色彩等各项要素,思考和审视审美意象的可能性及情感交互可以运用的艺术符号等。以景德镇为例,作为以千年瓷都为文化定位的城市,景德镇金岭大道上矗立着“昂”“升腾”等多座环境陶艺雕塑,共同营造了景德镇的城市公共景观空间,作品《门》更以青花瓷瓶这一特色地域文化符号,凸显了这座城市的历史风貌与文化气质,兼具时代性的装饰手法、抽象性的线条元素,洋溢着现代艺术的气息,充分展现了这座城的艺术个性[5]。

3.4 城市公共空间的审慎反思

作为以公共空间为指向的艺术门类,环境陶艺除了要输出审美,还要肩负起反思和批判社会问题的艰巨使命,这要求陶艺创作者立足时代背景,从艺术文化层面进行审慎思考,在自省反思的指引下精准运用环境陶艺,深度挖掘其艺术表达的内涵与外延。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城市虚拟公共空间持续拓展,实体公共空间却逐步遭到压缩,互联网所构筑的娱乐、交互空间不断挤压着城市广场、公园等公共空间,越来越多的人陷入虚拟空间中的动态艺术,这或许会为环境陶艺带来全新的表达手法,却也使得传统环境陶艺等静态艺术面临着重新定位、重塑材质、重新定义语言体系等一系列问题。因此,为使环境陶艺更好地介入城市公共空间艺术,创作者要以历史的反思、社会的审视为基本态度,以推翻权威、敢于质疑的精神影响现代艺术。例如,青年陶艺大师刘建华针对后工业化社会所引发的意识形态问题、精神问题,创作了戏谑、否定、嘲讽、颠覆的后现代环境陶艺作品——“旧常·易碎”系列,通过深度挖掘陶瓷材质的内在物性,试图排斥工业化社会过分理性的思维在城市公共空间艺术中的作用,并积极追求“无刻意的深度又充满言外之象”的非理性思考,以消解艺术与生活的距离感,营造充满抽象、诗意、反思的艺术语境,赋予陶瓷这一古老的材质兼具固有语义与时代语义的双重特征,使之成为批判现实的利器[6]。

4 结语

在新经济浪潮的冲击下,环保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现今人类最广泛关注的课题之一。面对我国现代设计多元发展与并存的形势,如何传承和延续传统文脉、民族手工艺是一个值得思考的命题。本文针对环境陶艺介入城市公共环境艺术进行思考和研究,旨在使更多人聚焦、参与到当代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中来,并试图立足于环境陶艺的设计与创作,努力吸收古代先哲的思想精髓、融入中华传统美学及民族传统艺术,将现代陶艺置入一个更广阔、多维的空间中,以思考其介入城市公共空间艺术的更多可能性。

参考文献:

[1] 李丽.城市环境中的公共景观艺术设计研究[D].苏州大学,2019.

[2] 杨珩.现代陶艺介入公共环境空间的思考[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8,2(11):47-49.

[3] 朱峻熹,刘晨.介入、寻找、反思——现代环境陶艺思考特质的艺术表达[J].陶瓷学报,2016,37(03):311-316.

[4] 胡敏.介入与融合[D].中国美术学院,2010.

[5] 丁传国.环境陶艺对公共景观设计的介入[J].文艺争鸣,2010(08):75-76.

[6] 李新青.环境陶艺介入公共空间中的探究[D].景德镇陶瓷学院,2009.

作者简介:吴珊(1984—),女,山东济南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陸梅(1981—),女,山东济南人,硕士,研究方向:设计学、美术学。

猜你喜欢

介入
综合护理在放射检查及介入治疗的整体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用于冠脉介入治疗的血管内支架的专利分析
网民介入公共政策传播的路径及其风险规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