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袁一灵的表演艺术

2021-04-18楼小汉

曲艺 2021年4期
关键词:滑稽戏喜剧上海

楼小汉

袁一灵对上海滑稽所作的贡献是:将绕口令训练唇齿腮喉舌的技法融入独脚戏的说演过程中,在说表时增加“贯口”和“绕口”,说唱时增加“快口”和“疾口”。說演时增加“小动作”和“小表情”等技巧,为海派滑稽舞台塑造了一系列心地善良、头脑灵活、能言善辩的小人物形象,其艺术影响力至今盛传不衰。

袁一灵(1917年—1992年)原名袁国良,祖籍江苏,生于上海。因为父亲在戏班子担任琴师,所以袁一灵从小就受到民间传统音乐的熏陶,年少时特别喜欢观看街头艺人的说唱表演。中学毕业后,他在上海六马路的一家制作戏曲刀枪把子的作坊学手艺。1934年,袁一灵进入文明戏剧团“癸酉社”当练习生。1936年,师从滑稽前辈赵希希学习独脚戏,赵希希为他取艺名“袁蜚声”,希望他今后能蜚声舞台。②满师之后,袁一灵与沈一呆搭档唱独脚戏,又自改艺名为“袁一灵”。1939年以后,袁一灵开始与杨笑峰搭档唱独脚戏,由于他们在多家电台播唱的什锦滑稽都是自己编写的新段子,又加上袁一灵清亮高昂的嗓音和快疾如风的演唱,逐渐受到滑稽界同行和电台听众的注意。当时他们比较有影响的作品有《春到人间》《女子三十六行》《播音员的苦闷》等独脚戏段子。1942年3月,袁一灵参加了中国第一个职业滑稽剧团:笑笑剧团。与江笑笑、鲍乐乐、朱翔飞、盛呆呆、仲心笑、杨笑峰、笑嘻嘻等人演出了大型滑稽戏《荒乎其唐》。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侵略军占领租界,上海局势日益混乱。为了生存,袁一灵只得去苏州、无锡、常州等江南各地跑码头演出,几年漂泊江湖的演艺生涯对他以后形成独具一格的“唱派滑稽”表演至关重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袁一灵组建了沪声滑稽剧团,由他主演的《王老五复仇记》在上海市文化局举办的春节演唱赛上获得三等奖。1951年,袁一灵与杨笑峰、唐笑飞、包一飞、任咪咪和管无灵共同组建艺锋滑稽剧团,参演了《痴心妄想》《前说后忘记》《冤家变亲家》《王小毛》等数十部滑稽大戏,成为该团“六块头牌”之一。1959年,他参加蜜蜂滑稽剧团,后转入上海人民艺术剧院滑稽剧团。

袁一灵巧舌如簧的绕口、快如疾风的快口和口若悬河的贯口相结合的说唱表演特色被滑稽界称为“快嘴滑稽”,他与姚慕双、周柏春一起被誉为上海人民艺术剧院滑稽剧团的“三座高峰”。袁一灵擅长扮演“马甲滑稽”角色,特别善于刻画都市小人物形象。他在《小山东到上海》中扮演小山东,在《王小毛》中扮演王小毛、在《梁上君子》中扮演的惯偷包三,在《阿大阿二》中同时扮演两个角色阿大和阿二,在《笑着向昨天告别》中扮演小贩阿王,在《性命交关》中扮演赴沪就医的苏州采芝斋糖果厂老职工苏宗棠等角色,每个形象都生动鲜活、熠熠生辉。他以演唱为主的独脚戏代表作有《金陵塔》《春到人间》《浦东说书》《东海渔歌》等作品,以表演为主的独脚戏代表作有《调查户口》《脱长衫》《好外婆》等作品。1980年之后,袁一灵开始与荧屏结缘,主演的喜剧电视片《颠倒主仆》获法国巴黎第一届华语影视“雄狮奖”三等奖。美国著名喜剧导演鲍勃 · 霍甫非常欣赏其表演才华,特邀他合作拍摄喜剧片《通向中国之路》。

袁一灵是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曾经担任中国曲艺家协会理事、上海曲艺家协会副主席等职。他创立的“快嘴滑稽”传人有“上海说唱”创始人黄永生、滑稽说唱表演艺术家龚伯康和著名唱派女滑稽演员顾竹君等。

唱中有做、做中有唱、唱做结合的表演特色

滑稽戏的表演是以赞扬生活中的真、善、美批判假、丑、恶为目的,反映小市民的生活,滑而有稽、雅俗共赏是滑稽戏最大的特色。“滑稽戏不仅仅是一种喜剧的表演形式,而且有着深刻的生活哲理,特别是演员在塑造人物上的“真”才是真正打动观众的主要因素。”③袁一灵在说唱中能体现内容的动态之美,在动作中能获得内容的真实之感,可谓唱中有做、做中有唱、唱做结合。观众能根据他的眼神、表情、手势、身段等动作,将演唱的内容还原成一幅幅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舞台画面,遐想出一个个机敏灵动、活泼可爱的人物形象。

滑稽“双字辈”艺人王双庆曾经回忆,袁一灵在教他演唱《金陵塔》时,要求他在说唱时通过眼神、手势、身段等表演,把子虚乌有的“宝塔”带到观众的眼前,表演者心中必须实有其塔,演唱的过程中“做到口到、心到、眼到、手到,一、三、五、七,层层往上数,等你数完了,以眼神为画笔,一座宝塔也应该画成了。”④《金陵塔》中的绕口令一段比一段长,一段比一段难,袁一灵在演唱时一段比一段用力,一段比一段用情,那些唱词唱句仿佛是从他的牙缝里流出来一般,随着嘴唇之间说唱节奏的不断加快,他的表情幅度也越来越大,眼睛中闪烁的光芒也越来越亮,“天上七粒星,树上七只鹰,墙上七根钉,台上七盏灯,河里七块冰。”他的眼神先抬头仰望天上的“七粒星星”,继而眺视远处树上的“七只老鹰”,再而平视墙上的“七根钉子”,接着眼光注视着桌子上的“七盏油灯”,最后低头俯视河里的“七块结冰”,随着他嘴里疾如流星的演唱,眼神、手势和身段同步演绎着说唱的内容,“哦哟!天上乌云遮没天上七粒星,噢嘘!赶脱树上七只鹰,嘀嗒!拔脱墙上七根钉,噗脱!吹脱台上七盏灯,唧唧呱呱!踏碎河里七块冰。”他用手势模拟着拨开遮日的乌云,驱赶树上的老鹰,拔下墙上的钉子,吹熄桌上的灯火,踏碎河里的结冰等,一组完整的动作造型随着严丝合缝的旋律与节奏,在不经意间一一呈现给了观众。在绕口令“冰灯钉鹰星……星灯鹰冰钉……灯星鹰冰钉……星灯鹰钉冰……钉鹰冰灯星……灯星冰鹰钉……灯鹰冰钉星……星灯鹰冰钉……钉星鹰灯冰……灯星鹰冰钉……冰鹰钉灯星……冰灯星钉鹰……”中,他的眼神随着唱词的变化而变化,不断调整着眼神表演的视角,或抬头仰望、或极目瞭望、或放眼注望、或注视凝望、或低头瞰望……节奏越来越快,他的眼神随着唱词上下高低、长短远近地调整变化着,表情交代和表演铺陈层次分明、丝毫不乱,直到他唱到最后一句“雨打金铃唧呤又唧呤”时,观众跟着他演唱时神态张力变化的那根越绷越紧的神经,才如释重负般地松弛下来。

因为青年时期接受过文明戏表演的训练,他擅长在唱中有做、做中有唱、唱做结合的表演中运用小动作刻画小人物、扮演小字辈、创造小角色。袁一灵在回忆他个人的表演艺术道路时认为:演戏要“走”人物,演滑稽戏更要“走”人物,所谓“走”人物,就是要求演员“走”进人物,“走”进性格,要从人物性格出发,在人物性格中挖掘滑稽因素,生发笑料。滑稽戏表演中的滑是指流畅、滑利,能言善辩,绝不是浮而不实的油滑;稽是指查考,有依据,绝非无稽之谈。滑稽应是滑而有稽,运用机智的语言和行动使人深省发笑。⑤在滑稽戏《笑着向昨天告别》中袁一灵饰演小贩阿王,他机智地运用“离间计”,挑起大流氓邱老七和伪警察“独眼龙”之间的矛盾冲突,有一大段台词假借邱老七的名义,当面揭露和痛斥“独眼龙”的种种丑恶行径。⑥袁一灵在表演中语似连珠、舌如鼓簧,节奏由慢到快、音调由低到高,将数十句台词念得铿锵有力,在运用“快口”技艺的同时,他还配合灵活敏捷、机灵多变的身段动作和见机行事、察言观色的表情语言,随着痛斥情绪由弱到强地逐步剧增,把伪警察“独眼龙”骂得狗血喷头。整段台词使用贯口技巧一气呵成,博得观众的满堂掌声和笑声,将一个嫉恶如仇、见义勇为、机智勇敢的“小人物”阿王形象演绎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⑦袁一灵在塑造一系列心地善良、机警灵活、聪明伶俐、能言善辩的“小人物”时,充分发挥了自己唱中有做、做中有唱、唱做结合的艺术特长,运用快口、贯口、绕口等表演手法,结合表情、眼神、身段、手势、步伐等独特的小动作设计,把这些具有社会正义感的“小人物”形象塑造得有血与肉、惟妙惟肖。

唱中有绕、绕中有唱、唱绕结合的说唱特色

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袁一灵进文明戏剧团“癸酉社”学戏时,就已经显露出他娴熟的快口、绕口和贯口的演唱技巧。有一次,他在《孟姜女过关》中饰演过关的老百姓,按照剧情,每个过关之人必须表演一段拿手绝技之后,才能出关。恰巧这天扮演守关将的演员和袁一灵的老师赵希希有过嫌隙,想乘此机会报复他们师徒,不让袁一灵轻易“过关”。面对同行的刁难,袁一灵急中生智,他想起儿时曾经偷偷向街头艺人学过的绕口令,于是张口就来了一段,由于他嗓音清亮、口齿伶俐、中气十足,一段唱罢,余音未落,全场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第二天,就有观众专为听袁一灵的绕口令演唱而来。这次无心之举,反而促使袁一灵认真思考自己今后的艺术发展道路,他在以后的表演实践中,充分发挥自己反应敏捷、过目成诵、口齿伶俐、咬字清晰、嗓音明亮、气息充沛的长处,将唱中有绕、绕中有唱、唱绕结合的演唱特点发展成为上海说唱主要的艺术特征。⑧最能代表袁一灵演唱特征的作品是盛传不衰的《金陵塔》。《金陵塔》的曲调是从苏滩的[夜夜游]和民间小调[孩儿莲花落]演变而来。⑨《金陵塔》的结构脱胎于[孩儿莲花落],形式上唱一段相同的起始调“金铃塔,塔金里格陵,金铃宝塔第几层,几层宝塔有几只角,几只角上有金铃,风吹金铃哇哇响,雨打金铃唧呤又唧呤,这座宝塔造得真伟大,侪是古代劳动人民汗血结晶品啊,名胜古迹传流到如今……”之后就念一段绕口令,袁一灵在1937年前后参考这些唱词,在内容上除了保留“苏州城内四秀才”和“胡子骑只驴子,驼子挑担螺蛳”两段绕口令外,还增加了民间流传的“绿花碗,碗花绿,花绿碗”和“墙上一根藤,藤上挂铜铃”,以及他改编的“天上七粒星,树上七只鹰,墙上七根钉,台上七盏灯,河里七块冰”和“苏州城内玄妙观,住了东西两判官”4段绕口令,改编成为海派独脚戏的《金陵塔》唱词。后来他又把唱词中带有迷信色彩的词句全部删掉,增加不少新内容,使这个节目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生机。新编《金陵塔》共有十三层,其中的“绕口令”难度很高,要求快而不乱,慢而不断,气息充沛、连绵不断。袁一灵的嗓子特别好,人称“金嗓子”。他平时讲话有点“口吃”,奇怪的是,一旦演唱《金陵塔》时却一气呵成,丹田劲十足。⑩

袁一灵在改革开放后重新复出,参加排演的第一个滑稽戏是《性命交关》。他在剧中扮演一位苏州糖果作坊“采芝斋”的老技师苏宗棠,因患病来上海求医,结果因为主刀医生是“造反派”推派“医护工三结合”的工务员,他几乎送掉了老命。人物第一次登场时有段“自报家门”的说白,袁一灵觉得台词写得比较一般,缺少人物的职业特征,于是他跑到采芝斋采访并收集创作素材。他将采访所得的24种特色食品的名称,编成一大段唱词,表现了人物的职业特征和性格特征,“我从小在采芝斋里生意学,一双巧手花样翻;我会做冰糖松子楂晶松子玫瑰,三色松子轻糖松子糖豆瓣,五香甜丝白糖藕片冬瓜糖、卤汁香干椒盐胡桃八珍梅,甜橄榄咸橄榄陈皮梅,最最拿手还是奶油话梅……从此将我来隔离,一天要批斗三四回,帽子压,压得我弯腰曲背像只香蕉饼;棍子敲,敲得我像只敲扁橄榄。”特别在“棍子敲”之后,袁一灵又加上了“日也敲、夜也敲,上也敲、下也敲,左也敲、右也敲,日敲夜敲上敲下敲左敲右敲……”快口加绕口的袁派唱法,舌如鼓簧,语似连珠,激愤之情,喷吐而出,为全剧增色不少。?以快口、绕口著称的《金陵塔》远不能将他“快嘴滑稽”的艺术特长发挥得淋漓尽致,袁一灵便抓住一切排演滑稽大戏的机会,继续实践和不断完善海派“快嘴滑稽”的表演艺术。他经常会根据剧情发展的需要,挖掘喜剧性的情节,即兴创造富有浓郁生活气息和展示人物喜剧性格的演唱台词,运用排比、对仗、对偶等句式一口气说完,将喜剧包袱自然地融合在喜剧情节之内,既突出了人物的喜剧性格,又推动了剧情的喜剧变化。这种唱绕结合的“快嘴”功夫,既有气口的力度,又有丹田的厚度。

快中有慢、慢中有快、快慢结合的语言特色

滑稽戏是十分夸张的艺术,甚至夸张到变形,荒诞不经的程度。如果没有生活真实做基础,不符合生活规律逻辑的实情去夸张,就会变成脱离生活的胡编乱造,太假的滑稽戏失去了审美价值,相反,如果为了取得生活的真实,照搬生活中的实事和实人,一点不敢夸张,也失去滑稽戏独特反映生活的能力,太真实的滑稽戏缺少艺术的魅力。因此,如何正确运用滑稽戏的夸张,涉及到假与真的适度分寸。?滑稽艺术的夸张荒诞涉及到说唱表现中的真实与虚构,即生活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之间的辩证关系,所以袁一灵在表演荒诞滑稽的说唱题材时,总是采用快中有慢、慢中有快、快慢结合的说唱技巧,目的是为了让观众有充裕的时间对艺术反映的生活真实进行逻辑判断。

袁一靈在《浦东说书》?中运用颠倒古人、张冠李戴、瞎七搭八的方式呈现艺术与生活之间的荒谬性和怪诞性,上手“快唱”时的疾驰如飞和下手“找茬”时的慢条斯理相互配合、相得益彰,“停停歇唠歇停停,停停歌歇唻连后本,小书要唱何方地?要唱珍珠塔里咯小方卿。方卿本是苏州人……方卿咯爷叫方国珍……方国珍关照小方卿到玄妙观里去买沙角菱……齐巧碰着小青青……小青青忒小方卿,两家头叻该谈爱情,到豆腐浆摊上吃葱油饼……(下手“插蜡烛”讽刺他)胃口倒好咯!混沌初开大家吃馄饨……(下手又“插蜡烛”纠正他)天地分!乾隆皇帝下汤团……(下手再次纠正他)下江南,唐明皇游月宫碰着咯王莲英……王莲英男人叫西门庆,西门庆娘爷叫程咬金,程咬金有点神经病……三斧头劈进沧浪亭……劈得来热煞快,跑到冷饮店里连吃三杯冰淇淋啊……”。生活中虽然不可能发生的事件,但是却符合生活发展的逻辑规律,《珍珠塔》的方卿、《英烈》的方国珍、《白蛇传》的小青青、《狮子楼》的西门庆、《程咬金招亲》的程咬金,以及唐明皇和乾隆皇帝等都是中国传统戏曲中如数家珍、耳熟能详的人物,加上被阎瑞生谋财害命的旧上海“花国总理”王莲英的轰动性社会事件,袁一灵无论怎样东拉西扯、胡拼乱凑的说唱,观众都会以先入为主的形象与说唱时颠倒错乱的生活场景——上海弄堂前,豆腐浆摊上的大饼、油条、小馄饨和葱油饼,玄妙观、沧浪亭、沙角菱、冰淇淋……进行着荒唐怪诞的比较,并通过下手在演唱时不断地“插蜡烛”式的“找茬”,在表演节奏上产生时快时慢、快慢结合的艺术效果。袁一灵不但在《浦东说书》中扩展人物和情节,增添噱头和笑料,更为这个叙事颠倒、角色错乱的滑稽段子找到了一个诞生的理由,在每次开唱前他有一段议论,这个议论不仅揭露了日本侵略者所犯下的滔天罪行,更是提醒全体同胞要珍爱自己的民族文化遗产:“八一三”日本侵略上海,首先破坏中国咯文化机构——商务印书馆。当时火光冲天,纸头满天飞。我作为中国人,爱惜中国文化,就冲进去,有一张拾一张,全部拾齐后,用刀切切齐,重新装订成一本书,封面是《三国志》,里厢是各式各样咯人侪碰到一起了……在袁一灵的说唱中,生活的真实本质被戏曲的表演本质戏谑化了,海派“唱派滑稽”经常以喜剧情节的假定性、舞台表演的夸张性和说唱语言的荒诞性来介入生活和批判现实,以夸张荒诞的形式来反映生活的真实和社会的本质,这既表达了社会的真实,也反映了艺术的真实。

当某一种情绪受到客观条件改变的刺激,而急剧地向对立情绪的极端发展,出现突然性的转折或异变,便会立即产生喜剧性效果。那些喜剧大师们的绝招正在于他们掌握了这种“突转”的钥匙。?快中有慢、慢中有快、快慢结合的表演方式可以增强表演过程中变化的突然性、夸张性和戏剧性,营造活泼生动的喜剧气氛。“突然一击的意外动作要使人们处于尴尬状态的喜剧情境中,这才是噱头的作用和效果。意外动作造成的噱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突发性的,另一种是预示性的。突发性的噱头犹如电光闪烁,来得突然,去得也快。”?袁一灵在绕“阔板瓜子配阔板”等急口令时就娴熟地运用了快慢结合,快中放噱头,慢中“扳茬头”的表演技法,“急口令比同音字还要难……侬倒来讲讲看……侬听好仔……阔板瓜子配阔板……要讲得快,连讲五遍……便当,便当,讲五遍就讲五遍……侬听好,阔板瓜子配阔板……阔板瓜子跪尺板……阔板瓜子喊擦背……好唻!跪尺板,喊擦背,侬倒勿喊扦脚。……还有难咯?侬倒讲讲看……听好,墙浪挂面鼓,鼓浪画老虎,敲鼓碰着虎,鼓破老虎无……侬讲讲看……便当!墙浪挂面鼓,鼓浪画老虎,敲鼓老虎要吃油豆腐……老虎要吃油豆腐,格是狮子要吃粢饭、豆腐浆唻……”袁一灵快中有慢、慢中有快、快慢结合的表演方法是在剧情冲突或者人物情感即将爆发之前的临界点,运用夸张的动作、怪诞的神态、荒诞的语言以及节奏快疾如风的演唱,在高潮之前来个突如其来、出乎意料的反转,使观众的思维脱离事物原来发展的轨道,形成与曾经事物完全悖离的思维扭转,从而造成滑稽荒诞和夸张变形的喜剧效果。

注释:

①于成鲲:《中西喜剧研究——喜剧性与笑》,学林出版社,1992年10月第1版,第77页。

②朱大路:《上海笑星传奇》,上海翻译出版公司,1991年8月第1版,第86页。

③陈柯:《滑稽戏的表演风格及角色塑造》,《剧影月报》,2015年第4期。

④王双庆:《王双庆私房积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10月第1次版,第233页。

⑤袁一灵:《我演滑稽戏》,《上海戏剧》,1985年第5期。

⑥阙殿辉、王汝刚:《幸福人生—笑嘻嘻》,上海远东出版社,2007年8月第1版,第190页。

⑦缪依杭主编:《上海滑稽戏志》,《上海滑稽戏志》编辑部编,1997年3月第1版,第87页。

⑧吴双艺:《吴双艺自说自话》,漢语大辞典出版社出版,2005年6月第1版,第189页。

⑨朱大路:《上海笑星传奇》,上海翻译出版公司出版,1991年8月第1版,第87页。

⑩阙殿辉、王汝刚:《幸福人生—笑嘻嘻》,上海远东出版社出版,2007年8月第1版,第122页。

?缪依杭主编:《上海滑稽戏志》,《上海滑稽戏志》编辑部编,1997年3月第1版,第155页。

?袁能贤:《滑稽戏的美学特征和审美原则》,《戏剧艺术》,1988年第12期。

?朱大路:《上海笑星传奇》,上海翻译出版公司,1991年8月第1版,第62、63页。

?于成鲲:《中西喜剧研究——喜剧性与笑》,学林出版社,1992年10月第1版,第111页。

?袁能贤:《滑稽戏的美学特征和审美原则》,《戏剧艺术》,1988年第12期。

〔基金项目:本文为上海市艺术学重点项目“海派滑稽艺术研究”(项目号:18SY02)和国家重大项目“新中国70周年戏曲发展史(上海卷)”(项目号:19ZD04)阶段性成果。〕

(作者:上海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院兼职副教授、文学博士)

猜你喜欢

滑稽戏喜剧上海
“初创”杯喜剧大赛
滑稽戏表演艺术研究
杯具们的喜剧
爆笑喜剧
滑稽戏的要害就是“不协调”
欢乐上海迪士尼
论新时期的滑稽戏舞台美术
2014上海服务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
中国民族喜剧的重要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