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蹚新路 曲艺之乡话发展

2021-04-18魏应中

曲艺 2021年4期
关键词:曲艺文化

近年来,山西沁县实施以中国曲艺之乡建设为重点的“文化强县”发展战略,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开展文化创新,奋力打造“我们的节日 · 端午”沁县民俗文化节暨山西沁州书会文化品牌,曲艺传承与保护得到蓬勃发展,以其独特的文化品牌魅力,助推北方水城美丽沁州享誉全国。

一、夯实基础,扎实拓宽非遗保护传承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讲:“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因此,曲艺之乡建设,必须首先把优秀的传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

(一)狠抓“曲艺三进”不放松

曲艺进校园搞传承、曲艺进社区搞普及、曲艺进农村搞推广之“曲艺三进”,是沁县在曲艺非遗保护与传承方面坚守的一项基础工作,真正做到了曲艺传承从娃娃抓起,曲艺普及从社区开展,曲艺推广从农村做起。同时,县文化馆开设的沁州三弦书和鼓书曲艺培训班,为全县曲艺传承骨干常年進行业务培训,广大曲艺爱好者、曲艺工作者积极参与学习,无论酷暑还是严寒,曲艺培训雷打不动、从未中断。红旗小学、育才小学、北关社区、次村乡文化站、南里乡南里村已经成为曲艺传承发展的示范点,文化馆曲艺班学员和红旗小学学生表演三弦书节目搬上沁州书会曲艺展演舞台,充分展示了曲艺传承的成果。

(二)坚持文化惠民进乡村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文化进万家”“非遗走基层”等品牌文化惠民演出,是沁县非遗传承、文化惠民的一项重要举措,每逢元宵佳节举办“元宵书场”曲艺演出,县文化馆、县漳河剧团、县曲协、县夕阳红艺术团组织的“文艺轻骑兵”演出小分队深入全县乡村巡回演出,单说2020年就累计巡回演出260余场次,将《十七棵松》《花馍情》《沁州干馍》《清流名千古》《阁老还乡》等新创三弦书优秀节目送到老百姓家门口,深受百姓喜欢,文化惠民活动如火如荼。

(三)开展非遗抢救出成就

在曲艺非遗保护传承方面,非常注重抢救历史资料、传统书目,县文化部门实施文化抢救保护工程,广泛搜集整理沁州三弦书长篇传统书目,并编印成非遗丛书,广泛发送。县文化中心编印了《沁县文艺作品选集》《清列传》,县文化馆编印了《金镯记》《困龙传》《牙牌记》《仙宝传》,省级传承人骈忠堂口述、田兆文执笔整理编印了《五色云》,县文化中心、山西大学教师赵海英录制沁州三弦书传统书目小段《五猪孝母》《韩信算卦》《刘芳舍子》《大脚王》《朱洪武放牛》等30多个。这些长篇、小段传统三弦书曲目的抢救,曲艺非遗丛书的问世、传统书目的录制,都使这些珍贵的史料得以永久保护。

二、强化创作,扎实推出沁州三弦精品力作

“中国曲艺之乡”国字号名片、金字招牌殊荣落地沁县以来,极大地促进了当地文学创作活跃开展。从事三弦书、鼓书、快板、三句半等曲艺作品创作的作者队伍在不断扩充,创作出一大批以反映新时代主旋律为题材的曲艺作品,同时也锤炼出不少精品力作。

(一)创新激励机制,力推曲艺新作

近年来,县委宣传部制定了促进文艺创作的激励机制,鼓励文艺创作者创作三弦书、鼓书作品,并制定评奖办法,有力地促进了曲艺新作的生产。《和谐富裕新农村》《放羊汉进城》《清流名千古》《雪莲孝亲》《山村头雁》《断臂巾帼秦雪梅》《春风吹绿芦家岭》《沁州干馍》《脱贫路上好支书》《阁老还乡》等30多个新创作品搬上舞台,在当地演出深受好评。尤其是《沁州干馍》获长治市曲艺大赛一等奖;2017年—2018年,《春风吹绿芦家岭》作为山西省委宣传部确定的脱贫攻坚优秀作品之一,参加由省委宣传部牵头、省曲艺团具体实施的全省“曲艺助力精准扶贫”百场巡演深受好评;2020年《脱贫路上好支书》赴京参加“新时代曲艺星火扶贫工程成果巡礼展演‘大美长治——山西长治专场”演出获好评。

(二)参与艺术交流,提升作品水准

积极参与各类艺术交流,有力促进曲艺作品和演员素质的提升,是打造精品力作必不可少的有效途径。沁县宣传文化部门积极支持文化艺术交流活动,采取“走出去”的办法,鼓励曲艺新作到省内外各地参加赛事展演活动。李彩英表演《包公散心》赴江苏盐城参加“中国盐都·全国乡村优秀曲艺节目交流展演”,栗四文等说唱《抢铜钱》应邀赴天津参加全国非遗曲艺周展演获好评,《花馍情》参加“群星奖”获奖作品百场巡演活动暨“文化惠民在三晋”文化志愿者走基层活动,李彩英表演《清流名千古》、温秀芳表演《沁州干馍》参加中国农民丰收节“赵树理杯”山西曲艺说唱优秀节目展演,李彩英、栗四文、李志忠、郑明明应邀赴大同参加潘家园艺术节表演等,均获好评。《笑声飞出刘家坪》赴京参加“向人民报告——庆祝新中国成立65周年暨说唱中国梦优秀曲艺节目展演”之“晋情快乐——山西曲艺专场”演出获赞赏。

(三)实施精品战略,屡获牡丹殊荣

在作品创作方面实施精品战略,经过再三加工,锤炼出《柳树湾的婚事》《笑声飞出刘家坪》《好支书龚来文》《花馍情》《十七棵松》等一批精品力作。

2012年创编《柳树湾的婚事》获第五届中部六省曲艺大赛一等奖;2013年创编《笑声飞出刘家坪》获第二届“岳池杯”中国曲艺之乡曲艺大赛金奖,获首届“和平杯”华北五省市曲艺票友邀请赛三等奖;2014年改编《笑声飞出刘家坪》获第八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节目提名奖;2015年创编《好支书龚来文》获第三届“岳池杯”中国曲艺之乡曲艺大赛金奖,获第二届“和平杯”华北五省市曲艺票友邀请赛一等奖,创编《花馍情》获第七届中部六省曲艺展演一等奖;2016年《花馍情》入围第十七届“群星奖”决赛(西安),参加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参赛作品惠民展演走进安康,获第九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节目奖提名;2017年创编《十七棵松》参加首届山西艺术节——第十八届群星奖选拔获好评,参加第八届中部六省曲艺展演(安徽蒙城)获好评,2018年《十七棵松》喜获第十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节目奖(属山西省唯一一个节目奖获得者)。

三、重视交流,扎实推进曲乡建设提档升级

赴外地参加各种论坛、研讨、考察等文化交流活动,不仅是提升艺术水准的有效途径,更是提升曲乡建设整体水准的有力举措。沁水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和支持外出交流学习活动,学习取经,助推发展。

(一)走出去学习取经求发展

2016年,县政府副县长王丽萍率《花馍情》节目组赴西安参加第十七届“群星奖”决赛演出;2017年,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冯华率队赴陕西安塞实地考察“中国曲艺之乡”建设工作;2018年,冯华、王丽萍赴江苏扬州第十届中国曲艺牡丹奖颁奖仪式暨“讴歌新时代共筑中国梦”成果汇报演出现场领奖并观看演出;2020年,冯华率《脱贫路上好支书》节目组赴京演出。沁州曲艺工作者积极参加各类培训班,若干次的外出学习不仅提升了个人艺术素质和政治修养,而且学习了外地先进地区曲乡建设、曲艺事业发展好经验和好做法,解放了思想,开阔了视野,为沁县当地曲艺发展获得启示。

(二)请进来举办论坛谋发展

多年来,长治市长治县、长子县曾主动来沁考察学习中国曲艺之乡创建工作,共话曲艺之乡建设事业。河南平顶山市、山东菏泽市文联组织考察组莅临沁县实地考察“中国曲艺之乡”建设工作,从此开启了陕西安塞、河南平顶山、山东菏泽与沁县的曲艺交流、协同发展,举办了晋陕鲁豫四省沁州书会曲艺交流展演。

沁州书会成功举办四届曲艺论坛,特别是2019年由中国曲艺家协会创作委员会、山西省曲艺家协会主办的“沁州书会的创新与发展论坛”,常祥霖、王宏、柴京云、柴京海、暴玉喜等曲艺专家出席论坛,对沁州书会及沁县曲艺的创新发展提出了高屋建瓴的意见和建议,为曲艺之乡建设献计献策,给予精准点拨。

(三)沉下心潜心研究求实效

沁州三弦书长治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郑明明入选山西省“三晋英才”支持计划名录,跻身“三晋英才”阵营。沁州三弦书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栗四文、长治市级传承人李彩英荣获山西省曲协“2018年度弘扬山西曲艺特殊贡献”殊荣受表彰。魏应中撰写《沁州三弦书的形成与发展》《沁县积极发挥地方曲艺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作用》《夯实基层曲协组织基础推进曲艺事业传承发展》等多篇文章在《曲艺》杂志及省市县报刊网络媒体发表,并参与编撰《长治曲艺概述》等多部书籍。

魏应中、陈志伟、李彩英被县委、县政府授予“优秀拔尖人才”称号,被誉为当地乡土艺术家,分别被中国曲艺家协会授予“创建中国曲艺之乡工作先进个人”、创建中国曲艺之乡优秀曲艺工作者、中国曲艺之乡优秀基层曲艺工作者。

四、抓住重点,扎实做强沁州书会文化品牌

近年来,沁县以沁州书会品牌创建为抓手,不断推动全县曲艺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夯实“曲艺之乡”建设基础,扩大曲艺之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一)传承优秀文化,打造曲乡品牌

沁州书会,原名老州会,也称端午会,形成于清顺治十年,每逢端午,沁州大地三弦书艺人云集一起,规范言行、举行赛书、切磋交流,迄今有近400年历史,2009年恢复端午书会并更名为沁州书会。近年来,沁州书会得到迅猛发展,不仅当地及周边县市区说书人参加赛事展演,而且山东、河南、陕西的说书艺人也纷纷前往沁县交流演出,晋陕鲁豫四省曲艺交流展演形成氛围,各地说书人、曲艺人蜂拥而至,踊跃参加书会曲艺赛事展演活动形成习俗。说书人祭拜师祖及收徒拜师民俗活动、中长篇书目专场、太行盲艺人联谊会专场、曲艺大咖名角名家专场等主题曲艺专场演出吸引着众多书迷前往书会观摩。特别是山西省文联、曲协成为主办单位之后,刘兰芳、籍薇、马小平、柴京海、柴京云、暴玉喜等众多曲艺名家莅临沁州书会指导、演出,使沁州书会再次提档升级,规模和品质迅速提升,成功举办九届山西沁州书会优秀曲艺节目展演和四届“沁州书会论坛”,成为山西的一个文化品牌,并于2017年成功入选第五批山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二)搭建百姓舞台,助推曲艺发展

沁州书会,是山西沁县端午民俗文化节的一项重要民俗活动,各方宾朋云集沁县,赏民俗、逛书会、赛龙舟、品名吃、观美景、话发展已形成传统习俗。通过几年来的可持续发展,沁州书会演出现场,观众爆满、激情高昂,民间曲艺人、说书人齐聚书场,赛书交流,切磋技艺。山西当地说书人常这样讲:作为一个说书人、曲艺人,去河南马街书会路程远、难度大,但不去沁州书会亮相演出可不行。作为一个民间说书艺人能到沁州书会演出获奖,拿到一个山西省曲协颁发的荣誉证书,都深感荣幸,实属不易。说书人每当创作一个曲艺新作,都要首先在沁州书会参加展演,锤炼作品。如今,沁州书会愈来愈聚集人气,辐射力和影响力剧增,备受社会关注、群众欢迎和专家认可,成为长治市乃至北方地区说书人心中向往的曲艺圣地,成为托举曲艺新人、推出曲艺新作、培养曲艺观众的交流平台,助推曲艺事业蓬勃发展。

(三)创办网络媒体,强化宣传推广

在做大做實沁州书会活动内容的同时,还注重曲乡建设的宣传和推广。沁县曲协2013年创办了《沁州书会网》,曾是山西唯一的曲艺专业网站。为适应新时代曲艺宣传推广新形势、新要求,2017年又创办《沁州书会网》微信公众号,2018年开通《沁州书会网》抖音号,这些网络媒体传播的信息全是曲乡建设、曲艺发展的动态及曲艺节目音视频。庚子新春,《沁州书会网》公众号专门设立“曲艺说唱·抗击疫情”专栏,共刊播20多期30多部优秀作品,以文艺形式宣传疫情防控的文艺抗“疫”行动走在全省前列。2020年,在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人员不可聚集,端午民俗文化节暨沁州书会怎么举办,沁县拓宽活动的方式方法,以沁县融媒、沁州书会网为网络平台举办“沁州书会·云端剧场”曲艺节目展播,成功举办10场第九届山西沁州书会优秀曲艺节目展演展播,沁州书会实施了文化创新,走出了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举办文化活动惠民演出的新路径,山西省文联副主席、曲协主席柴京海说:“这届沁州书会办得更有特色、更有价值、更有意义!”《沁州书会网》新媒体已经成为宣传推广沁县乃至长治、山西曲艺文化的专业网络平台,为曲艺文化的宣传推广发挥着重要作用。

五、加强领导,扎实推行多措并举发展模式

加强领导是促进中国曲艺之乡建设的关键,还要加强基层曲协党组织建设,全面提高基层曲协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

(一)以坚强组织统领全局,营造健康发展格局

在中国曲艺之乡建设中,沁县县委、县政府组建了中国曲艺之乡建设工作领导机构,出台了《关于持续推进中国曲艺之乡建设的工作方案》,把中国曲艺之乡建设工作纳入了全县文化发展和城乡建设规划发展的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将建设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对工作目标任务进行了明确分工并列入目标责任考核范围,极大地促进了曲艺之乡建设的有序开展。

(二)以党建引领推动发展,打造硬核曲协组织

建设一流的曲艺之乡,一支强大的曲艺人才队伍是基础。在加强全县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同时,注重发挥社会组织队伍的积极作用,尤其是沁县曲艺家协会党支部的引领推动作用。沁县曲协于2017年成立了党支部,健全了党支部班子,拥有10名党员,并于2020年发展一名预备党员,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党建引领作用明显发挥,党支部受到县委表彰,获“先进基层党组织”殊荣。沁县曲协拥有中国曲协会员9名,山西曲协会员16名,长治市曲协会员20名,全县曲协会员90名,县曲协工作博得省市曲协赞赏。

(三)以曲艺元素装点城市,营造浓厚曲乡氛围

为了进一步强化曲艺宣传推广,营造曲乡氛围,在沁州书会演出主会场路段建设了曲苑广场、曲苑亭,将该路段命名为曲苑北路、曲苑南路,制作安装了“中国曲艺之乡”、国家级非遗“沁州三弦书”、省级非遗“沁州书会”和“端午节习俗”等4个文化名片大型宣传广告牌,在曲苑广场设计制作了20块“沁州曲艺人物”宣传版面,对曲苑广场进行改造,搭建演出舞台,整个县城营造出非常浓郁的曲艺文化氛围,中国曲艺之乡国字号文化名片得到广泛宣传推广。

曲艺之乡建设,为沁县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搭建了平台,沁州好人、道德模范以方便快捷、群众喜闻乐见的曲艺说唱形式很快做到了家喻户晓,激发了沁县人民不甘落后,奋起直追的激情和志氣。各级干部的创造力、组织力、执行力得到了锻炼和提升,人民群众的自豪感、自信心、向心力空前增强。实践证明,沁县中国曲艺之乡建设,是继承历史优秀文化,倡导新时代先进文化,活跃群众精神文化,做强特色文化的成功实践。加强文化品牌培育,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发展强势,促进了文化的进一步繁荣发展。沁县被授予“中国曲艺之乡”的称号,成为当地兴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高潮的一个新起点、助推器。

(作者:山西沁县曲协名誉主席)

猜你喜欢

曲艺文化
思诗史为曲艺批评与创作赋能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曲艺泉城》
齐心聚力 共同推进建设中国特色曲艺学科发展
谁远谁近?
媒体时代曲艺批评应以曲艺活动为中心
从健康曲艺生态看曲艺学科建设的紧迫性
传承 民族 文化
什么是文化
烘云托月:聚焦曲艺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