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践
2021-04-18施培蓓
江 慧,施培蓓,陈 静
(合肥师范学院 计算机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现代教育技术”是本科师范生的通识必修课程。课程主要目标是围绕本科人才培养定位,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注重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师范生信息技术素养,提高师范生的教育信息技术水平和应用能力,让学生掌握良好的信息技术技能,为学生以后能有效运用信息技术能力服务教育教学工作打下基础。
线上线下相统一的混合式教学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数字化学习,它是指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与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网络教学相结合,形成一种既能发挥教师的指导、启发、监控作用,又能保证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的教学模式[1]。
当今的智能环境不仅改变了教与学的方式,而且已经深入影响到教育的理念、文化和生态。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加快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教育部于2018年4月发布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文件中指出:大力提升教师信息素养。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推动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要求重点加强信息化时代的教育改革,加快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设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
面对信息化发展飞快的社会以及国家对教师信息化教学和素养的高要求,作为培养师范生信息素养和信息技能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如果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只能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步调齐步走,不能较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也无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性的提高。因此,对“现代教育技术”课程进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实践研究,以提高“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培养出更能适应社会发展和要求的师范生。
1 “现代教育技术”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优势
将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机融合,以MOOC平台作为主要的线上学习平台,对“现代教育技术”课程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研究,以更好地发挥教师引导、启发教学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带着兴趣主动、积极地去学习。具体优势如下[2]:
1.1 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精心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和教学活动,无论是线上学习还是线下课堂教学,教师都起着组织领导的作用。在整个混合式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线上丰富的教学资源和互动环节、线下多样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带着兴趣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2 较好地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在教师精心设计和引导下,学生能够带着兴趣主动学习,根据自己的知识体系和进度自主学习线上内容,遇到问题主动探究,通过线上平台或者线下交流解决问题,并根据学习任务,结合线上线下的学习、讨论等,自主创新地设计和完成实验任务,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较好地发挥其主体地位。
1.3 促使学生进行深度学习
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可以促使学生在线上自主学习过程中进行项目探究式学习,带着问题去学习,提升创新力;可以促使学生带着批判思维去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由课前自主学习的浅层学习目标向高层的学习目标递进,并通过混合式学习逐渐完成知识的不断建构、迁移,从而逐渐实现深度学习[3]。
1.4 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教师在课前、课中、课后都设计了多项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巩固学生知识点的互动活动,包括发布资料、发布课前测、发布课堂测试、抢答、选人、主题讨论、课后章节测试、讨论等。提高学生的整体参与度,让学生在任何环节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灵活应用知识点,提高了学习效率[4]。
1.5 促进教师不断提升
教师要较好地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势必要不断提升自身各项素养和技能,包括专业知识水平、教学设计能力、信息技术教学能力、教学管理能力、教学评价能力等。另外,“现代教育技术”授课对象是全院师范生,受众面广,课程组教师较多,因此,整个课程组要多进行集体备课、磨课、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并积极关注教学新动态、新形式,积极参加相关培训,从而不断提升整个课程组教师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水平。
2 “现代教育技术”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
2.1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内容设计
“现代教育技术”教学面对本科师范生,要结合社会对师范生和中小学教师教育信息技术的要求进行课程内容的设计。课程内容既丰富、全面,又紧跟时代步伐,学习者通过学习可以较好地提升信息技术素养,以便应用于今后的教学实践。课程强调实践性,内容主要由理论和实践知识构成,具体分为基础知识和提高技巧两大块。为了让学习者更直观、便捷地学习,并吸引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课程内容将知识点融入师范专业的案例中,以案例进行任务驱动式教学。
对于本课程中的基础知识,以线上MOOC自主学习为主,主要是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实践,由理论和实验组成。对于本课程混合教学的提高知识,主要是提高性理论知识、技巧操作实践,由理论和实验组成。教师利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将不同层次的理论和实践内容进行较好的融合。
2.2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资源库建设
线上教学资源是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线上资源库是以能够让学生带着兴趣主动地进行线上学习、能够较好地进行各项教学互动、能够较全面地评价学生学习情况、能够扩大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为原则建设和设计的。资源库内容丰富多样,具体组成如下:
文档资源,包括以便学生了解课程性质和教学进度的课程标准、实验大纲、教学进度表以及方便学生进行自主线上学习的理论和实验课件等文档资源。
课程视频,是由教师利用Camtasia Studio或snagit等软件录制的每章节的教学微视频。在课程视频中,考虑学生学习的持续性和对知识的吸收及消化程度,将每章节的案例根据知识点分解为一个或多个不超过10分钟的微视频,易学、易练习巩固,让学生学习得更加简捷、直观。另外,可以适当添加一些精品课程、优秀慕课的相关视频。
作业库,包括每节课的课后作业、实验任务及每章章节测试题等。
活动库,包括线上线下学生参与互动的测试题、主题讨论、抢答、选人等活动。在活动库的设计上,既要考虑对教学知识点的巩固,又要考虑如何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其主动、积极地参与其中。
资料库,包括课程软件、案例素材等,方便学生下载、学习。
题库,包括练习题、小测题及考核试卷库等。
“现代教育技术”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资源库中,有教师共享资源,也有教师个性化的资源。利用线上平台共享资源,可以使教师避免重复劳动,节约时间;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个性化的资源进行个性化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资源库资源丰富多样,方便学习者下载使用,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从而真正起到了混合式教学的坚实保障作用。
2.3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案设计
为了合理利用线上线下进行教学,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带着兴趣主动地、探究式地进行学习,并能在学习各个环节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项活动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方案设计,对线上线下教学进行优化组合,以便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3.1 基础知识教学方案
基础知识教学主要以线上MOOC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在线上发布教学任务、教学目标和适当的练习、讨论等互动活动及实验作品题;学生通过观看课件、视频等资料进行自学,完成练习、互动和上传作品题。教师根据学生自学情况及时给予评价和反馈。引导学生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主动学习能力。
2.3.2 提高知识教学方案
提高知识教学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为主,课前教师发布任务,学生通过MOOC平台进行线上的预习,观看教学视频、课件等资源;课堂上教师根据学生自学和课堂学习情况进行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可以是新知识点的讲解,可以是实验作品的制作,也可以是重难点的辅导答疑等。主要以任务驱动、协作学习、混合教学、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为主,体现学生之间的合作、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学生带着兴趣主动地、个性化地学习,从而扩大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课后学生完成教师发布的章节小测、练习等,对课上学习到的知识点进行一定的巩固。整个教学过程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2.4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活动设计
“现代教育技术”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活动包括基础知识教学活动环节和提高知识教学活动环节,教学策略灵活多样。具体如图1[5]。
图1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活动设计图
2.4.1 基础知识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
基础知识教学环节主要以线上自学为主,教师根据教学进度在基础知识内容学习前发布学习任务和课前小测等互动,使学生在了解学习目标的前提下,根据课前小测,带着问题利用平台资源进行探究式的自主学习。学习过程中,教师根据知识点设计互动发布给学生,学生完成互动和练习;自主学习完成后,学生完成教师发布的课后作业并提交,从而及时巩固新学的知识;教师对学生提交的互动、练习和课后作业进行分析并做针对性的点评;学生及时了解自主学习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完善。同时,教师也根据得到的数据进行教学反思。学生在基础知识自主学习过程中,除进行线上自主学习、完成互动、完成练习和作业之外,还要和同学利用网络进行交流、讨论,遇到问题及时向老师提问,教师通过网络及时进行答疑解惑。
2.4.2 提高知识教学环节教学设计
提高知识教学环节由线上+线下学习构成,主要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部分。具体如下:
[课前] 教师利用学习平台,根据教学内容发布预习通知,并设计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讨论题等互动。学生根据预习内容,结合互动题目,带着问题进行课前预习,并完成互动。
[课中] 这是“现代教育技术”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一个多样化的教学环节。课堂的教学根据教学内容进行设计,主要包括讲授新知识、翻转课堂、答疑解惑或线下实验。对于新知识,则在学生提前预习基础上利用案例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结合课堂互动进行新知识的讲授;对于部分线上自学的重难点,教师采取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以答疑解惑、分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对于线下实验内容,学生在课堂进行操作、实践,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并做一定的点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带着问题去听课、去解决问题、去实践操作等,从而完成知识点的学习。
[课后] 教师根据学生课前、课中的教学情况,利用学习平台的数据,就课堂表现等进行及时的反馈,督促学生改进;教师根据已学内容,发布课下测试、讨论等互动,以此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点;此外,教师结合学习平台学习、互动的统计数据、课堂表现以及学生实验作品等进行教学反思。
2.5 线上线下教学课程评价体系设计
为了更全面、更准确地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现代教育技术”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了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注重线上线下混合学习和过程性评价,结合学生线上学习情况、课堂表现和参与情况、实验作品完成情况和期末考核成绩进行综合评价。具体如下:
线上成绩考核:由线上任务点观看完成情况、在线小测等互动答题情况、章节测试得分情况和讨论完成情况四大部分组成,从多个方面考查学生自学部分的学习情况。
课堂表现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在线下课堂的学习情况,包括考勤、课堂表现和课堂参与情况。
实验作品:对学生实验作品进行批阅,通过学生的实践操作考核学生对课程的掌握情况,体现了课程的应用性,考查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期末考核:通过多种题型对学生进行考核,以知识点的应用为出题原则,较全面地考查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操作、高级技巧等掌握的真实水平。
3 “现代教育技术”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实施效果分析
“现代教育技术”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在本科师范专业实施和开展,研究对象是合肥师范学院2020级本科师范生某一班级63名学生。经过1个学期的教学,现从学生学习满意度情况和具体学习情况对该班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实施效果进行分析。
3.1 满意度情况分析
对全班63名同学通过手机端问卷小程序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为“‘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满意情况”,问卷共发给63名同学,收回有效问卷63份,具体情况如表1。
表1 对现代教育技术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满意度情况表
可以看出,该班63名同学只有个别对本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不满意,整体受学生满意和喜欢。
3.2 线上线下学习效果分析
3.2.1 线上学习情况
图2 线上学习得分率情况图
表2 线上学习情况平均得分率
从图2和表2可知,该班线上学习视频观看任务已全部完成,线上互动情况完成良好,章节测试和讨论都在85分以上,有个别同学章节测试得分低,少数几个同学没有较好地完成讨论。总的来说,学生完成了本课程线上部分的学习,整体情况良好。
3.2.2 线下课堂表现情况
综合线下课堂考勤、参与情况和课堂表现,课堂得分率如图3,可知,学生整体出勤率高,平时积极参与课堂各项互动活动,课堂纪律、表现都较好。课堂上课情况整体良好。
图3 线下课堂得分率情况图
3.2.3 学生实验作品和期末考核情况分析
(1)线上、线下实验作品情况
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和设计,实验有线上实验和线下实验,对线上、线下典型实验进行批阅,得分率如图4,可知学生线上、线下实验完成情况较好,仅有个别学生因少交2次作业,导致平均分较低。
另外,线上、线下实验作品中,部分实验要求学生自主设计、综合制作,学生通过学习和练习,在实验作品中不仅能很好地应用知识点,还能在知识点正确应用的基础上,进行自主设计,大部分的学生作品很有创意,效果较好。可见,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也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
(2)期末考核情况
图4 实验作品得分率情况图
图5 期末考核得分率情况图
表3 期末考核具体成绩情况分析表
从图5和表3可知,该班期末考核整体成绩良好,平均分高于85分,优秀率超过50%。整体教学效果较好。
4 结语
“现代教育技术”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其优势分析的基础上,笔者对教学内容、教学资源库建设、教学方案、教学活动、课程评价体系等进行设计,在本科师范专业实施,并对效果进行了一定的分析。笔者得到以下一些教学反思和启示:在教学中,教师还需多花心思增加线上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从而加强对学生学习现状的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另外,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中,有少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比较薄弱,教师应和这部分学生多沟通,有需要时应进行单独指导,不断培养和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
总之,通过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本课程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都有一定的提升,同时,教师也通过教学得到了一定的进步。对于不足之处,后期将进一步改进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