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分析

2021-04-18石茹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5期
关键词:腰椎间盘腰椎针灸

石茹

腰椎间盘突出症不仅是骨科常见病之一,也是引起下腰疼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主要是由于腰椎间盘退变或外力作用,导致纤维环断裂,髓核从纤维环缺损处脱出,压迫脊神经根,导致腰部和下肢放射性疼痛,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腰椎间盘突出症特点表现为病程长,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绝大多数患者经非手术治疗后均可缓解症状,甚至痊愈。非手术方法包括针灸、推拿、牵引、理疗、中西医内服、外敷、神经阻滞、功能锻炼等。针灸具有独特的疗效,具有经济安全、简便易行、痛苦少、无副作用等优点。目前临床上针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使用这项中医手段治疗的效果非常良好,使用针灸来疏通患者因生理性组织退化或是腰部因超负荷损伤造成的经络不通,扶正祛邪以求调和阴阳两证,进而最终达到治疗目的。本研究分析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针灸治疗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9 年1 月~2020 年1 月收治的70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依据数字表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5 例。纳入标准:①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②对本研究方案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骨折疾病;②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③合并凝血功能障碍;④合并精神疾病;⑤合并恶性肿瘤等其他严重疾病;⑥针灸禁忌。其中,对照组男23 例,女12 例;年龄32~78 岁,平均年龄(48.55±9.99)岁;病程2~11 年,平均病程(5.21±1.94)年;高中学历以下23 例、高中及以上学历12 例。观察组男23 例,女12 例;年龄32~77 岁,平均年龄(48.11±9.71)岁;病程2~11 年,平均病程(5.45±1.95)年;高中以下学历22 例、高中及以上学历13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伦理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方法治疗,20 ml 复方丹参注射液与5%葡萄糖250 ml 混合静脉滴注,1 次/d,20%甘露醇注射液250 ml,1 次/d,3 d 后停用,急性期添加地塞米松注射液10 mg,1 次/d,3~5 d 后减量停用。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针灸治疗。针灸穴位:主要穴位:根据椎间盘突出的部位选择病变椎体两侧和上下椎体的夹脊穴和腰突穴。如:L4~5腰椎间盘突出症,即选择L3、L4、L5双侧夹脊穴,配穴:肾俞、大肠俞、阳陵泉、足三里、环跳、昆仑和绝骨等穴位。操作方法:患者取俯卧位,常规消毒后取穴位,0.3 mm×70 mm 不锈钢毫针,进针深度为1.5~2.5 寸。穴位常规消毒后进入针头,采用补泻提插捻转等手法,需要局部酸胀或过度感应,最好延伸到下肢的远端。针刺每10 min行针1次,2 min/次,保留30 min,5次/周,休息2 d,一共治疗20 次。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疼痛消失时间、腰椎可正常活动时间、治疗前后VAS 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①疗效判定标准:显效:腰椎疼痛和活动障碍等症状体征消失;有效:腰椎疼痛和活动障碍等等改善;无效:病情无变化甚至恶化。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1]。②VAS 评分为患者自主按照真实感受自行填写,护理人员为其准备一张白纸,画上线段并将其分成等份的十份,从左至右1~10 逐渐递增,无痛:0 分、轻度疼痛:1~3 分、中度疼痛:4~6 分、重度疼痛:7~10 分。VAS 评分越低,证明疼痛程度越轻。③生活质量评分总分0~100 分,评分越高越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疼痛消失时间、腰椎可正常活动时间比较 观察组疼痛消失时间(6.45±1.56)d、腰椎可正常活动时间(8.21±2.51)d 短于对照组的(9.21±2.92)、(11.13±3.1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疼痛消失时间、腰椎可正常活动时间比较(,d)

表1 两组疼痛消失时间、腰椎可正常活动时间比较(,d)

注:对照组比较,a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VAS 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治疗前,对照组VAS 评分为(5.14±1.24)分、生活质量评分为(61.14±3.12)分;观察组VAS 评分为(5.13±1.21)分、生活质量评分为(61.25±3.11)分。治疗后,对照组VAS 评分为(3.21±0.45)分、生活质量评分为(84.21±3.24)分;观察组VAS 评分为(1.56±0.11)分、生活质量评分为(93.19±3.01)分。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AS 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34、0.148,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072、12.013,P<0.05)。

2.3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29%高于对照组的7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n(%)]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不良反应。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常见的腰椎疾病之一,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15.2%[2]。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是指腰椎间盘突出、退变,刺激神经根,导致下腰痛、下肢放射痛、四肢冷感麻木、间歇性跛行、肌肉瘫痪和患者皮温低等临床症状。本病可分为椎体型和椎管型两大类,发病机制复杂。遗传因素、创伤、腰骶先天畸形、腰椎姿势不正确等均可能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对患者的腰椎功能和生活质量有很大的不良影响,严重影响患者的学习和生活。西医认为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髓核变薄、裂开、突出压迫脊神经根,从而导致血液循环障碍、代谢物堆积、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外渗、神经根周围组织形成粘连,刺激导致疼痛。临床多表现为腰骶痛、水肿、功能障碍和神经压迫引起的下肢麻木[3]。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中医范畴中的“腰痛”和“关节痛”范畴[4]。多为外伤或气虚,风、寒、湿阻塞经络,导致气血运行不良所致疼痛。对于这种病的取穴,以督脉、膀胱穴为主,少阳经穴为辅,针刺肾俞、腰突穴以及足三里可补肾益骨、强筋健脾消肿;针刺阳陵泉、绝骨、昆仑等穴位,可活血化瘀通络,温络经络。现代研究证实,针刺具有消炎消肿、解热镇痛、降低椎管压力、松解神经根粘连、调节中枢神经递质和体液、增加疼痛面积、调节脊柱动态平衡等优点。针灸可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化瘀止痛,消除组织间隙水肿,增强组织代谢,释放周围组织粘连,消除患侧炎症,缓解韧带紧张,从而缓解突出的腰椎间盘对神经根的压迫,消除神经根周围的炎症和水肿,改善损伤部位周围的血液循环,从而达到治愈的效果[4,5]。按照本次实验统计结果来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多数为>30 岁的中年患者,主要患病表现为腰痛、双侧腰部肌肉酸痛且无法自行活动,患病时间较长者下肢出现局部萎缩等。目前临床上将中西医结合治疗措施融合的非常好,而且相比中医治疗西医还未形成一套非常成熟且系统的治疗标准,因此中医针灸疗法能很好的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以调解为主,调动患者体内的血气运转最终达到阴平阳秘的效果,改善患者的身体机能。本研究的结果显示,观察组疼痛消失时间、腰椎可正常活动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常规方法联合针灸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确切,能使患者机体疼痛感明显减轻,同时提升其预后生活质量,缩短腰部不适时间,具有推广使用意义。

猜你喜欢

腰椎间盘腰椎针灸
Las nueve agujas de Fuxi Cómo surgieron estos implementos para practicar la acupuntura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腰椎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腰椎术后脑脊液漏的治疗
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
针推治疗腰椎骨质增生80例
腰背部肌肉锻炼联合TDP照射腰痹痛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7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