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布局设计与优化策略

2021-04-18朱文良

科技研究·理论版 2021年18期
关键词:自动化生产线工业机器人优化策略

朱文良

摘要:因为工业机器人工作效率高,可以适应极端环境,而且具有可编程优势,能应用于重复劳动需求量大、危险的作业环境当中。工业生产中,可利用工业机器人完成焊接、喷涂、搬运等工作。生产环境零件拾取同样也可以用工业机器人完成,不但效率高,而且安全性能够得到保证。在生产线布局过程,可以根据生产流程需求,对于工业机器人应用展开合理设计,优化生产流程。下文以自动生产线取件系统中工业机器人的布局设计为例,对生产线布局方案和优化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布局设计;优化策略

引言:部分工业制造产品具有小批量和多批次特点,特别是钛合金的热形成零件制作,国内大多利用人工方式进行取件。借助仿真技术,对于工业机器人在该领域中的应用进行分析,能够根据自动生产线布局要求,优化设计机器人工位设计,解决生产线当中机器人数量过多产生干涉的问题,还能优化生产线设计。

一、自动生产线工业机器人布局要求分析

在传统的工业生产线当中,取件系统是按照经验对于工业机器人进行选型,并完成工位布局。设计过程,利用实时算法,忽略碰撞情况,获得布局方案。实际应用过程,碰撞问题时有发生。考虑以往设计通常将侧重点放在机器人之间、机器人生产设备之间的干涉,并未将末端执行器、生产零件、机器人三者之间的关系考虑其中。生产线优化布局,应将取件消耗时间作为基础,完成工业机器人设计与布局,并对其运行轨迹进行优化。如果没有考虑机器人在抓取过程,零件尺寸对于生产线布局、机器人行走轨迹产生的影响,就会影响生产效率。实际上,在工业生产线上,机器人碰撞、抓取零件尺寸均与设计布局有关,也和轨迹优化存在直接关联。由于传统生产线设计方法忽略了机器人、执行器、零件三者之间碰撞问题,所以,难以对其抓取零件的最大化尺寸展开优化。鉴于此,本研究从以上布局缺陷角度出发,选择钛合金热形成自动化生产线的取件系统作为对象,利用仿真软件、计算软件完成建模,进行碰撞检测与可视化分析,设计出机器人自动取件系统,优化工业生产线布局。该生产线生产零件的尺寸为1.5m×3.5m,单独零件质量在50kg之以内,要求工位机器人抓取时间间隔在120s以内,末端的抓取精度误差2mm内,生产线设备适应性良好,能够和各类型号热成型机相适应,满足大曲率的零件抓取需求[1]。

二、自动生产线工业机器人布局方案

(一)末端执行器

末端執行器通过真空吸盘夹取装置连接,装置具有柔性化特征,可应用于钛合金零件的热形成领域。因为生产工况环境高温,需要使用末端执行器进行夹取。工业机器人在自动生产线中的应用,应该保证其荷载发挥到极致,同时,还需控制取件环节碰撞问题的发生,保证夹取装置和工业机器人的法兰盘距离最小。

(二)流程设计

在自动化生产线当中,工业机器人取件流程是根据零件规格大小、取件方法等完成流程设计。小型零件厚度0.5~1.0mm,长宽0.4m×0.3 m,质量介于0~8kg间,曲率在0.1之内;中型零件厚度0.5~2.0mm,长宽0.4m×0.3 m~2.6m×1.2m,质量介于8~30kg间,曲率在0.15之内;大型零件厚度0.5~3.0mm,长宽2.6m×1.2m~3.5×1.5m,质量介于30~50kg间,曲率在0.1之内。取件方法有两种,一是正面取件,二是侧面取件。正面取件主要用于中小型的零件,先将其抬起,之后围绕第1轴,将零件旋转90°,置于零件台。利用侧方取件,可先将零件抬高300mm,之后向外平移,围绕第5轴进行旋转180°,之后置于零件台。

(三)选择机器人

工业机器人的选型应该重点考虑执行器的质量(G)、零件质量(D)、机器人荷载(P)三方面内容,还需要将执行器重心到机器人轴距(X)考虑其中。具体设计过程,因为机器人夹具的零件相对较大,所以,当其远离底座的时候,也应该具备较高荷载,X也是工业机器人选型重要限定条件。按照(C+D)·X≤0.5P公式进行计算,利用软件验证。按照零件尺寸、取件方法对于工业机器人的臂长进行选择,并计算机器人能够达到最远距离,结合荷载选择型号,确定自动生产线布局。小、中型件选择正面取件方式,分别选择KR90 R2700和KR220 R3100型机器人,大型件选择侧方区间方式,选择KR210 R3100型机器人[2]。

三、自动生产线工业机器人布局优化策略

生产线的优化布局利用仿真实验完成,将机器人模型向仿真系统当中导入,并为其添加运动副,对机器人从1轴到6轴的运动进行定义,之后导入执行器模型,建立执行器工具坐标。机器人的第6轴法兰绑定工具法兰,并在工具上设立中心点,按照生产系统布局布置物料台、零件台等。向中心点来添加运动轨迹,完成机器人运行线路方针,展开碰撞检测。如果发生碰撞,可能会出现红色区域,此时需要对规划路线进行优化与调整,之后重新仿真实验,通过验证后,优化机器人的运动轨迹,对其工位动作节奏进行调节,提高生产线的生产效率。

结束语:通过上文对于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生产零件之间的碰撞问题展开分析,从而建立差异化的取件流程。在自动化生产线当中,应明确工业机器人尺寸、零件质量和大小之间产生的约束关系,利用系统完成碰撞检测,快速寻找适合自动生产线工业机器人使用的布局方案,实现工业生产领域零件的自动化取件,优化生产环境,提高生产效率。

参考文献:

[1]黄卓.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布局设计与优化[D].广东工业大学,2016.

[2]杨波.加工中心改造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的研究与设计[J].报刊荟萃:下, 2018(4):1.

猜你喜欢

自动化生产线工业机器人优化策略
高职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课程系列微课教学设计方法研究
基于虚拟样机的工业机器人末端液压夹持器的设计
工业机器人模拟仿真技术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浅析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企业重大风险确定及管理建议的研究论述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基于一种优化策略的智能灯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
基于SolidWorks的工业机器人离线仿真系统分析
PLC型DCS控制系统在自动化生产线电子控制系统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