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文写作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
2021-04-18曹蕾
曹蕾
一、课程背景
应用文写作课程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易于传播中国文化,提高高职学生对中国文化认知,我校为电子商务专业的大二学生开设《应用文写作》等公共基础课程,其目的是使学习者融通专业,具备电商应用文写作的能力,同时加深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厚植家国情怀,增强文化自信。依据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以社会写作实践能力为主线,教学内容整合为 3 大模块,共计 36 学时:
二、学情情况
2020 级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根据学生课前任务完成情况反馈:他们厌倦知识的灌输,反感纯粹的应用写作,习惯运用信息技术,期待实践性可操作性强的教学内容,期待基础知识与专业能力的无缝衔接。同时,他们已具有一定的语文写作功底,但是思维创新能力较弱,缺乏实践经验,也有少部分同学表现出活跃的思考。
三、教学理念和策略
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及策略,设计“6C”教学六环节,将教学实施过程分为课前文化实践、课中知识内化和课后实境应用三个阶段,以“社会写作实践能力”为任务驱动,将信息化技术与教学策略的有机融合贯穿始终。
三线图设计思路:
场景导入:教学内容以社会写作实践能力为主线。将文创家乡 文化寻根模块中的四大场景导入 12学时教学内容。
技能发展:按场景训练写作技能的同时,促进协商、表达、沟通和认知能力的提高。
课程思政:将“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投身乡村振兴战略,结合返家乡社会实践,提升应用写作技能”建设目标的相关内容融入教学,实现民心相通,促进人文交流,并结合专业引入专业职业素养。
教学设计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设计理念,以学生学习特征为设计依据,进行模块化教学,采用任务驱动法、情境创设法,设计层层递进的 6C 教学环节, 确定分层目标,对应教学阶段。
四、教学实施
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及策略,设计“6C”教学六环节,将教学实施过程分为课前文化实践、课中知识内化和课后实境应用三个阶段,以“社会写作实践能力”为任务驱动,将信息化技术与教学策略的有机融合贯穿始终。
以宣传家乡美的解说词为例:
①课前,学生通过学习通软件接收任务,了解解说词的格式及要求,“返家乡”考察家乡美景美食,完成解说词的初步拟写及组内互评。
②课中,以学生展示解说词为解析基础,引导学生分析解说词的结构特点,通过教师点拨写作技巧,突破解说主题不新颖、解说内容没特色的难点, 随后有机融入“课程思政”,以话题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充分运用专业知识振兴家乡电商。
③课后,以校园一处美景分组完成解说词,实现在第二课堂真实环境中的应用。
再以感受家乡情的专题活动策划方案为例:
①课前,课前学生通过学习通软件接受任务,完成微课《专题活动策划书写作》《活动现场组织注意事项》自学,了解专题活动策划方案的格式及要求;小组运用“学习通”APP 沟通完成专题活动策划方案的撰写及班级小组互评打分;小组完成家庭春晚专题活动的举办。
②课中,首先,以专题活动策划方案学生小组展示为解析基础,引导学生分析方案的结构特点和写作要求;其次,结合课前学习难点调查,通过观看冬奥会开幕式宣传片主题设计纪录片激发兴趣,通过发散思维训练启发提升新颖主题确定能力。通过活动对象需求分析,寻找活动目的、活动对象、预算之间的平衡点,理清确定活动安排方式。通過现场修改实践,内化学生所学,检验成果。然后,学生观看祖国各地祖国各地春节专题活动视频,拓展视野。讨论分析这些案例中主题的确定和活动安排经验,融通专业, 提高学生专业视野、兴趣的同时为服务专业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教师通过思维导图更能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梳理教学内容,“温故而知新”,并自评表现,确定下次努力方向。
③课后,结合“学雷锋”活动实践小组讨论完成学雷锋专题活动策划,实现在第二课堂真实环境中的应用。衔接课堂教学内容,拓展教学空间,在真实情境中提高应用文写作能力、检验学习成果。
五、课堂教学实施成效
效果一:采用任务教学法,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任务教学法,例如完成解说词的实践中,让学生选择熟悉的景点解说,降低难度,学生通过完成这些任务获得成功的体验,进而肯定自我能力,从而增加自我效能感。从课后问卷中,可以看出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有了信心。
效果二:基于项目的实践,鼓励学生参与式学习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比如在解说词任务写作时,让学生分组按照自己想法去解说家乡熟悉的景点,加强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反馈,学生与学生之间产生有效的学习,让学生有更加自由的思考和选择,学生在过程中养成了与同伴沟通与合作的职业素养。
效果三:投身社会实践,增强学生文化自信
课程结合“返家乡”寒假实践活动,旨在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立德树人,突出实践育人,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投身社会实践。同时,结合我校“返家乡”寒假实践活动,通过返回家乡,服务家乡的实践活动,树立学生正确的劳动观,推动青少年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提升文化认同,增强文化自信。
六、反思与改进
(一)强化因材施教理念,提高学生整体实践写作能力
大部分同学认为自己掌握了符合要求的写作能力,表示课堂采用“6C”教学环节,小组合作的方式,结合学习通教学平台,让同学都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但由于拍摄教室显示屏无法联网,学习通操作无法展示,同时,也有少部分同学因为理解力、接受力存在差异,进步不够明显,因此,在未来的教学中,需要强化因材施教理念,加强对基础较差学生写作水平的指导。
(二)重视学生知识积累,提升学生综合文化素养水平
高职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对于复杂问题的适应能力较差。因此,在未来的授课中,信息化手段与传统手段要相结合,重视高职学生的知识积累,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三)持续培养家国情怀,引领学生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家国情怀不是一时一课就能养成的,需要所有课程,所有教师通过自身的情感引领学生意识到立德树人的重要性。因此,在未来我们要关注自己的一言一行,备好每一节课,以饱满的热情去爱每一位学生,引领学生对文化的认同与自信,他们才能去传递给未来的新一代!
参考文献:
[1] 谈谈高校应用文写作教学面临的困境和教改出路[J]. 张美娟,刘乐乐. 写作(上旬刊). 2017(10)
[2] 论高校《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的实施[J]. 张静. 教育现代化. 2017(19)
[3] 5G时代应用写作教学的三个转变[J]. 陈荣香,李承辉. 应用写作. 2020(06)
课题:疫情下高职应用文写作课程线上与线下混合式教学融合的难点与突破路径研究(CZZYKT20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