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茱萸汤实验及临床应用概况
2021-04-17孙欢欢徐京育
孙欢欢,徐京育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吴茱萸汤为治疗阳明胃寒之食谷欲呕、少阴阴盛之吐利、厥阴寒邪上逆之头痛而立,主要用于治疗寒证,具有温中补虚、降逆止呕之效。吴茱萸汤中吴茱萸味辛、苦,性热,可温中、下气、止痛、开郁化滞、疗咳逆,兼有助阳止泻之功,重用为君;生姜辛温,可散胃中之寒,用为臣;人参、大枣二味相合,可益气、补脾胃,共为佐使。现已广泛用于治疗消化系统、妇科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多个系统疾病,现将其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1 实验研究
1.1 止呕作用王朋倩等[1]运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虚寒型呕吐大鼠的尿液代谢产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吴茱萸汤可通过调节虚寒型呕吐大鼠体内谷氨酸、酪氨酸、亚油酸、花生四烯酸代谢,干预三羧酸循环(tricarboxylic acid cycle,TCA),从而发挥其治疗虚寒型呕吐的作用。
1.2 对平滑肌的调节作用王秀坤等[2]取Wistar大鼠的胸主动脉、ICR小鼠的空肠、胃底、中段子宫等组织进行体外实验,结果显示,吴茱萸汤可使离体的血管平滑肌先收缩后舒张,从而起到双向调节作用。
1.3 促胃溃疡愈合作用李冀等[3]用醋酸涂抹法制备胃溃疡大鼠模型,用吴茱萸汤灌胃,末次给药24 h取样,用放免法对所得血浆中6-酮-前列腺素1α(6-keto-Prostaglandin,6-K-PGF1α) 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吴茱萸汤组大鼠血浆中的6-K-PGF1α水平、剖腹取胃组织观察胃溃疡面积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
1.4 抗炎症性肠病作用沈鹏[4]用葡聚糖硫酸钠诱导制备炎症性肠病小鼠模型,用吴茱萸汤进行灌胃,取结肠组织进行相关检测并观察。结果发现,吴茱萸汤能抑制模型鼠结肠变短程度,有效改善模型鼠结肠病理损伤的程度。
1.5 止痛作用内脏寒痛可由瞬时受体电位离子通道A1(transient rece ptor potential channel Al,TRPAl)活化导致。刘珍洪等[5]用吴茱萸汤对由福尔马林灌肠制备的内脏痛小鼠进行灌胃,发现不同浓度的吴茱萸汤均可降低小鼠疼痛行为的发生,免疫组化实验提示吴茱萸汤组小鼠体内TRPA1水平显著降低。
吴燕川等[6]以利血平皮下注射为主要方式制备偏头痛小鼠模型,用吴茱萸汤处理21 d后发现,小鼠脑组织内5-羟色胺受体(5-hydroxy trPtamine,5-HT)含量升高、NO含量降低。
1.6 降压作用李芳等[7]用加味吴茱萸汤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进行灌胃,监测大鼠尾动脉收缩压,8周后发现,高剂量组大鼠血压较给药前显著下降,同时对其血浆中的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Ⅱ)进行检测,发现自发性高血压大鼠AngⅡ水平显著降低。
1.7 抗抑郁作用胡静娜等[8]发现,吴茱萸汤能有效改善经由利血平处理后的小鼠所出现的行为绝望状态,这可能与小鼠脑组织内5-HT、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升高有关。
2 临床应用
2.1 头痛头痛作为一个症状可见于多种疾病之中。疾病虽有不同,但当其以头痛为主症时可参照中医“头痛”进行辨证论治。足厥阴肝经过巅顶与督脉相会,寒邪、瘀血留于肝脉,导致经络不通,不通则痛,故而头痛。LIU等[9]在加味吴茱萸颗粒治疗寒瘀阻络型偏头痛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临床观察中,将治疗周期设置为12周,观察入组患者第4周、第8周、第12周及治疗后4周内两组患者偏头痛发作的频率、止痛药的使用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偏头痛发作频率降低时间早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各个时期止痛药的使用量均显著下降(P<0.01),而对照组仅在治疗12周有所下降,且在随访期间对照组止痛药的使用量明显增加。
2.2 反流性食管炎反流性食管炎[10]以反酸、反食、嗳气为主要临床症状,中医典籍中并无与其有关的专篇记载,临证遣方用药时可参照“吞酸”“呕吐”“呃逆”等进行。本病可由寒邪客胃、脾胃阳虚、肝寒上逆等导致,病机关键为肝寒内生、浊阴上泛[11-12],其君药吴茱萸有祛寒、暖肝胃、降逆下气之用[13]。谢相智等[14]在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观察中,筛选中医辨证为肝胃虚寒型的患者8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1例,治疗组用吴茱萸汤合参赭培气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用雷贝拉唑治疗,2周后观察疗效,吴茱萸汤组有效率为92.68%,雷贝拉唑组有效率为73.17%,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慢性胃炎Hp感染是导致慢性胃炎发生的最主要因素,以上腹疼痛、腹胀、餐后饱胀感、早饱感为主要表现[15]。根据其症状表现,中医多参照“胃脘痛”“痞满”“嘈杂”等进行治疗[16]。脾胃阳气不足,虚寒内生,或寒凝中焦,则食入之水谷难以腐熟、所化之精微不能及时被运输到各个脏腑,脾胃失其本职,而发本病。魏岳斌等[17]在观察吴茱萸汤联合三联抗Hp疗法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时,筛选辨证为脾胃虚寒证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三联抗Hp治疗1周,后采用奥美拉唑、铝碳酸镁咀嚼片维持治疗3周,治疗组加用吴茱萸汤。治疗4周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Hp转阴率,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吴茱萸汤组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有效率为70.00%,治疗组Hp清除率为96.7%,对照组清除率为7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胃溃疡胃溃疡以周期性上腹疼痛、反酸、上腹不适为主要临床表现[18],胃镜检查可发现溃疡面,Hp感染是其发病与复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可参照中医“胃脘痛”“吐酸”等进行治疗。肝气犯胃、脾胃气虚、脾胃虚寒致中焦气机瘀滞,日久胃络受损,发为本病[19]。韩蓁等[20]筛选符合胃溃疡诊断标准且中医辨证为脾胃虚寒证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三联抗Hp治疗1周,后其维持治疗改单用奥美拉唑口服,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吴茱萸汤,胃痛甚者加延胡索,呃逆重者加陈皮,腹胀者加莱菔子,胃酸过多者加海螵蛸,两胁不适者加柴胡。统计结果显示,治疗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2.5 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消化不良[21]主要临床表现有餐后饱胀、早饱、上腹疼痛或烧灼感,生化及内镜检查结果无异常,其起病缓慢、病程长、易反复。根据其症状,中医多按“痞满”“胃脘痛”等进行辨证论治。临床上,由肝郁脾虚、脾胃虚寒或脾胃虚弱而导致者较为多见[22]。李季委等[23]在用吴茱萸汤治疗31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4周后发现,仅有2例无效,治疗有效率为93.5%。
2.6 溃疡性结肠炎腹泻、腹痛、里急后重、黏液脓血便是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主要临床表现[24],可参考中医“泄泻”“肠癖”进行治疗[25]。陈亚军[26]在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时,对符合诊断标准的68例患者用吴茱萸汤进行治疗,脾虚肝旺者加柴胡、鸡内金;血瘀者加川芎、延胡索;湿热蕴结者加秦皮、白头翁;脾胃虚弱者加山药、白扁豆;食滞者加神曲、炒山楂;脾肾阳虚者加巴戟天、补骨脂;久病致瘀者加茜草炭、蒲黄炭、紫丹参、肉豆蔻,有效率为95%。停用中药1年后对治愈病例中的38例患者进行随访,仅有2例出现病情反复,证明吴茱萸汤治疗UC有效,且不易复发。
2.7 慢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27]以反复发作右上腹疼痛或不适为主要临床表现,可伴有嗳气、腹胀等。中医[28]多按“胁痛”“胆胀”等进行辨证论治。吴茱萸汤可散肝寒、补脾胃之虚。黄飞霞等[29]在吴茱萸汤合柴胡疏肝散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观察中,对照组采用胆维他片、消炎利胆片治疗,治疗组用吴茱萸汤合柴胡疏肝散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有效率为92.9%,对照组有效率为71.5%。蔡界新[30]在用吴茱萸汤加味治疗肝胃虚寒型慢性胆囊炎患者65例的临床观察中,对照组用硫酸镁、消炎利胆片治疗,治疗组用吴茱萸汤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显示,治疗组有效率为95.38%,对照组有效率为79.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8 原发性痛经原发性痛经可参考中医“痛经”进行辨证论治。《景岳全书·妇人规》认为,寒滞、血滞、气滞、血虚、气虚等均可引起痛经,其中医治法有祛寒化瘀法、理气养血法、补气法等。汪丹华[31]在用吴茱萸汤治疗36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观察中,入组患者辨证均为寒凝血瘀证,治疗组用吴茱萸汤加减方治疗,对照组用定坤丹治疗,两组患者均于经前7 d开始服药,连用10 d为1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后对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吴茱萸汤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腹痛、畏寒肢冷等症状,降低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
2.9 复发性流产根据反复自然流产的临床特点,可参照中医妇科疾病之“滑胎”进行辨证论治。《诸病源候论》对其发病原因进行了叙述,“血气虚损者,子脏为风冷所居,则血气不足……喜堕胎”,即是说气血不足、寒凝胞宫,致冲任损伤、胎元不固而易发本病。黄楠等[32]在用吴茱萸汤联合西药枸橼酸氯米芬、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反复自然流产50例临床观察中,以治疗效果(有无流产、是否顺利生产)、生产率等为观察指标。结果显示,观察组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有效率为72.00%,观察组生产率为96.00%,对照组生产率为6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10 原发性高血压临床上,原发性高血压[33]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表现,可见头晕、头痛、视物模糊等症状。中医可按“眩晕”“头痛”对其进行辨证论治[34]。素体阳虚,则寒邪易于侵袭人体,且易生虚寒,寒客于脉,致脉管拘挛,血行不畅而发生本病[35]。李争红[36]在用吴茱萸汤治疗肝胃虚寒型原发性高血压的随机平行对照研究中,对照组用替米沙坦,治疗组用吴茱萸汤,随症加减,脾虚者加用四君子汤,痰浊中阻证明显者加用半夏白术天麻汤。28 d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吴茱萸汤组有效率为91.40%,西药组有效率为77.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11 糖尿病胃轻瘫糖尿病胃轻瘫(diabetic gastro paresis,DGP)[37]以胃排空延迟为主要特征,是糖尿病并发症之一。其中医治疗[38]不单独针对胃排空延迟而设,多在“消渴”的治疗基础上参考“痞满”“呕吐”“胃反”进行,中焦虚寒可致本病的发生。教富娥等[39]治疗中焦虚寒型糖尿病胃轻瘫时,对照组采用胰岛素、莫沙必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吴茱萸汤,气虚者加黄芪、山药、白术,呕吐者加半夏,腹胀者加枳实、焦三仙,血瘀者加丹参、刘寄奴。4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组有效率为78.57%,对照组有效率为5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12 胃癌晚期呕吐胃癌的发病与Hp感染、长期饮食不当密切相关。胃癌晚期,主要病机为脾胃虚寒、气血亏虚[40]。潘守杰等[41]在观察吴茱萸汤治疗晚期胃癌呕吐32例的研究中,治疗组用吴茱萸汤加姜半夏、茯苓治疗;对照组用地塞米松、胃复安治疗,半个月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有效率为93.8%,对照组有效率为6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13 癌痛癌痛严重降低了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临床观察结果表明,吴茱萸汤对癌性疼痛能起到良好的治疗作用。倪红等[42]在治疗三阴伏寒型中重度癌痛30例的临床观察中,对照组用硫酸吗啡缓释片10 mg,日2次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吴茱萸汤合四逆汤治疗,日1剂,水煎200 mL,早晚餐后服。结果表明,吴茱萸汤合四逆汤能降低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患者阿片类药物的使用量。
此外,亦有吴茱萸汤治疗带下病、失眠、肢体震颤、神经官能症、梅尼埃病等的相关报道[43-47]。
3 小结与展望
吴茱萸汤作为经典名方,药简力专,临床效果良好,且毒副作用小。经历代医家的实践、拓展与延伸,吴茱萸汤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已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当中。相关实验研究为吴茱萸汤发挥治疗作用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但仍有部分疾病的治疗机理未得到证实,尚需进一步实验加以验证。对现有临床报道进行研读后发现,吴茱萸汤治疗部分疾病的文献属于验案报道,未进行系统的临床观察;部分临床观察样本量有待增加,以增加可信度。吴茱萸汤主要治疗因寒而致的病证,因疾病的病因病机日渐复杂,在应用时,不能拘泥于寒证,应随证加减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