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金安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调查
2021-04-17聂国友
聂国友
六安市金安区畜牧水产技术服务中心,安徽六安 237000
近年来,六安市金安区畜牧业发展重心从重经济增长逐步向经济环保并重转变,推动畜牧业高质量绿色发展。大力推广种养结合养殖模式,深入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2019年金安区成功入选全国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区县。2020年末全区生猪存栏21.1万头,出栏38.44万头,家禽期末存栏674万只,出栏1 892万只,羊期末存栏2万只,出栏3.95万只,肉类总产5.95万吨,禽蛋产量4 438吨。2021年上半年全区生猪存栏25.30万头,出栏25.56万头,能繁母猪存栏2.42万头,家禽存栏627万只,出栏753万只。
1 基本情况
截止2021年,全区畜禽养殖规模场234家(不包括水禽,水禽未列入畜禽养殖污染源系列),其中奶牛1家、肉牛4家、羊15家、生猪135家、鸡79家(其中蛋鸡9家);水禽规模养殖场123家(鹅120家、肉鸭2家、蛋鸭1家)。粪污处理设施装备均已配套到位,配套率100%。2020年全年畜禽粪污产生量78.77万吨,全年粪污利用量75.31万吨,利用率达95.6%,其中规模养殖场粪污利用量44.05万吨,占全年总粪污利用率58.49%,超过全区总利用量半数以上。
2 主要做法
坚持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的治理路径,以推进畜禽粪污治理为抓手,以种养结合、粪污就地消纳、规模化养殖场带动的畜禽粪污治理全覆盖为方向,以建立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长效机制,实现畜禽粪污处理减量化、生态化、资源化为目标,坚持因地制宜,因场使策,实行以养殖场为主体,政府引导予以奖补,整区制推进规模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构建全区畜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新格局。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主要有固体粪便堆肥利用、有机肥利用、污水肥料化利用、异位发酵床、环氧发酵等,通过种养结合,还田利用。
2.1 引导养殖场根据自身实际养殖情况,充分利用周边不同种养殖环境,消纳产生的粪污。如城北乡陈松山养鸡场、淠东乡大铁鸡场等肉鸡场鸡粪尿垫料堆肥干燥、一并打包,便于储存、远距离运输;六安张店镇博旭养殖有限公司、孙岗镇乡农聚缘棚
等养殖场充分利用周边水果、蔬菜种植业,将粪污消纳与果园、菜园施肥结合,实现种养结合;安徽九棵松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六安市百盛生态养殖有限公司等养殖场依托当地林业发展优势,大力推进粪污园林消纳;安徽银源畜禽养殖有限公司等养殖场通过引进畜禽粪污有机肥生产线,将收集的粪污生产加工为有机肥销售,提高粪肥附加值。
2.2 加大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的配套到位,配套率100%。如施桥镇兴源家庭农场等30家规模猪场采用异位发酵床处理生猪粪尿,做到了饲养全过程不产生污水;安徽银源畜禽养殖有限公司、六安博旭养殖有限公司等5家蛋鸡场引进新型传送带自动清粪,较传统刮粪板清粪效率明显提高,有害气体浓度明显降低;金安温氏畜牧有限公司横塘岗种猪场等10家养殖场引进全套污水处理系统(厌氧发酵池-沉淀池-培养池-SBR池-消毒-排放如氧化塘),匹配现代大规模生产;安徽西商东润畜牧有限公司、六安市天时畜禽养殖有限公司等15家养殖场通过建设大型沼气工程消纳生猪粪尿。2020年,金安区引进新型环氧发酵污水处理模式,通过对养殖污水过滤、活菌生物处理、风干、过滤、活菌生物处理循环过程,实现低成本污水零排放。此模式优势在于设备建设投入低、处理过程全自动、运转费用低、污水零排放。目前,全区已有六安市良友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玉龙湾生态家庭农场等24家养殖场采用此模式。
2.3 加强养殖场日常管理监督和指导。积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辖区内畜禽规模养殖场实行包保制度,开展监督检查和技术指导,针对不同养殖场制定切实可行的粪污处理模式,加强对粪污资源化利用台账监管,确保流向明确,防止造成二次污染。对新建、改建、扩建畜禽规模养殖场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新建、改建或改扩建畜禽规模养殖场,必须控制在宜养区内,认真执行畜禽规模养殖建设项目环评分类管理和相关技术标准,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或登记备案表,落实环保设施建设“三同时”制度,配备必要的粪污收集、贮存、处理、利用设施。对未执行环评或“三同时”制度的畜禽规模养殖场,移送相关部门依法予以处罚或关闭。
3 存在问题
一是规模场粪污处理设施设备基础薄弱。金安区作为中央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县区,2018年起全面推进“一场一策”资源化利用及粪污处理设施设备建设工作,目前所有规模场均已配套,但因起步较晚,部分养殖场只配套污水管网、堆粪场、积粪池等基本设施设备,粪污处理能力有限,为了进一步提高粪肥利用率,提高粪肥附加值,仍需继续进行设施设备改造升级。
二是中小规模养殖场(小区)布局不合理。“十三五”期间,金安区畜牧业由传统分散养殖向规模化养殖转变,由于过去对科学规划养殖用地缺乏重视,许多中小规模养殖场(小区)私自建在了居民区和河道附近,治理困难。
三是中小规模场畜禽污染防治资金投入不足。畜牧业经营随市场波动性比较大,一般2~3年一个周期,中小规模养殖场投入资金处理利用粪污是一件极其困难事情。以一个年出栏500头规模养猪场为例,按照目前规模养殖生产方式,建成一个合格的粪污处理系统,至少花费在20万元以上,另外还需设备运行费用,这对于中小规模养殖场来说,难以承受。
4 对策与建议
4.1 继续提高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设备水平。对于全区规模养殖场、改扩建达到规模养殖水平养殖场,在已有污水管网、堆粪场、积粪池等基本设施设备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设施设备使用效率,适时适量引进干湿分离机、新型节水设备、环氧发酵设备等新设施设备,提高产出农家肥、有机肥附加值,进一步提高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
4.2 鼓励中小养殖场配套粪污处理设施设备。借助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影响力,充分发挥已配套规模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主体宣传带头作用,引导鼓励中小规模养殖场配套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粪污处理设施设备,力争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不再是我区畜牧业发展中需要“兼顾”的问题,资源化利用与发展同样重要这一观念深植养殖户心里。
4.3 引导和鼓励商品有机肥生产企业提升生产加工能力,要在原有的一家有机肥生产企业基础上,开展招商,引导有资质和生产能力的大型企业进驻我区,同时合理利用国家有机肥生产扶持政策,积极引领企业提升生产能力和规模,切实解决粪污处理难题,变废为宝,提升畜禽养殖粪污利用附加值,同时减轻养殖企业粪污处理投入。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