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平市畜牧业产业发展经验、存在问题及对策
2021-04-17刘成武
刘成武
兴平市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陕西兴平 713100
兴平市是陕西省畜牧业养殖大县(市),国家商品瘦肉型猪基地县(市),陕西省生猪养殖大县(市),陕西省蛋鸡示范县(市)。“十三五”以来,兴平市加大政策扶持和科技服务工作力度,引导群众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大力发展适度规模养殖,推广循环养殖模式,努力提高养殖效益,全市畜牧业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兴平市连续几年被咸阳市评为畜牧业生产先进县(市)。笔者长期在兴平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对全市的畜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提出了畜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1 全市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做法
1.1 政策扶持,引导发展
制定出台了《兴平市加快发展畜牧业的实施意见》,对全市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场奖励扶持,调动了群众的养殖积极性。激励社会能人、返乡人员创办规模化养殖场,激活了民间资本,推进了畜牧产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共新建陕西奥兴现代农业生态有限公司、咸阳晟牧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等8个总投资1.84亿元的规模化养殖项目,全市畜牧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水平明显提升。
1.2 做强龙头,带动发展
一方面,对星光公司等规模化龙头企业进行重点扶持,支持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群众养殖致富。另一方面,引进了陕西双汇等屠宰龙头企业,有效解决了养殖户的销售问题,提高了生猪产业附加值。去年在咸阳市“百企进咸,投资兴业”“金秋季”招商引资专题周引进了全国500强企业双汇发展总投资7亿元的生猪养殖全产业链项目,全市畜牧业总产值达到8.3亿元以上。
1.3 生态养殖,科学发展
近年来,全市把生态化养殖模式作为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的重点来抓,在塬上苹果种植区和其他蔬菜种植区大力推广和发展 “猪-沼-果”和“猪-沼-菜”生态循环养殖模式,在全市农业中形成闭路循环,减少粪肥污染,节约生产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1.4 科技入户,指导发展
持续推进“千帮千行动”将全市畜牧兽医技术人员、乡村兽医、土专家与全市养殖场(户)结对帮扶,开展“点对点、面对面、手把手”的“千帮千”技术指导服务。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在全市树立“养殖发展、环保先行”的理念。组建了畜牧产业扶贫技术服务“110”指挥组,专门受理和解决养殖场(户)生产技术难题。同时,引导群众成立各类养殖协会,请专业养殖户介绍经验,互相交流,互相促进,共同提高,有效地解决了畜牧业发展中的技术问题。
1.5 狠抓防疫,保障发展
把动物防疫工作作为保障畜牧业安全生产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层层落实工作责任,严把防疫质量关,确保重大动物疫病应免疫密度、挂标率均达到标准,在春秋季动物防疫中,动物预防控制中心和各镇办畜牧兽医站严格免疫操作规程,做到部位准、剂量足、消毒严,全市重大动物疫病应免疫密度、挂标率均达到了100%。畜禽免疫抗体检测均达到或超过部颁标准,为保障全市畜牧业生产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1.6 加强屠宰管理,确保肉品质量
对屠宰企业实行驻场24小时监管,实行宰前、宰中、宰后企业全程监管,开展“瘦肉精”尿样快速检测和兽药残留抽样检测。在非洲猪瘟疫情发生以来,我们严格要求企业按照规定配置非洲猪瘟快速检测装置、培训技术人员并在宰前和宰后进行非洲猪瘟检测,严格防止疫情传入,确保肉食品质量安全。成立畜禽定点屠宰管理办公室,专门负责全市定点屠宰的监督管理和私屠滥宰的查处,严厉打击私屠滥宰和运输贩卖病死猪等违法行为。
2 畜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动物疫情防控形势严峻
国内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情多发,全市重大动物疫情发生风险增大,防控任务异常艰巨。
2.2 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难度增大
全社会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畜产品安全监管涉及防疫、检疫、生产、屠宰加工等多方面,对泔水饲养、滥用违禁药物、病死畜禽流通等违法行为的监管难度增大。
2.3 畜牧产业投入不足,资金短缺
养殖业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的行业,资金短缺、贷款门槛高已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2.4 畜牧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
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相对偏少,产加销脱节,产业链条短,转化增值不够,大部分是直接出售原字号畜产品,大中型畜产品深加工企业少。
3 全市畜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3.1 生猪产业底子厚,基础好
全市生猪出栏居咸阳市之首,规模化养殖发展迅猛,截止目前,年出栏1 000头以上的养猪场27个,万头养猪场2个,星光生猪养殖示范园区今年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3.2 畜牧业发展面临良好地政策环境
近年来,各级政府十分重视畜牧业发展,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安排的项目资金更多,省委、省政府又出台了《关于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畜牧业,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畜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更加优越。
3.3 区位优越交通便捷
兴平市紧邻西安、咸阳,交通十分便利,电力供应充足,水质良好,程控电话、无线通讯、因特网、宽带网普及全市各乡村,信息联络、通讯十分便捷。
3.4 畜禽种质资源丰富
兴平市种猪示范场是陕西省唯一的关中黑猪选育场,经过几十年坚持本品种选育成功培育出了兴平关中黑猪新品种。星光公司、大好猪场等养殖场近年来也引进了杜洛克、长白、约克等生猪优良品种。星光公司建设的兴平市种公猪站,大大提高了全市生猪良种化水平。
4 加快全市畜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4.1 做强做优生猪产业
把生猪产业作为全市畜牧业主导产业,不仅要做大,更要做优,真正把生猪产业做成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在北部苹果种植区大力发展生态养猪,建设生态养猪基地,争创国家级生态养殖示范园区。用三年时间,实施生态养猪“一三五”工程(即:按照标准化猪舍建设标准建设10个千头猪场,30个500头猪场,500个百头大户。)建成10万头无公害生态养猪示范园区,园区全部采用“猪-沼-果”模式,按照每5头猪一亩果园规划,10万头猪产生的粪便通过沼气发酵处理,可为2万亩果园提供优质有机肥,既解决了污染问题,又提高了果品质量。
4.2 建立生猪产业扶持和稳定发展基金
对市上确立的生态养猪“一三五”工程进行扶持,对新建的标准化圈舍进行资金扶持,对年生猪出栏1 000头以上的养猪场进行奖励,对因产业发展波动而受损的规模养殖场给予政策性扶持补助,以稳定全市生猪存栏。
4.3 开发利用关中黑猪资源
关中黑猪是陕西省种猪资源的优良品种,兴平市种猪示范场培育的兴平关中黑猪新品种,生产性能优良,以关中黑猪为母系的三元杂交猪杂交优势十分明显,其肉色红润,大理石纹明显,味香细嫩。关中黑猪肉在西安市的售价高达60元/kg,经济效益十分可观。要加快关中黑猪的繁育,提高存栏数,为养殖户提供更多的关黑二元母猪,大力发展黑猪产业,提高养殖效益。
4.4 抓好对新建规模化养殖企业的指导和扶持工作
重点抓好总投资7亿元的双汇生猪全产业链项目,抽调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和帮助企业做好养殖场规划设计、基础设施建设和良种引进等方面的工作,使企业早日投产。
4.5 大力培育畜牧业龙头企业
引进一批畜牧业深加工企业,提高兴平畜牧产业附加值,带动兴平的畜牧业健康发展。积极向上申报畜牧业生产项目,对现有成长性较好的规模养猪场进行扩建和改建,力争全市畜牧业龙头企业达到10个;继续扶持畜牧业龙头企业,提高产品档次,打造企业品牌,拓展外销市场,增强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辐射带动能力。
4.6 积极推进畜牧业标准化生产
按照“规范、统一、简便、易行”的原则,积极推进畜牧业标准化生产,改变千家万户饲养、管理粗放、防疫条件差的传统饲养模式,通过产地环境优良化、饲料兽药标准化、生产过程规范化、产品质量规格化、产品认证标识化的要求来组织生产,改善环境,降低污染,促进全市无公害畜产品基地建设,有效提高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力争经过3~5年的不懈努力,使全市畜牧业标准化生产水平达到80%以上。着力抓好奶业标准化生产,加大奶牛养殖小区和标准化挤奶站建设力度,力争使全市奶牛标准化养殖小区达到10个,规模养殖场达到10个,每个奶牛小区和规模场都建有管道挤奶站。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