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白肌病的诊断和防控
2021-04-17左鑫博
左鑫博
青海省格尔木市动物检疫站,青海格尔木 816099
猪白肌病是一种骨骼肌、心肌以及肝脏发生变性、坏死的营养代谢病。因病变的部位肌肉颜色会变得苍白而被得名。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机体缺硒和维生素E。一般在断奶前后1~2周内容易发病,且少数地区呈零散或零星发病。该病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严重影响我国养猪业的发展。
1 发病原因
造成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日粮中缺少硒和维生素E,以及其他营养物质的比例出现失衡。机体缺硒会导致心肌、骨骼肌细胞膜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发生氧化,从而导致细胞膜被破坏,进而引发心肌细胞和骨骼肌细胞出现坏死,导致猪出现白肌病。研究发现每千克日粮中硒含量低于0.1 mg就会引发白肌病。另外,妊娠期母猪冬季维生素E摄入较少,也可导致哺乳仔猪因缺少维生素E导致白肌病的发生[1]。
2 临床症状
2.1 肌营养不良型
该类型的心肌病主要发生在体质健康、营养状况良好的仔猪。发病突然、病程较短。病猪主要表现为精神不佳、食欲下降、呼吸困难,甚至突然死亡。对于病程较长的病猪还会出现肢体僵硬、无法站立、拱背、瘫痪等症状。另外,少数仔猪还会出现神经症状,例如转圈运动等,最终会因为呼吸困难、心脏衰竭而死亡。
2.2 肝营养不良型
该类型的白肌病主要发生于1~4月龄的仔猪或育肥猪,且具有较高的死亡率。临床上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型通常发生在生长速度快的仔猪,无明显症状就突然死亡。少数患病仔猪会出现呼吸困难、腹泻、呕吐、运动困难、心律不齐等症状。患慢性型的主要表现为消化机能减弱、食欲下降、皮肤出现黄染、呕吐、腹泻、排褐色粪便且伴有贫血等症状[2]。另外,还会出现呼吸困难、心跳加速,可达90~120次/min。
2.3 桑葚心病型
该类型的心肌病主要发生于体型健壮的仔猪。该病通常无明显症状,部分仔猪会出现精神萎靡、尖叫、抽搐,严重的死亡。
3 诊断
3.1 剖检变化
通过对病死猪进行解剖,可以发现骨骼肌上有明显的局灶性坏死。肌肉呈现灰红色,质地如同煮熟的鸡肉。坏死部位主要出现在病猪的背部、四肢和臀部。另外,心内膜上有淡灰色的斑点,心脏变大,心肌松弛、坏死,形状如同桑葚状。心外膜和心内膜还会出现点状出血的现象。随着病情的发展,肝脏会变成淡褐色,且有充血、肿大的现象。
3.2 鉴别诊断
病死猪蹄表面苍白,死后无肿块。该病不具有传染性,临床上病猪会出现跛行的现象。临床上病猪表现为精神不振,无法站立,呼吸困难,运动障碍,心力衰竭。可通过临床症状对此进行初步诊断。另外还可通过实验室诊断进行确诊,通过检测病猪被毛、肝脏中硒含量以及血液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来确诊是否为白肌病。若被毛中硒含量小于0.13 mg/g,脏东西含量小于0.2 mg/g,过氧化物酶活性在8 U以下,可确诊为白肌病。
4 防控措施
4.1 治疗
对于患白肌病的仔猪可通过皮下注射醋酸生育粉和亚硒酸钠液进行治疗,每天注射一次,连续注射15 d,可有效缓解病情。对于患白肌病的成年猪,可通过肌肉注射醋酸生育粉和亚硒酸钠液进行治疗,每天注射2次,连续注射5 d,对于分娩后泌乳不正常的母猪可以通过使用维生素E进行治疗,每天使用2次,连续使用5 d。对于继发胃溃疡的病猪可通过使用维生素E、硫糖铝、阿托品进行有效的治疗,每天用药2次,连续使用3~4周。另外,对于继发口腔溃疡的病猪,还可通过在溃疡面上涂抹维生素E乳糖、糖精、香草香精混合药物进行治疗,每天涂抹3次,直至完全治愈[3]。
4.2 加强饲养管理
为避免猪白肌病的发生,在饲喂过程中需选择饲喂一些维生素E含量丰富的饲料,例如玉米、大麦、豆类、苜蓿、青绿饲料等。尤其华北、华东、西北等省份属于我国缺硒地区,这些地区日常饲养过程中需要额外补充硒和维生素E,从而降低猪白肌病的发生。通常妊娠母猪饲料中需添加维生素E 20 mg/kg。公猪饲料中需添加50~80 mg/kg维生素E。饲料中添加维生素E可有效避免妊娠母猪产后无乳、产死胎以及公猪繁殖能力低的情况。另外,仔猪饲料应添加维生素E 15 mg/kg,以免因缺乏维生素E而导致生长发育受阻。
做好饲养管理,保证猪舍温度适宜、干净卫生、空气质量良好、饲养密度适宜、环境安静舒适,减少环境应激。另外,饲养过程中还应注意避免暴晒、雨淋、长距离运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