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10年隔附子饼灸临床应用与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

2021-04-17杨蓝刘兴星尚秀葵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1年10期
关键词:饼灸附子临床

杨蓝 ,刘兴星 ,尚秀葵

1 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 天津 301617

2 天津中医药大学实验针灸研究中心 天津 301617

隔附子饼灸又称“附子灸”“附子饼灸”“附饼灸”,为隔物灸的一种,其起源晚于隔姜灸与隔蒜灸,现存文献中,至唐代孙思邈时始有关于隔附子饼灸的详细记载,《千金翼方·卷二十三》云:“削附子令如棋子厚,正着肿上,以少唾湿附子,令热彻以治诸疖诸痈肿牢坚。”此亦反映了当时孙思邈应用隔附子饼灸治疗疖痈肿牢坚类的疾病。此后数千年的发展,隔附子饼灸的操作形式、临床应用发生了变化,至近代,附子灸的应用更加广泛,相关研究不断增多,治疗机制日趋完善。现分别从临床应用和生物学机制研究进行综述。

临床应用研究

1 隔附子饼灸在各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1.1 运动系统疾病 近10年隔附子饼灸主要用于治疗“痹症”“痿证”“腰腿痛”范畴的疾病,病因以肝肾亏虚、感受邪侵为主,临床上多表现为肢体疼痛、肿胀、关节功能活动障碍等症状。研究显示[1-4]隔附子饼灸可用于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护理及临床干预,改善患肢运动功能及患侧手肿胀情况。临床实验证明[5-10]隔附子饼灸能改善局部微循环障碍、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可用于治疗急慢性腰痛、类风湿性关节炎(RA)、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及远期疗效。谢冬群[11]、张保球[12]等发现隔附子饼灸治疗肾阳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有良好疗效,且每穴5壮疗效优于每穴3壮。武汉市中医医院风湿科通过自制艾灸器,将隔附子饼灸改良为隔附子饼温和灸,并于临床中发现隔附子饼温和灸能提高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血钙水平[13],改善肾阳亏虚型及寒湿痹阻型RA的临床症状、减少RA治疗中非甾体类消炎药(NSAIDs)的服用,降低服用抗风湿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14-16]。陈美仁等[17,18]将隔附子饼灸治疗肾虚髓亏型KOA的过程分为在院治疗和居家治疗两部分,结果显示隔附子饼灸能改善患者症状,降低患者血清CRP、IL-1、IL-6水平,具有居家治疗的可行性。

1.2 内分泌系统疾病 夏勇、张育瑛等[19-21]将隔附子饼灸用于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炎(HT),在膻中、中脘、关元及大椎、肾俞、命门行隔附子饼交替施灸能促进HT患者血清TgAb、TPOAb阳性率的下降,促进甲状腺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心悸心慌、失眠、咽干口燥、及气短乏力、舌红少苔、脉细数等中医症状。

1.3 消化系统疾病 隔附子灸在消化系统中主要用于治疗各类泄泻,如五更泻[22]、脾胃虚寒型腹泻[23]、溃疡性结肠炎(UC)[24-26]、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27]等,其中在UC的应用最多,附子饼中常根据证型配以多种药物。沈群等[24]在美沙拉嗪片治疗的基础上以附子、肉桂、丹参、红花、木香组成附子饼灸中脘、天枢、关元、上巨虚治疗50例湿热型UC患者;杨周雨等[25]将30例脾虚湿蕴证轻中度UC患者在予美沙拉嗪栓剂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由香连丸化裁而来的隔药饼灸(含制附子)交替灸脾俞、中脘、足三里;大肠俞、天枢、上巨虚;张雅等[26]采用由附子、丹参、当归组成的附子饼灸天枢穴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脾肾阳虚型UC,均取得了更佳疗效。Zhao JM等[27]以不同灸频、壮数作隔附子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的析因分析,结果显示隔附子灸天枢、气海能有效改善D-IBS患者生活质量,显著降低D-IBS患者SDS、HAMD抑郁量表及SAS、HAMA焦虑量表评分,具有抗抑郁和抗焦虑的作用,以每周3次,每次1壮的效果为最优;此外,张媛媛、王军媛[28]隔附子饼灸至阳八阵穴治疗脾胃气虚型糖尿病胃轻瘫,治疗 12 周后,患者胃轻瘫主要症状改善程度、胃排空率均优于口服枸橼酸莫沙必利片组,其机制可能与隔附子饼灸能升高患者血清胃泌素(GAS)、胃动素(MTL)水平,降低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有关。

1.4 循环系统疾病 杨玉佩等[29-31]发现隔附子饼灸内关、阴郄、神门能有效改善心肾阳虚冠心病患者的症状、减少复发、缩短住院天数,同时能有效降低患者血脂水平,减轻全身炎性反应程度,且联合穴位敷贴效果更佳;严萍[32]将46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隔附子饼灸内关、关元、膻中治疗。治疗10次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1%,优于对照组,且硝酸甘油减停率更高。此外刘媛媛[33]、郑元春[34]等以隔附子饼灸改善患者四肢逆冷的症状,其疗效与治疗时间有关,于三伏天施灸最佳。

1.5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隔附子饼灸可用于治疗肾病、排尿异常、妇科、男科疾病,均属祖国医学中肾系疾病范畴。王东梅[35]的研究显示隔附子饼灸神阙穴能改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免疫水平,使患者24h尿蛋白定量明显下降。张保球[36]、王健[37]等发现隔附子饼灸能有效改善痛风性肾病及早中期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肾功能,减轻临床症状。此外,临床研究表明,隔附子饼灸能改善多种原因引起的尿失禁[38,39]、尿潴留[40-41],穴位多选用神阙、气海、关元;Yan Yue等[42]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排尿困难,于术前3天予患者隔附子饼灸关元、中极干预,2次/d,结果显示隔附子饼灸能有效改善患者术后首次排尿症状评分、24h残余尿量、排尿困难的临床控制率。

朱现民[43]、赖莹雪[44]等研究表明隔附子灸能有效改善寒湿凝滞型痛经患者症状,疗效优于针刺、温经汤。 严伟、周亚锋等对隔附子饼灸治疗肾阳虚型前列腺增生症进行了多方向多角度的研究,结果显示隔发酵附子饼灸较传统附子饼灸的疗效更佳[45];1次/d的隔发酵附子饼灸疗效优于2次/d或隔日1次[46];在运用正交设计优选肾阳虚型前列腺增生症隔附子饼灸的灸量、频次、疗程时,显示1次/天为影响国际前列腺症状积分和膀胱残余尿量最佳频次;每次2壮为影响中医症状评分最优灸量;治疗8周为影响最大尿流率的最优疗程[47]。

1.6 神经系统疾病 陈钰龙[48]将70例顽固性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针灸组,两组均取主穴合谷、地仓、牵正、翳风、风池、太冲;配穴太阳、阳白;阳白、鱼腰、照海、攒竹、丝竹空、瞳子髎;四白、迎香、禾髎。共治疗21d后,针灸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针刺组。

2 操作方法研究

从附子饼的制作来看,所用附子有生附子、炮附子、发酵附子、附子颗粒剂,饼中可根据病症不同,添加相应的药材,以黄酒、蜂蜜、姜汁等不同材料调和,以减少附子毒性、助力附子药性发挥;附子饼厚度为0.3~1.0cm,过薄易烫伤,过厚则影响热力渗透;根据施灸穴位所在部位不同,附子饼的直径2~4cm不等,过小则艾柱易掉落。近10年施灸的操作亦出现了改良,由单纯的艾柱灸改为艾灸温和悬灸或自贴式艾灸,以防止艾柱掉落和烫伤。同时,在灸频、灸量方面也有不少研究,临床上明确提出灸频、灸量、疗程等影响临床疗效,且不同疾病隔附子饼灸的最佳灸频、壮数不同,一般为1次/d,每次1--3壮,干预疗程多≥4周。此外,隔附子饼灸既可以做为急性病的治疗手段,亦可以预防疾病,居家施灸,简便易行,便于推广。

3 不良反应

研究发现隔附子饼灸可出现皮下出血、烫伤、过敏[19]等不良反应现象,临床操作时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此外因附子有毒、刺激性强,有学者提出配制时应戴手套,并限制临床用量[11]。

隔附子饼灸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

1 隔附子饼灸与免疫

隔附子饼灸在纠正免疫功能紊乱、调整内分泌与免疫之间的相互作用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崔云华等[49]研究发现,隔附子饼灸能通过降低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EAT)大鼠血清及组织的炎性细胞因子IL-17、IL-23、IL-23R浓度及mRNA表达水平,纠正EAT大鼠甲状腺组织病理学改变。朱才丰等[50]发现隔附子饼艾灸督脉能上调APP/PS1双转基因阿尔茨海默病小鼠脑内的自噬细胞水平,促进清除β-淀粉样蛋白(Aβ)聚集形成的老年斑,改善Aβ聚集导致的神经细胞毒性脑损伤,改善AD转基因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并对大脑起到保护作用。

2 隔附子饼灸与脑肠互动轴

覃肯[51]及周志刚等[52]的研究表明,隔附子饼灸中脘、天枢穴可通过刺激T10-L3的神经节段,促进脑肠互动轴对中枢神经系统、肠神经系统(enteric nervous system,ENS)的调控,增加orexinA蛋白的表达,从而降低内脏高敏感性、提高大鼠痛阈,达到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效果。

3 隔附子饼灸与信号通路

余曙光团队对隔物灸的临床应用与作用机制做出了大量研究。赵利[53]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予以“足三里”穴隔附子饼灸干预处理,发现氧化磷酸化信号通路可能参与穴位局部对艾灸刺激的应答,且Cox7a2、Atp6v0d2、Atp5j可能是艾灸对穴位局部氧化磷酸化信号通路影响的潜在分子靶点。Wang X等[54]研究显示隔附子饼灸能下调克罗恩病大鼠中Ras,Raf-1,MEK-1,ERK-1/2 的异常表达及 Ras,Raf-1 mRNA水平、抑制ERK信号通路,改善结肠纤维化程度。

2.4 隔附子饼灸与血液循环 赵利等[55]以隔附子饼灸足三里干预佐剂性关节炎模型大鼠,荧光定量PCR显示,隔附子饼灸足三里能显著上调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足三里穴局部Eraf(网织红细胞相关因子)基因的表达。

小结与展望

隔附子饼灸是穴位、附子、艾灸三者作用相结合的有效治疗方法,从近10年来相关文献来看,隔附子饼灸能提高局部血流灌注量、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抗炎镇痛、调节免疫力、调节信号通路与脑肠互动轴,可参与治疗运动、内分泌、消化、循环、泌尿生殖、神经系统疾病,常单用或联合针刺、西药、穴位敷贴、常规护理共同干预,以减少甚至替代西药的使用、降低服用西药带来的毒副作用、减轻患者经济负担。从治疗证型上看,隔附子饼灸多以其温固扶阳之功疗寒湿、虚瘀之证,但也可治疗湿热证型的疾病,以抑制炎性反应[24]。

从隔附子饼灸的临床应用和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来看,隔附子饼灸的适应症疾病谱仍可进一步扩展:例如,动物研究显示隔附子饼灸能调节脑肠互动轴达到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效果,临床研究显示改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抑郁、焦虑量表评分,抑郁、焦虑被证明与脑肠轴关系密切,未来可从临床、动物实验对隔附子饼灸治疗抑郁症、焦虑症及其他脑肠轴相关疾病进行进一步探索。此外隔附子饼灸还存在其他探索空间:附子内服的相关药理毒理研究充足,但隔附子饼灸的有效成分、药理作用尚不明确;临床与动物实验中对隔附子饼灸灸量的研究多局限于每穴灸量,总灸量的量效关系及烟雾的毒副作用、安全阈值尚待研究。在今后的临床研究中应规范顶层设计,为隔附子饼灸的临床应用提供更强的循证医学证据。同时临床与实验研究要相互沟通与指导,进一步明确隔附子灸的作用机制,明确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确定安全使用范围,完善隔附子饼灸的适应症疾病谱,并在有效的基础上尝试隔附子饼灸的标准化诊疗方案,并在此基础上生产相应的操作模具,以便规范和简化操作,利于居家实施和推广,更好发挥其治疗和预防疾病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饼灸附子临床
隔药饼灸对动脉粥样硬化兔肠道菌群的影响
隔药饼灸临床应用研究※
附子在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A Preliminary Study on Legitimacy Identification Standards for Unconventional Treatment Technologie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普外急腹症临床治疗的初步探讨
Observation on clinical effects of herbal cake-partitioned moxibustion for knee osteoarthritis
元胡止痛膏治疗软组织损伤的临床观察
附子化学成分的研究现状
当归四逆汤治疗虚寒型痛经临床观察
隔药饼灸对慢性支气管炎模型大鼠血清IgG、IgA水平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