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穴“断红”治疗崩漏的研究概况*
2021-04-17杨东霞吴慢莉申儒霞霍玉霞王宁景佳欣李红梅
杨东霞,吴慢莉,申儒霞,霍玉霞,王宁,景佳欣,李红梅
1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2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崩漏是指女子在非月经期间阴道突然大量出血,或者淋漓下血不尽,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功能性子宫出血。西医一般采用刮宫或激素止血治疗,在临床上因为药物副作用和患者的依从性较差而使用受限。在传统中医疗法中,断红穴是近代以来治疗崩漏的特效穴,具有补气固脱止血的功效以及简便廉验等优势,因此为了更好的将断红穴用于临床,现将有关断红穴治疗崩漏的相关文献综述如下。
崩漏的病因病机
传统中医认为,崩漏的病因主要是由于早婚多产、房事不节、七情内伤、饮食劳倦等因素引起脏腑气血功能失调,主要包括肾虚、脾虚、血热、血瘀。沈金鳌在《妇科玉尺》中将崩漏的病因概括为“火热、虚寒、劳伤、气陷、血瘀、虚弱”。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将崩中的病机归纳为脏腑和冲任脉虚损,同时又指出妇女漏下之病与气血受损,冲任脉虚,经血不固有关。现代中医学认为本病的病因多为虚、热、瘀,导致肾-天癸-冲任-胞宫轴功能失调,进而胞宫经血蓄溢功能失常。西医关于崩漏的具体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但国内外医学家大多认可由下丘脑-垂体-卵巢内分泌生殖轴功能失调所导致[1],也有国外研究表明[2]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的激活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MP)水平下降有关。
经外奇穴——断红穴
断红穴源于经外奇穴“八邪”之“上都穴”,《奇效良方》中记载“八邪八穴,在手五指歧骨间,左右手各四穴……其二上都二穴,在手食指中指本节歧骨间,握拳取之,治手臂红肿。”八邪穴临床上有调和气血、活血止痛之功。因此在此基础上近代医家发现针刺上都穴此处具有治疗崩漏下血的作用,且疗效较好,成为治疗崩漏的特效穴,故而以断红穴命名。
《中医妇科学》[3]:“断红穴,二、三掌骨之间,指端下1寸,先针后灸,留针20min,有减少血量的作用。”断红穴位于手背部,而手背部是手三阳经循行之处,从手走头,针刺此穴可使经气相通,针感上行至肩部,有经气畅而能升提之意,灸法有温经益气补虚之功效。有研究表明[4]针刺与艾灸可使患者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通过“经络感传”调节酶活性和体内的生化动力学过程,进而通过对中枢神经-垂体束-内分泌-月经生理系统的双向调整作用,使内分泌功能恢复正常。因此针灸断红穴可以升提补气固脱,使经气畅达而能固摄,经气固则血止,故对崩漏下血有很好的止血作用。另外奇穴其治病有着奇特的疗效,甚至强于原有经穴,在临床上应用经外奇穴治病具有取穴简单、效果显著、针对性强等优点,如果运用得当,往往可事半功倍[5]。
操作方法:患者取仰卧位或坐位,两手掌面向下,呈半握拳自然屈曲状态,常规消毒后,一般取3.5寸毫针,沿着掌骨水平方向缓慢进针1.5~2寸,行平补平泻手法,留针20min后,可起针灸之。以艾卷行雀啄灸法或者行竹圈盐姜灸法。
治疗方法
1 单纯针刺疗法
针刺可通过刺激子宫收缩的作用,使紊乱的内分泌水平趋于相对平衡状态,以及针刺还具有提高血小板计数(BPC),并能显著提高血红蛋白(Hb),使针刺更易于发挥止血作用[6]。因此在近代医家发现断红穴治疗崩漏下血的作用以后,刘纹秀[7]应用针刺疗法治疗崩漏患者41例,其青春期女子7例,育龄期妇女23例,更年期11例,取主穴断红穴,配穴三阴交、足三里,采用毫针直刺,进针1.5寸左右,行平补平泻手法,有效率97.6%。
2 针药结合疗法
唐代医学家孙思邈提出“知针知药,固是良医”,非常重视针药结合治疗。针药结合,相辅相成,能够提高临床治疗疗效。故药物治疗结合针灸断红穴对崩漏有着很好的疗效。江有源[8]在崩漏出血时采用调肝摄血法,中药辨证施治,针灸穴取断红穴行平补平泻,太冲穴行泻法,足三里行补法,神阙行灸法。张美英等[9]自拟止血汤配合针灸治疗崩漏33例,中药在止血汤等基础上辨证加减,10剂1疗程。针灸主穴取断红穴、关元、公孙、三阴交、隐白穴,痊愈33例,无效3例。李红梅[10]教授自拟补气止血汤结合针刺断红穴治疗围绝经期脾虚型崩漏疗效显著,每日早晨口服中药后,针刺断红穴,手法采用平补平泻法,留针20min,连续治疗10d。王红峰等[11]选取脾虚型崩漏80例,应用归脾汤加减配合针刺断红穴治疗,针刺断红穴,1次/d。80例患者中治愈60例,好转16例,无效4例,有效率95%。
3 针刺结合艾灸疗法
在现代目前研究中发现,针刺及艾灸可以刺激子宫内膜血管收缩,从而调节内分泌系统,达到止血目的[12-14]。因此针刺艾灸并用,既可以疏通经气,又能补充血容量,能够快速止血,而且疗效较稳定。曾毅等[15]运用针灸疗法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52例,主穴取断红穴、关元、隐白、太冲、子宫穴等,断红穴先针后灸,刺入后快速捻转,不提插,捻转速度200转/min,持续2min,留针10min,反复操作3次起针,10d为1个疗程,治愈37例。栾炳翊等[16]应用针灸疗法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12例,取隐白、太冲、三阴交、气海及断红穴,实症用泻法,虚症用补法,留针30min后灸隐白穴,再灸断红、血海及三阴交,1次/d,10d为1个疗程,有效率100%。杜巧琳等[17]用针刺“断红”穴和灸隐白、大敦穴治疗崩漏患者69例,针刺断红穴,留针20~25min,再取双侧大敦、隐白穴,艾条距离10cm,悬灸20min,2次/d,有效率为91%。李莉[18]选取崩漏20例,以断红穴为主针刺结合艾灸治疗,针刺留针后,以艾卷行雀啄灸法,10~15min为度。治愈15例,显效2例,好转2例,无效1例,有效率95%。李景新等[19]采用针灸断红穴联合艾灸隐白穴、三阴交治疗青年女性子宫出血1例。董艳敏等[20]应用针刺“断红”穴配合隔药灸脐法治疗脾肾亏虚型崩漏23例,配合隔药灸脐法,有效率95.7%。张建英[21]运用督灸联合断红穴等针刺治疗排卵期出血33例,治疗效果良好。
4 艾灸配合药物疗法
佘春燕[22]在崩漏出血期采用中药配合艾灸辨证施治以止血,崩漏证型是脾气虚弱型,选用固本止崩汤加减,并配合竹圈盐姜灸断红穴、关元、足三里、隐白穴。刘洪艳等[23]观察艾灸断红穴配合功血宁治疗崩漏与单用功血宁治疗崩漏等临床疗效对比,对照组用功血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艾灸断红穴20min,1次/d,连续服药、艾灸30d为1疗程。得出结论艾灸断红穴联合功血宁较单独使用功血宁治疗崩漏效果好。 陈飞丽[24]以益气健脾固冲汤加减以及隐白、断红穴艾灸治疗脾虚型崩漏症为试验组,以益气健脾固冲汤加减为常规组,观察2组疗效对比,试验组与常规组有效率分别是98%、80%。黄碧欣[25]应用举元煎加减配合艾灸治疗气虚型崩漏与口服激素配合止血药物治疗崩漏进行疗效对比,中药3次/d,连续服用7~10d,服药期间配合艾灸治疗,取穴为断红穴、大敦(双侧)、隐白穴,选取艾卷3粉,距离皮肤2~3cm,经行艾灸。结论:举元煎加减配合艾灸治疗气虚型崩漏,疗效好,不良反应更小,复发率更低。
5 按摩配合药物疗法
穴位按摩可以通过不同的手法刺激穴位,间接作用于经络,从而使经络通畅,也可以通过经络的循行传导影响脏腑功能[26]。刘日升[27]使用三仙汤加味配合按摩断红穴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15例,辰时与戌时各按摩断红穴1次,左手右手交替,按顺时针方向按摩50~100次,痊愈12例,有效率93.3%。
小结与展望
目前,国内功血约占妇科门诊的10%,大量数据表明,功血的发病率约为22%[28],以青春期和绝经过渡期为主。且随着人们生活和工作节奏的不断增加,其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且治疗后复发率较高,给不同年龄段的女性同胞带来了工作以及日常生活等方面的负面影响,严重者还会出现继发性感染、不孕、贫血等情况,增加了心理负担[29-30]。西医药物治疗虽能改善或控制功血的临床症状,但西药治疗其潜在的复发率要明显高于中医针灸治疗[31],且针灸治疗的有效率明显高于西药治疗[32]。而现在大部分女性对中医针灸治疗接受度较高,因此在临床上运用断红穴治疗崩漏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综合以上各家文献显示,断红穴治疗崩漏的疗效是确切可靠的,且该法具有简便验廉等特点,且针灸结合疗法、灸药结合疗法、针药结合疗法、穴位按摩结合中药均有相辅相成的功效,遵循即“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治疗原则,对崩漏急性期出血以及预后复发等方面均有很好的成效。
此外,有研究显示针刺能调整女性激素紊乱[33-35]、改善卵巢相关因子表达及其内在环境,从而促进排卵治疗无排卵性功能性出血[36-38]。断红穴在临床上多与隐白、三阴交、足三里、公孙、气海、关元等穴配伍灵活使用。在现代研究中发现气海、三阴交、关元、足三里等对神经内分泌性腺轴具有很好的调控作用,其中来自S2~S4节段的副交感神经和T10~L1节段的交感神经支配卵巢-子宫。正是由于这些穴位与卵巢、子宫之间的生理神经节段性的解剖联系,以及足三里、三阴交等对内分泌的双向调节功能[39-41],奠定了断红穴配伍这些常用腧穴治疗崩漏能取得很好疗效的基础。另外,从各家文献中可以看出,无论何种证型的崩漏,针灸断红穴均有止血的作用,因此其治疗崩漏下血不受证型的限制。
针灸断红穴治疗崩漏疗效显著,不失为一种好的临床治疗方法,但是从关于断红穴治疗崩漏的文献中可以发现其目前还存在以下问题。关于断红穴的研究缺乏大量临床样本数据;因缺乏相对统一的治疗效果评价标准而不能或很难对崩漏治疗后的疗效进行对比;关于断红穴的相关现代实验研究很少,基本从临床疗效观察中得出结论。因此,我们对断红穴的研究需要加大临床样本数据并对此进行更多的实验与临床研究,使断红穴更好的应用于临床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