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景华运用曲直汤加减治疗脊柱与关节退行性疾病经验*
2021-04-17王宝剑高景华朱立国高春雨李路广李建国
杨 伟,王宝剑,高景华,朱立国,高春雨,李路广,李建国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北京 100102)
脊柱与关节退行性疾病是骨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发病人群以中老年人为主,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疼痛是该病的常见症状。脊柱退行性疾病是由于椎间盘退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累及周围组织,出现疼痛症状。骨关节炎是指多种因素引起的关节软骨退变、损伤,关节边缘和软骨下骨反应性增生[1]。脊柱与关节退行性疾病与年龄、性别、体质、代谢、细胞免疫等多种因素有关,该病在早中期阶段以非手术治疗为主。中药治疗脊柱与关节退行性疾病具有独特优势,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2]。
高景华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名老中医孙树椿教授的学术继承人,从事骨伤科临床、科研工作三十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用经方治疗各种骨伤科疾病。曲直汤出自《医学衷中参西录》,由山茱萸、知母、乳香、没药、当归、丹参组成,主治肝虚腿痛,左部脉弱者。笔者有幸跟师学习,现总结高景华老师(以下简称高师)运用曲直汤加减治疗肝肾不足、气虚血瘀证脊柱与关节退行性疾病的经验,以飨同道。
1 曲直汤
曲直汤首见于《医学衷中参西录》[3],主治“肝虚腿疼,左部脉微弱者”。肝为厥阴之脏,中藏相火,肝气应冲和条达,内温脏腑,外煦经络,若肝之气血受损导致肝脏疏泄功能失职,相火不能随气血流于周身,郁于经络之间,与气血凝滞,故而疼痛,疼痛性质多为热痛,又因肝之气化先行于左,则其脉象表现为左脉弱于右脉。关于“肝虚作疼”在古医籍中多有论述,《太平圣惠方》曰:“夫肝虚则生寒,寒则苦……关节不利,筋脉挛缩,爪甲干枯,喜悲恐,不得太息,诊其脉沉细滑者,此是肝虚之候也。”肝虚作疼的临床表现较为复杂,张锡纯医案中有腿疼、臂痛、胁痛等,但均强调左部脉微弱为主要依据。“肝虚证”确有其证,区别于其他脏腑虚证,在于肝经循行部位出现症状和相应的情志改变[4]。此外,肝与血在生理功能上联系密切,《四圣心源》曰:“肝主藏血,凡脏腑经络之血,皆肝家之所灌注也。”《伤寒论注》曰:“调血者,当求之于肝也。”血瘀证可从肝论治[5]。
曲直汤原方由“萸肉一两、知母六钱、生明乳香三钱、生明没药三钱、当归三钱、丹参三钱”组成。方中活络效灵丹(乳香、没药、当归、丹参)活血化瘀,山茱萸补养肝血,知母泻热,诸药配伍,共奏补肝泻热、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功。《神农本草经》有云:“山茱萸,味酸平。主心下邪气,寒热,温中,逐寒湿痹,去三虫。久服轻身。”山茱萸酸敛之中具条畅之性,善补肝而又疏肝。肝气虚弱致疏泄功能失职,气血不能正常运行,重用山茱萸可获良效。《医学衷中参西录》全书病案使用山茱萸有六十多处,剂量最大达120 g,足见张锡纯对其极重视。乳香、没药疏通经络之气血,是宣通脏腑、流通经络的要药,凡心胃胁痛,肢体关节诸痛皆能治之。两者常相须为用,其通气活血,又善治风寒湿痹,周身麻木,四肢不遂。当归甘温质润、补血活血,张景岳谓之“补中有动,行中有补,诚血中之气药,亦血中之圣药也”。丹参苦、微寒,具有活血祛瘀生新、温经止痛功效,可加强当归活血祛瘀之力,《日华子本草》记载:“丹参养血定志,通理关脉,治冷热劳,骨节疼痛,四肢不遂”。知母苦、甘、寒,泻经络郁热,《药用法象》云:“泻无根之肾火,疗有汗之骨蒸,止虚劳之热,滋化源之阴。”
2 辨证施治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颈椎病”“膝骨关节炎”等脊柱与关节退行性疾病属于中医学中“痹证”“腰痛”“骨痹”等范畴。中医学认为脊柱与关节退行性疾病为脉络空虚,筋骨失养,风寒湿邪乘虚而入,导致局部气血凝滞,不通则痛,属本虚标实之证。肝肾虚损不能对脊柱及膝关节进行正常的濡养,则筋骨不坚,髓枯骨痿,导致“因虚致痹”;瘀阻脉络,则筋骨失养,不荣则痛或不通则痛,导致“因瘀致痹”[6]。治疗常以补益肝肾、强筋健骨、散寒除湿、通络止痛为法[7-8]。高师结合临床实际认为,脊柱与关节退行性疾病的病因病机除上述证型外,尚包括“肝肾不足、气虚血瘀证”。肝肾同居下焦,精血同源,筋骨为肝肾之外合,肝气充足才能发挥“束骨而利机关”的作用,否则肝气衰,肝主筋功能失常,肝气不及,阴血偏胜,筋不能柔而挛。同时,张锡纯指出,肝虽居右而其气化实先行于左,故肝脉诊于左关。肝气不足运血无力在脉象上往往表现出左脉弱于右脉。
高师运用曲直汤作为基础方(组成:山茱萸30 g,知母18 g,炙乳香6 g,炙没药6 g,当归9 g,丹参9 g),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不同的症状体征进行加减化裁:疼痛明显者加蒲黄10 g,五灵脂10 g,以活血祛瘀、散结止痛;久病瘀滞较重者加蜈蚣10 g,土鳖虫10 g,以逐瘀通经;小腿易抽搐者加木瓜6 g,以舒筋活络;下肢麻木者加牛膝15 g,鸡血藤15 g,苏木6 g,以引药下行、养血通络;纳差者加醋鸡内金10 g,焦麦芽10 g,以健运脾胃等。
3 病案举隅
3.1 膝骨关节炎 患者,男,57岁,2019年7月9日初诊。主诉:右膝关节时感酸痛1年余,加重1个月。现症见:右膝肿胀,晨僵,皮温稍高,不耐久行,爬楼梯时症状加重,纳眠可,二便正常。查体:双膝活动度可,右膝内侧间隙压痛(+),右膝麦氏征(+),舌质暗淡,苔薄白,舌下脉络迂曲色赤,脉沉涩,左脉弱于右脉。辅助检查:MRI示右膝关节退变,少量积液,内侧半月板后角损伤。西医诊断:右膝骨关节炎,右膝内侧半月板损伤。中医诊断:膝痹,肝肾不足、气虚血瘀证。予曲直汤加味中药颗粒以补益肝肾、活血化瘀,处方:山茱萸30 g,知母18 g,炙乳香6 g,炙没药6 g,当归9 g,丹参9 g,牛膝9 g。7剂,水冲服,1剂/d,早晚分服。
2诊:2019年7月30日,服上方后右膝胀痛明显改善,右膝内侧间隙压痛(±),晨僵症状仍存,胃纳欠安,舌质暗,苔薄白,舌下脉络迂曲,脉沉微涩。处方:上方加焦神曲10 g,焦麦芽10 g,僵蚕10 g,牛蒡子6 g。14剂,水冲服,1剂/d,早晚分服。
3诊:2019年8月27日,服上方后右膝关节胀痛感消失,右膝内侧间隙压痛(-),行走距离较前延长,偶有右大腿外侧麻木,食纳可,舌质暗,苔薄白,舌下脉络正常,脉沉。嘱患者加强股四头肌功能锻炼,予藤黄健骨胶囊(4粒/次,3次/d)口服,饭后0.5 h服用。
按语:膝骨关节炎多发生于中老年患者,乃本虚标实之证,本例患者年近六旬,肝肾渐亏,筋骨失养,平素劳损,气虚运血无力,血行缓慢,终致瘀阻络脉,结合舌脉,故辨证为肝肾亏虚、气虚血瘀证。遂以曲直汤加味,方中山茱萸酸、涩,微温,入肝、肾经,为君药,张锡纯认为山茱萸得木气最厚,酸性之中大具开通之力,以木性喜条达也。乳香、没药具有活血止痛作用,且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两者具有镇痛、抑菌、抗氧化等作用。当归补血行血,丹参活血祛瘀,一温一凉,相须为用,具有活血化瘀、通脉止痛功效[9]。佐以知母泻肝经郁热。2诊时,药已明显见效,但患者胃纳欠安,故加入焦神曲、焦麦芽健胃和中。服药后右膝关节胀痛感消失,行走距离较前延长,食纳可。
3.2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患者,女,46岁,2019年8月6日初诊。主诉:右侧腰骶部伴大腿后外侧疼痛1个月余。现症见:右侧腰骶部伴大腿后外侧持续性疼痛,弯腰时明显,久坐后直身困难,身倦乏力,纳眠可,小便正常,大便不成形,每日2~3次。既往有腰扭伤史。查体:行走跛行,腰椎活动明显受限,双髋双膝关节活动度正常,L2至L3棘突旁右侧压痛(+),右侧L3横突处及臀上皮神经出口处压痛(+),咳嗽征(-),舌质暗体胖,苔薄白,舌下络脉粗大色紫暗,脉沉细,左脉弱于右脉。辅助检查:X线片示L3横突肥大,双侧不对称;腰椎CT显示椎间盘突出不明显,椎管无狭窄。西医诊断: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中医诊断:腰痛病,肝肾不足、气虚血瘀证。予曲直汤加味中药颗粒以补益肝肾、益气活血通络,处方:山茱萸30 g,知母18 g,炙乳香5 g,炙没药5 g,当归9 g,丹参9 g,牛膝9 g,杜仲12 g。7剂,水冲服,1剂/d,早晚分服。
2诊:2019年8月13日,服上方后患者腰腿痛较前明显缓解,大腿后外侧偶有疼痛,食纳可,二便正常,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处方:将上方牛膝12 g改为15 g,余不变,14剂,水冲服,1剂/d,早晚分服。
后期电话随访患者诸症好转,嘱其避免久坐,局部注意保暖,加强腰背肌功能锻炼。
按语:患者中年女性,正气本虚,长期伏案工作致腰部劳损,经络痹阻,气血运行不畅,且腰椎第三横突最长,在腰、腹部活动时承受的生物力学最大,是机体的薄弱环节[10]。《素问·痹论篇》曰:“筋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肝。”有学者[11]认为若腰痛的病变部位在两侧的筋膂,属于中医“筋”的范畴,治疗需从肝论治,结合具体的舌脉,辨证为气虚血瘀证,选用曲直汤加味。2诊时针对患者大腿后外侧疼痛仍存症状,重用牛膝,除补肝肾、强筋骨外,取其引药下行的作用。
3.3 神经根型颈椎病 患者,女,53岁,2019年7月18日初诊。主诉:颈项部不适伴左上肢跳痛2年,活动后加重1个月余。现症见:颈项部不适,左上肢跳痛,活动后加重,偶有麻木感,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腰膝酸软,头晕,食纳可,睡眠一般,二便正常。查体:颈椎及双肩关节活动度可,咳嗽征(-),颈肌僵硬,C4至C6棘突旁右侧压痛(+),放射痛(-),左肩胛骨内侧缘及肩峰端压痛(+),左侧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双侧霍夫曼征(-),舌质暗,苔薄白,体胖边有齿痕,舌下脉络迂曲,脉沉涩,左脉弱于右脉。辅助检查:颈椎MRI示C5/C6、C6/C7椎间隙变窄,钩椎关节增生,神经根受压不明显。西医诊断: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诊断:项痹,肝肾不足、气虚血瘀证。予曲直汤加味中药颗粒以补气活血通络,处方:山茱萸30 g,知母18 g,炙乳香9 g,炙没药9 g,当归9 g,丹参9 g,鸡内金10 g,鸡血藤15 g,苏木6 g,葛根12 g,桑枝6 g,桂枝6 g。7剂,水冲服,1剂/d,早晚分服。
2诊:2019年8月1日,服上方后左上肢跳痛明显减轻,服药无不适症状,食纳可,二便正常,睡眠困难,舌质暗,苔薄白,舌下脉络迂曲,脉沉弱,左脉仍弱于右脉。左肩胛骨内侧缘及肩峰端压痛(±),左侧颈肌紧张,压痛(+)。处方:将上方桑枝6 g改为12 g,桂枝6 g改为9 g,余不变,7剂,水冲服,1剂/d,早晚分服。行颈椎病推拿手法治疗1次。
3诊:2019年8月8日,患者左上肢及左肩胛部跳痛感基本消失,食纳可,二便正常,睡眠好转,舌质淡红,苔薄白,舌下脉络正常。处方:继服上方7剂,巩固疗效。
按语:患者颈项部不适伴左上肢跳痛,结合查体和影像学检查,诊断为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脉象左右不一致,左脉弱于右脉,再结合舌象,辨证为气虚血瘀证,用曲直汤加味。鸡血藤、苏木养血、行血止痛。桂枝善治寒凝血滞诸痛证,桑枝具有祛风湿、利关节的功效,善达四肢经络,两药善通经脉,引药入经,常作为引经药使用[12]。葛根甘辛而平,升阳发表,宣通经络以解项背气血之瘀滞,生津液以缓解经脉之拘急,《伤寒论》中葛根汤用于治疗“项背强几几”。鸡内金性甘平,可健胃消食,提高胃肠功能,减轻乳香、没药对胃的刺激。
4 结 语
基于张锡纯“肝虚腿疼,左部脉微弱者”理论,高景华认为部分脊柱与关节退行性疾病是因“肝虚作疼”,在肝虚的病理状况下,肝的疏泄功能失职,肝气不及,阴血偏胜,气虚推动血液运行无力,致瘀血内生,经气不通或筋脉不荣而致痹痛。肝之体居于右,而其气化之用先行于左,所以肝虚患者在脉象上表现为左关脉较弱。脊柱与关节退行性疾病多属中医“痹证”“腰痛病”等范畴,与年老体衰、久病劳损、后天失养、跌打损伤及外感风寒湿邪等因素有关。《素问·上古天真论篇》记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指出了脊柱与关节退行性疾病病位在肝肾,肝肾亏虚,筋骨失养,气机不畅,瘀血内停,加之劳损、风寒湿等外邪侵袭是本病的发病机理。
肝者将军之官,其性刚烈,以实证居多,所以历来有“肝无补法”之说,但肝体阴而用阳,阴血易亏,且肝肾为乙癸同源,肾水衰进一步耗损肝木。所以,“肝无补法”特指肝气不可多补,肝阴肝血当补则补,通过补肾、活血、养血等方法使肝之气血运行通畅即可达到补肝的作用,治疗当遵循滋水涵木之法[13]。治疗时选用曲直汤,方中重用山茱萸以滋肝阴益肝气,肝主一身之气机,气机畅达平和则血运行无阻,正如《血证论》说:“肝属木,木气冲和条达,不致遏郁,则血脉得畅。”活络效灵丹活血化瘀,肝气疏泄功能正常,气血流畅则痹痛自除。曲直汤运用到骨伤科疾病当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