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逻辑体系
2021-04-17孟慧敏
孟慧敏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反映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性认识的深化拓展,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认识论与方法论相统一的鲜明特色,涵盖了根本目标、形势判断、发展动力、方法路径、政治保证等重大战略问题,形成了系统科学的理论逻辑体系。
一、根本目标——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每一种科学理论都要有完整的逻辑体系做保证,而逻辑起点和逻辑终点构成了逻辑体系的核心要素。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这一重要论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就始终为之奋斗的根本目标,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逻辑起点和逻辑终点,解决了科学理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基本问题。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出发点。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这些重要论述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导向,是思考一切问题的根本出发点,贯穿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
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落脚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完全一致的。如果说实现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灵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灵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具体实践中的目标指向,体现了从救国、强国到兴国的历史演进逻辑,解决了执政党为什么而奋斗的根本问题。
二、形势判断——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理论的生命在于因时而变、因势而动,对形势的准确分析判断是科学理论产生的前提和背景。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当前国际形势以及中国历史交汇期的重要论断,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背景。
从国家安全看,美国加紧实施对中国的战略围堵,台湾问题、中印边境冲突、东海问题、南海问题等成为我国地缘政治的不稳定因素。基于对国家战略安全的总体判断,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由大向强、将强未强之际往往是国家安全的高风险期,这是历史的规律。”围绕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宏伟目标和建军百年奋斗目标,他提出了“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依法治军”等一系列重要论述,形成了习近平强军思想,成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遵循和指导。
从国际形势看,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抬头,逆全球化趋势愈演愈烈。面对变幻的世界风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并通过“一带一路”实践丰富了国际经济合作理念和多边主义内涵,为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和实现共同发展提供了重要途径。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国在防疫物资、疫苗等方面给其他国家大量及时的援助,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构建全球治理体系提供了中国方案。
三、发展动力——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如何解决好发展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当前,世界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西方国家整体经济低迷,加之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对世界供应链和产业链带来严重影响,成为当前世界经济形势的最大变量。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和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上提出“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是由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决定的”,“发挥全面深化改革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关键作用”等重要论述,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大理论创新。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面对先发优势国家的遏制与封锁,后发国家可以通过集中力量发展国内经济,利用自身优势实现突围。我国拥有规模达14 亿人口的全球最大和最有潜力的消费市场,同时我国在疫情控制上凸显出显著的制度优势。通过激活内需释放国内经济潜力,继续吸引跨国资本流入中国,是基于新冠肺炎疫情对未来国际经济形势持续影响作出的战略判断,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应对新环境新形势的重大战略选择。
四、方法路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党的十九大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纳入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两步走”战略安排,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逐步完善定型。
理论是国家和政党政治实践的根本指导。自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诞生以来,怎样治理社会主义社会这个全新的社会,在世界社会主义实践中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特别是随着苏联的解体,世界社会主义事业遭到了重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性与真理性,是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实践性为支撑的,通过构建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的法律法规和制度机制,将执政思想理念贯穿国家治理的方方面面,以制度建设为媒介,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构建起从理论到实践的桥和船。
习近平总书记系统概括了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十三个方面的显著优势,明确了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意义和总体要求,从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三个层面构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结构,搭建起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
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是否优越,要靠国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来检验。2020 年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各国政治制度和国家政治体制的大考。中国用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执政理念,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举国动员能力,深入社区一线的网格化精准管理体系,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化技术的成熟运用,在世界范围内率先控制住了疫情,并成为唯一一个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用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越性。
五、政治保证——全面从严治党
党的十九大报告深刻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梦想、伟大事业、伟大工程、伟大斗争的开创者和领导者,党的领导是确保国家建设沿着社会主义方向的根本保证。坚持党的领导,实现新的历史使命,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党,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不断前进的政治保证,关乎党和人民的命运,关乎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习近平总书记在执政之初,就鲜明提出“打铁还需自身硬”,拉开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序幕。从先后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一系列党内教育,到深入推进正风肃纪反腐,再到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面对党内存在的各种问题,我们党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定力进行自我革命,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对党的执政基础威胁最大的突出问题,坚决清除影响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消极因素,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推动党和国家取得历史性成就,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键要深刻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逻辑体系,深刻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根源于党的十八大以来所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产生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具有深厚的实践基础和时代基础。面向“十四五”,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团结拼搏奋进新时代,凝心聚力开启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