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推进农村牧区乡村振兴

2021-04-17刘小燕吴晶英

实践·思想理论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农牧业牧区农牧民

刘小燕 吴晶英

党在不同历史时期一直都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内蒙古地广人稀,农牧民生活居住比较分散,生态环境脆弱,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上难度大、挑战多,要坚决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受固有的地理区位特征以及长期自身发展不足的影响,内蒙古农村牧区在发展层次上与其他地区相比处于较低水平。当前,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推进农村牧区乡村振兴,是解决内蒙古“三农三牧”问题、全面激活农村牧区发展活力的关键所在。

以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建设优质、特色的农村牧区主导产业。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农村牧区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前提。农村牧区产业发展既包括农牧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也包括所有根植于农村牧区、以农村牧区资源为依托的产业全面兴旺。第一,农牧业现代化要不断推进和实现农牧业的变革,使之更加适应现代社会经济环境和社会生活需要,实现两个提升即农牧业经济效率的提升和农牧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内蒙古农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是质量性问题而非数量性问题,要通过优化农牧业生产布局,促进形成优势农畜产品产业带和重点生产区域;优化草原畜牧业放养结构,培育经济新的增长点;以市场需求为引导,优化种植结构及粮食供给结构;建设规模适宜的农牧业产业园区。内蒙古的种植业与畜牧业存在着内在联系,农村与牧区的不同子系统之间进行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构成了农牧耦合的基本条件,通过制度安排、人为控制优化耦合系统,能够保障农牧业生产稳定和农牧民收入增长。第二,农牧业的多功能性和基于农牧多功能性的价值增值,是农村牧区产业得以融合的核心所在。首先,内蒙古农村牧区在特色农牧业资源与自然资源、乡土性的多民族交融的文化与习俗等方面有着独特的禀赋与优势,应激发地域的资源与优势,走上内生发展的轨道。其次,推动城镇与农村牧区的空间有机组合,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的融合共生,推进农牧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及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延伸农牧业产业链条,联动农牧业加工生产销售等各环节,提升农牧业产业化、市场化水平。

实现农村牧区人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使农村牧区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第一,内蒙古农村牧区乡村振兴的主导者和主体要有明确界定,必须明确为了谁、依靠谁,应倾听群众诉求,坚持问题导向,让农牧民在乡村建设中当主人、做主体、唱主角。第二,内蒙古农村牧区乡村振兴的建设规划应具有全面性和系统性,做到“形神兼备”,既有山水美、宜居美、生态美的形态之美,又要有人文美、民俗美、乡愁美的神韵之美。第三,内蒙古农村牧区乡村振兴的建设实效应体现多元化和差异性,发掘不同的生态资源、文化遗产、地域特色,培育个性之美。第四,创新构建内蒙古农村牧区“三生”共同体模式,始终将能否保障生态环境安全、营造美好生活环境和发展绿色生态产业三方协调融合,作为开发利用农村牧区乡村空间的先决条件,实现农村牧区乡村空间平衡和健康持续发展。

新时代的农村牧区不仅要实现农牧民经济上、生活上的富足,更要实现精神上的富足。第一,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内蒙古农村牧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处于规模效益递增发展阶段,要通过加大公共文化投入力度供应更多公共文化服务,同时加强人才梯队培养,获得更多的产出效率。第二,发挥礼俗文化凝心聚力的重要力量。探索挖掘内蒙古农村牧区传统道德教育资源,创新文艺载体,将传统美德寓于形式多样的文艺、曲艺、传统娱乐活动中,使群众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第三,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重构了内蒙古农村牧区人们的日常生活想象,重塑了时空结构,应推动文化资源向文化资本的创意性转化,不断赋予传统文化资源以新的时代内涵和表现形式。注重营造信息时代良性的文化生态,加强自媒体内容的监管,提供优质的内容服务,传播社会正能量。第四,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提高对内蒙古农村牧区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自觉履行保护义务,通过建立数据库、构筑信息化数据互通共享平台等,推动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科技抢救、科学传承。

加强和改进农村牧区乡村治理,创新治理方式,提高善治水平。第一,积极回应内蒙古农村牧区群众利益诉求,畅通利益诉求表达通道,协调各种利益关系。第二,实现内蒙古农村牧区乡村治理精细化。精细治理需要从治理体系予以突破,推进农村牧区治理主体的多元协同,加强农村牧区治理队伍专业化建设,创新推进农村牧区志愿服务。精细治理还需要从治理能力予以突破,增强制度执行能力,强调标准化规程、系统化整合、智能化治理、动态化管理。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均衡发展,推动城乡间双向流动,提升内蒙古区域内整体循环水平。第一,保障内蒙古农牧业转移人口实现真正的市民化,不仅实现转移人口地域空间的转移和职业的转变,更要让转移人口获得同等的市民待遇,实现综合素质的提升、就业状态的稳定以及生活方式的转型。第二,扭转各类要素由农村牧区向城市单向流动的态势,优化公共资源分配,加大农村牧区公共资源投入力度,促使城乡公共资源配置达到相对均衡和公平状态,为城乡融合创造有利环境。第三,调整发展次序和利益关系,坚持农村牧区、农牧业优先发展,给予农村牧区、农牧业更多的资源供给,提升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巩固拓展农村牧区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同农村牧区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第一,乡村振兴战略具有地域差异性和任务时序性,脱贫攻坚战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要在目标任务完成后的5 年过渡期内保持现有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第二,将扶贫协作拓展至内蒙古农村牧区乡村振兴其他领域,始终将“富裕农牧民”和“增强普惠性”作为农村牧区乡村工作的基本出发点,以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成果。第三,将内蒙古部分脱贫旗县作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地区,总结脱贫攻坚探索出的经验模式,保障“三农”工作体系平稳转型,服务于农村牧区乡村振兴。

以保障和提升农牧民权益和主体地位为基础,以市场化为方向,全面深化农村牧区改革,激发农村牧区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第一,优先保障农村牧区发展和农牧民权益的获得与提升,使广大农牧民能够更多、更公平、更实在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改革能够为农村牧区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活力,而改革的活力则源于农牧民主体的认同和参与。40 多年改革实践经验表明,把农牧民权益放在首位是农村牧区改革发展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第二,抓好重点改革任务,以赋权赋能为核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引导农村牧区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农畜产品价格市场化形成,同时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框架下,建立城乡统一的资源要素市场。

猜你喜欢

农牧业牧区农牧民
试析藏北牧区的“盐语”民俗①
“无人机放牛”让农牧业走在时尚前端
内蒙古农牧业生产资料股份有限公司
藏北牧区圈窝饲草种植及应用前景
农牧民初中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高寒阴湿牧区羊痘病防治
关于培育新型职业农牧民的思考
西藏生态环境保护与农牧民增收几点思考
关于巴林左旗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的现状调查
锐意创新 扎实推进农牧业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