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情优教的教学策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1-04-17李约斯卢家楣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0234
李约斯 卢家楣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200234)
自从新课改以来,教学中“重知轻情”的现象有了很大的改变.学生学习没有积极性、学习效率低、学习意志力薄弱等学习问题较以往有了很大的减少.教学改革的背后,是许多教育学、心理学工作者的辛苦付出.其中,卢家楣教授提出“以情优教”的教学策略,为情感教学的实施提供了可行的途径[1].
以情优教,即用情感来优化教学,是指在教学中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又充分重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努力发挥其积极作用来完善教学目标,改进教学环节,优化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积极意义的情感具有外显性、感染性、迁移性三大特性,以及动力、疏导、调节、强化、协调、保健六大功能,在教学中可以起到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内化外部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融洽师生关系、保持学生身心健康、调控学生情绪、感染学生情操、调整学生学习态度等作用[1].那么在教学中,如何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情感呢?
卢教授提出乐情、冶情、融情三个教学原则,并结合情绪情感发生的途径,相继提出了各原则对应的操作策略[2],为具有积极意义的情感的产生提供了方法上的指导.在实际教学中如何运用这些策略?笔者在简单介绍策略后,将列举分析各策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案例,为教学工作者使用该策略提供应用依据.
1 乐情原则操作策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乐情原则,是指教师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怀着快乐-兴趣的情绪学习,对应心理匹配、认知匹配、形式匹配、超出预期等操作策略.
1.1 心理匹配策略
心理匹配策略是指使教学要求与学生主观需要匹配,好比四六分水管,能将代表教学要求的六分水管跟代表学生主观需要的四分水管匹配,使学生主观上感到需要得到了满足,继而产生愉快情绪.在探讨如何满足需要之前,我们要知道个体有哪些需要,了解哪些是天生的,哪些是需要通过教育进行后天培养的.一是吃喝玩乐住行等先天的生物性需要;二是依恋、交往、理解、尊重、成就、求知、美的质朴等先天的基本社会性需要;三是求德需要、审美需要、高级求知需要等高级社会性需要,需要教师后天引导和培养.教师可以从学生以上需要出发,满足学生基本需要和基本社会性需要,培育学生高级社会性需要,使学生体验依恋感、自尊感、归属感、成就感、好奇感、质朴美感,最终培养理智感、道德感和审美感等情操[3].
比如,学生有娱乐需要,适当的游戏设计能将教学需要与学生娱乐需要相匹配,使学生在课堂中获得愉悦情绪,促进课堂学习效果.周青将初中数学课堂中的游戏设计分为三种:动手操作类、角色扮演类和竞赛类.例如在学习“等可能条件下的概率”时,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亲自实验抽取扑克牌感受到每张扑克牌抽到的等可能性;在学习“勾股定理”时,用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搭成正方形,从中推导出勾股定理;在学习“相似三角形应用”时,通过测量 1 m标杆的影长和学校旗杆的影长,来算出旗杆的高度.在学习“同类项”时学生角色扮演找与自己同类的朋友,在趣味游戏中了解同类项的含义.竞赛类的游戏则可设计在小组竞赛中,利用青少年的好胜心理培养学生的竞争和合作意识[4].鞠丹在课堂中尝试设计实施游戏:“奇偶性”的转轮盘游戏、“三角形内角和”的三角形拼图游戏、“合并同类项”的硬币整理游戏、“用字母表示数”的火柴棒游戏.在实践中,他发现游戏的选择和实施要紧紧围绕教学目的,不能让学生仅停留在玩的阶段而使游戏变得没有意义[5].
再如,学生有求知需要,许多课堂的引入考虑到了这点,将学生感到好奇的生活问题与教学中的数学问题相匹配.在一节初中几何课上,要教授学生几何知识,但学生一开始并没有学习几何知识的需要,于是教师提出以下这些问题:为什么球架的形状是三角形?为什么拉门的形状是平行四边形?为什么车轮的形状是圆形?球架、拉门、车轮都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东西,易引发学生的求知需要,进而对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形的特点产生求知需要.若教师在课的开头直接提问:“三角形有什么特点?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点?圆形有什么特点?”学生的学习效果可能会大打折扣.
除了娱乐需要、求知需要,教师也可培养激发学生的成就需要、审美需要和创造需要等.华罗庚曾说过:“当学生遇到一时解不出的数学难题时,他们心里会产生烦闷和暴躁情绪,但是,如果他们静下心去认真地思考,突然顿悟,想出了解决办法,攻克了难题,他们会产生很强烈的自豪感.”这种收获成就带来的自豪感会更加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6].另外,学生有审美需要和创造需要.在“对称美”一课中对对称图形的收集、设计,主题式数学论文、手抄报、思维导图的设计、创作也都能将学生的审美、创造需要很好地匹配教学需要.
1.2 认知匹配策略
认知匹配策略是指调整学生对教学活动与自身需要间关系的认知评价,适用于当教学活动不满足学生需要时,引导学生进行认知重评[1].例如,有一学生学习很努力,但数学考试经常得80多分,没有进步,她十分受挫,慢慢失去了对学习的积极性,上课也不好好听讲,她认为自己每次考试只考80分的原因是自己能力不行,再怎么努力都是白费力气.后来教师引导她正确归因,将学习没有进步归因于学习方法欠佳,而不是自身没有能力,帮助她找到了合适的学习方法,让她恢复了对数学的学习热情,成绩也提高了.还有一名学生非常自卑,存在趋避冲突和错误信念,想在数学课上问问题却又怕同学笑话她,想要回答数学问题又很害怕出错.后来张秀红老师鼓励她起来问问题和回答问题,不管她问对问错、答对答错,都对她进行适当表扬,也号召同学们肯定她的学习态度,从而改变了她对课堂上问问题和回答问题会被大家耻笑的看法[7].
1.3 形式匹配策略
形势匹配策略是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教学.例如,在“平面直角坐标系”这节课中,史锐老师设计了找伙伴的活动,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直角坐标系这个抽象的概念,并能找到坐标系内某点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特征.他用学生座位所在平面构建成平面直角坐标系,先确定某位学生作为原点,再将他的横排、纵排同学分别作为x轴、y轴,以右、前分别作为x轴、y轴正方向,以两相邻同学间的距离为单位长度,让学生分别说出自己关于原点、x轴、y轴对称的伙伴坐标,很快学生都找到了伙伴.在“一元二次方程”这节课中,他设计和学生比赛:计算一元二次方程x2-2x+1=0和x2-11x+2=0的两根之和与两根之积,看谁计算得又快又准,借此让学生很好地记住了两根之和与两根之积.在“二次函数”一课中,他通过多媒体教学把二次函数的图象用几何画板制作成动画.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观察、猜想、探索,最后进行演示,通过点击按钮使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开口大小进行改变,再让学生观察教师演示抛物线上任意一点运动时其对应的函数值的变化,得出抛物线的增减性[8].
由此可见,相同的内容,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就会达到不一样的效果,这也能解决许多教师的疑惑:为什么反复教学生同一个知识点,他就是记不住呢?原因是学生不喜欢,方法形式不对,他学过后很快忘记.但是,凡事过犹不及,现在许多课堂教学出现“多而不精”“华而不实”的现象,多媒体演示、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独立探究等各种形式应有尽有,却忽略了去挖掘内容的重难点、层次性,导致本末倒置,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递进式思考和吸收.因此,教师应该认识到内容是本质,形式是为内容的实现而服务.
1.4 超出预期策略
超出预期策略是指让教学内容超出学生预期,引发学生惊奇,进而满足其需要、激发愉快情绪.根据文[1]的理论,客体与预期的关系会影响情绪的强度,客体超出主体预期越大,引起的情绪越强烈.因此,在教学中,可将看上去枯燥的、经典的内容,与学生未曾思考过的生活实际问题联系起来.例如,在讲“算术平方根”时,教师向学生讲述综艺节目《最强大脑》中一位残疾男孩逆天心算,将16位数开14次方的故事,用这个故事来引发学生的惊奇情绪[9].智力题“牛顿九树阵”要求学生将9棵树种成9行,每行要有3棵树.一开始看到这个题目时学生十分疑惑,超出学生预期,正常情况下9棵树种成9行,怎么可能每行会有3棵树.而当学生探讨出答案或者教师最后揭晓时,学生会恍然大悟,产生了很强的理智感[10].
2 冶情原则操作策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冶情原则,是指教师积极创造条件来陶冶学生的情感,对应教师情感的调控、学生情感的调控、教材情感的处理等操作策略.
2.1 教师情感的调控策略
教师的情感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在陶冶学生情感之前,有必要探讨教师情感的调控.教师的情感表现在对教育事业、对学科、对学生的情感和课堂的情绪表现上.一方面,教师要如何将教育当成事业而不仅仅是为了赚钱的工作?如何能认真钻研学科的教学艺术而不感到厌倦?如何培养对学生的情感?就笔者的经验来说,教师需要积累对教育事业、对学科、对学生的热爱.可以看些教育类电影和书籍,多参加些培训,记录和学生相处的点滴,让这些成为情绪记忆,积累情感.另一方面,教师如何调节并表达自己的情绪呢?虞亚君等人提出了教师情绪表达的四大策略,包含夸大、弱化、掩饰和平静化:夸大策略指教师有目的地增强情绪表达强度;弱化策略是指教师降低真实情绪的表达强度;掩饰策略是指教师用其他情绪掩饰真实的情绪;平静化策略是指教师用平静的情绪代替真实的情绪.比如在课堂上教育屡次违反纪律的学生,教师先弱化或掩饰内心的情绪,用平静化替代,再用夸大策略表达内心的气愤[11].
2.2 学生情感的调控策略
学生的情感表现在对学习、学科、教师的情感上,以及课堂气氛和课堂情绪表现上.陶冶情感的目的在于培育学生的理智感、审美感、道德感等高尚情操.以课堂气氛为例,在安全、民主、自由的气氛下,学生更容易表达自我,参与到课堂中来.在“用字母表示数”一课中,教师唱起学生们熟悉的儿歌,教师刚唱出“1只青蛙2张嘴”,学生们就接唱“2只眼睛4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接着,教师又问:“那很多只呢?”其中一个学生说:“很多只青蛙很多张嘴,很多只眼睛很多条腿.”引得全班学生哄堂大笑.接着有学生举手更正:“应该是n只青蛙n张嘴,2n只眼睛4n条腿,‘扑通’n声跳下水.”在这个案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轻松民主的课堂,在这个课堂中,学生更愿意进行思考探索,也更容易获得灵感.而灵感通常在人们对一个问题苦思冥想之后,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中突然产生.可见,一个轻松、安全、自由、民主的课堂对学生情感陶冶的重要性.
2.3 教材情感的处理策略
教材中的隐性情感也会陶冶学生情感.教材除了与智育相关,还渗透德育和美育.其一,学生有审美需要.教材中到处可见用数学符号表达的公式、算式、定理等,不但简洁明了、容易记忆,而且能反映出普遍的规律,是一种简洁美.黄金分割比在生活中运用广泛,著名的埃菲尔铁塔的第二层上下之比是0.618;书籍、门窗的短边与长边之比为0.618,被称为和谐矩形;当气温与体温的比是0.618,即气温为23°左右时,人们体感最舒适;最优美的身段、报幕员所站的最佳位置处处渗透黄金分割比[13].“二次函数”一课中所研究的篮球、足球、排球运动的轨迹,跳水运动员跳水过程的轨迹,炮弹发射的轨迹是一种奇特美.再者,学生有求德需要.浙教版初中数学教材“阅读材料”中含有丰富的数学史,例如《丢番图》《笛卡尔》《神奇的π》《中国古代在数的发展方面的贡献》《杨辉三角与两数和的乘方》《费马与他的猜想》等,其中蕴含了我国古代几千年来灿烂的数学文化,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和民族自信;北师大版八上教学案例“确定位置”中,编入了家长来学校问学生各教学楼位置的情景,与生活接轨,渗透了一种乐于助人、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教育.
3 融情原则操作策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融情原则,是指教师积极创造条件来调节融洽师生人际情感,对应的操作策略是从学生需要出发来施爱的艺术.
感情是相互的,作为教学中的主导,教师想要与学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先主动付出,这样才能换得学生的一片真心.但是也不能盲目付出,施爱有艺术,参考这9处:细微之处、意料之外、批评之时、换位之思、学生之间、教学之余、困难之时、关键之刻、家校之间.有位教师的教学日记是这样记录的:“上课时,我尽量将目光放在后进生身上,让他们感觉到关注.当发现有学生注意力分散时,我会用目光去提醒他.当学生问答问题畏缩时,我会给予鼓励的目光.”“在批评时,我尽量客观、真诚,并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形式来教育.对自尊心强的学生,我尽量不公开点名批评.对后进生,我不讽刺打击,而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7]
施爱时,也应考虑学生的需要.在与老师的交往中,学生有依恋需要、理解需要和尊重需要,尤其是青少年,更加渴望得到老师的关心、理解和尊重.如果教师能满足他们的这些需要,师生关系就能十分融洽.史秀清老师班有个学生,因长期与祖母生活在一起而缺少父母关爱,造成在学习、生活中感情冷漠.针对这一情况,史老师多次找他谈话,关心他的家庭情况,鼓励他积极参加文艺活动,还给他额外补习数学课.最终老师的关心融化了他的冷漠,他变得开朗乐观,学习也突飞猛进.在课堂上她允许学生随时随地举手指出她的教学错误.史老师还在教学中尽量注意满足学生的自尊需要,平等施教,贯彻“教学相长”的原则,倡导师生形成学习共同体,相互探讨交流,合作学习[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