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困境、整合机制及创新模式
——以“肉连响”为例

2021-04-17孙贵龙中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湖北武汉430074中南大学体育教研部湖南长沙40083

关键词:技艺文化产业赛事

孙贵龙,胡 媚(.中南民族大学 体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中南大学 体育教研部,湖南 长沙 40083)

党的十九大以来,在国家产业政策和文化强国战略支持下,各地开始全面推进新时代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倡与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等信息技术融合,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拓展产业市场、扩大产业空间、延伸产业链条等,实现跨界技术融合发展的新模式。民族地区拥有精彩纷呈的传统工艺、歌舞艺术、身体技艺等文化因子,结合创意转化、科技提升和市场运作发展相关特色产业,打造民族特色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产业形态,成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中一颗璀璨明珠。但因民族地区文化产业产值规模小,产业门类单一,内生动力不足,发展意识薄弱,市场主体实力脆弱等因素制约[1],给产业发展带来巨大的挑战。因此,部分专家认为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可通过引入新一代信息通信、数字媒体、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区块链等技术[2],提升文化全产业链整体运行效率,构建全新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文化产业体系,以此为载体疏通市场、降低成本、整合产品、激发创意[3]。这不仅可以加强民族地区民族团结进步建设、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而且对于民族地区和谐稳定、深化改革、高质量发展等具有不可替代的现实意义。

一、文献回顾

2017年至今,文化和旅游部相继印发《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文件,数字文化产业逐渐成为各领域关注的热点,并产生系列研究成果。一是关于民族地区文化产业的研究。随着民族地区发展日益提速,文化产业成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新业态。虽然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存在创新意识薄弱、人才队伍建设滞后、产品销售渠道单一、政策扶持力度单薄、产业规模小、市场需求开发不足等问题[4],但通过发挥市场与政府综合作用、实施品牌工程、拓展对外文化贸易、延伸产业链、打造区域产业园、探索产业融资渠道、融合“互联网+”模式等举措[3],已形成民族文化旅游业、民族民间工艺产业、民族节庆会展业和民族演出演艺业四大产业支柱[5]。二是文化产业数字化和智能化相关研究。当前文化企业边界趋于模糊,文化产业内容凸显个性化,生产过程模块化和集聚化更加突出,通过数字化技术能够有效实现设计、生产、服务等各个环节增值效应[6],特别是5G智能化技术给文化产业技术、文化产品等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极大地改变了文化产品、消费、管理等内容和模式,优化了产业结构和组织管理,提升了文化产业体量,拉大了产业布局区域差异[7]。数字化和智能化推动了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新技术从消费端向生产端渗透,催生了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但在内容供给上要实现智能技术与文化产业创新的协调,需保障优质原创内容供给与产业链的完善[8];在消费层面要兼顾网络应用和内容供给的区域均衡发展,实现数字鸿沟到数字红利的转换[9];在监管层面要加强网络内容版权监管,构建互联网文化生态圈,强调社会参与,以期实现文化产业的数字革命[10]。

综上所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相关研究成果中,数字文化产业的融合机制、发展路径、模式探讨等研究成果较多,但具体策略、实证分析等方面较少;关于文化产业数字化和智能化研究成果中,主流文化产业居多,但区域和特色文化产业讨论不足,涉及民族地区文化产业数字化研究更少。因此,围绕民族地区文化产业数字化和智能化问题,聚焦某一项目层面,基于个案的文化产业实践探讨和模式探索,以小见大的实证研究不失为一种尝试。

二、研究设计与案例选择

(一)研究设计

2020年伊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疫情防控期间人口流动放缓、旅游业受阻等现状,暴露出民族地区文化产业运营、产品销路等短板,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形势下,推动民族文化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发展,对民族地区文化产业摆脱困境,不失为一种好选择。笔者结合全国青少年跳绳网络挑战赛、抖音网络销售活动等案例,对土家族“肉连响”文化产业进行考察。首先,收集国家、省、地区三级政府的文化产业政策相关资料,了解政府关于文化产业的扶持政策。其次,通过对北京微播视界科技有限公司部门C经理的访谈,了解抖音APP网络营销、产业包装、合作政策等运营策略,解析相关合作机制的具体实施方案。再次,通过参与全国青少年跳绳网络挑战赛的策划、组织、宣传、竞赛等工作,运用在线视频、电话等方式对全国跳绳运动推广中心执行副秘书长W先生进行半结构化访谈,获取推广机制、宣传路径、规则设置、竞赛形式、场景设置、产品包装、销售运营等第一手资料,了解网络赛事促进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与不足。最后,收集土家族“肉连响”产业推广内容、产业特点、产品类型、赛事建构等文献,对“肉连响”传承人和产业经营者L老师进行访谈,其内容涉及商业运营、产品设计、销售路径、赛事推广等,确保“肉连响”文化产业与智能化、数字化技术融合路径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全面性。

(二)案例选取:土家族“肉连响”

案例选取利川市的土家族传统体育舞蹈“肉连响”。利川市隶属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土家族主要聚居区之一,全市拥有61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具有深厚的土家族传统文化底蕴,更重要的是,这里还是“肉连响”项目的发源地。“肉连响”于2008年6月入选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动作主要以手掌击额、肩、脸、臂、腰、腿等部位发出不同节奏的响声为特色,辅之诙谐动作和滑稽体姿,充分地融合了体育和舞蹈的形、神、劲、韵,被誉为“东方迪斯科”。在利川市人民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肉连响”与利川市文旅产业有效融合,并成为湖北省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正式竞赛项目,又被列为利川市民族文化进校园主推项目,形成校园教学、实体培训、公益展演、商业演出等产业链,已初步形成了产业体系。

三、“肉连响”文化产业发展状况与困境

(一)“肉连响”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

“肉连响”产业发展是其文化变迁的缩影,更是文化资本转换的现实写照。不同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下,文化资本的产业化进程,与产业环境、市场需求、文化取向、产品内涵等息息相关。“肉连响”产业发展至今历经三个阶段:其一,在原始“肉连响”产业形成期,“肉连响”是旧社会穷人乞讨技艺展演的一种方式。乞讨人上身赤裸,涂满稀泥,双手在身上无休止地拍打,稀泥四溅,迫使乞讨户主给钱,让乞讨人早点离开。其中,演绎者主动演示杂耍技艺,迫使主体对象进行经济消费,这是产业主动推销阶段。其二,在传统“肉连响”产业探索期,“肉连响”逐渐融合了秧歌舞、跳丧舞、莲湘舞等民间舞蹈技艺,构建肩、臂、额、肘、胯、腿、脚等拍打体姿,击打中发出有节奏的声响,并创作一系列娴熟技法,运用身体演绎独特的艺术。随之,吸引一批休闲娱乐健身者,并受邀各种商业演出、文艺展演等,成立一支演出队伍。从杂耍走向多种舞技的融合,凝聚身体技艺文化,受邀进行个人或群体技艺展演,这是产业市场初创阶段。其三,进入现代“肉连响”产业发展期。自2008年“肉连响”入选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政府政策的扶持和推进下,通过入选湖北省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民族文化进校园、利川市全民健身工程等活动,建立文化传承基地,制作系列教学视频,承接专业性文化教学培训,设计专业表演服饰,发明特色展演器具等,“肉连响”文化产业获得初步发展。此后,社会资本进入,技艺创编多样化,市场发展多元化,多产业主动融合并驾齐驱发展,初步形成产业链体系。

(二)“肉连响”文化产业的发展困境

1.产业创新意识淡薄。首先,传统自给自足经济理念根深蒂固,家族或家庭产业居多,经营者容易自我满足,对外部市场开发欲望低,致使产业规模较小,产业结构落后;其次,文化程度低,产业经营缺乏高素质的生产者、销售者和管理者,导致产品科技含量低,产业效益无法提升;最后,向“钱”看的思想严重,一味追求个人经济收入,无法形成产业集群,容易造成地区经济恶性竞争[11]。原始“肉连响”来自社会最底层的乞讨文化,演绎者停留在个人身体技艺展示层面,经济效益较低;传统“肉连响”虽技艺体系得以完善,但演绎者文化程度低,展演体姿粗犷,深层次的艺术效果欠缺,经济效益较小;现代“肉连响”技艺展演套路多元,服装设计多样,群众参与基础较好,初步形成产业效益,但演绎团队较多,市场机制不完善,恶性竞争较严重。

2.政策保障机制薄弱。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是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基石。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关于文化产业的相关扶持政策,地方政府在落实过程中存在“缩水”、“卡壳”等现象,导致文化产业发展出现投资和融资渠道不畅通、产业活力不充分、产业缺乏吸引力、产业创新力不足等问题[12]。党的十九大以来,利川市政府重点狠抓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达到78.4%,产业结构围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集群、硒食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和清洁能源产业集群建设,民族民间舞蹈/体育文化产业主动向生态文化旅游产业集群靠拢(1)中投产业研究院:《2020-2024年利川市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载《中投产业》2019年版第21页。。其中,“肉连响”主动向利川市文旅产业融合,人力资本投入较多,但因产业展演“灵活性”较大,导致经济效益不高,过分依赖“快餐式”消费,产业可持续发展乏力,缺乏深层保障机制。

3.技艺内容体系单一。技艺是民族民间舞蹈/体育类文化产业的灵魂,通过技艺展演表达文化的本体,实现文化价值的经济转换。其转换效果在于技艺体系的各要素(文化、规则、风格、技术等)配置方式是否得当,各要素之间虽相互独立但彼此联系,共同作用于整体,决定着整体发展趋势。其中,技艺受众群体范围宽窄,决定着消费市场的大小;技艺表达形式多寡,决定着产业集群的大小;技艺评判体系公正与否,决定着产业市场运营的规范;技艺内容体系变迁是否与时俱进,决定着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景[13]。“肉连响”技艺内容体系表现为:展演者通过徒手有节奏地击额、脸、肩、臂、腰、腿、脚等部位发出有节奏的响声,演绎器具贫乏;展演者通过变换的体姿击打,展示粗犷威武的古朴艺术,演绎风格单调;展演者多赤裸上体,演绎服饰简单;展演者多为男性,参与性别单一。

4.产业模式选择欠佳。民族地区文化产业起步较晚,受诸多先天和后天因素制约,长期模仿发达地区产业发展模式,缺乏因时、因地、因俗创新模式。整体模式呈现为:民族地区有资源,但产业结构不完善;文旅发展有效果,但文化产业集群小;文化产品有特色,但品牌打造尚欠缺;产品生产有规模,但贸易市场待拓展;产业发展有理念,但产业路径需拓宽[14]。“肉连响”产业运营模式以承接各类商业演出、健身娱乐培训、项目服饰销售等为主,辅以组织专业赛事、拍摄教学视频光盘等多元实体模式。传承人和产业经营者LSH老师认为,“肉连响”产业品牌影响力不足,产品结构不完善,市场规模较小,产业集群缺失,市场运营路径单一,产品受众人群面窄等因素,是“肉连响”产业创新发展瓶颈(2)访谈时间:2020年8月和10月;访谈形式:通过电话、微信等通讯方式进行线上访谈。。

5.评判体系界定模糊。评判体系是对民族文化产业项目显性和隐形因素综合指标的规范,由一系列量化和非量化指标相互联系的评判系统。诸多民族文化产业项目起源于生活,评判体系源自参与者的约定俗成,项目内涵和外延拓展受“圈内机制”制约,急需建构产业评判指标体系,推进产业良性发展。传承人LSH老师对“肉连响”评判体系的建构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评判体位规则亟需规范,如击打部位的准确点需明确,规范左右脚部前后体位,明确手臂、肩、腿等屈伸角度,明晰滑步方位的角度等。二是评判艺术元素仍需界定,如双人展演动作单一,音乐与体姿节拍不合,多人展演动作参差不齐,展演者表情缺失,展演者缺少互动等。三是评判道具服饰需要丰富,如音乐曲调单调,服饰类型较少,道具种类稀少,伴奏乐器单一等。四是评判印象标准亟待完善,如展演者与观众缺少互动,对观众评判处理不够,展演技艺与观众联系不紧密。

综上,“肉连响”作为民族地区优秀文化产业代表,在现代获得了一定发展,初步形成了产业链体系。但因文化产业创新意识淡薄、政策保障机制薄弱、技艺内容体系单一、产业模式选择欠佳及评判体系界定模糊,制约其产业可持续发展,因此,需要探讨“肉连响”文化产业发展机制和新模式,以促成“肉连响”产业创新性发展。

四、“肉连响”文化产业的整合机制

(一)挖掘时代性文化内涵

民族地区文化产业特色产品,既能满足人民精神享受需要,又能提升人民生活质量,成为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有效路径之一。“肉连响”文化产业可以充分利用独特的文化优势,创造适应新时代人民需要的产品,与主流文化融合发展,以健全自身的文化属性,从而焕发人们的精神活力,提升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因此,新时代“肉连响”项目应从内涵上去乞讨文化,融合艺术、健身、娱乐等文化;从服饰上设计华丽着装,糅合现代舞台文化;从器具上融合现代乐器,融合时代曲调发展;从艺术上趋向现代欣赏观念,创编大众化体姿体位;从风格上保持“形”和“劲”结合,融入“神”和“韵”艺术。

(二) 创编普适性技艺内容

新时代文化产业实践中,大力开发适合大众需求的多样性文化产品,共同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其中民族地区特色文化产业应充分考虑大众市场,以达到目标和价值的统一。“肉连响”技艺作为文化的载体,既要拓展产品自身技艺的内涵和外延,又要充分考虑大众性技艺内容创编。一方面,融入同类型民族舞蹈,丰富“肉连响”的技艺体系;结合民族歌舞剧,将“肉连响”引入更高表演舞台;借鉴现代广场舞的表演形式,走向民众;融合体育元素,建构体育舞蹈类型。另一方面,放缓曲调节奏,适应不同年龄段身体机能;减少动作体位对向击打,预防运动损伤出现;简化伴奏乐器种类,明晰音乐音质。因此,“肉连响”大众性内容创编应注重:双脚步姿,以“秧歌步”“颤步饶头转身”及“穿掌吸腿跳”等步伐为主;击打,以单掌击肩、臂、腰、腿、跨、脚、膝等部位为主;佩饰,以手铃、脚铃、环铃、头铃等便于佩戴器具为主;动作摆动幅度,肩、髋、肘等关节幅度应小于45度;音乐风格,以传统乡村音乐、古典音乐等风格为主。

(三)制定准确性评判规则

2019年6月,《文化产业促进法(草案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布,这既是强化文化产业发展的制度建设,又是完善文化产业领域的法律规则,有助于文化产业各项目个体创建规范体系,树立行业市场准则,为产业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规则是事物发展方向的领航员,也是产业的服务规程,更是参与者遵守的价值规范。“肉连响”评判规则体系的建立应包括下列项目:第一,竞赛组别项目。设置大众组和专业组类别,下设个人项目(男子组和女子组)、双人项目(男子组、女子组和混合组)、小型团体项目(5人组且必须异性不少于1人)和大型团体项目(10人组且必须异性不少于1人),细化初级组、中级组和高级组。第二,标准场地设置。双人以下项目为5×5米,双人以上项目为12×12米。第三,竞赛服装要求。参赛者正确着装,各参赛队着装一致,男女搭配合理,大方得体,且禁止有描绘色情、暴力等元素。第四,比赛音乐设置。设定不同套路音乐,根据动作的节奏、步伐等制作固定音乐。第五,评分比例设置。动作难度评分细则,创意编排评分细则,规定动作评分细则。第六,裁判队伍设置。由总裁判长、竞赛裁判长、副裁判长、主裁判、裁判员、计时员、编排记录员、检录员、赛后管理员等组成。

(四) 构建多层性技艺等级

全民消费是新时代文化产业消费市场的主体,消费群体逐渐多样化,产品的内容趋向多元化。针对不同年龄、不同阶层、不同文化的消费者千差万别的购买行为,需着力推进产品内在属性和外在创新的发展,才能吸引更多的消费者。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需构建“肉连响”多层性技艺等级:第一,受众群体方面。包括大众类(初级、中级、高级)、校园类(初级、中级、高级)、专业类(初级、中级、高级)。第二,动律节奏方面。包括初级(对打、三响)、中级(四响、七响)、高级(八响、十响)。第三,身体部位方面。包括初级(肩、臂)、中级(肘、胸)、高级(腰、臀)。第四,曲调节奏方面。包括初级(曲调缓慢)、中级(曲调欢快)、高级(曲调粗犷)。第五,器具服饰方面。包括初级(不要求佩戴器具和着装普通运动服饰)、中级(挂带手铃、脚铃和着背心短裤服饰)、高级(佩戴环铃、头铃和肉连响专业服饰)。第六,双脚步姿方面。包括初级(秧歌步类为主)、中级(颤步饶头转身类为主)、高级(穿掌吸腿跳类为主)。

(五) 拓展多元性推广路径

在传统文明形态下,文化产品传播特点是信息单向流动,渠道、方式、技术等方面较为单一,特别依赖“面对面”的实体经济环境。但在数字文明形态下,文化产品的销售从实体走向虚拟、无线的网络空间,海量的信息立体化,呈现方式更便捷,为产品提供多样化销售路径。未来“肉连响”的产业发展方向是,巩固校园大课间教学培训路径,加大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路径,推出系列教学视频宣传路径,推进电视和新闻媒体报道路径,强化文化传承基地教学培训路径,拓宽社区健身娱乐培训教学路径,加强文化旅游融合文艺展演路径,拓展网络普及推广路径,夯实网络媒体类宣传路径,以及加快数字和智能化技术开发路径。

总之,“肉连响”文化产业的整合机制应契合时代内涵、创编大众套路、构建量化规则、建立多层等级、拓展发展模式,以确保“肉连响”文化产业机制由单一到多元、由单薄到丰富的过程,保持产业“活态化”发展,积极探索不同类型发展的新模式。

五、“肉连响”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模式

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悄然进入文化产业领域,通过内容平台(视频平台、APP平台、音频平台等)连接消费者和生产者,建构引流、转化、消费、反馈和存留的市场运营机制,为新时代文化产业搭建更开放、低成本、无边界的经济市场[9]。其中,民族地区文化产业以原创(特色)文化为内核,可以通过普适性“自我建构”,与现代网络平台的有机融合,打造数字化和智能化产业经营模式。借鉴全国青少年跳绳网络挑战赛、抖音APP网络营销活动等经典案例,结合“肉连响”内容丰富、品类齐全、技艺精湛等特征,以“肉连响”全民网络赛为基石,全方位探索其数字化和智能化产业发展新模式。

(一)赛事投资融资

新时代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投资和融资为主要手段的资本运作,合理运用政府、企业和民间资本投融资形式为产业注入新动力。“肉连响”全民网络赛投资和融资渠道应多元化。第一,产业资金投融资。以赛事广告位、产品宣传、赛事服务、产品品牌等形式,吸引服饰产业、运动饮料产业、乐器产业、保健医疗产业等企业资金,为赛事前期准备提供经济保障。第二,媒体宣传投融资。以技术展演、品牌宣传等形式,吸引新闻传媒产业、线上教学产业、互联网产品产业等企业技术,为赛事宣传、网络教学等构建技术支持。第三,信息技术投融资。以产品特色、内容多样、受众面广等形式,吸引智能软件产业、VR技术产业、AR技术产业等企业技术,为赛事场景设置和赛事运行等提供保障。第四,在线商城投融资。以产品文化、产品功能等形式,吸引信息产业、互联网产业等企业技术,为产业线上线下提供销售平台。

(二)媒体推广宣传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媒体格局的深度调整和舆论环境的重大变革,新媒体时代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消解力量——消解传统媒体、地域、国家、社区、产业的边界,以极快的更新速度、海量的信息承载、便捷的传播形式等,为产业信息传播提供新动能[15]。根据融媒体时代传媒领域的发展动向,需要加强“肉连响”全民网络赛宣传体系建设。首先,是前期媒体准备工作。加强传媒公司宣传片制作、网络赛事网站制作、网络视频教学制作等。其次,是中期媒体宣传工作。加大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及利川市地方新闻、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及微信、抖音、快手、哔哩哔哩等新媒体的宣传力度。最后,是后期媒体教学辅导工作。加快“肉连响”不同等级教学视频在线学习系列,包括新闻、报纸、电视等休闲版面技艺分解动作图片教学系列,微信、抖音、快手、哔哩哔哩等卡通技艺视频教学系列等。“肉连响”赛事宣传重点应放在土家族的独特舞蹈或体育活动的健身性、特色服饰的民俗性、技艺体姿的优雅性、赛事参与的大众性、奖励物质的丰富性、参与过程的娱乐性等方面;媒体宣传点应注意选择多样性,以契合不同阶层、职业、群体的兴趣点。

(三)竞赛场景设置

随着5G时代的到来,标志着智能化技术进入第二阶段,将给文化产业带来颠覆性的改变,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人们对文化产品精神、物质等全方位需求和服务。如智能软件可以让演唱者实时地听到创作效果,并随时修改。利用智能化、数字化技术,“肉连响”全民网络赛直播间场景设置应注意:一方面,使用电脑绘图,绘制“肉连响”原生态演绎场景,搭建展演舞台及设计展演服饰;运用3D全息投影技术,搭建虚拟现实展演舞台和演播厅观众,让参赛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另一方面,采用VR技术融合,让观众在现实空间展示虚拟景象,如服饰试穿模拟;利用虚拟演播厅空间设置,搭建相应商业广告和产品展示位置。

(四)产品宣传形式

产品宣传是消费者关注的主要话题,更是产品市场扩展的主要方式,其中形式创新逐渐趋向多样。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宣传形式较为依赖传统媒体和口碑为介质的传播渠道,互联网介质的传播渠道有待进一步深入拓展,具体传播策略亟待创新。“肉连响”全民网络赛产品宣传形式:制作IP人物着“肉连响”服饰、器具、头饰等进行展示;赛事期间在虚拟演播厅广告条目宣传;赛事间歇时间传统视频广告植入;虚拟明星人物推介;赛事吉祥物展示;赛事期间,在虚拟演播厅,向参与网络赛赛事、观众互动和填写问卷的人员赠送系列产品消费券和精美吉祥物礼品。

(五)竞赛组织参与

新冠疫情防控期间,“互联网+”给产业领域带来深刻的变化和更强大的推动力,从户外到室内,从线下到线上,诸多产品活动开始进入“云时代”。“肉连响”全民网络赛赛事组织参与,是赛事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四个内容。第一,赛事通知。除了传统竞赛通知外,还要重点补充网络赛参赛步骤(如软件操作、摄像头摆放、人员方位等)。第二,赛事报名。根据不同参赛群体,采用线上新型报名渠道和线下传统报名渠道相结合。第三,赛事各部门工作分工。编排部门负责赛事分组、出场顺序等工作,检录部门负责联系参赛人员,引导进入候赛厅和赛事演播厅,裁判部门负责竞赛裁判工作,统分部门负责赛事分数统计、比赛排名、成绩公示等工作。第四,后台技术操作和维护。操作比赛舞台效果、观众反馈、广告植入、服饰展演、品牌宣传等工作。

(六)消费反馈平台

随着在线消费的普及,各商家为了扩大自身的营销推广活动,通过在线消费平台相继建立反馈系统,以搭建商家与消费者互动平台,通过反馈信息,完善产品不足、提高商家信誉及创新产品功能。“肉连响”全民网络赛举办的同时,要重视在线消费反馈平台的建设。其一,编制产品消费者问卷。从产品设计、内容、不足、创新、需求等方面,了解消费者对产品的意见和建议,为进一步弥补不足和创新发展提供第一手资料。其二,演播厅赛事评价系统的构建。从演播厅设计、赛事内容、展演形式、赛事创新、赛事效果等方面,为赛事参与者和观众搭建互动平台。其三,产品售后评价系统的建立。从售后服务、售后退换货、产品不足反馈等方面,提升产品信誉和商家服务机制。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文化产业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要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加大虚拟技术、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应用,文化产业迎来数字化和智能化生发、融合、转型的历史性发展机遇。民族地区文化产业是我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借鉴主流文化产业数字化和智能化创新模式,是改善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创新机制的重要策略。通过借鉴全国青少年跳绳网络挑战赛、抖音APP网络营销活动等经典案例,结合“肉连响”文化产业实际特征,构建数字化和智能化产品推广和营销活动,拓宽投资、融资及创新发展渠道。基于“肉连响”全民网络赛活动体系,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细化和创新,以期在反复实践中得以总结和改善,推动民族地区诸多文化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的创新性发展。

猜你喜欢

技艺文化产业赛事
非遗技艺绒花的传承与创新
本月赛事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治理的技艺:三代王官学新说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技艺精湛 星光灿烂——来自欧洲的Herrmans
技艺并举 厚积薄发
赛事赞助沟通对感知匹配的影响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