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黄土高原侧柏-桑混交模式固土效果
2021-04-17张琛
张 琛
(陕西省天然林保护工程管理中心,西安 710082)
我国自1999年启动的退耕还林(草)工程,已给实施区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带来了显著的影响,工程的效益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和热点[1-2]。目前有关退耕还林(草)工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退耕还林后植被覆盖变化[2]、深层土壤含水率特征[3]、流域水沙关系[4]、生态系统碳储存服务、植被总初级生产力、土壤氮素组成及其转化酶活影响[5-7]、植被恢复中存在的问题[8]等方面,有关退耕还林(草)工程生态系统固土效果报道较少。侧柏(Platycladusorentalis)-桑(Morusalba)混交模式是陕西黄土高原退耕地植被恢复的主要模式之一,开展其固土效果研究,可为退耕还林(草)工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提供基础数据。
1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1.1 试验地自然概况
试验地位于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鱼河镇王沙洼(38°31′1.24″N,109°57′30.42″E),海拔1 035~1 045 m。该地地处丘陵沟壑区,属典型的大陆性边缘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少雪,春旱频繁发生,夏季降水最集中,多阵性降水,年均降水量为365.7 mm,年平均气温8.3 ℃,土壤为黄绵土。2006年2 a生侧柏与1 a生桑裸根苗行间混交,栽植于退耕地水平阶上,林下种植紫花苜蓿,无灌木。乔木株行距为3 m×3 m,林分密度1 025株/hm2。
1.2 研究方法
2017年7月26-27日,在侧柏-桑混交林中设置20 m×20 m的群落调查样地5个,以侧柏-桑混交林相邻的无植被覆盖的空地为对照,并设置20 m×20 m的调查样地5个。在每个群落样地中,按照对角线法设置1 m×1m 的草本和更新苗调查样方各5个。对各样地中乔木进行每木检尺,记录树高、胸径;在草本样方中测定、记录植物种类、数量、株高、盖度;在更新苗调查样方中调查苗木的数量并测定苗高、基径。测定侧柏-桑混交林和对照样地中侵蚀沟长度、宽度和深度,采用环刀法采集原状土样,用铁锹采集同深度的散土。对采集的土样编号,带回实验室分析。
将采集的原状土在烘箱中于105 ℃下烘至恒重,测定其容重[9]。土壤侵蚀量按侵蚀沟体积×土壤容重计算[10],数据统计利用Excel进行。
2 结果与分析
2.1 乔木层的特征
因退耕地土壤肥力较高,储水量高,侧柏、桑生长良好,无病虫害发生。侧柏、桑平均树高分别为3.5 m和2.2 m,平均胸径分别为5.3 cm和2.1 cm,平均冠幅分别为1.4 m和0.8 m,林分郁闭度为0.6 (表1)。侧柏的胸径和冠幅变异小于桑,但树高变异大于桑(表1)。侧柏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因此胸径和冠幅变异较小,而桑喜温暖湿润气候和深厚土层、湿润、肥沃土壤,由于造林地土壤肥力差异胸径和冠幅变异较大。侧柏喜光,在幼龄阶段,获得更多光照,轴向生长快于径向生长,其树高变异大于桑。
表1 侧柏-桑混交林林木生长状况
2.2 幼苗更新
侧柏-桑混交林中,侧柏幼苗生长良好,平均苗高7.5 cm,平均地径0.2 cm,更新密度为50 000株·hm-2(表2),根据《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技术规程》(GB/T 38590-2020)[11],幼苗天然更新等级评定标准,研究林分幼苗更新等级为良好(表2)。
表2 侧柏更新状况
2.3 草本层的特征
林下种植的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因根系发达,盖度(50%)大,高度较高(18.3 cm)(表3),抑制了其它草本植物的生长,林下草本种类稀少,仅见耐旱性较强的菊科半灌木状草本茵陈蒿(Artemisiacapillaris)和禾本科狗牙根(Cynodondactylon)(表3)。茵陈蒿高度达21.7 cm,盖度为23%,狗牙根高度和盖度较低,分别为11.7 cm和13%(表3)。
表3 侧柏-桑混交林草本层特征
2.4 土壤侵蚀
2017年7月25-26日,榆林市出现强降雨过程,24 h最大降水量高达218.7 mm[12],引发了严重水土流失,对当地经济和国土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由于侧柏-桑混交林林分郁闭度较高(表1),侧柏林下更新幼苗数量大(表2),林下草本盖度较大(表3),加之地形平缓,有效地减轻了水土流失,有林地仅见细沟侵蚀,土壤侵蚀量为317.6 t·km-2·a-1(表4)。无林地因无植被庇护、土壤裸露且黄绵土土体疏松、抗冲性弱,土壤侵蚀较严重,侵蚀形式为冲沟侵蚀,土壤侵蚀量高达4 214 t·km-2·a-1,为中度侵蚀[13]。与无林地相比,侧柏-桑混交林减少土壤侵蚀量为3 896.4 t·km-2·a-1(表4)
表4 侧柏-桑混交林林地与无林地土壤侵蚀比较
3 结论与建议
退耕地侧柏、桑生长良好,侧柏幼苗更新数量大,草本种类少但盖度较高,减轻水土流失效果明显。为促进侧柏-桑混交模式持续稳定,确保侧柏幼苗良好生长,应合理控制侧柏更新苗密度,去除生长势弱、处于被压状态的幼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