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冲击背景下日本产业链重构政策及影响

2021-04-17田正

日本问题研究 2021年5期
关键词:产业链供应链制造业

田正

摘 要:随着全球化潮流减退,日本企业撤资现象日益引人关注,疫情冲击导致的产业链断裂,促使日本将维护产业链稳定上升到战略高度。促进制造业企业回归本土、在东南亚地区实现生产多元化是日本产业链重构的两个重要方向,日本政府出台产业链重构政策,采用产业补助金措施,对日企调整产业链布局产生实际作用。短期内增强了日本医疗卫生器材、关键零部件供给,长期内加快日企产业链的多元化分散进程。当前对中国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影响较小,中日经贸关系经受住了中美贸易摩擦和疫情冲击的双重挑战,日企并未出现大规模撤离的现象。

关键词:产业链;供应链;疫情冲击;制造业;对华直接投资;

中图分类号:F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458-(2021)05-0038-11

DOI:10.14156/j.cnki.rbwtyj.2021.05.005

近年来,日本制造业回流现象日益突出,新冠疫情的突发为中日经贸关系带来不确定性,日本产业链重构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经过四十余年的发展,中日两国贸易、投资深度发展,中国已成为日本重要的生产制造基地与市场销售对象,而日本同时也是中国重要的贸易合作伙伴,两国在产业链领域已经开展了深度合作,形成深层次链接。

由于在西方经济体系下的产业经济学中并不注重研究产业链这一问题,导致没有出现一个学界公认的关于产业链的定义。为更好地研究和分析疫情冲击下的日本产业链重构问题,首先明确产业链的概念。本文中的产业链是指各产业部门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关联,依据特定的时空布局而客观形成的链条式关联关系,不仅具有生产、研发、销售等价值链的内涵,而且还具备企业间交易关系的供应链意蕴。突如其来的疫情,影响了在华日企的生产与经营,同时对日本产业链产生影响,日本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维持产业链稳定。孙伶伶、高洪等探讨了日本在逆全球化进程中的战略选择,指出日本积极提升战略自主性,努力完善自身产业布局,减少对华经济依赖[1]。但是,当前国内学界对于日本产业链重构政策的具体措施分析以及后续效果相关研究较少。为此,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分析和探究日本產业链重构问题的原因、具体措施、对中日两国及中日经贸关系的影响,给出对中国的启示。

一、日本产业链重构的背景因素

日本产业链重构现象具有全球化浪潮减退的深刻背景,叠加疫情冲击对日本产业链稳定形成严重影响,促使日本政府将维护产业链安全上升至战略性高度。

(一)全球价值链分工与全球化浪潮的减退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跨国公司积极推动国际间的价值链分工,将产品价值链分解为研发设计、原材料和零部件生产、制成品组装、市场销售、售后服务等环节,并在全球范围内以生产成本最小化为标准选择不同地区完成生产活动,表现为全球价值链分工。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之前,跨国公司在积极推动全球价值链深化发展,全球投资增长迅速,而在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之后,进入全球价值链萎缩阶段,全球投资增速明显放缓。此后,跨国公司的撤资行为逐渐成为引人关注的事实。根据OECD的研究,在2007-2014年间,在全球62000家跨国公司中,约有20%的公司具有撤资行为 [2]。由此可见,推动全球化的重要因素全球价值链深化正在放缓,而这一趋势也深刻影响了作为世界第二大和第三大经济体的中国与日本的经贸关系。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日经贸关系迅猛发展,两国的贸易和投资愈发紧密,但近年来在全球化浪潮减退的影响下,日本的全球价值链开放因素趋于减弱,使得中国和日本之间的投资与贸易关系趋于稳定,没有出现新的增长高潮。根据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实际使用金额从2013年的70.6亿美元,下降至2016年的31.1亿美元,随着2017年后中日关系改善,在2018年增加至38.1亿美元,但是在中美贸易摩擦等外部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下,2019年再次下降为37.2亿美元。中日贸易表现出与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相似的趋势。根据中国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中日贸易总额从2013年的3 125.5亿美元下降至2016年的2 747.9亿美元,在2018年则上升至3 276.6亿美元,但是到2019年再次下降至3 150亿美元,同比下降幅度为3.9%。由此可见,随着世界经济形势的复杂多变,中日经贸关系近期的发展趋于平缓。

近期,日本企业退出中国再次成为热点话题,需要分析日本企业退出中国的实际情况。表1反映了日本企业在全球范围内撤资率的变化。撤资率是指,当年度撤资日企数与日企设立数之比。从表1可知,在2013年之前,在华日企撤资率低于全球日企撤资率,但是在2013年之后,在华日企撤资率出现了显著攀升,从2013年的37.55%,迅速提升到了2019年的123.21%。自2015年以来,除了2018年在华日企撤资率均超过了100%,这意味着新设立日企数量要小于撤资日企数量。在美日企的撤资率自金融危机发生以来迅速增加,并始终高于全球日企撤资率。在华日企撤资主要集中于制造业,以2019年为例,在当年度撤资的69家日企中,制造业企业为32家,非制造业企业为37家,所涉及的行业主要包括机械、纺织、电子机械、精密机械等[3]。这表明,自2013年以来日本对华投资的情况发生了明显改变,日企撤资现象成为急需关注的问题。

(二)疫情冲击影响日本产业链稳定性

此次疫情在全球范围内暴发,不仅对世界经济造成长期且负面的影响,而且也深刻影响了中日间的经贸关系。疫情暴发对于中日间经贸关系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供给冲击,由于疫情防控要求,在短时间内阻碍了人员和物资等生产要素的自由移动,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下,波及到日本国内生产体系,而产业链的断裂则影响到日本国内工厂生产,导致生产活动停滞,给日本经济造成严重打击。由此可见,疫情冲击严重影响日本产业链稳定性,形成供给冲击。

中国现已成为日本最主要的贸易合作伙伴,日本对中国经济依赖程度不断提高。對于日本而言,中国是第一大贸易伙伴,对中国而言日本则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贸易对象国。在疫情冲击下,2020年第一季度,日本从中国进口下降22.6%,日本对中国出口则下降3.1%。虽然中日之间的贸易关系,主要呈现为中国以进口日本零部件为主、日本进口中国制成品为主的特征,但是近年来日本对来自中国的零部件的需求却与日剧增。根据内阁府测算结果显示,从中国进口的中间品占日本进口中间品的比重从2005年的14%提升到了2015年的18%。2017年日本自中国进口中间品占比进一步上升到了21.4%[4]。日本自中国中间品进口主要集中在电子机械、化学制品、一般机械、钢铁金属、运输机械等领域。

日本汽车、医疗器械产业对中国依赖程度明显,疫情冲击严重影响了日本汽车和医疗产业的供应链。以汽车产业为例,自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日本对于中国汽车零部件的进口逐年增加。2019年,日本从中国进口了3 300亿日元的汽车零部件,占日本海外进口零部件的37%。疫情暴发后,受到疫情防控措施的影响,导致在华日本汽车企业无法开展生产,上游零部件企业停工停产,波及到了日本国内的汽车企业,日本国内的汽车企业因缺乏必要零部件而中断生产,生产规模和生产效率双双下降。2020年2月初,由于来自中国的汽车零部件短缺,日产、本田等日本汽车企业生产受到影响。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日产公司因为无法获得零部件,发生生产停止的情况。本田则因为零部件短缺,停止2种车型的生产 [5]。在医疗产品方面,日本需要从中国进口大量医疗原材料。根据统计结果显示,日本在中国塑料卫生用品出口中占据21.1%,在医用纤维材料用品出口中占23.1%。日本的医疗用防护服以及防护口罩严重依赖中国进口。此外,日本为应对疫情开发的特效药“法匹拉韦”,其主要原材料丙二酸二甲酯(Diethyl malonate)主要依靠来自中国的进口 [6]。由于疫情防控需要,中国在疫情初期,减少了医药用品出口,间接导致了日本国内医药品供应不足,不利于日本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疫情冲击,促使日本进一步认识到维护自身产业链安全的重要性,因而需要通过调整产业链在关键行业上实现本土化,确保医疗用品、汽车及电子机械零部件等战略性物资的供应稳定。改革开放以来,日本企业为了减少生产成本,在中国设立诸多生产基地,中日两国产业关联性日趋增强,但对于中国中间产品的依赖,降低了日本产业链的稳定性。疫情冲击,以及后续发生的生产中断事件,使得日本认为有必要降低战略性物资对中国的依赖。另一方面,疫情的冲击也促使日本进一步在全球范围内推动价值链多元化进程。此前,日本为避免对中国的过度依赖,已经提出“中国+1”战略,在泰国、越南、缅甸、印度尼西亚、柬埔寨等国加强业务,构建和完善产业链。受到疫情冲击,日本会进一步改变全球产业链体系布局,加大“中国+1”实施力度,推动原材料采购地多元化。

二、日本产业链重构政策的具体措施

疫情冲击下,日本重构产业链的目的在于,维护产业链的安全与稳定。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日本政府采用了直接针对特定企业的基于经济供给侧的产业政策,即产业链重构政策。以下详细分析日本实施产业链重构政策目的、具体措施与实施结果。

(一)产业链重构政策的目的

新冠疫情的发生对日本国家战略及日本经济产生深刻影响。一方面,新冠疫情的暴发及全球流行加速了大变局的历史进程,国际局势不确定性增加,日本的国家战略进一步趋向谨慎、保守。日本将维持产业链安全和自主可靠性摆在更重要位置,并将维持产业链安全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另一方面,新冠疫情的发生严重打击日本经济。根据日本内阁府数据,2020年日本实际国民生产总值(GDP)同比下降4.8%[7]。为了促进日本经济恢复增长,日本采用鼓励制造业回流的方式促进本国产业的复苏,增加就业,带动消费与投资。新冠疫情的发生推动了日本的逆全球化进程,起到了加速日本制造业回流本土的作用。

在这一背景下,日本政府实施产业链重构政策,其目的在于:提升产品和零部件供应稳定性,推动对特定国家依赖程度较高的产品和零部件以及对国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的产品和零部件回归日本国内生产[8]。此外,其目的还包括:通过强化与东盟地区国家开展经济合作,在东亚地区内实现生产的多元化,以改善产业链的稳定性[9]。

由此可见,日本政府出于对产业链安全的战略性考量,调整产业链的结构和关系,通过调整全球产业链体系和结构,提升其产业链安全性。与此同时,作为市场经济国家,产业链调整的决策本应由日本企业基于自身的成本与收益核算自主做出,但是日本政府却采用提供补助金这一产业政策方式,直接对特定企业行为实施干预,不惜破坏市场主导原则,冒着为生产率低下的企业提供资金的风险,支持日本企业撤出中国市场,足可见日本政府实施产业链调整政策、维护日本产业链安全的决心。

综合日本政府发布的公开募集资料,可以将其实施产业链重构政策的目的归纳为以下两点。一是促进制造业回流日本本土,加强医疗用品、汽车及半导体零部件等战略性物资产品的本地化生产能力。推动制造业企业回归日本,不仅可以加强日本战略物资以及高附加价值产品的生产能力,同时也能够起到增加日本国内投资,提振受疫情重创的内需的作用。二是推动日本企业在东南亚地区实现多元化生产,增加中国以外的中间产品采购来源,从而提高其产业链的多元性,降低集中采购风险。

(二)政策的提出与具体措施

基于上述目的,日本政府出台了产业链调整政策,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实际推动,最终产生了一定的政策效果。

1.产业链重构政策的提出与实施

2020年3月,时任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成长战略相关的未来投资会议上指出,由于中国零部件进口减少,影响了日本产业链的稳定,为此需要采取措施,减少对特定国家的依赖,促进依赖性高以及附加价值高的产品生产回归日本国内,同时需要在东南亚地区推进生产基地的多元化。为了应对疫情对日本经济的冲击,日本在2020年4月提出了108万亿日元的“紧急经济对策”,其中用于产业链调整的资金为2 435亿日元,在这之中2 200亿日元用于促进日本制造业企业回归本土,另外235亿日元则用于支持企业在东南亚地区的产业链多元化布局[10]。在促进制造业企业产业链回归本土方面,日本政府分别在2020年7月和11月公布了选取结果,分别支持57家和146家企业回归本土,支持金额分别为574亿日元和2 478亿日元。由此可见,支持制造业回归本土总额为3 053亿日元,是预算金额的1.38倍。在促进制造业企业生产据点多元化方面,日本政府在2020年7月、9月和12月公布了选取结果,分别支持30家、21家和30家企业实施产业链多元化措施。

2.产业链重构政策的主要内容

为维持产业链安全,保证战略性物资供应,日本政府从战略性的高度,提出产业链重构政策,以下分别从促进制造业回流日本以及促进制造业在亚洲地区实现生产多元化两个方面,分析日本产业链重构的具体措施。

一是促进日本将产业链搬迁回日本国内的相关措施。表2总结了日本政府的制造业回流国内的措施,具有如下特点。其一,政策对象为特定企业,且具有明确目的。与传统产业政策不同,此次产业政策措施实施对象明确,具有明确的战略意图,即消除生产基地的过度集中所导致的供应不稳,确保关键零部件以及医疗器材供应稳定。其二,促进产业链回流措施准确,且针对不同类型企业设定不同的资助金额。从具体资助科目来看,补助主要用于支持企业在日本国内开展设备投资,补助设备费、建设经费等将降低企业在日本国内投资成本,提振企业的投资意欲,同时对各类资助计划均设定了150亿日元的上限,并针对财务负担能力的不同,为大企业和中小企业给出不同的补助措施。其三,要求企业提交具体情况说明,并制定设备投资计划。与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产业政策一脉相承的是,想要获得补助的企业需要提交一系列的具体情况说明,同时明确设备投资计划的实施时间和过程。企业提交的情况说明包括:实施的必要性、生产的集中程度、调整产业链后的产业波及效应、投资的诱发效果、对国民健康的重要性等。这些资料可以帮助政府更好把握企业产业链转移的情况与效果。

二是推动日企在亚洲地区内实现生产多元化的具体措施。表3为日本推动日企在东盟地区(ASEAN)实现生产多样化,消除产业链不确定性的具体措施,具有如下特点。其一,截至目前,日本共实施三次生产多元化支持措施,其中第一次和第三次的目的在于维持和强化关键零部件以及医疗企业供应的稳定,而第二次的目的则在于为企业提供研究开发资金补助,测试使用新原材料、新零部件对于生产的影响,以及实验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第四次产业革命技术在应对产业链断裂事件中的作用。其二,依据政策目标的不同,提供不同的资金补助措施。为强化在东盟地区的生产,为企业提供建设费、设备购入费等,而针对产品开发类、价值链高度化类项目,则给予劳务费、事业费等补助,体现出专款专用的特征。其三,针对不同目的的项目,实施有差异化的检查,确保项目有效执行。如针对生产基地多元化项目,注重检查项目的可行性及投资计划等,而对于实验类项目则更侧重于项目的必要性和具体实施方法上,是否创新性地为产业链风险控制提供帮助。

由此可见,日本通过实施直接作用于企业的供给侧政策,促进战略性产品生产线迁回日本国内或增加在东南亚地区生产布局,推动日企产业链分散调整,降低产业链集中风险,实现多元化经营。以下探讨日本产业链重构措施效果。

(三)日本产业链重构政策的实施结果

采用日本政府公布的数据,分析日本产业链重构政策的结果。首先,分析促进制造业企业回流措施的结果。如表4所示,这一政策的结果具有如下特点。一是以医疗健康产业为主,但不乏汽车、半导体、化工原材料等战略性较强的行业。从回迁日本企业的分布行业看,以医疗健康企业为主,所涉及的领域包括口罩、防护器材、医疗器械和防疫相关用品,说明该政策发挥了促进日本医疗物品供应稳定的作用。此外,回迁企业中不乏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且占比持续升高。汽车及机械零部件企业占比从第一批的12.4%提升到23%,半导体从5.3%提升到10%。说明这一政策发挥了促使关键零部件企业回迁日本的作用,从日本的角度看,提升了其产业链的稳定性。二是从回迁的企业类型看,以中小企业为主。第一批获批的企业中,中小企业占比70%,第二批中,中小企业的占比也达到了60%。由此可见,在回迁日本的企业中,以中小企业居多。三是日本政府对申请企业实施严格筛选。第一批共90个企业申请,但只有57个企业获批。第二批共有1 670个企业申请,但仅有146个企业获批,说明日本依据标准,严格选择能够获得资助的企业。

其次是探讨推动日企在东南亚地区实现生产多元化措施的结果。如表5所示,该政策表现出如下特征。一是在行业特征上发生了从注重推进医疗健康产业链稳定,转向注重促进关键零部件生产稳定。在第一批申请中医疗健康产业占比56%,但是在第三批申请中,这一数字下降到23%,而汽车及机械零部件所占比率则从30%提升至60%。这说明日本在注重維持医疗健康产品供应稳定的同时,也在积极促进关键零部件的生产布局条件,降低产业链中断风险。二是第二批申请独具特色,注重在东南亚地区积极开展产品替代实验,以及尝试稳定产业链的新技术。例如,日本大真空公司,将用于5G通信的水晶振子生产转移至印度尼西亚。日本的大崎医药公司,在印度尼西亚展开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医药用品产业链管理实验。三菱商事则在越南尝试简化贸易手续的新型电子系统等。三是从产业链调整国家的分布看,集中于越南、泰国等国家。日本企业产业链调整和分散的重点区域为越南和泰国,着重在这两个国家开展制造和研发,同时对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也表现出了较高关注度。

三、日本产业链重构对中日两国及中日经贸关系的影响

日本产业链重构不仅是企业的自主选择,并且通过政府的补助措施,体现出一定的战略意图,并产生了政策效果。需要进一步分析日本产业链重构对日本和中国及中日经贸关系的影响。

(一)对日本的影响

第一,短期内有助于提升日本医疗健康器械以及关键零部件的供给,提升产业链本地化水平,消除产业链的不稳定性。新冠疫情的发生使得日本意识到产业链过于集中于海外将会使得本国在面对外部冲击时处于被动局面,为此产业链重构的重要目的在于提升和维护日本的国家安全。首先,产业链重构确保了日本医疗器械供应稳定,维护其公共卫生安全。通过将产业链回迁日本国内,以及加强东南亚地区的分散布局,从而确保抗疫所需的医药品和医疗器械等产品的供应。例如,日本富士公司将检测试剂产线、爱丽思欧雅玛公司将医疗卫生生产线、盐野益公司将疫苗生产线从中国转移回了日本。同时,生产消毒液的SARAYA公司则将生产基地转移至南亚印度。其次,产业链重构加强了日本关键零部件的供应稳定。此前,一些日企因原材料采购便利等原因选择在中国生产。如,生产高浓度氟化氢的日企需要使用中国生产的萤石;生产发动机的日企则需要中国生产的稀土。通过此次产业链重构,既将一部分生产线迁回日本,同时也在第三国积极寻找替代材料。例如,日本的罗姆公司具有生产5G设备半导体的核心技术,该企业计划于2021年底前将位于中国的生产线迁回日本。此外,日本政府也在积极催促日本企业在东南亚地区寻找萤石等可替代性原材料,降低对中国原材料的依赖。

第二,长期内,日本不仅会进一步提升产业链的本地化水平,而且还会加速产业链多元化进程。从长期来看,疫情冲击促使日本深刻认识到维持产业链稳定的重要性,会加强产业链安全的战略性考量,促进制造业回流,加强本地化生产,同时降低对中国集中采购的依赖,推动全球化采购体系建设。一方面,日本会加强维持关键零部件以及医疗器械等战略物资的供应稳定。在此次疫情冲击下,日本甚至不惜动用产业政策等干预市场经济的手段,加快战略物资生产企业回归日本国内,在未来日本会进一步加强战略意义大、附加价值高的制造业企业回归本土。另一方面,日本将进一步推动与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合作,扩大与欧洲、印度、澳大利亚的合作关系,推进全球化采购进程,提升其产业链安全水平。东盟地区是日本“印太战略”的重点区域,日本会加强对东盟国家投资,加强产业链体系建设。近年来日本分别与欧洲和英国达成了日欧EPA与日英EPA,有利于推动日本与欧洲间的投资与贸易,增加采购来源地。此外,近期日本提出供应链弹性倡议,升级“中国+1”战略范围,建设印日澳供应链联盟,打造三国之间的供应链互补关系,为日本亚太地区供应链提供补充,实现降低对单一国家依赖的目的。可见,不论是加强本土生产,还是促进产业链多元化,均表现出日本降低单一国家依赖的战略意图,维护产业链的安全和稳定成为日本关注的新重点。

(二)对中国的影响

首先,在短期影响方面,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较小。虽然此次日本出台了促进日企调整产业链的相关政策,但是此次日企搬迁,涉及企业数目较少。在促进企业回归日本本土生产方面,经过严格审查,实际批准了203个项目;在实现生产基地多元化方面,总共批准了81个项目。2020年在华日企总数为1.36万家,为此产业链调整政策所涉及的企业数量仅占日本在华企业总数的2.09%[11]。此外,从调整产业链的日企企业类型上看,以中小企业居多。在促进企业回归本土方面,两个批次中中小企业的占比均超过60%;在实现生产基地多元化方面,三批次中小企业占比分别为:87%、57%、47%。故此,不论是从调整企业的数量,还是从调整企业的规模上看,此次日本产业链重构所涉及的企业数量和规模均较小,由此所引发的波及效应不大,所造成的需求和供给下滑较小,不会对近期中国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产生显著影响。

其次,在长期影响方面,随着日本产业链本地化、多元化重构的新趋势持续发展,为中国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形成挑战。虽然此次日本产业链重构所最终批准的企业数量不多,但是在不同批次的申请中,日本企业的申请意愿程度持续加强。例如,在第一批申请迁回日本的企业仅有90家,但是到了第二批时,申请企业数量迅速上涨至1 670家。面对如此高涨的企业情绪,时任官房长官菅义伟表示,申请企业数量已经远远超过预期,将根据整体情况决定是否追加预算。从长期看,日本企业在实施对华投资决策时的顾虑将会上升,日本企业也会加快重构产业链进程,增加日本企业在日本国内的投资生产,调整或替换采购商,完善全球产业链布局。在日本产业链本土回流加速、生产基地分散化的背景下,日本企业越来越倾向于将核心技术创新和核心零部件生产放在日本国内,将生产基地在全球内分散布局,中国作为销售市场的重要性上升,而作为生产基地的重要性下降。日本贸易振兴机构调查数据显示,有43%的日本企业表示将在今后1-2年内扩大在华业务,这一数字为1998年有调查以来的最低值,此外在主要的业务类型上,61.8%的被调查企业回答是“销售”[12]。可见,日企对中国市场的看法,从以生产基地为主调整为以销售对象为主。以往中国与日本通过开展投资和生产合作,在华日企产生了技术溢出、促进就业和产业升级的作用,但日本产业链重构和投资行为的改变,不利于中国通过与日企合作提高生产与经营技术水平,进而影响中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

(三)对中日经贸关系的影响

第一,中日经贸关系经受住了疫情冲击的影响,日本企业在华产业链表现出强劲韧性。首先,在中日贸易方面,面对中美贸易摩擦和疫情的双重冲击,中日两国间的贸易不降反增。根据日本财务省统计,2020年中日贸易总额达到32.5万亿日元,在日本对外贸易总额中占23.8%,其中对华出口额为15.08万亿日元,同比增长2.7%,在其总出口额中占25.6%,自华进口额为17.5万亿日元,同比下降5.3%,在其总进口额中占25.8%[13]。中国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和重要的出口和进口对象国。在贸易结构领域,中日两国互补性明显,日本对华出口中非金属原材料、化学原料等工业原材料出口增长显著,而自华进口中纤维制品、电子计算机等制成品增长显著。其次,在日本对华直接投资方面,即便日本出台了产业链重构政策,但是2020年度日本对华直接投資没有出现明显减少。根据日本财务省数据显示,受到疫情影响,2020年1-11月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同比下降22.7%。2020年1-11月日本对华直接投资总额为1.14万亿日元,同比下降5%。由此可见,在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整体收缩的背景下,日本对华直接投资没有出现明显减少,经受住了疫情冲击的压力。从具体类别来看,2020年1-11月新增日本对华直接投资额为1.63万亿日元,超过了2019年1-11月的1.5万亿日元,但是2020年1-11月日企从华撤资额也达到4 900亿日元,是上年同期的1.63倍,从而导致2020年1-11月总体日本对华直接投资总额下降了5%[14]。这说明日本企业虽然在积极调整产业链,试图减少对中国的依赖程度,但是由于中国市场前景广阔、生产经营环境稳定,且中国在较短时间内克服了疫情影响,在华日本企业经营情况稳定,企业经营收益率较高,导致日本企业在推动产业链调整的同时,也扩大了对华直接投资,从而出现一种小幅下降的情况。

第二,即使日本政府推出了产业链重构政策,但日本企业对华直接投资态度基本维持稳定。新冠疫情的发生起到了推动日本产业链重构的作用,但因为中日两国产业链已经高度融合,将涉及民生与安全的产业链拉回到日本仅是全球产业链中的一小部分,绝大部分产业链仍将按照全球化分工的一般规律留在中国,对于日本而言其全球产业链实现彻底去除中国化是不现实的。日本属于市场经济,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日本企业,主要依据成本收益情况作出投资决策,所以日本企业的投资决策并不完全受到日本政府政策的影响。由于中国在短时间内控制住了疫情,较快地恢复了经济增长,维持了稳定的营商环境,对日本企业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即便日本政府2020年出台产业链调整政策,但是日本企业对华的投资态度仍然维持稳定,甚至出现了上升态势。日本国际协力银行的调查数据显示,在今后3年日本企业预计开展海外业务的国家排名中,中国从2019年的第二位上升到2020年的第一位,而印度则从第一位下降至第二位。虽然疫情冲击对于日本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了负面影响,但是约60%的日本企业表示不会因为疫情发生,就调整中长期的海外投资计划。表示要将海外投资计划调整为在日本国内增设工厂计划的企业只有11家,在被调查企业中只占了2%[15]。中国吸引日本企业的主要原因在于巨大的市场规模和未来广阔的增长空间,近年来中国的经营环境持续改善,劳动力素质不断提高,高端人才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与其他国家相比具有显著优势。

第三,在日本政府出台产业链重构政策的背景下,实施产业链调整的多为不具备比较优势的日本企业,传统大型在华日企并未出现大规模撤离的现象。首先,当前从中国撤离的日本企业主要为不具备竞争力的企业和防疫相关的中小企业,而在华日资的传统企业,如电子、汽车、化工等则没有出现大规模撤离的现象。目前,从中国迁走产业链的日本企业基本属于其生产模式不再符合中日经济贸易关系发展新需要,无法依据经济贸易形势变化,降低生产成本的劳动密集型行业。根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的数据显示,近期撤出中国的企业共有68家,其中制造业企业43家,非制造业企业25家,涉及纤维、橡胶、陶瓷制造、信息通信、金融保险等行业,同时在电子机械制造行业也有少量案例。这些企业撤出中国的主要因素包括:销售数量减少,人力成本提升,同当地同业相比优势减少等[16]。其次,即便日本政府出台了产业链重构政策,但是仍然有不少日本企业选择增加对华直接投资,涵盖食品、汽车、制药等多个产业领域。例如,2020年7月日本明治食品公司在广州设立合资公司,注册金额达到184亿日元。2020年10月,日本盐野益制药宣布与中国平安保险集团的合资公司业务计划,设立平安盐野义公司,瞄准中国的药品和保健品市场,在中国开展药品的生产和销售业务,注册金额高达29.4亿人民币。2020年6月,本田公司与东软睿驰汽车技术公司合作,双方合资成立海纳新思智行服务有限公司,从事汽车智能网联技术服务业务,注册资本达到3亿人民币。

第四,当前在华日本企业产业链调整主要表现为优化在华生产链,而非将产业链完全迁出中国。由于中日两国间经济的高度互补性以及深度的产业链融合,日本企业很难将产业链迁离中国,为此日本企业优先考虑的是完善和强化在华产业链,增强在华产业链的应对风险冲击的能力,增加原材料采购来源地,提升生产线的生产能力与水平,改善企业的财务运营情况。根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在产业链调整方面,日本企业主要调整举措包括:增加运营现金流、确保同一产品的多个生产基地、推动生产线生产自动化、增强现地采购和销售的能力等。有24.9%的在华日本企业准备实施“原材料采购地”调整,实现原材料采购的多元化[16]。当前日本企业的产业链调整行为主要以优化在华生产的产业链为主,并不是将产业链迁出中国。从目前的情况看,中日经贸关系承受住了中美贸易摩擦和疫情冲击的双重影响,日本企业在华投资并未出现大规模撤离的现象,日本对华直接投资总体保持平稳态势,由于中国在短时间内控制住了疫情,日本企业对华直接投资有所上升,日本企业投资行为的变化主要体现为完善中国国内的产业链上,而非将产业链迁出中国。

[参 考 文 献]

[1]孙伶伶,高洪.日本在逆全球化进程中的战略选择[J].东北亚学刊,2020(6):10-16.

[2]BORGA M, IBARLUCEA-FLORES P, SZTAJEROWASKA M. Drivers of Divestment Decisions of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A Cross-Country Firm-Level Perspective[J]. OECD Working Papers on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2019(3):3-55.

[3]廣田充彦.海外進出企業総覧2020[M].東京:東洋経済新報社,2020:1735.

[4]内閣府.日本と海外のサプライチェーンの構造[EB/OL].[2021-01-03].https://www5.cao.go.jp/keizai3/2018/0125nk/n18_32.html.

[5]大木博巳.コロナ禍と対中依存リスク-中国をサプライチェーンのハブにしたのが賢い選択だったか[J].国際貿易と投資,2020(1):1-26.

[6]増田耕太郎.新型コロナウイルス蔓延によるサプライチェーンの見直し-医療用品の中国依存の脱却から考える[J].国際貿易と投資,2020(1):120-138.

[7]内閣府.国民経済計算[EB/OL].[2021-02-10].https://www.esri.cao.go.jp/jp/sna/menu.html.

[8]みずほ情報総研.サプライチェーン対策のための国内投資促進事業費補助金公募要領[EB/OL].[2021-01-05].https://www.mizuho-ir.co.jp/topics/supplychain/std01/02.html.

[9]日本貿易振興機構.海外サプライチェーン多元化等支援事業公募要領[EB/OL].[2021-01-07].https://www.jetro.go.jp/services/supplychain/.

[10]経済産業省.経済産業省関係令和2年度補正予算[EB/OL].[2021-01-10].https://www.meti.go.jp/main/yosan/yosan_fy2020/hosei/pdf/hosei_yosan_gaiyo.pdf.

[11]新日本法規.日本企業の中國進出動向(2020年)[EB/OL].[2021-01-15].https://www.sn-hoki.co.jp/articles/article358702/.

[12]日本貿易振興機構.2019年度 アジア·オセアニア進出日系企業実態調査—中国編[EB/OL].[2021-01-30].https://www.jetro.go.jp/world/reports/2020/01/447cc23dba286aa1.html.

[13]財務省.令和2年分貿易統計(速報)の概要[EB/OL].[2021-01-20].https://www.customs.go.jp/toukei/shinbun/trade-st/gaiyo2020.pdf.

[14]財務省.対外対內直接投資の推移(国際収支マニュアル第6版準拠)[EB/OL].[2021-01-25].https://www.mof.go.jp/international_policy/reference/balance_of_payments/bpfdi.htm.

[15]国際協力銀行.わが国製造業企業の海外事業展開に関する調査報告-2020年度海外直接投資アンケート調査結果(第32回)[EB/OL].[2021-01-25].https://www.jbic.go.jp/ja/information/press/press-2020/0115-014188.html.

[16]日本貿易振興機構.2020年度 海外進出日系企業実態調査(アジア·オセアニア編)[EB/OL].[2021-01-23].https://www.jetro.go.jp/world/reports/2020/01/b5dea9948c30e474.html.

[责任编辑 王雅坤]

An Analysis of Japanese Industrial Chain Reconstruction Policy and Its Impact Under the Impact of the EpidemicTIAN Zheng

(Institue of Japanese Studies,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Beijing, 100007, China)

Abstract:  As the trend of globalization recedes, the phenomenon of divestment of the Japanese companies has attracted increasing attention. The industrial chain rupture caused by the impact of the epidemic has prompted Japan to maintain the stability of the industrial chain to a strategic level.Promoting the return of manufacturing companies to mainland Japan and achieving diversification of production in Southeast Asia are two important directions for the restructuring of Japanese industrial chain. The Japanese government has introduced an industrial chain adjustment policy and adopted industrial subsidy measures, which has produced practical effects for Japanese companies to transform their industrial chain.In the short term, the supply of Japanese medical and health equipment and key parts supply has been strengthened, and in the long term, the process of diversification and dispersion of Japanese companies industrial chains has been accelerated.The current impact on the st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is relatively small, and China-Japan economic and trade relations have withstood the dual challenges of Sino-US trade frictions and the impact of the epidemic, and there has been no large-scale withdrawal of Japanese companies.

Key words: industrial chain; supply chain; epidemic shock; manufacturing industry; direct investment in China

猜你喜欢

产业链供应链制造业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
产业链春之奏鸣
骗保已成“地下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