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合作游戏指导策略探究
2021-04-16杨美丽
杨美丽
【摘 要】在素质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幼儿时期不仅是一个人性格和生活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也是他们形成对生活热爱之情的重要阶段。因此幼儿教师要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合理寻找活动主题;引导建立幼儿合作意识;增加奖励机制,调动幼儿积极性;科学分组,发挥教师指导职能这几大关键方面,让幼儿形成良好的学习兴趣,解决现有的教学问题,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将结合笔者自身幼儿合作教学经验,对该问题进行简要分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教学;合作指导;游戏策略
在幼儿园游戏中,进行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活动难以继续的困难,比如幼儿无法准确理解活动进行的操作,在活动过程中幼儿合作效率低下等。笔者寻找了许多相关幼儿活动资料,发现当下幼儿活动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是,我们所组织的活动究竟能不能给幼儿带来帮助。当前幼儿园教师对幼儿的了解不深刻,导致在选择的游戏不适合当前年龄段进行,或者竞技性太强,导致幼儿无法正确参与到所选择的活动中去。
一、合理寻找活动主题
教师要学会从幼儿的角度出发,选择合适的活动主题,在活动过程中去观察了解幼儿的行为习惯,再去做出判断选择合适的游戏进行活动。除去不适合幼儿进行的游戏之外,还存在的一个问题是选择的游戏缺乏新意,许多老旧的幼儿园,沿用着许多年前的游戏设施,滑滑梯、秋千等设施的年份都比较久远,并且缺乏新意,教师在选择活动时,需要选择一些比较有新意的项目去进行游戏,增加幼儿的趣味性和积极性。
比起“老鹰抓小鸡”这类传统游戏,教师可以选用更科学的游戏,如“拉小猪走”全班幼儿分成两队,各队两名幼儿为一组,1、2报数,第二名幼儿扮演小猪并戴上头饰,第一名幼儿扮“拉猪人”拉着藤圈向前走,“小猪”蹲着走。全体幼儿边拍手边说儿歌:“耳朵大,眼睛小,猪的全身都是宝。快拉小猪进猪圈,小猪小猪要走好。”把“小猪”送到端线的椅子上坐下(进猪圈),扮拉猪人的幼儿跑回把藤圈交给第二组,依次进行。用时少的小组获胜,可以进行两组游戏,每一次“拉猪人”与“小猪”的角色互换,增加幼儿的活动热情。
二、引导建立幼儿合作意识
在幼儿进行游戏的过程中,进行合作的过程中,幼儿的合作效率没有预期的那么高。幼儿的教育是人终生教育的开始,尤其是教师的引导,在幼儿园阶段,有的孩子不善于交流合作;有的孩子能够积极与其他幼儿交流,一起玩耍成为朋友。不同的幼儿,性格等因素有所不同,也就造就了不同的现象,作为教师应该及时帮助这些不善于交流的幼儿调解问题,与他们交流,帮助他们进入集体。我们不能让一个幼儿完全去依赖另一个幼儿,而是使其在分组合作进行游戏时能够正确的交流和互相帮助。因此幼儿在进行合作游戏时,能够有效提升幼儿自身与其他幼儿的合作意识,也能够增进幼儿之间的关系。通过幼儿合作游戏能够提升幼儿合作意识的前提是,教师能够在一旁及时指导,在幼儿进行合作游戏时,能够与对方正常交流玩耍。尚处于幼儿阶段的孩子,身心发展不完全,自身意识强烈,在进行游戏时,教师要注意及时调解幼儿之间产生的矛盾,并在游戏中观察幼儿言行,采用合适的办法去增进幼儿之间的关系,达成正确的合作关系,正确交友,培养合作意识。
例如,教师可以选用“平衡球”等需要多人配合调动的道具游戏,需要多人调动的道具,单独一个人无法去驱使也没有办法去完成目标。需要注意的是教师需要在一旁避免幼儿在移动过程中发生跌倒,而且每一组进行游戏的幼儿不能超过6名幼儿,否则一旦有幼儿跌倒极易发生踩踏事件。在整个游戏过程中,使球能够弹起次数多的小组获胜。可以充分锻炼幼儿的肢体协调性与其他幼儿的配合能力。最简单的活动可以进行“跳大绳”,在跳绳过程中,也可以6人一组合作进行,两名幼儿负责牵引绳子,其余的幼儿一起跳,分三组进行,每次置换牵引绳子的幼儿,平均次数多的小组获胜。这两个活动都可以作为集体活动进行,增加幼儿的合作意識和协调能力。
三、增加奖励机制,调动幼儿积极性
幼儿在进行游戏时,常常出现积极性不高的情况。作为教师而言,既要避免游戏的竞争性过强,又要充分调动幼儿积极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教师可以合理进行奖励机制去调动幼儿积极性,成绩不够出彩的幼儿可以设立安慰奖和鼓励奖等,保持其积极性。有激励机制时,在游戏过程中可以充分调动幼儿积极性,让幼儿有目的性的去玩耍,在潜移默化中进行合作意识培养和肢体协调培养等,既保证了幼儿的身心健康,又保证了游戏的有趣性。让幼儿的参与度变得更高。当幼儿能够合理的参与到游戏当中去时,我们指导幼儿合作进行游戏的目的就会变得容易很多,更容易达到培养幼儿合作意识、肢体协调和锻炼身心健康等目标。让游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可以避免奖励集中化带来的负面影响,防止过度强调奖励机制所带来的竞争性过强。如果在游戏中幼儿发生争执不能够及时解决,在下次组织此类游戏时,大多数幼儿的参加欲望会变得更低。
例如,就比如最简单的“传球游戏”,可以将幼儿分为四到五组,每组人数尽量相同,每一组幼儿排成一列蒙住眼睛坐在凳子上,从后往前传球。这个游戏既需要前后两名幼儿有足够的默契,又需要肢体的协调性作为保障,同样可以以所用时间的长短去判定优胜组,由于活动是小组进行,则缩小了幼儿个人之间的合作竞争性,同时又给予了幼儿一定的目标。可以更容易的使幼儿完全融入到合作游戏当中去,也能够避免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相互之间出现争抢的情况。这种类型的游戏,在进行时简单容易控制,幼儿容易参与,能够较高程度的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四、科学分组,发挥教师指导职能
教师在幼儿进行活动的过程中毫无疑问担任着重要的角色,在幼儿合作游戏过程中,一名教师需要负责多名幼儿的安全,又要保证游戏能够安全正常的进行,在个别幼儿无法正确参与时用合适的方式进行指导,都是教师需要完成的事情。在完成这些事情的过程中,最难的一点在于教师如何去把握每一名幼儿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方法去指引他们做出合适的反应。在保证幼儿合作游戏正常进行的条件下,可以分班分组进行,上午一个班进行,闲置的老师可以帮助上午进行的班级去照看分组后进行活动的幼儿,在活动之前,教师需要选择一到两名幼儿一同进行示范,教师也可以参与其中,增加幼儿的亲和感。幼儿园阶段的幼儿很多问题无法独立解决,也无法求助别人,教师需要仔细观察每一个幼儿的变化及其言行规律,发现问题并帮助幼儿解决问题。避免由于幼儿不熟悉活动内容,自我意识过强导致的矛盾发生。
例如,在指导幼儿进行“合作绘画”等项目作业时,由于每组幼儿可以共用彩笔等道具。此时教师需要合理分组,每组人数不宜太多。人数过多时容易发生争抢,出现“我不想给他用”、“他不给我用”的争执,人数太少,又无法达到使幼儿之间相互合作的目的。故每组分组人数应该在4~6人为最佳,让幼儿在完成作业时既注意到他人的存在,又降低自身在完成时遇到的困难。减少小组间不满情绪的滋生,使教学及其合作游戏能够顺利进行,这样的分组显然更加合理。除了科学分组以外,在该年龄段的幼儿当中,有时候矛盾无可避免的发生,作为教师要及时发现并调解,用合适的方式进行制止。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逐渐深入发展的今天,幼儿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采用合作游戏的方式,坚持做到以上几大方面,让幼儿形成良好的学习兴趣,使其学习生活充实起来。
【参考文献】
[1]沈国芳.建构游戏中幼儿合作交往能力的提高[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06):103.
[2]李英,周雪艳.合作游戏中影响大班幼儿同伴关系的因素探析[J].新西部,2019(27):167-168.
[3]柳世平.幼儿园大班自主游戏中低结构材料投放策略研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8(04):6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