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产母鸡难产综合征的病因分析及临床诊治
2021-04-16王晓艳蔡莹玲刘国辉
王晓艳,蔡莹玲,刘国辉
1.吉林省辽源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吉林辽源 136200;2.吉林省辽源市畜牧总站,吉林辽源136200
初产母鸡难产综合征是指刚刚开始下蛋的母鸡在生产初产蛋(一般情况下是指母鸡下的第一个蛋)过程中,鸡蛋娩出困难,造成母鸡因难产而死亡。这种病具有个别发病的特点,虽然无传染性,但是病鸡呈急性死亡,很难及时发现病因。笔者在临床工作中经常发现,蛋鸡开产后所产的蛋量多少、鸡蛋大小和产蛋率上升的速度取决于产蛋母鸡的体重、接受的光照、饲料营养和父母代遗传的产蛋性能。产蛋鸡群在初产的前三周期间出现鸡蛋娩出困难,导致最后衰竭死亡的病例。此病症的发病率虽然不高,但是病鸡的死亡率非常高,给养殖户带来一定经济损失。笔者通过临床实践,对初产母鸡难产综合征的治疗经验和防治措施进行了总结,仅供从业者和广大养殖户参考。
1 病例调查
2020 年7 月份,在吉林省辽源市东辽县渭津镇福民村和福胜村,共有3 个养殖场蛋鸡群分别发病。症状为全群有明显的消化不良,整体采食量正常,但连续5 d 早起时即可发现鸡群有死亡鸡只。经询问养殖户获悉,早上死亡的鸡只会在前一天晚上出现轻微瘫痪、不喜走动的现象。经笔者仔细观察鸡群发现,死亡鸡只会在鸡群内部随机分布,靠近阴凉无光环境的鸡只发病率偏高,笼养育雏鸡群多发,平铺饲养或地面育雏鸡群发病率较低。发病鸡群会出现轻微腹泻,粪便内含有未消化完的饲料和大粒玉米碴。鸡群整体精神状态尚佳,采食量正常,偶可见初产鸡产数量不多的软皮蛋。白天不见有鸡只死亡,晚上关灯前,可见个别鸡只鸡冠颜色发暗,鸡体丰满的鸡只出现精神沉郁现象,随着疾病的发展,病鸡会伏在笼底不愿站立,出现腿部麻痹、喜卧的症状。
2 剖检诊断
对3 家养殖场的多个死亡鸡只进行查看,发现死亡鸡只均肌肉丰满、腹壁脂肪偏厚,体型较大、身体健壮的鸡只更容易死亡。在解剖固定期间,发现病死鸡腿骨的骨质脆且骨壁薄。解剖以后发现,病死鸡心脏冠状沟有点状出血,肺脏轻微淤血,肝脏淤血并轻微肿大,肾脏肿大,脾脏肿大,且颜色呈红褐色,输卵管后段有一枚硬壳蛋未及时娩出,输卵管充血,卵巢充血,嗉囊胀气,腺胃液化,肌胃松弛,倒提病死鸡,有腥臭液体从嘴角流出。经诊断为初产母鸡难产综合征。
3 病因分析
本病多发生于蛋鸡初期产蛋的第一个月内,特别是夏季初产时高发。发病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3.1 加光过急
一般蛋鸡群在生长到120 ~130 日龄时,按照科学饲养管理方法,会在原有12 h 光照的基础上,开始逐渐增加鸡群的光照时间和强度。随着光照的增加,蛋鸡逐渐开产。如果加光过急,可造成鸡采食量过大,导致生长速度突然加快,钙质无法沉积到骨骼和肌肉中,致使初产时肌无力。
3.2 营养流失
初产母鸡难产综合征主要诱因是因为鱼肝油等营养成分流失。在夏季因天气炎热,饲料中鱼肝油等营养成分氧化分解过快,鱼肝油的主要作用是促进钙吸收,机体血液含钙量不足会造成肌无力。同时,因高温导致饮水量急剧增加,大量饮水使鸡只腹泻,长期腹泻会造成机体营养流失,引起肌无力。
3.3 饲养过密
初产母鸡难产综合征在笼养育雏鸡群多发,因为笼养会造成鸡只活动空间狭小,在育雏阶段笼养的鸡群,肌肉缺乏锻炼,特别是括约肌、大腿肌、小腿肌、腹壁肌等辅助产蛋的肌肉群力量,在鸡群成年后达不到产蛋要求,因肌无力无法产蛋,诱发此病。
4 对症治疗
4.1 物理疗法
这种方法主要针对个别发病严重鸡只。首先,对鸡群细心观察,从中挑出个别喜卧鸡只,用消毒过的手作泄殖腔检查,看看泄殖腔内是否存有成形的硬壳蛋。如果有硬壳蛋,要协助病鸡娩出鸡蛋,具体方法为:可以用尖锐的物品在泄殖腔外刺破鸡蛋皮,辅助病鸡排蛋;还可以通过用双手挤压病鸡胸腹部,以增加腹压的方法,协助病鸡娩出鸡蛋。在操作上述方法前,可以在泄殖腔内加入润滑剂,例如肥皂水、豆油等,用以增加润滑度,减少排蛋阻力。
4.2 中药疗法
这种方法主要针对的是发病鸡群。因为初产母鸡难产综合征病因之一为脾胃不和造成,所以可以采用中药疗法为鸡群补气养血、健脾养胃,从而治疗大群初产母鸡难产综合征。具体方法为:用中药“四味君子散”按照每只鸡1.5 g 的药量集中一次性拌料给药,每日1 次,连用7 d。要注意的是,“四味君子散”在使用前,最好用开水焖烫30 min,这样药物的有效成分会更充分析出,有助于病鸡吸收,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7 d 内,鸡群排蛋会日益顺畅,难产病鸡逐渐减少。
4.3 营养疗法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的也是发病鸡群,可配合中药疗法使用,也可单独使用。因为营养不良致使肛门括约肌无力也是初产母鸡难产综合征病因之一,所以提升鸡群营养水平,增强鸡群整体肌肉力量,有助于鸡蛋的排出,从而治疗大群的初产母鸡难产综合征。具体方法为:在鸡舍关灯前3 h,用0.2%葡萄糖给大群饮水,同时,在饲料中添加3 倍量的鱼肝油,连续食用7 d。3 d 后,鸡群发病率逐渐降低,7 d 后,大群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