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扁月壶”的纯美与哲理

2021-04-16

山东陶瓷 2021年1期
关键词:壶盖泥料紫砂壶

郁 迪

图1 扁月壶

紫砂壶是中国陶瓷茶壶中一颗耀眼的明星,诞生在悠久制陶历史的“陶都”宜兴,是当代最具影响力的中国传统陶制茶壶。明朝正德年间,世界上第一件紫砂壶“供春壶”诞生了,开启了中国紫砂壶制作的历史。明清两代,紫砂壶制作日渐成熟,许多经典壶型都于这一时期诞生,对以后几百年间的紫砂壶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图1“扁月壶”就有着经典的半月壶的影子,构成了作品的经典品质,在继承的基础上展示紫砂壶线面结构的灵活,以此来彰显紫砂壶艺术的多元。

月亮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经典主题,尤其是中国古典诗词中与月有关的比比皆是,形成中华民族的月之情怀。圆月象征团圆、圆满,引发人的思乡情怀;缺月亦有哲理韵味,也就有了“半月壶”。作为“曼生十八式”之一,“半月壶”非常经典,包含了曼生丰富的人生感悟,体现了中国古人对月亮的丰富情感。“扁月”对“半月壶”造型有借鉴也有发展,“扁”字更突出了作品造型上的特点。创作以纯美体现工艺价值,以哲理体现文化价值,在展现中国古典朦胧美意境的同时给人以思考的空间,在传播中实现“再创作”,也就增强了自身的艺术活力。

“扁月壶”壶身造型设计为半个圆形,端正均衡的壶身无论从哪一个角度看都可看到一个完美的半圆形,正如天上半月一般。此壶属圆器一类,作品的纯美首先就体现在壶身造型的工整与线条的清晰当中。圆器是紫砂壶中最经典的基本节奏,其特征是珠圆玉润、骨肉均匀,线面要挺括,才能使气息流畅。壶身上小下大,宽大的圆形底部为作品提供平稳支撑。壶面微微向外突出,构成饱满的弧面,两侧弧线对称,保证了壶的左右平衡,形成丰润的肩部,尽显可爱优雅。创作中将壶身两侧线条与底部线条之间形成的角拍打的非常圆润,体现了月之朦胧柔和的美感,使得壶身外部轮廓线条更为完整一体。

圆形壶盖是壶身线条的纵向延伸,边缘以宽阔圆边进行镶嵌,这样设计使壶的整体外部线条达到简约,在内部又不失结构层次,体现了紫砂壶艺术布局的多样性。壶盖中央是圆珠壶钮,为与壶身造型相一致,创作中将壶钮打造地也较扁。壶钮、壶盖与壶身之间层次清晰,富有节奏感。壶身两侧对称镶嵌壶嘴与把手,壶嘴线条要与壶身线条相融合,镶嵌的角度可保证使用效果,衬托肩部线条的优美。

整个壶体造型以及各部分结构的设计都有着简约的美,精准呈现出扁月造型,对紫砂壶线面结构的特点以及工艺水准进行了概括,集艺术美、工艺美与个性美于一壶当中,构成作品的形之纯美。

纯美也体现在泥料上,展现了月之皎洁与无暇,大有李白笔下“渌水净素月”的美妙意境。作品由深厚浓郁的棕红色泥料制成,与壶整体的稳重气息相称,也渲染了宁静的夜晚。泥料表面细腻光滑,内里砂质颗粒清晰,以紫砂泥的自然纯粹展现紫砂壶的纯美。泥料光泽极佳,是在与壶身造型的配合下,闪烁着细细的明亮光泽,这是泥料优越质感的展现,也象征明亮的月光,在质感意境上皆达到纯美之境。“扁月壶”是一件典型的光器,没有任何的装饰,干净清晰,无论是泥料、造型还是各个细节都是细致入微,亦是作品纯美之境的展现。

中国古语云:“水满则溢,月盈则亏。”讲的是谦虚低调的道理。满月自是完美,象征人生得意之时,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有恰当的危机意识与忧患意识才能更好地发展。此壶以扁月为主题便有这样的指示和警醒作用。除此之外,“扁月壶”的底面是正圆形的,象征要多角度看问题,有积极乐观的心态,才能守得扁月变圆月。创作以“扁月”为题避免了情感单一化和狭小的意境表达,从纯美之境引入到更为广阔的哲学空间,加深了作品的文化感,这是一件优秀的紫砂壶作品所必须具有的品质。当人们凝望“扁月壶”之时,如置身于宁静纯美的月夜之中,能感受到紫砂壶工艺的精湛,获得人生的感悟。

大文豪苏轼曾吟咏“月有阴晴圆缺”,曼生制“半月壶”,都源于从月中获得的感悟。“扁月壶”的创作继承了传统文化哲思,从艺术的角度出发,严守艺术标准,其中精心与真心正如那明月般皎洁。此件作品体现了紫砂壶艺术重文化内涵的特点,这是紫砂壶艺术发展与创新所必须要坚守的,在文化与工艺的引领下,才能实现紫砂壶艺术新发展。

猜你喜欢

壶盖泥料紫砂壶
伪造的情书
浅谈紫砂壶手工成型中泥性的应用
云南建水紫陶泥料配比与工艺性质对比研究
此时无声胜有声——论紫砂壶“谦德提梁”的创作
LDM法3D打印紫砂泥料的制备及参数控制
大巧若拙,大拙至美——浅谈紫砂壶“供春”的传承与创新
论紫砂壶“洞天福地”的创作
紫砂壶的自然意趣——紫砂壶“怡情”创作漫谈
制怒
一头扎进醋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