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规划研究
2021-04-16王孟欣
王孟欣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林产工业规划设计院,北京 100013)
国家森林城市是指在市域范围内形成的以森林和树木为主体,城乡一体、稳定健康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于城市居民身心健康,且各项建设指标达到规定标准并经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批准授牌的城市[1]。截至2019年底,全国有194个城市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我国森林城市建设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2004-2007年,传播理念、探索向前;2008-2012年,完善规范、加快推进[2];2013-至今,凸显地位、蓬勃发展。
湖南是率先响应国家森林城市创建的省份之一。2017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开展湖南省森林城市创建工作的通知,发布了《湖南省森林城市评价指标》(DB43/T 1315-2017),并印发了《湖南省森林城市管理办法》的通知,推动了省级森林城市创建工作。截至目前,湖南已建成国家森林城市9个,包括长沙、益阳、郴州、株洲、永州、常德、张家界、湘西州、湘潭。
1 城市概况
岳阳位于湖南省东北部,是湖南唯一临长江的城市,地处一湖(洞庭湖)两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三省(湘、鄂、赣)四水(湘江、资江、沅水、澧水)的多元交汇点上,素有“湘北门户”、“鱼米之乡”的美誉。岳阳因“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而名扬天下,集名山、名水、名楼、名港、名文于一体,是一座通江达海、文化厚重、山水相融的生态宜居城市。
1.1 基本概况
岳阳市属从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湿润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降水量为1 304.4~1 582.5 mm,年平均气温在16.8~17.5 ℃之间。岳阳市水系发达,湖泊星罗棋布,有大小湖泊165个,280多条大小河流直接流入洞庭湖和长江,丰富的湿地资源是城市一大特色。其中东洞庭湖是洞庭湖泊群落中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天然季节性湖泊,现有水面面积约1 313 km2,占洞庭湖总水面的50%。
1.2 森林资源
截至2019年底,岳阳市森林覆盖率为37.85%,林木覆盖率达45.31%。岳阳市属中亚热带阔叶林带区,有植物154科614属1 239种。幕阜山及连云山区天然针阔叶林植被和君山岛繁杂的刚竹属植被类群,是全省重要的天然物种基因库之一。
1.3 城区绿化
岳阳市建成区绿地率为33.05%,绿化覆盖率为42.2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2.44 m2/人,绿地类型和布局较为合理,基本能够满足城市建设、社会发展及市民生活的需要。城区绿化主要栽植树种有苏铁、银杏、雪松、铁坚杉、湿地松、香樟、广玉兰、紫薇、杜英等。公园绿地500 m服务半径对城区覆盖达80%以上,使市民能够出门见绿,打造了“留水引山,山水绕城,大小结合,均衡配置”的宜居环境。
2 规划目标
2.1 总体目标
以岳阳市自然资源本底、山水禀赋特色、人文历史文化为基础,以“千年山水古郡、大美森林岳阳”为愿景,围绕城乡居民生态环境需求,全面实施森林生态体系、森林健康体系、生态福利体系、生态文化体系和支撑保障体系建设工程。使岳阳成为国内示范性国家森林城市。
2.2 规划愿景
结合岳阳的优势本底资源、独特的城市风貌、自身的文化底蕴,提出岳阳森林城市规划愿景为:千年山水古郡,大美森林岳阳。
千年山水古郡:岳阳古称“巴陵”,以岳阳楼而世界闻名,西临洞庭北接长江,内有湖泊星布、河流网织,外有幕阜山、连云山、玉池山所环绕,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以“千年山水古郡”彰显岳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底蕴深厚的文化资源优势。
大美森林岳阳:“大美森林岳阳”作为森林城市建设的目标和愿景,寓意岳阳生态宜居、绿满全城,生态福利全民共享,打造“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森林之城,成为国内森林城市建设的典范。
3 规划布局
结合岳阳市自然条件及城市发展格局,在现有生态绿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和完善生态空间格局,形成“一核六极、一江一湖、一网多点”的全域空间总体布局。
3.1一核六极
3.1.1 一核 “一核”指自然景观及绿化条件优越的岳阳市中心城区,也是森林城市体系建设的核心区域。中心城区的建设需要突出城区绿地的休闲游憩功能,结合现状优越的山水资源分布,将公园、广场、专类园等绿地的建设科学合理地融入城市山水空间,着重增进居民生态福祉,优化城市森林景观,构建宜居的生态环境。
3.1.2 六极 “六极”指汨罗市、临湘市、湘阴县、岳阳县、平江县、华容县六个县市的中心城区。一方面要优化各自县市中心城区的绿地系统建设,另一方面要优化完善乡镇绿化建设,提升风貌品质,建立城区绿地系统与周边绿地的生态组团,加强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为城乡居民提供平等的生态福利。
3.2 一江一湖
3.2.1 一江 “一江”指岳阳市北部的长江。长江干流流经湖南省境内长度为163 km,全部在岳阳市境内。未来针对当前长江沿岸防护林断带、树种结构单一等问题开展长江岸线复绿工程,提升长江岸线的绿化水平,促进长江经济带绿色生态廊道建设。
3.2.2 一湖 “一湖”指东洞庭湖。洞庭湖作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自然通江湖泊,在调节长江洪水径流、保护物种基因或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未来开展东洞庭湖及周边湿地保护与修复工程,在东洞庭湖国际重要湿地及周边开展湿地生态修复,提升生态功能。
3.3 一网多点
3.3.1 一网 “一网”指城市道路网络、水系网络组成的林路、林水相依,贯通城乡的生态廊道网络。未来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区段环境特点确定适宜的绿化类型,展现沿线的优美山地景观和自然湿地景观,形成疏密有度、景色怡人的流动景观线。
图1 总体布局图
3.3.2 多点 “多点”指自然保护区、湿地自然公园、森林自然公园、风景自然公园、乡村居民点等节点,通过以点带面的形式带动周边区域绿化建设。
4 工程体系
4.1 工程体系设置
根据《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GB/T 37342-2019)中“森林网络、森林健康、生态福利、生态文化、组织管理”五大指标体系的要求,综合岳阳社会经济发展方向和生态建设现状,相应设立“森林生态体系、森林健康体系、生态福利体系、生态文化体系和支撑保障体系”五大规划体系,通过深入剖析岳阳”创森”的优势、特色和短板,将规划工程划分为补短板、促提升、展特色三大类型,明确工程实施的目的,有针对性地布局工程项目,稳步推进森林城市建设,保障”创森”的36项指标全部达标。
4.2 岳阳特色工程
“一核六极、一江一湖、一网多点”的”创森”总体布局是岳阳特色工程的高度总结和浓缩,以下结合布局对特色工程予以说明。
4.2.1 “一核”特色工程 “一核”以城区绿化建设工程为支撑。一是实施园林绿化精品战略,根据服务半径覆盖空缺新建公园绿地,实现“城在园中”,新建公园绿地1 539 hm2;二是广场用地建设,注重与岳阳当地忧乐文化、求索文化等相结合,新建广场用地16 hm2;三是进行道路绿地建设,增加落叶乔木及花灌木应用比例,增花、增彩、增荫、增量。
4.2.2 “六极”特色工程 “六极”以汨罗市、临湘市等六个县市的城区绿化建设工程为支撑。一是要加强各县市城区的绿地系统建设,包括公园绿地、道路绿地等;另外要加强乡镇绿化建设,合理设置乡镇公共休闲游憩空间,建设步道连接建成区和周边自然山体,实施乡镇道路绿化1 707.85 km,新建乡镇休闲公园61处。
4.2.3 “一江”特色工程 “一江”以长江沿线工程为支撑。以增加长江两岸林草覆盖、丰富长江岸线生态景观为方向,开展岸线复绿、防护林建设、湿地修复、山地森林提质等工程,打造大美长江岸线,建成长江两岸绿色生态廊道。长江岸线复绿工程共计503 hm2。
4.2.4 “一湖”特色工程 “一湖”以洞庭湖湿地工程为支撑。在东洞庭湖国际重要湿地及周边的黄盖湖、汨罗江、白泥湖、芭蕉湖等处完善保护管理基础设施设备,开展湿地生态修复。对重点保护对象候鸟(东方白鹳、黑鹳、中华秋沙鸭、白鹤等)、鱼类(白鲟、中华鲟等)及其栖息地,建设野外观测站并引入定位追踪技术,加强生物多样性动态监测。
表1 森林城市建设体系规划表
4.2.5 “一网”特色工程 “一网”以生态绿廊工程为支撑。一是水系绿廊建设,城区内的河流重点打造精细化的亲水绿廊,其他河流重点采取小块状、带状、补植更新等方式进行修复;二是道路绿廊建设,对重点道路进行绿化缺口补建,按照“点线结合,连线成片”的布局实施工程。
4.2.6 “多点”特色工程 “多点”以村庄绿化、生态旅游等工程为支撑。村庄绿化要重点营造环村林、风景林、游憩林,保护和提质民俗林,因地制宜利用边角地进行绿化提升。生态旅游重点建设生态休闲场所、森林特色主题基地和美丽乡村等,将自然风光与岳阳市独特的人文、历史景观相结合,构建具有吸引力的生态旅游产品。
4.2.7 结语 作为国内的生态绿色之城,早在20世纪80年代,岳阳就将生态绿色作为重点工作,发起“消灭荒山、绿色岳阳”运动,所辖的汨罗是湖南省消灭荒山第一县。目前,岳阳已经基本形成了“城在林中、楼在绿中、人在景中”的城市森林景观,为“创森”奠定了优越的基础条件。未来岳阳应结合城市发展战略定位,抓住国家实施长江经济带和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战略机遇,围绕岳阳森林城市创建的总体目标,实施一系列森林城市生态建设工程,进一步完善城市森林生态网络、提高森林资源质量、提升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丰富和繁荣生态文化、夯实森林城市建设支撑保障能力,通过补短板、促提升、展特色,将岳阳打造成资源优质高效、环境秀美宜居、生态文化繁荣的守护一江碧水的国家级森林城市。